一、谐语一句扫阴霾
人们外出旅游意在放松身心、品赏人生的美妙与生活的乐趣。但生活却处处布满惊险与困惑。1993年,一家民航接连发生数起空难事故,使不少中外游人一想到坐飞机便提心吊胆。在一架客机失事后的第二天,一批游客将飞往那架失事客机所在的城市,飞机起飞前,大厅里的游客全都沉默不语,一脸苦相,气氛煞是焦人。此时,一位导游走出来微笑着说:“请允许我透露给大家一个消息,本人当了十八年导游,坐过无数次飞机,还没有一次从飞机上掉下去过!”此言一出,游客们苦相变成了笑脸,“万马齐喑”的悲丧局面立刻被打破,候机大厅里顿时活跃起来。
看来,无论何时何地,幽默风趣都是开心锁。
二、易拉罐与“唐城”的故事
某旅行团在赴敦煌“唐城”参观的途中,一位游客随手将一个空易拉罐扔出窗外。
见此情景,坐在车前的导游小姐站起身来,笑容可掬地说:“今天我们去参观‘唐城’,我先把‘唐城’的来历给大家讲讲吧。几年前,我国一个电影制片厂和外国一家公司在敦煌合拍一部故事片。外方出资数百万元在戈壁滩上修了一座仿古城堡。影片拍完后,外方准备把它拆除就地销毁。敦煌人说,古城你们随意处置,因为是你们花钱建的;但烧毁后所有的灰烬都得拉走,撂在这里可不行,我们戈壁滩再穷,也不是堆垃圾的地方。外方反复权衡,可能觉得不划算,当然更可能考虑到双方的友谊和防止人为的环境污染,最后决定将城堡无偿赠送给敦煌人民,这城堡就是我们今天去参观的‘唐城’。”
停顿了一下,导游小姐接着说:“当然,你们可能会觉得敦煌人精明,白讹了人家一座古城,可‘讹’的道理没错吧?戈壁滩再穷,也不是堆垃圾的地方,因为这儿毕竟是我们的家乡啊!”说完,导游小姐咯咯笑了起来。
那位扔易拉罐的游客脸红了,连忙叫了起来:“师傅,您停停车!我把那个易拉罐捡回来得了。”车厢里顿时掌声一片。
这类事情若发生在其他场合,也许不会这么有戏剧性。这位导游小姐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信手拈来,以含蓄、讽喻的方式曲折地表达了她的劝说之意,客人翻然意会,且即刻表示要“痛改前非”。该导游小姐的劝婉之术,真可谓炉火纯青。
三、巧问自有妙答
在公众场合有意以种种难题来要挟对方,考察对方的机智与应变能力,这种“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的交际手段既是一种识人术,同时也是寻求某种心理刺激、制造某种幽默效果的娱乐方式,因为对此类问题的回答无论是巧是拙,都可能制造出种种幽默效果来。
一位导游在给日本游客介绍中国近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时,有位客人故意问道:“中国变化这么大,但为什么经常有人搭飞机往台湾跑呢?”导游反问道:“从大陆跑到台湾的有多少人?而台湾的李宗仁等一些高级将领及一些知名人士通过美国、香港回归中国的又有多少人?”听完,那位日本客人说:“我输了。”其他游客都笑了。
在许多社交场合,人们对此类问题一般只采取策略性的回避而不正面作答。而给经验丰富的导游不但敢于从正面作答,且回答得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四、调侃,解说的绝活
在杭州九溪十八涧,一位导游对游客说:“这儿的路处处曲,路边的溪水叮咚响。远近的山峦绿葱葱,清代文人俞樾到这里时,诗兴大发,挥笔写道:‘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远远近近山……’前面用的都是叠词,朋友们猜猜看,第四句写树时,俞樾用的是什么叠词?”游客们议论纷纷,有的说“郁郁葱葱树”,有的说“大大小小树”。最后在导游的启发下猜出是“高高下下树”。都禁不住惊叹古人用词的精妙。如此解说,既让游客充分领略了九溪十八涧“高高下下”的迷人树景,又让人记住了俞樾的诗,别有情趣。
某旅行团在青岛旅游时,一位导游在讲解完海滩日光浴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后说:“各位客人即将离开青岛了,青岛留给你们一件难忘的东西,它不在您的拎包里,也不在您的口袋中,而在各位身上,请想一想,它是什么?”停顿了一会儿,导游接着说:“它就是被青岛的阳光晒黑了的皮肤。你们留下了友情。而把青岛的夏天带走了!”话音刚落,就赢得了游客们热烈的掌声与笑声。
相声讲“抖包袱”,俗话叫“肉中馅”,即指紧扣相声主题而设的种种“包袱”。导游解说中的种种幽默妙语,有如相声之“肉中馅”。不仅可以推波助澜,深化主题,更能寓教于乐,刺激游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人以自然美与语言美的双重享受。
导游们高超的语言艺术在沟通情感、传递信息、活跃气氛、调谐客主关系、激发客人游兴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公关与交际功能,既值得欣赏,又可供朋友们学习与借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山水含芳意,妙语添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