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如略微细致地观察藏传佛教的僧侣们,你会发现,他们所穿着的袈裟、配戴的器物,以及持守的教义、修持重点和方法上,是有差别的。他们虽然同是藏传佛教的僧人,却又分属于藏传佛教不同的教派。从11世纪以后,陆续出现了二三十种教派和教派支系,其中主要的是宁玛、萨迦、噶当、噶举等。
关键词:宁玛教派 萨迦教派 噶当教派 噶举教派
一、宁玛教派
宁玛教派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教派之一。藏语“宁玛”意思是“旧”、“古”。因该派遵循前弘期所传之密宗,故得名。此教又俗称“红教”,是由此派的僧人穿红色袈裟、戴红色僧帽而得名。他是传入的佛教密教吸收了原始的本教内容而形成的最早的教派。
宁玛教的传教士通过师徒秘密单传的,公元8世纪,密教虽然已经传入,但从翻译经典到传承教法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宁玛派在早期采取秘密单传,所以没有寺院僧侣组织和构成教派的系统教义。在11世纪有被称为“三素尔”的祖孙三代,奉莲花生为祖师,依照他入藏所传密咒和所遗伏藏修行为传承,系统地整理经典,并建立了邬巴垅寺,开展活动,自成一派。当时并无派名,在“后弘期”其他教派产生后,因其遵循旧密咒,故称为宁玛派。宁玛派的特点是组织涣散、教徒分散各地,他们从事生产,可以娶妻生子。教法内容也不一致,各有各的传承,僧人重密轻显,一般无正规的学规制度。
宁玛派的教授传承有多种,一般常说有三种:远者经典传承;近者伏藏传承;甚深清净境传承。
由于宁玛派属早期藏传佛教,因此它的宗教仪式上还保留了用人的身体的某部分作为祭祀的遗风。这种遗风对藏传佛教的其他各派都有影响。在***教合一的藏区,自五世***起,凡发生重大事件时,都要请宁玛派僧人来参加仪典,念咒作法。残酷的法器、威严的法力,慑服人心,使人灵肉震颤不已。
二、萨迦教派
藏族“萨迦”意思是“灰土”,主寺建立在萨迦地方,山坡上有一片灰白色的岩石,故称“萨迦寺”,教派也就叫萨迦派。这派的喇嘛也头戴红帽,故有人称他们为“红教”。但习惯上称他们为“花教”,因为该派寺院的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蓝三色条。
萨迦派的教主由款式家族世代相传,有血统、法统两支传承。
萨迦派不禁止娶妻,但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近女人;并从一开始就决定法位以家族相传的形式向下延续,***教两权都集中于家族手中。
萨迦派的教义中,最独特的就是“道果法”,修习有三个次第,就是“最初舍非福,中断于我执,后除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最初舍非福”是指一个人应当想到晋升能投胎为人而没有坠入地狱、饿鬼、畜性“三恶道”中去,是由于前世积善修来的,是不容易的事情,要珍惜“人身”,“人参”难得,因此就要防止做坏事,即“诸恶莫作”。诸恶坏事就是“非福恶业”,人应该把“非福”舍掉不做,而专志于行善,做好事,就是“众善奉行”,来世就可以投生在天、人、阿修罗“三善道”中。
知道了“最初舍非福”的道理,能够做到“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下世”虽然可以转生到“三善道”中,但仍然没有超脱“六道”轮回。要想完全脱离苦恼和流转轮回,就必须断除“我执”。所谓的“我执”,就是人们的思想牵挂于某件有形无形的事物上。“中断于我执”,就是要把这有形或无形的事物从思想上断除掉。就要树立“无我空慧”的思想,要求修行者首先应该想到:人的身体不过众缘凑合而成,并非实有,假若没有父母的因缘巧合,自己的身体也就不会存在,世间万物也是如此,所以宇宙万物都不是实有。把“我执”断除,烦恼痛苦就都无从升起,也就从流转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了。简单地说,要求人们把世间的一切都看穿看透,以便断除任何欲念,并以断除欲念来解脱痛苦烦恼。
萨迦派的见修,此派诸师的见解不很一致,萨班、绒敦等很多人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自续派的见解,董努罗卓则是中观应成派的见解,还有执唯识见解、觉囊派的他空见解、大圆满见解,但萨迦派有一种不同的见解――“明空无执”或“生死涅无别”即是“道果教授”。这种见解的建立分显密两种次第的关系,与其他教派大体相似。
三、噶当教派
噶当派也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教派之一,除宁玛派之外,它是在后弘期中出现最早的一个教派。噶,藏语指佛教;当,指教授。噶当,意思是将佛的一切语言和三藏教义,都摄在该派始祖阿底峡所传的“三士道”次第教授之中,并据以修行。
噶当派的奠基人是古格王朝从印度迎请的著名佛教大师阿底峡。公元1045年曾参加迎请阿底峡的居士仲敦巴(1005―1064),拜阿底峡为师,修习佛学,尽得其传。公元1055年,阿底峡去世后,仲敦巴应藏北当雄地方之请前往建立热振寺。热振寺是噶当派的主寺,噶当派由此逐渐成长并发展起来。
噶当派在藏传佛教中是比较特殊的一派,它以显宗为主,主张显、密二宗不应互相攻击,应当互相补充。在修习次第上的主张是先显后密。
噶当派在传承当中,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支派,并各有自己所依的经典和教义。三个主要的支派分别为:教典派、教授派、教诫派。
公元13世纪晚期,一名名为迥丹惹迟的噶当派教典派僧人,曾把噶当派的纳塘寺搜集保存的大量藏译佛经编订为《甘珠尔》、《丹珠尔》,这就是在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藏文《大藏经》最早的编纂本。
噶当派由于教理系统化、修持规范化,因而对藏传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响,噶举派、萨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曾向噶当派学习。格鲁派是直接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建立的,有“新噶当派”之称。
四、噶举教派
噶举教派是中国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噶举,藏语意为“佛语传承”,汉译口传,指传承持金刚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因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称“白教”。
该派的创始人是出身于富裕家庭的佛教徒玛尔巴。其实玛尔巴是位在家的佛学大师,从15岁起曾到拉萨、印度、尼泊尔等地学习佛法,平时按照印度密宗的习惯,着白色的僧裙,以后,这种白色的僧裙就成了该派世代相袭的袈裟式样了。
噶举教派重视密宗,重视“大印”传承,不重文字,重在论理,即通达“天印”智慧。大印原系对受过灌顶者进行传授的密法。到塔布拉杰时,兼包显宗内容,于是大印有显有密,噶举教派各个支系中对此各有偏重。
噶举教派是支系较多的一个教派,其支系之多,是藏传佛教任何教派都比不上的。
五、希解、觉域、觉囊、郭扎、夏鲁等教派
藏传佛教的希解派、觉域派世两个较小的派别,他渊源于南印度僧人巴桑结,据传他曾在超岩寺、金刚座、逝多林等地,拜当时著名的显密大金州法称、迈特里巴等50人为师,跟他们学习显密教法。
觉囊系藏语音译,该派渊源于12世纪初时人域摩弥觉多吉,他曾向许多大师学过时轮金刚和密集等密法,后来创立了“他空”的见解,并成为觉囊派独特的见解。
郭扎派的创始人郭扎巴索南坚赞,是与萨班同时代的人。他的教法在其他教派都有一些,但哪一派也包括不了他的学说。该派存在不久,很快就消亡了。因此有的学者认为郭扎派不能算作为一个***的教派。
夏鲁派的创始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大师布顿仁钦朱,因此又被称为布顿派。布顿大师早期学过绰浦噶举、噶当、萨迦等派教法。他成功后,受到日喀则东南襄鲁地方封建领主的支持,把他请到襄鲁寺作主持,人们便把布顿传下的教法成为夏鲁派。由于夏鲁寺原与萨迦派关系密切,有学者把夏鲁派算为萨迦派的一个支系。
正是由于藏传佛教的各教派,在发展自己力量的同时,竞相宣传各自的学说,阐述各自观点,展开辩论,展开争鸣,因而使佛教界扩大了眼界,活跃了思想。藏传佛教因而也呈现出了一派生动活泼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弘学,主编.藏传佛教[M].四川人民出版社
[2]黄维忠.佛光西渐―藏传佛教大趋势[M].青海人民出版社
[3]藏传佛教故事[M].四川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仁真(1985- ),四川甘孜州,巴塘县人。西南民大藏学院10级逻辑班。研究方向:藏传因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述藏传佛教的各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