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托。没错,就是人见人骂的那个“医托”。
前两期你们《商情》健康版上不是曝光了我们吗?今天我来找您,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这事儿。不过您也不用害怕,因为我是来感谢您的。为啥感谢?不用感谢?不感谢哪行呢!自从你们曝光了那两家医院之后,我就成了“抢手货”,现在可是省会大小医院诊所的“红人”,炙手可热!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走,哥儿们请您喝点小酒儿,咱慢慢聊……
这地儿有点小,您别嫌弃,不过这儿清净,说话方便。刚才您问我,咋就成了医院的“红人”是吧?那就让我从头说起。
其实,做“医托”挺不容易的。为啥这么说呢?您看,干我们这行要有胆子,要习惯说谎,还要面不改色心不跳;要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各种判断;要积累医学知识,不然一不小心就会露马脚;要摸索对方心理,顺着患者的言语转换策略。合格的“医托”,得知道健康方面的知识,得了解各大医院专家的行情,得会观察病人患者的背景,能说会道、装腔作势、见风使舵、见缝插针。我们得学医疗、学表演、学社交,懂得心理学、社会学、口才学。高级“医托”还得学会各地的“方言乡音”,熟知“人文地理”,甚至掌握各地的“历史”、“交通”及重要“名人”,这样和病人套近乎的时候人家才会相信你,才能心甘情愿地跟你走。
现在你知道做个合格的、专业的、高级的“医托”有多难了吧。所以说,“医托”这个职业是个跨行业的典型代表,做“医托”不仅要“全才”还得“高才”,再加上几年的摸爬滚打、上蹿下跳、里外勾搭,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我呢,虽然谈不上“专业”、“高级”,但是在省会这块地方也混了几年了,夸张点说,几十家大小医院的厕所我闭眼都能找到,各位“专家”的行情更不必多说。那么为啥我要感谢您呢?自从《商情》给我们曝光之后,有很多医院诊所的“专家”都来打听我啦。现在只要哪个“医托”一提曾被《商情》曝光过,身价都会翻一倍。免费的广告宣传,您说我能不高兴吗?能不亲自来感谢您吗?
什么?您要我透露点行业内幕?其实也没啥好说的,不过既然您给我提出了要求,我要是不表示表示也显得我这“感谢”太没诚意了。
首先,干我们这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人行的,要靠亲戚圈、老乡圈、朋友圈,只有熟人才会让你进来。其次,“医托”选择对象有“一听二看三说”的要诀:听口音、看衣着、看手上拿的东西;说说自己或身边人的病情和他们治愈的经历,说说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说说各大医院大夫的特色和?所要推荐的医生的本事。
您经常听广播吗?每次热线一开通.就有不少患者打电话进直播间:“××医生呀,吃了您的药,马上就见效了,我想问问还要不要吃呀?”其实这些“患者”就是我们的人……
不害怕?谁说我们不害怕。刚入行的时候,我也被提了几次。可是他们拿我没办法,顶多说教说教罚俩钱儿了事。后来干脆说都不说了,直接上交一个“红包”,前门进去后门马上就出来……
我还想借您那报道的“东风”,在这个行业多混两年,所以其他的事儿我就不多说了。今儿时间也不早了,您光看我喝、光听我说了。那就等下次有机会了再好好地请请您,希望您为我们多多宣传宣传。回见啊!
佚 名
点评 生活的真实与无奈
张 敏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怪现象,就是“医托”屡禁不止。为了钱,医托们不顾患者的生命安全,欺骗他们到所谓的专家处去看病,而与他们相勾结的那些没有医德的医生和医院,更是以“捞钱”为己任,隐瞒病情、胡乱诊断、拖延***,给患者造成了难以言喻的伤害。《一个医托的自白》形象地揭露了这种现象,从“我”的感谢、“我”的自述、“我”的总结中,这类人对金钱的渴望和胆大妄为跃然纸上。
全文以第一人称“我”和记者“您”进行对话。讲述了“我”被曝光后的奇特经历:有关部门并没有关注“我”,“我”反而成了医院的“红人”,成了各路“专家”争相瞄准的“名人”。随后,“我”又像模像样地“总结”了自己的行业特点:既要有胆子又要会随机应变:既要会观察又要懂得各种知识 最后,“我”为了报恩还披露了“电视医托”、“广播医托”等等同行的猫腻儿.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本文的写作形式十分有趣,都是“我”一个人的话语,但却不是独白。而最突出的是他的语言个性化,那些词汇、那些腔调,只有医托“这一个”才能说出来.这无疑为作品增强了艺术魅力。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无奈:当“曝光”得到感谢,当“红包”可以抵挡管理,那么,还有什么能制止医托们“人见人骂”的行为呢?这些都值得读者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