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北京小吃,很多都与宫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拿奶酪来说,它原本发端于宫廷,却由于某种机缘巧合成为平民口中的珍馐。而近代梁实秋先生所著《酪》一文中也提到:“我个人就很怕喝奶……可是做成酪我就喜欢喝。酪有酪铺……最有名的一家是在前门外框儿胡同(应为门框胡同)北头路西,我记不得他的字号了。他家的酪,牛奶醇而新鲜,所以味道与众不同,大碗带果的尤佳,酪里面有瓜子仁儿,于喝咽之外有点东西咀嚼,别有风味。每途经其地,或是散戏出来,必定喝他两碗。”
是什么样的美味让梁实秋先生在去台湾多年之后仍然念念不忘?其实梁先生记不清的那家字号就是“麟记酪铺”,因为掌柜姓魏,亦称为“奶酪魏”。现如今,奶酪魏的第三代传人魏广禄与子女们仍在经营着自家的老字号。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在北京牛街的一个社区中,笔者采访了78岁高龄的奶酪魏第三代传人魏广禄先生和其长子魏宁。魏老先生身材高大,说话声音依旧很洪亮,他自我介绍说年轻时曾做过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所以有一副魁梧的好身板。在魏先生清晰的叙述中,奶酪魏的历史穿越了百年时空浮现在我们眼前。
魏先生的祖父魏鸿臣生于1856年,绰号魏龙,回族。因他长相俊朗又善于交际,所以结交了很多三教九流的朋友,其中有个姓赵的御膳房厨师,见他生活困顿,便主动提出要教他三样做小吃的手艺,好让他养家糊口,这三样就是奶酪、奶卷和酪干。说起做酪,可真是个精细活儿。传统做法是把牛奶熬煮后加糖晾凉,再点入米酒,然后迅速倒入放好果料的小碗里,再把小碗放入大木桶,小碗桶壁一圈圈、一层层码放,中间用木板相隔。过去奶酪魏用的大木桶,直径约80厘米,高约60厘米,底部有铁板,每层可码10碗,6层就是60碗。码放整齐后,将木桶中间放入一个装有煤火的铁丝篮子,盖好桶盖,用煤火烤一段时间,再将煤火取出,放入一条冰块,再加盖儿,等冰块基本融化,奶酪就做好了。当然,因为各家所用的奶源和米酒不尽相同,做出的奶酪也各有风味。
从那时起,魏龙就挑着担子开始在南城一带经营奶酪。那时的大栅栏不但有闻名京城的老字号,还汇集了多家戏院,出入不乏达官显贵、梨园名流,他们成为魏鸿臣最主要的客源。起初,魏鸿臣不过是拎着木桶,每天守在戏院门口,等待来看戏和唱戏的老主顾们光临,产品也仅有奶酪一种。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终于凭着辛苦挣得的一些积蓄,在广德楼东侧正对着同仁堂的门框胡同中租下了一间门脸儿,取名“麟记酪铺”,开始了正式的店铺经营。
租下门脸后,魏鸿臣又陆续添加了奶卷、牛骨髓油茶、酪干儿、冰激凌等新品种,夏天卖奶酪和冰激凌,冬天卖油茶和奶卷、酪干儿,一年四季仅这几样产品,却依旧顾客盈门。裘盛戎的老伴就常到铺子里买酪干和冰激凌,马连良、鲁迅、梁实秋、马三立、谭富英等社会名流也曾光顾过小店。麟记一直是家族式经营,其奶酪受欢迎的原因主要在于选料上的讲究。魏家的奶酪所用的牛奶都是自家养的奶牛所产,当时一头奶牛一次只能产十几斤奶,奶的浓度到口味比目前规模化养殖的牛所产的奶更胜一筹。
如今第三代传人的魏广禄先生是1935年生人。他8岁时父亲去世,初中毕业就主动要求到柜上帮忙,早早挑起了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那时我基本干些打杂的活,比如骑自行车送奶、装桶。干杂活以外,我也悄悄地学着做酪的手艺。”回忆少年失怙的心酸岁月,老人的眼睛里禁不住泛起泪光。
1954年酪铺关张后,魏广禄先生一直从事统计工作,直到1988年他从航天部退休后,才开始重操旧业,与老伴在白广路开了一家小店,恢复了奶酪生意。“那时候做小生意还有顾虑,营业执照都写的是老伴儿的名字,就怕单位知道不给我发退休金,”老人回忆说:“刚开始什么设备都没有,我自己动手买了两个装茶叶的木箱,用厚木板加固,里面用自己编的铁丝网放煤火,这两个自制的烤箱一直用到后来在西四开了店,才换成了电烤箱。”
尽管设备简陋,门脸儿也很小,但凭着精工细作的手艺,奶酪魏还是很快就打出了名气,夏天有时一天可以卖出1500碗!很多老主顾陆续找来,为的就是再尝尝那地道的口味。魏老记得,1992年的一天下午,急匆匆来了一个顾客,说他刚刚去医院探望了病中的溥杰先生,溥杰说想吃奶酪。魏先生说:“今天的酪已经卖完了,明天您来我一定准备好。”第二天,这位先生还真来了,取走了奶酪。后来这位先生还曾经邀请魏广禄到美国去开店,魏先生谢绝后,他回到美国在报纸上刊发了半个版的文章来介绍奶酪魏。还是这一年,87岁的老舍夫人胡絮青来到奶酪魏,一连吃了两碗魏广禄端上的奶酪,很高兴地对他说:“几十年了,你们家的奶酪还是那个味儿。”那时一般的奶酪只卖4毛一碗,他家的奶酪已经卖到6毛钱,但很多老主顾在品尝后还是说“值”。这一字评价可谓重比千斤,小小的一碗奶酪带给很多人的不单单是美味,更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
说到自己守业的经历,老人说:“我一辈子最大的贡献就是研制并提升了做奶酪用的米酒的配方。我们用的米酒都是自家酿制,要存放半年以上才能使用,好的米酒能够增加奶酪的香气,这也是我们家奶酪一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他家的酪也叫做“合碗酪”,就是说做好的奶酪即使倒扣着也不洒不变形,洁白如脂,莹润如玉,奶香与淡雅的酒香令人唇齿留香。
后来,他率领子女陆续于西四、新东安、后海、牛街等地开了分店,生意好到有不少人找上门来要加盟。为了控制品质,魏老先生依然坚持小规模地自营。除了恪守传统以外,魏老先生也很注重创新,比如他接受多数顾客的建议,减少了奶酪中白糖的比例,并在经营中陆续增加了油茶、果子干、酸梅汤、杏仁豆腐、炒红果、炸鲜奶等新品,不少新产品后来也成了他家的招牌产品,如杏仁豆腐。如今魏老先生年事己高,就把手艺传给了儿子魏宁、魏强和女儿魏颖,奶酪魏的第四代传人更是严守祖上配方,并将创新精神发扬光大,开发出了草莓、香芋、蛋黄、巧克力、木瓜、蓝莓等多种口味的奶酪,适应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和要求。目前,奶酪魏共有5家店铺,都由其子女负责经营。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另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先生也冒雪登门,前来拜访魏广禄老人一一这就是他的老朋友、老邻居“爆肚冯”传人冯广聚老先生。看到老朋友到来,魏老十分高兴,连忙拿出早就写好的为冯先生祝贺八十寿辰的书法作品,并兴致勃勃地对我们介绍说:“我们俩打从十几岁就认识了,几十年的老交情了!”望着眼前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我们不由得心生敬意。正是有了他们这样一批老前辈毕生胼手胝足,传承守护,我们的饮食文化才得以代代相传,我们今天的餐桌才如此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