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又名重九、茱萸节、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因而得名“重阳节”,有长久、长寿之意。
重阳又称“踏秋”,这一天,家族团聚,倾室而出,所有亲人一起去登高“避灾”,插茱萸、赏。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有关重阳节的起源,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九日登高》中有详细记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酒,此祸可除。’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悬壶” 费长房
费长房,汝南人。曾经做过管理集市的小吏。传说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者数处,因称其有缩地术。后因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有关费长房的故事和传说在民间流行很多,《后汉书・方术列传八十二》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天,他在酒楼里正喝酒解闷,偶然看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做幌子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见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四周打量一番,趁无人注意,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于是,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见他一片真心,认为有缘,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待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老翁便把医术和药物配方传给费长房,并叮嘱他此事切不可对别人说。十多天后,费长房拜别老翁回家。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费长房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令人起死回生。
这就是著名的“悬壶”的典故,已成为中医的代名词。葫芦也因便于携带、材质天然,不易与其他中药发生化学反应,成为盛贮中药的重要器具了。
重阳节・登高
重阳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就是登高。登高起源于狩猎活动,后来演变为娱乐活动。史书《梦梁录》卷五有:“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的记载。
登高在北京地区比较盛行。《燕京岁时记》有此描述:“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木盍),出郭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城等处,远则西山八刹等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此段生动叙述了重阳节登高、饮食、娱乐的场面。
有关重阳节登高还有这样一则典故: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无不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此地区有一个叫桓景的青年,饱受家乡中流行的一场瘟***的折磨。这场瘟***不仅夺走了他的父母双亲,而且使他也深染重病,待他病愈之后,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于是桓景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他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盅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桓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此外,重阳节后就到霜降了,由于此时土壤容易冻结,冬作物便会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因此人们争先恐后在霜降前上山采药材、挖野菜和狩猎,从而形成了登高风俗。北京人过去认为香山的鬼见愁是最高的,所以都以能登上它为乐,这其中的乐趣一在山高,二是秋高气爽,还可欣赏到西山的红叶。现在由于开辟了更多的郊外景点,登高已不局限于香山鬼见愁了。
重阳节・插茱萸
在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清董含《薄乡赘笔》:“今人逢九,云是年必多灾殃。”因此必须在重阳节插茱萸以避邪。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也是一味中草药,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它辛能行散,热而祛寒,苦降下行,有散寒止痛,驱虫去湿、疏肝下气,助阳止泻的作用;还能消积食,治寒热。在头上插茱萸,在室内悬挂茱萸可避***,在房前屋后种茱萸,有除患害之效。在井边种茱萸,茱萸落在井水中,水又有去瘟病的作用。由此看出,人们把茱萸看做灵物,视为药物。
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这些书中的记载便可知插茱萸是重阳节的古老习俗了。
重阳节・赏
赏也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
金秋怒放,观赏它不仅使人赏心悦目,更会给人带来诗情画意。自古一直为诗人所偏爱,陶渊明《九月闲居》诗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惬意啊!因开于秋末冬初,不畏霜寒,古人尤爱以菊名志。明朝汤显祖就赞道:“繁枝都扫尽,只有傲霜枝。”宋朝诗人韩琦写下“莫嫌老圃秋容淡,犹看黄花分外香”的诗句,隐喻人的一生应该不断进取。
还素有“五美”之说:“秋日晴空,圆花高悬;颜色纯黄,没有杂色;旱植晚发,君子之德;昌露吐颖,高洁;酿成菊酒,杯中清盈。”传统赏菊,看重黄菊,与五行学说有关。黄色是古代中国最贵重的色彩,是皇帝的专用色。五行中职掌中央之色就是黄色;也表示太阳的光明,地位在四方之上。秋菊的色彩绚丽纷繁,但还是以黄色居多。
不仅有观赏价值,也是药用植物之一。属菊科,其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病,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对眩晕、头痛、耳鸣亦有防治作用。《神农本草经》认为,白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酒,云令人长寿。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酒。”酒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因此重阳节饮茶和喝酒是重要的包含文化之一。
重阳节的娱乐活动可谓丰富多彩,除登高、赏菊外,还有围猎、射柳、放风筝、举重阳旗、蹴鞠、步打球、斗蟋蟀等。其中的蹴鞠就是足球运动,世界公认中国是足球的发源地。放风筝更是重阳节最适合的娱乐活动之一,因为当时秋高气爽,清风较多,放起风筝来非常得心应手。风筝南方称纸鹞,北方称纸鸢,其发展历史悠久。最早的风筝是一种去邪巫术,后来才演变为游戏活动。
重阳节・重阳糕
重阳节的饮食文化也是多种多样,《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钉果实,如石榴子、粟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重阳节多饮杜康酒、酒。此外,地方饮食也各具特色,如山东、河南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为子生日,要吃子等。重阳节期间也正是大闸蟹肥美之时,于是持螯赏菊、饮酒作诗便成了千古文人的最爱。
重阳节的饮食以吃糕驰名,尤其在北方最为盛行。吃糕是为了取吉祥的意义,因糕与高谐音,故而称“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之分。糙花糕上大都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南朝时已有。
关于重阳糕还有这样一段故事: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县人。他当年参加乡试是在八月,谁知考完后就卧病长安,一病不起,没能及时回家。又过了十多天发榜后,榜上有名,当这喜讯由报子送达武功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给送报子,谁知这报子拿不到赏钱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的,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制做重阳糕的意义不仅是在食上,其民俗文化的内涵也非常深远。
重阳糕取义着重在“糕”字上,即借此谐音以及制糕之各种佐料的谐音,表现呈祥纳福的祝吉。如明・谢肇《五杂俎》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称,民间习俗,于九月初九“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取古人九日作糕之意”。就是说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不过在制作重阳糕的过程中,为了使糕香甜可口,通常会放入较多的糖甚至猪油,而常用的材料糯米,又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孝顺的子女们在给老人买上重阳糕的同时,一定要叮嘱老人不宜多吃,更不宜空腹食用,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老人要忌食。另外,在食用重阳糕时,患有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及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慎吃或不吃。
秋季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正值此时,寓意深远。《帝京景物略》等风俗史料里就有重阳日“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的记载,民间迄今流行“九月九,搬回闺女歇歇手”的谚语。所食花糕中的枣、栗、瓜子(仁)等佐料或糕面上“蛮王狮子”等***案,都隐含着向娘家乞求早生儿子之祝吉的动机。可见在古代就有重阳回家孝敬老人的记载。我国从1989年起,正式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使这一天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也有人在这一天,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历史博物馆――重阳:两九相重 日月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