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对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论述已经不少。但最近以来,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有人对新闻报道中客观性的绝对化和模糊化看法多了起来,争议也越来越大。有的还以新闻专业主义的片言只语作为权威依据,来说明新闻只能存在客观性而不得具有倾向性,认为讲究新闻报道的导向就是片面追求倾向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丢弃。本文对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关系作一番再探讨,并从“‘拟态环境’与实际采制的‘视差’、报道对象选择时的不同价值取向、处理好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的辩证关系”三个层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闻报道 客观性与倾向性 拟态环境 价值取向
在2016年2月19日***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深刻领会的这句话,能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理解新闻报道中的客观性和倾向性问题。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必须客观报道事实,但实践中是做不到绝对客观的,只能是相对客观。这是由于新闻报道是对客观事实的主观反映,任何媒体、任何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理解与解读角度不同,都会在追求新闻本质真实的基础上体现出一种不可避免的倾向性。新闻报道是记者真实报道客观事物的主观活动,选择哪些事实进行报道、如何报道、向谁报道、报道主题如何挖掘、报道角度怎样选择,都会受到记者“三观”和职业素养的很大影响。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努力追求客观性与倾向性的最大统一,辩证处理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的关系,应该成为新闻传播活动时刻遵循的原则。
一、“拟态环境”与实际采制的“视差”
“新闻是客观的写照,这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所在;然而新闻又必须进入人的主观领域才能产生,主观之外,即使事实正在进行与演变,在我们感知之前,也不可能成为新闻。”①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媒介向受众提供的只是拟态环境。李普曼认为,“拟态环境”是大众传播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信息环境,其对客观事物不是像镜子式地进行反射,而是“渗透了人的意识,被人所体验过的主观世界。”在《舆论学》这本著作中,李普曼指出,媒介对客观新闻事件的传播是有选择性的,选择什么、如何选择,就是有倾向性的。在报道活动中,记者凭借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再经过大脑,对客观刺激物进行真实反映,从而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客观事实是复杂的,客观报道也是有局限的,有限的主体认知能力在各种复杂环境要素的制约下,会对新闻传播诸多要素产生各种影响,从而使新闻报道无法达到绝对圆满。”②如在摄影与摄像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视差”。有时记者从取景框中看到的与实际拍摄的画面,结果也会不一致。“视差”反映在新闻报道中,就是记者所看到的事实与实际存在的事实也存在着一种客观上的区别。虽然这种“视差”只是技术因素,而非人为结果,但其也不是“镜子式的反射”了。
在媒介化社会,对某些新闻事实的发现与否,有时不仅仅取决于个体的物理形态,而会取决于被媒介呈现的虚拟镜像形态。③大众媒介是构建信息传播拟态环境的主体,但也离不开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差异化解读。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受众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持”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新闻的传受领域。其实,拟态环境应该属于一种意识和观念,包括大众媒介营造的传播环境和广大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环境。“作为技术范畴的媒介形态,其本身并无价值立场和取向,但由于媒介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不同,由此形成具有不同价值立场的媒介话语。”④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即使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视角、理念的问题,所以对许多还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闻事件,记者因为无法一次性地作全面展示,才会用连续报道等形式去反映。用事实说话,这是记者的职业底线,但并不等于说在采编实践中就可以不顾社会效果地去有闻必录。
“新闻的客观性实际上富有两种含义:一是主观要符合客观,要注重报道内容与报道对象之间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二是要全面、平衡地去认识事实。”⑤新闻客观性是一个过程,记者编辑要缩小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之间存在的差距,在采编实践中就必须始终坚持新闻的公正性原则。“新闻公正性原则是通过媒体和记者平衡各种消息来源和对事件的不同解释所显示出来的中立而体现出来的。即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取舍新闻的标准,不屈从外界的压力,不论关系亲疏,不作偏袒报道,不利用新闻报道谋私利或泄私愤。”⑥因此,所谓新闻的客观性,其实就是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去如实做好采访报道。
二、报道对象选择时的不同价值取向
新闻记者在实际报道中,要绝对的客观中立是难以做到的,只能是作为要求而非现实。这是由于记者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及业务水平会影响其对外界的反映程度,他们只能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事实、报道事物。“任何新闻报道都是一定观念和判断的产物。每一则新闻的采写、刊登、播映,无不蕴含着记者、编辑一定的倾向性。”⑦新闻传播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记者的“三观”、职业素养与新闻敏感如何,对报道题材的选择和新闻价值的认知也各不相同。“人们反映客观世界是能动的、主观的,不可能是被动或机械的,记者报道新闻时也是有主体意识的。通常情况下,记者在对报道对象进行观察、感觉、感知、判断及推理的基础上,会根据自己的***治立场、思想倾向、认知水平和价值取向对事实作出相应的报道。”⑧
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都有一颗忠于***的新闻事业的心,他们经过长期艰苦新闻实践的锻炼,已逐步将***和人民的需要视为自己的需要,并带着这种需要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去捕捉那些有益于社会的目标。⑨记者在选择报道对象时必须有强烈的导向意识,不能只要是事实就可以进行报道,遇到什么就报道什么,“踏着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种纯自然主义的纪录不能算是新闻报道。“新闻的客观性,包括内容的客观、形式的客观刹糠帧D谌莸目凸凼侵副ǖ赖娜肥强凸鄞嬖冢报道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形式的客观要求新闻客观地叙述所见所闻的事实,寓倾向性于客观性之中。”⑩当然,记者在报道新闻时不能倾向性过头,否则就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采编实践中,如果个别记者认为倾向性是不可回避的,在报道时不尊重客观事实,那么片面新闻就会充斥报纸版面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在对新闻素材的选择过程中,记者还要有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对采访中获得的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闻价值观做出正确的概括和新的发现。”11就电视新闻而言,记者在拍摄和剪辑时必须充分尊重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记者有倾向性是不可避免的,但绝对不能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绝对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如果注入了较多的主观色彩,或者以片面的眼光去看问题,去报道新闻,那么这也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例如,有两家电视台的记者先后去采访同一个村庄,一家电视台的记者是带着挖掘先进典型的目的去的,到了村里后,就专门挑好的拍,除了村里宽阔的水泥马路、高大的自来水塔、气派的村委会办公楼外,还拍摄了几幢漂亮的别墅,采访了村委会负责人和部分先富起来的村民,而对村里的一些破屋和露天粪缸等进行回避,制作完成的电视新闻片是“某某村大步跨入文明小康村行列”。而另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则是带着寻找曝光例子的目的去的,到了该村后,就专挑差的拍,除了拍露天粪缸、破屋断墙外,还拍摄散养的畜禽,采访了几个还未脱贫或对村干部有意见的人,而对宽阔的水泥马路和漂亮的别墅却视而不见,制作完成的电视新闻片就成了“某某村脏乱差现象亟待改变”。 同一个村,两家电视台的记者拍出了宣传效果完全相反的片子。12虽然这两家电视台的记者拍回来的镜头都是现场的真实画面,但问题就出在记者选择拍摄对象时都注入了一种严重偏离客观性的主观动机。这种以记者个人好恶来选择报道对象的做法,与那种不可避免的倾向性应该已经不是同一概念了。
客观存在的事实,要经过记者的选择报道后才能使之成为新闻。“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不同话语主体,会对同一新闻事件做出不同的解读,有时从报道语言中也会体现出传播者的态度与倾向。为此,记者要不断提高对新闻事实的认识水平,努力还原客观实际,减少主观偏见,用准确语言去进行报道。”13就广播与电视媒体而言,在采制新闻时,前者应该注重真实音响的记录,后者必须完成真实画面的拍摄。媒介通过报道,再现人和事的原貌,这时要注重的就有一个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倾向性问题。
三、处理好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的辩证关系
“要坚持新闻真实原则,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宏观真实一般是指总体真实、本质真实,主要体现在报道题材的把握、报道内容的取舍、舆论走向的引导等方面;微观真实则通常是指具体事实的真实、新闻要素的真实、报道细节的真实。”14微观真实是宏观真实的基础,宏观真实是微观真实的本质体现。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既要讲究单篇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又要能从全局的高度把握整体真实,理清成绩与问题、主流和支流的关系,综合考量报道的基调是否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相吻合。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又可以理解为本质真实与现象真实。前者则是从全局的视野中去把握,后者主要是从局部、个体的角度去看待。所以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都是在报道时“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结果。处理好宏观真实和微观真实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采编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守的职业理念。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原理体现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就是传受双方对客观事实产生的只是一种主观映像。“客观世界在他们身上引起任何反映,不仅取决于外界刺激的性质,也取决于反映者本身的自然结构(主要指人脑和神经系统)及其社会属性。”15倾向性不但反映在采访环节,也体现于编辑过程。笔者在担任绍兴台电视新闻目《绍兴新闻联播》责任编辑期间,每天都能收到县级台送上来的大量社会新闻报道。这些报道的内容要么是火灾、车祸与工伤事故,要么是哪里打架斗殴、邻里吵架或者发生了抢劫案和凶杀案。如果全部予以编发,那20分钟的新闻节目时间也不够用,并且播出后会在观众心目中产生一种绍兴这个社会乱糟糟、百姓生存无安全的感觉。这些内容是事实没错,但只是微观真实,它反映的只是这个社会的支流。绍兴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大量真善美的东西才是社会的主流,是宏观真实。因此,笔者通常只是采用个别具有警示性强的典型事例予以播发,并且在量和度上严格进行把关。笔者认为这样做,是在从一个电视新闻编辑的层面处理好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关系,是充分考虑新闻报道“时、度、效”的应有之举。
“客观公正并非现实而是新闻追求的目标,那种拼命标榜绝对客观公正的媒体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行为。媒体的倾向性,看其倾向的是谁:如果其倾向的是***和人民,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者;如果倾向的是资本的权贵,那就是制造社会不公的机器。如果其倾向的是正义,那就是正义的号角;如果倾向的是罪恶,那就是罪恶的帮凶。”16世界上的媒体,既国营和公营的,也有私营的。美国的媒体属于私营媒体,他们不可能保证绝对的客观公正,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时,美国媒体的报道就被要求不能损害国家形象,不能危及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同时,他们的媒体也不可能报道背后财团的负面新闻。所以他们标榜的“客观公正”,要么是相对的,要么是虚伪的。
“反映复杂事物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情况下,某个具体事实只是现象真实。许多重大事件必须经过持续报道才能完整反映方方面面的情况。”17就电视新闻报道而言,事实的主要传播符号是现场画面和同期声,用来解说的画外音只能居其次。因此,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记者在拍摄画面和录制现场声时必须充分尊重事物的原貌及其发展规律,不能人为地去摆拍、导演。作为电视记者,要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始终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在报道题材的选择、新闻拍摄和剪辑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客观性与倾向性之间的关系,养成全面、客观、公正、深入、细致的优良工作作风,决不能在没有到过现场,没有经过周密调查,就事先设计好框框,然后再去按***索骥,寻找所需要的素材,而应该实事求是地去报道新闻。“所谓新闻真实,就是使新闻报道尽可能地符合客观实际,努力通过现象真实来反映本质真实。”18当然,新闻报道不是工作总结需要面面俱到,但记者也必须在采访、拍摄、剪辑电视新闻时分清支流和主流,客观公正地去叙述事实,既报喜又报忧,以确保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四、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以传统媒体为主的大众媒介一统天下的垄断地位,尤其是自媒体的开放性、发散型和互动式传播,使大量碎片化、情绪化的报道没能再坚持客观性与倾向性相统一的业务要求。对此,传统主流媒体的记者编辑要清醒地认识到传播主移对整个媒介生态的影响和社会舆论场的潜在推动,在重大新闻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中,坚持新闻选题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好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的辩证关系,并在报道时先声夺人,以我为主,牢牢把住舆论引导的话语权。
注释:
①胡兴荣.新闻哲学[M].新华出版社,2004.27.
②杨保***.新闻真实需要回到“再现”真实[J].新闻记者,2016年,9.
③刘利群.可见与不可见――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媒介与女性[A].张毓强.传播学研究[C].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201.
④姚喜君.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4.
⑤单波.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1.
⑥杨梅.新闻公正性原则的理论与实践[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
⑦⑩林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视角的系统阐释[M].新华出版社,2005.4-149.
⑧郝佳.如何把握突发事件报道的倾向性[J].新闻窗,2013年,4.
⑨15⒕┝.新闻心理学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38-20.
11朱晓丹.新闻辩证逻辑:坚守新闻报道本真[J].新视听,2016年,10.
12孙愈中.力戒电视新闻拍摄剪辑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J].视听界,2002年,3.
13张杰.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话语权提升研究――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视角[J].今传媒,2016年,10.
14高晓虹等.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
16杨驰原.西方两大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博弈与观察思考[J].传媒,2016年,8(上).
17刘建明.新闻真实空壳论的范畴拯救[J].新闻爱好者,2016年,9.
18陈力丹、闫伊默.试论新闻真实与当前新闻失实的原因[J].新闻传播,2007年,7.
作者简介:孙愈中,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副教授、绍兴广播电视总台主任记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