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人们是否同意他的结论,都不能不承认这部书不愧是20世纪中国研究的新收获。”
2010年6月在苏州见到张耀杰先生,他提及正在写作《暗杀宋教仁》一书,主要是依据相对可靠的历史文献资料,证明袁世凯与暗杀宋教仁没有直接关系,内部的陈其美,才是幕后操纵宋教仁案的第一嫌疑人。当时我只是将信将疑,及至后来台湾出版了他的《悬案百年:宋教仁案与》,我立即拜托友人购置一册。诚如袁伟时先生在推荐语中所说:“不管人们是否同意他的结论,都不能不承认这部书不愧是20世纪中国研究的新收获。”
关于宋教仁案,袁伟时先生认为,宋教仁案和接踵而至的“二次***”,是辛亥***失败的关键所在,是民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多年来史家都归罪于袁世凯。张耀杰却用可靠的史料证明,孙中山仓促发动“二次***”,实际上怀抱着相当大的个人抱负,并且采取了一系列不择手段的暗箱操作。
按照张耀杰考证,宋案发生之后,方面有意无意地掩盖毁灭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人证物证,以及直接指向内部的陈其美等人的证据链条。与此同时,******方面又利用媒体宣传方面的明显优势,先声夺人地针对袁世凯中央***府,实施了极端妖魔化的舆论讨伐。以宋教仁的湖南同乡和***治盟友黄兴为例,他在宋教仁案已经进入司法调查程序的情况下,擅自通过一副挽联公开断言:“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杀宋教仁;你说是应夔丞,他说是赵秉钧,我说是袁世凯。”等到“二次***”失败之后,流亡美国的黄兴,又通过对于作为盟***的河南白狼***的出卖诬蔑,把包括杀害宋教仁、扰乱中原诸省的所有罪恶,都嫁祸在袁世凯的头上。
宋案发生之后,内部的斗争日趋白热化,黄兴、宋教仁、谭人凤一派的湖南人,成为孙中山、陈其美等人实施***治清算的主要对象。该书第八章《宋教仁案的事后清算》,对此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翔实考证。“清算”一词,极其形象地形容了内部日趋激烈的派系之争。接下来的第九章,则以宏观的视角,全面展现出了宋教仁案台前幕后的种种秘辛。作为宋教仁案的第一嫌疑人陈其美,曾经有过一系列的暗杀记录,他自己最终也同样是死于暗杀。暗杀陈其美的重要案犯程子安,又恰恰是直接介入宋教仁案并且被陈其美牺牲出卖过的黑帮人物张秀泉、韩恢、胡侠魂等人的老部下。这种环环相扣的历史真实,为进一步认定陈其美在宋教仁案中所扮演的第一嫌疑人的角色,提供了极具有说服力的旁证链条。
从另一个层面看,宋案的发生与终结,也有其环环相扣的历史逻辑:宋教仁所亲手缔造的,是一个现代化的议会******,与孙中山所坚持的主要从事秘密地下活动和暴力***的传统江湖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路径歧异。早在同盟会时期,宋教仁与孙中山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制”分歧。宋案的发生,为孙中山、陈其美等人重新挑起发动传统会***式的暴力***,提供了最具煽动性的道德借口。
该书中,张耀杰破解历史悬案的另一着力点,是宋教仁案中相关人物的身份背景和多重角色。宋案第一嫌疑人陈其美与被陈其美出卖的双面间谍应夔丞,与北京***府内务部派遣南下的特派员洪述祖,都是江湖秘密会***青帮里面的“大”字辈大佬。相比之下,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宋案前后所表现出的至少是在程序正义层面依法行事的成熟***治家的谋略和风范。
我自己认为,张耀杰此书最大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重新考证宋教仁案的第一嫌疑人和真正主使者,而在于着重考察了同盟会及内部的黄兴、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人,与***魁孙中山之间既不十分和睦更不完全服从的复杂关系。返观历史,孙中山先后与四位***内盟友决裂,标志着他与四种转型道路的决裂:与反对的章太炎决裂;与主张议会******的宋教仁决裂;与主张法治路径的黄兴决裂;与主张联省自治的陈炯明决裂。宋教仁案之后的孙中山,历经十年沉浮,最终不得不抓住“苏俄这根救命稻草”。他奋斗一生留给中国社会的***治遗产,正是苏俄式的一***训***的***国体制。正是这种一***训***的***国体制,最终导致***府于1949年败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