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书生因为死了美貌的爱妻,于是终日陷入了无边的悲伤,悲伤肺,不久便病倒了。家人只好带书生前去朱丹溪的诊所诊治。丹溪一面切脉一面对书生说,“你呀,好像怀孕啦,很快就要生小儿郎喽。”书生大吃一惊,我是个男子汉,怎么会有孕呢?愈想愈觉得不可思议:“真可笑,这个庸医!”他站起身来就走出了诊所。从此书生逢人就说,你们都说朱丹溪是个名医,其实他连男女都分不清,号脉说我有孕在身,还说很快就要生孩子了,你们看看多好笑。他像发表重要新闻一样逢人便说,然后一同哈哈大笑起来。就这样,书生的病竞不药而愈了。原来,朱丹溪针对书生因思妻伤肺,便以诙谐的言语,施用“心火克金”的五行生克之法施治。悲伤是肺金的毛病,应当从悲之伤肺而人手,“心之志为喜”,金能受火所克,火就是心。用心的喜悦来***肺的悲伤,这样一矫正,让心理平衡,病即可不药自消。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被后世称为“丹溪翁”,金元四大家之一,浙江义乌赤岸人,世居县之丹溪,故又名朱丹溪。
朱丹溪大器晚成。朱丹溪青年时,研读儒家经典;30岁时,其母亲罹患胃病,多方求医鲜有疗效,遂开始习医,并治愈了母亲的痼疾,36岁时,他闻听许文懿承朱熹之学,即前往东阳八华山,投拜许文懿为师,学习理学。后许文懿年迈多病,医不见效,便劝丹溪学医。丹溪遵师命,访知杭州名医罗知悌曾得刘完素之真学,而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二家之说,欲登罗知悌之门拜师习医。但罗知悌性情乖僻,坚辞收徒,虽经丹溪十多次求拜,依然拒绝收徒。丹溪并不气馁,只见他“日拱主于其门,大风雨不易”。门前“趑趄者三阅月”,罗知悌见他心诚意真,又听说曾为许文懿门人,终于破例收44岁的朱丹溪为徒。
朱丹溪与刘完素、李东垣、张子和齐名,被后人称为“金元四大家”。朱丹溪的《格致余论》,集中反映了他“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他明确提出人身之火有“君火”和“相火”之分,其中“相火”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生理机制的流动反映。“相火”如反常,则可妄动,从而产生相应的疾病,“相火”妄动必然煎熬真阴,阴液受伤则会出现各种病症。
朱丹溪门人甚众,弟子中以赵道震、赵以德、戴思恭、王履等著称,皆成金元学派大家。丹溪学说由日本人月湖和田代三喜等传入日本,日本又成立“丹溪学社”,进行研究和推广。迄今日本仍存“丹溪学社”。
余在中医临床中,深得丹溪医学思想启迪,宗其养阴理论,提出还精补脑说,认为脑髓空虚源于肾阴不足,以致触发脑萎缩、中风、痴呆、共济失调。余认为,共济失调、惊悸与怔忡均与血虚、痰浊有关。丹溪日:“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以朱砂安神丸。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余应用这一理论临床***共济失调及心悸证,每每奏效。
对于当前多发的消渴症,余提出“人体干旱”新观点。认为是体液丢失出现代偿性病变,所以补充肾、脊髓液的精髓流代谢,即是本身自家水的补充,也即“养阴”。自家水是水液之源,这是解决人体干旱之本。干旱清除了,消渴症也就迎刃而解。颂日:
十访罗师情笃真,阶前雪色映程门。
金元四大滋阴派,丹溪心法传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