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黄陂路是汉口的一条安静小路,并不长,路的尽头,就是长江。
不了解黎黄陂路的人路过时也很容易感觉到它悠闲亲切的气息,一如我童年时对它的印象。三五成群的小学生,叽叽喳喳结伴去江滩;摇着蒲扇乘凉的老人,笑眯眯地注视着还在踉跄行步的稚儿;贪玩归来时暮色渐起,刚刚点亮的微黄的路灯,这一切似乎是重复了30年的街景,那么熟悉。
我喜欢在这条小路上悠悠信步,然后走到江堤上吹吹风,怀念记忆中那段杂草丛生的江堤,那里曾是我童年的乐园。我和弟弟如何发现尾巴粘在一起的蝴蝶,如何残忍地将它们分开;拳头一样大的小西瓜,我们当了宝一样地淘来。江边长大,我却不敢在江里面游泳,但喜欢看,到了夏天,那些胆大的男孩子,在趸船上找个高点的台,排着队,扑通扑通地像青蛙一样往江里跳。从几岁到十几岁,日复一日地踏在这条路上的节奏,对我来说,就像日渐消逝的青葱岁月。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条路留给我的,只是叠加了生活场景的记忆,个人小小的怀旧。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条路蕴藏了怎样的一段岁月,见证了多少繁华与沧桑。愈长大,才愈隐隐地,懵懂意识到这里有一种特别的气息吸引着我。于是我又成了一个追逐路边风景的小资派,去***书馆里深究这条路的厚重和美丽。
汉口黎黄陂路始建于1900年,原名黄陂路,全长604米,因两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黄陂人,1946年,黄陂路更名为黎黄陂路。黎黄陂路属俄租界,曾称阿列色耶夫街、夷玛街。1861年汉口开埠后,列强纷纷涌入,英、法、俄、德、日等国曾在汉口沿江一带设立租界,建立了12个外国领事馆、近30家外资金融机构和100多家洋行,持续80余年。汉口曾一度呈现出一派繁华盛况,却带着畸形的殖民文化色彩,位于租界中心的黎黄陂路,则正是这段屈辱历史的缩影。
不止一次地想像着,一百多年前,江上帆重影叠,连绵不绝;江岸人烟十里,商贾千家。汉口因商而兴,洋务运动的兴起,更使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走的人多了,江滩就被踩成了路。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日本人、比利时人接踵而至,洋人们在江汉关以下修筑堤防,在江堤内兴建了一百多幢漂亮的楼房。短短的数十年,昔日荒芜的千亩江滩,变成了洋行、饭店、学校、教堂、马路、巨大的草坪和花坛。这就是大武汉起始的繁华,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江滩,成为达官贵人们乐而忘返之地。
黎黄陂路周围辐射江边一带周边2.46平方千米的区域内,是昔日各国的租界区域,如今已是代表武汉历史与时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替了杂草从生的江堤的,是全国最大最美丽的江滩公园,带着它的阔气的绿意,如卷轴一般无边无际地在江滩铺展开来。几十幢整旧还旧的建筑,历经了岁月的洗礼,静静地散发着成熟与沧桑。那一幢幢老房子里面,该包含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一段段岁月沉淀的历史,本是不应该被忽略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人文与自然的特色,城市的内在美需要经年岁月来慢慢品味,任何浮光掠影的印象,都不能涵盖全部。循着历史的脚步,去触摸,去细品这些近在咫尺的老房子,才觉得正与岁月共消长,才觉得写不尽的寂寞沧桑。每一幢优美的百年建筑都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它们走过了大半世纪的风霜岁月,目睹了那些血雨腥风的年代,如今仍安然屹立城市的一角,它们弥漫着由时间打造沉淀出来的艺术和人文气息,便是一处处独具风韵值得细品的风景。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流动的历史,博物馆则是时间的典藏。2000年4月,武汉市***府修整黎黄陂路上历史建筑17处,将具有特殊历史和异国风格的建筑作为陈列品展示于街头,黎黄陂路成了武汉著名的“街头博物馆”。那些稳稳屹立在历史的长河里的建筑,散发着的厚重而优雅的质感与美感,细节部位有着令人叹服的独具匠心。
信步在黎黄陂路上一路走来,细品两侧异国情调的洋楼建筑,黑色大理石镶鎏金铭文牌正向你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黎黄陂路的街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