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立春》描述小人物追求艺术梦想,却不被一个小城市所包容的故事。这部电影的主题绝不仅仅是对小人物的励志或者是对现实残酷的哀婉,更重要的是通过王彩玲与现实的和解彰显了人本身面对有限人生的宽阔性以及人性的坚忍。
[关键词]梦想;人生;人性
电影《立春》的情节发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汇的1988―1998年期间,影片讲述几个小人物执著追求艺术梦想,但却不被一个小城市所包容的故事。
一、超越现实的梦想
电影《立春》的女主人公王彩玲是某小城市师范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她出身农村,身材臃肿,一脸黑斑,满嘴龅牙,用丑陋来形容她恐怕不为过,但上天却赐予她动人的歌喉。如果没有这副好嗓子,她会沿着一般女人的生活轨迹滑入平静的家庭港湾,相夫教子,满足于庸常的祥和与快乐。有了这份老天的眷顾,她觉得自己是不幸误入凡尘的仙女。用意大利语唱歌剧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她整个人都浸润在美妙的世界中,周遭一切的凡俗仿佛都消失殆尽了。事实上,凡俗的世界一刻都没有离开她,生活的那个小地方折断了她歌声的翅膀,她却张开了梦想的双翼,希望飞离小城市,飞向北京,飞向巴黎歌剧院。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王彩玲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托人买北京市户口,并且一次次去京城大的音乐团体去应聘,但每次都失望而归;更让我们觉得王彩玲不幸的是,随着她梦想的失落,爱情也逃离了她孤寂的心灵。“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我都会蠢蠢欲动,感到莫名的兴奋。总感觉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可是等到整个春天都过去了,却什么都没有发生。”虽然没有实现梦想,但是春天来了,她仍然会期待。
与王彩玲同样怀揣艺术梦想的还有黄四宝和胡清泉。黄四宝是一个普通的炼钢工人,有绘画天赋的他经常躲在阴暗的小屋里专注于他的创作。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考入中央美院,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可是,在那个偏僻而又缺少文化生活的小城里,没有人能够指导他。每当春天如约而至,他便兴冲冲地背上画板去考试,但返回之后的他只能借酒力来抵挡失败的寒意;酒醒后,他又继续投入到奋斗与失败之间的轮回之中。胡清泉是群众艺术馆的一名舞蹈教师,视芭蕾为生命,让他寂寥的是,小城里没有多少人愿意欣赏他的舞蹈,能看懂《天鹅湖》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虽然人们认为他是怪物,但他仍然坚持着他的“阳春白雪”。他坚信,随着时光的流逝,小城里的人会慢慢习惯他、接受他,所以他继续跳着属于他一个人的芭蕾,“死皮赖脸”地支撑着梦想的天空。
二、梦想与现实的挣扎
当梦想失去了最初的绚烂,王彩玲、黄四宝和胡清泉仍然坚守着最初的单纯。可是他们虚妄的理想,可笑的自命清高,卑微而又远大的追求,仿佛不该在这片似乎已然被理想抛弃的土地里发芽、生长。影片几次借人物的对话,引入了契诃夫的名剧《三姐妹》来感叹他们的梦想与现实的冲撞。《三姐妹》讲述生活在一个小城镇的三姐妹,她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想到莫斯科去,可是总准以成行。三姐妹中,还有一个精通六国语言的:一天,她若有所思地说,在这样闭塞的小地方,掌握六国语言如同一个人长了六个手指一样,是一种累赘与负担。生活在平凡世界里的王彩玲、黄四宝和胡清泉身为平凡的小人物却有着大大的梦想,当现实一次次撞向梦想时,他们在所谓正常从眼中自然成为异类,他们不被这个小县城所容纳。正如胡清泉所说:“事实上,谁都在劫难逃。”北京和爱情之梦破灭的王彩玲在一次演出时遇到了同病相怜的胡清泉,高雅的意大利歌剧和芭蕾舞不是赶走那个小县城的观众,就是受到大众的嘲讽,这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他们觉得彼此因为对方的存在而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胡清泉作为一个执著于艺术梦想的单身舞者,被人骂作是“二胰子”,是这座城市的一桩丑闻。为了摆脱尴尬的处境,他向王彩玲求婚,却遭到了拒绝。他绝望地发现,舞蹈之梦让他在这个小县城里无处可逃,他人生的堤坝彻底坍塌了。为了向世人汪明自己是个真正的“男人”,他将一名舞蹈女学员拖进了男厕所,把自己送进了监狱,用犯罪的方式与世俗做最后的一次对立与抗争,用毁灭自己的方式寻求心灵的解脱。
王彩玲虽然为胡清泉的遭遇感到难过,但她必须往前走。她的心像一匹烈马,还没有被现实所驯服。春天又来了,高贝贝的出现仿佛是一盏明灯,照亮了王彩玲理想的荒野,她再次鼓起勇气与现实相抗争。农村小女孩高贝贝带着她的侏儒妈妈找到王彩玲,她自称身患绝症,最后的心愿就是去北京参加全国歌手大奖赛。王彩玲答应了高贝贝的请求,带着她前往北京。为了成全她的梦想,王彩玲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北京户口,把办户口的那笔钱撤出来资助贝贝打通关系。理由只有一个,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交由学生来完成。高贝贝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博得了观众的喜爱,王彩玲百感交集中欣慰不已。但最后才发现,自己的真心与全力付出却成:勾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的玩偶。
梦想的瑰丽无法描绘现实的灰暗,梦想的执著无法感动麻木不觉的小城人,梦想的光辉也无法温暖生活汹涌的激流。面对理想与现实的撞击,胡清泉、王彩玲继续留在小县城与现实奋力挣扎,而黄四宝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梦想破灭后落荒而逃,最后堕落成一个被人追赶的狼狈不堪的江湖骗子。
三、现实对梦想的消解
在理想与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激烈的碰撞中,王彩玲那颗一直信马由缰的心终于平复了下来。不是她甘于平淡与平庸,而是被现实压得动不了。命运赋予一个丑陋的人以异于常人的天分,却没有给她一个尽情挥洒的空间。与命运、现实的博弈使她输掉了青春,最终她只能屈服于现实,这也许是人生最无奈的所在。
在她被高贝贝欺骗后,电影中出现了这样的镜头,她一个人骑着车逆着大风走得很缓慢、很艰难,这象征着她现实的人生境遇。当小人物执著于大梦想时,当现实无情地击碎了梦想的家园,他们甚至连庸常的生活都难以维系,他们被伤得体无完肤,仿佛只剩下了卑微与无助,这时他们只能向现实低头,与世俗讲和。高贝贝击碎了王彩玲最后一个微弱的希望后,王彩玲终于与现实达成和解,与自己讲和,回归到曾经被她“弃之如敝屣”的凡俗人生。她走入婚介所,想找一个合适的人成家过日子,结果没有找到。她最终选择去福利院认养了一个小女孩,她悉心养育着女儿,爱若珍宝,那是她生命的延续。一天,王彩玲给女儿讲毛毛虫的故事:“毛虫发育成熟后,就变成了蛹,它吐丝作茧保护自己。几个礼拜后的某个晚上,蛹就开始变成飞蛾了。雄飞蛾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寻找自己喜欢的雌飞蛾,因为飞蛾没长嘴,没办法吃东两,它们只依靠储存在身体里的养料维持着生命。它们只有几个月的寿命,一生很快就结束了。”她顿悟到尽管理想终究永远也无法实现,但人毕竟比只有几个月生命的毛毛虫幸福多了。或许理想的失落,追求的跌跌撞撞,生活的起起伏伏,让她认识到执著追求与挫折感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都如同她一样承受着生活带来的失意与落寞。这不仅标志着她与生活的和解,更展现了她直面现实人生的平和与淡定。
影片结尾王彩玲带着女儿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玩,下个镜头转向虚幻的场景――王彩玲终于站到了巴黎歌剧院辉煌的舞台上,纵情歌唱。你明明知道她不可能实现,你还虚幻给他一种实现,就好像励志电影中的大团圆结局一样,这是给人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蕴含着对梦想的反讽,如果王彩玲真的成为一位歌唱家,唱到了巴黎歌剧院,她生活中其他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么?人生有很多的层面,每个层面都有如意和不如意,绝不是其中一个梦想的实现与破灭这么简单。人生毕竟是现实的,而现实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很残酷的;这或许是人生最邪恶的所在。在人生向人类显现最凶残的一面时,这部电影中王彩玲与现实的和解恰恰彰显了人本身面对有限人生的宽阔性以及人性的坚忍。无论你曾经有多么伟大的梦想,为此付出多少心血与青春,“生活再不堪、再不容易,如果命运没有安排你死的话,一定是有你活着的意义。”正如王彩玲所说:“既然你是这个命,你就得担待。”
因此,我们在王彩玲身上更多地看到了自己,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王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