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纸采编的诸环节中,拟制新闻标题堪称核心业务之一。新闻标题担负着推销整张报纸的任务,如果因标题制作不佳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当天最好的新闻可能就不能造成应有的影响,甚至有些读者一翻而过、视而不见,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而若想了解一张报纸的风格和采编水平,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浏览这张报纸的标题。
新闻标题的三重境界分析
拟制标题的水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也可视为三重境界。
新闻标题的第一境界是做标题的“初级阶段”,通常把标题做成超市商品标签,只有类别,没有个性,且称之为“标签式标题”。比如《××警方破获抢劫案》,单单深圳市的警方每天破获的抢劫案就不止十起,这样的标题根本无法把今天的抢劫案和明天的、后天的抢劫案加以区分,因此是缺少个性,也是缺少吸引力的。读者阅读报纸常常是带着一种求得回报的心理,就是看看有什么不同于往日的新鲜事,如果天天是这种标签式标题,势必会影响到报纸的阅读率。标签式标题可能是编辑的不熟练操作,也可能是尚未充分市场化的报纸的常见套路。
第二境界是对新闻内容的具体描述,或者可称之为“描述式标题”,标题直接来自新闻内容,主要的要求是准确,文字能够做到精练更佳。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操作方式,报纸上多数标题当属此类。要求不是很高,需要的是熟练的操作和对新闻点的把握。
下举两例,以简单说明标签式标题与描述式标题的区别。
例1、深圳市城管局出台了《行******督察警示规定》,两家报纸的主标题分别是:
标题一:正人者必先正己
标题二:红黄牌监督城管***
在上述两个标题里,标题一是典型的标签式标题,新闻标题显然不宜这么做。而标题二则把新闻的核心内容提取出来了,这才是可取的标题。
例2、侦破一起特大***案:
4月21日深圳警方宣布侦破一起特大跨境走私、贩卖案,捣毁一个***集团,缴获8.5万粒。各报报道来自公安机关的新闻稿,文字相似,标题却各各不一。标题一就概念化了。
标题一:主:警方侦破走私***案
副: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缴获一批
标题二:主:包装成茶叶销往香港
副:深圳警方捣毁今年广东最大贩卖集团
第三阶段可以称之为“超越式标题”,不是简单地对新闻内容的呈现,而是以超脱的、跳跃性的思维对新闻精髓的一种揭示。超越式标题常常可以有令人拍手叫绝的效果,但是此类标题各有各的妙处,从技法上似乎难以归纳,而明显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惯性思维和制题规则的超越。
影响新闻标题的因素
几乎每一家报纸都清楚新闻标题的价值和重要性,但是,何以报纸之间的标题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存在着天差地别呢?毕竟,制作新闻标题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许多因素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
首要因素当然是标题制作者的个体差异。编辑对版面上的标题负有直接责任,他们审读记者的原稿,对新闻点一清二楚,制作新闻标题是其基本任务之一。但是,每一个编辑的文字水平、学养、视野等都各不相同,而这些因素无不直接影响着标题的制作。
另一个因素体现在报纸之间的区别上,不同报纸追求着不同的标题风格。这可能来自报纸总编辑的理念,也来自报纸的整体定位。更具长久影响力的因素在于各个报社的传统与底蕴。以广州报纸为例,《羊城晚报》是一张有着悠久文人传统的报纸,积淀深厚,所以该报的标题趋于精致、有韵味,耐人琢磨,有的标题似乎有古典诗词的风范。这种传统不仅体现在《羊城晚报》自身,还体现在其子报《新快报》身上。而《南方都市报》是一张新起的报纸,在标题制作上从其母报《南方日报》那里没有很多传统可以继承,所以,它以平实为基本风格,力争在平实中发掘语言的力量。而《广州日报》及旗下的《信息时报》可谓广州最大众的报纸,标题的基本风格是通俗、口语化。
第三,不论是对编辑个体,还是对报纸整体而言,制作标题都是一项需要修炼的业务活动。标题的基本元素是文字,要在极少的文字里寻求最大的表现力,实在是个艰难的过程,克服这种艰难非下工夫琢磨不可。但是制作标题毕竟是“截稿压力下的紧张战斗”,时间紧张,精神压力大,每天都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供编辑从容推敲,所以,做出一条好标题也殊为不易。日复一日,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编辑如能不断地自我总结,再加上对精彩标题进行研读,制题技巧自然会得到提高。
超越式标题例举
例1.周一男灭门案宣判:诉诸大众的“集体潜心理”
2004年9月13日,引起广泛关注的香港凤凰卫视前副***周一男一家五口遭灭门案一审宣判,五名主犯被判处死刑。对于这一案件,广深报纸多有报道,标题甚至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周一男‘灭门’案五主犯一审判死”。对于涉及重要人物的报道,可以也需要使用这类标题,好像这种方式也较直接、醒目、清晰,而除此之外还没有什么好的表达方式,应可归入“描述式标题”。但是,《羊城晚报》的标题却卓然不同。
周一男案五命“偿”五命
(见2004年9月14日《羊城晚报》)
可圈可点之处在于,《羊城晚报》编辑研读新闻,从中发现被害者有五人,而被判处死刑的主犯也是五人,使用了一个“偿”,暗合了读者的一种素朴的心理,一种集体的潜心理,即“一命偿一命”,对阅读了该新闻的读者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报偿。
例2.***辞世:追寻语言的张力
***于当地时间2003年10月23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寓所去世。对于这条标题,主题各报都做得近似,而在副题上显示了不同和高下。
引:跨越三个世纪 走过106年传奇人生
主:***辞世
副:她是***的妹妹,她是的妻子,她是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她在孤独中终老异国
(2003年10月25日《南方都市报》)
就这个标题而言,单有引题和主题也是够的,但是加了副题之后,即刻提升了这个标题的境界。良好的效果来自充分的揭示,“***的妹妹”、“的妻子”首先就是两个非常特殊的身份,单单拥有其中的一个都足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而编辑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挖掘,自然地得出了第三句:“她是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前三句相当于一种光辉的蓄积,而第四句则是急转直下,“她在孤独中终老异国”,一下子切换到无尽的黑暗,这种“剧场效应”充分制造了语言的张力,给读者心灵带来冲击。
相对平淡的标题是:
主:***辞世
副:・昨天她在纽约家中安然离去,享年106岁
・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
・***给其亲属发去唁电表示深切哀悼
例3.天气报道:制造一种意境
天气报道过去是受人忽视的一类报道,如今受到了许多报纸的重视。但是,天气报道的标题很难做,因为天气的变化就那么几种,标题要切合报道,又要做出个性,就显得很不容易。下面是一个有味道的标题:
今晚北风拜访冷雨敲窗(2005年3月11日《羊城晚报》)
这个标题里连用两个动宾词组,辅之以拟人化的手法,并且,“北风拜访冷雨敲窗”的内容与“今晚”的时间也相契合,使这个标题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境。
例4.连战首访大陆:活用古汉语
对于中国人而言,2005年4月26日这一天没有什么比***连战率团访问大陆更重大的事件了,这是众多报纸的头版头条。但是,越是重大的新闻题材,各家报纸在标题处理上似乎越是找不到更跳跃、更灵活的表达;当然,这类题材有时也不需要花哨,简洁、有力即可。相较而言,下面这条标题是做得较为出彩:
引:中国***率团抵南京,迈出历史性第一步
主:连战:返大陆兮恨太晚
最大的变化在于使用了一个古汉语的叹词“兮”,出乎意料,令人耳目一新,但这也恰恰充分制造了一种情绪和氛围。标题出自连战在南京禄口机场停机坪发表的演讲:“台北和南京可以说距离不是很远,但是刚才飞机落地的时候,让我想起来这个访问间隔了上一次到南京来的整整60多年,所以,今天看到大家,实在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很高兴终于有了这个历史性的第一步。”用什么样的语言能够表达连战心头的万千感慨呢?这个标题不正合适吗?美中不足在于,这个标题虽然由成语“相见恨晚”拆分而来,但是在意义上与“相见恨晚”稍有区别,是为美中不足。
例5.海洋资源过度利用与毁坏:使用拟人的手法
《羊城晚报》刊登了一条通讯报道:在我国沿海主要省份中,广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曾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生态造成了较大影响,渔业资源不断衰退,部分海域趋于荒漠化。对于这样一条新闻,标题不太容易做得生动,但《羊城晚报》却做到了:
海洋问:“我的鱼呢?我的鱼呢?”
(2003年12月16日《羊城晚报》)
让海洋来发问,并且连用了两个“我的鱼呢”,表达了诘问的急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处理比较易学,但不可滥用,因为毕竟是在做新闻。
例6.人物特稿标题:追求弦外之音
老婆种田我研究哥德巴赫
这是一篇人物特稿的标题。报道讲述了一位梅州农民的故事,如果单单讲这位农民如何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很容易落入窠臼,报道中的人物也顶多被看成一个做“白日梦”者。但是,采用了上面的标题,就多了一些人生的况味,也增添了报道的趣味性。
上文以标题为例,简要说明了境界的存在,如果要对三种境界作以思考的话,似乎可以归结为如下三个层面:第一境界相当于“无术”,处于某一事物的初期或早期,没有经验、技术可言;而第二境界则是技术性阶段,有技术可用,但这种运用带有机械的色彩 ;第三境界则似乎进入了艺术的境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操作者可以说是做到了得心应手,随手拈来即妙手,进入了一种较为自由的创造的境界。
(作者为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