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寄生是产于东北、华北、华中地区阔叶林的寄生植物。是一种野生药材。为植物桑寄生科槲寄生白果槲寄生的带枝茎叶。多寄生于槲、柳、桑、榆、柿、枫、杨、白果、刺桐、黄皮、苦楝等树上。近年来槲寄生受到林木减少,毁灭性的采收等因素影响而数量大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急需人工种植。
槲寄生的生物学特性:1.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成片的树林里,经常看到一种寄生在榆树、杨树上的常绿半寄生植物——槲寄生,槲寄生隶属于槲寄生科槲寄生属,又称榆树寄生、白杨寄生。常绿半寄生小灌木,高30~60cm。花单性,雌雄同株,叶肥厚,单叶对生,生于枝端或分叉处,无柄,近肉质,椭圆状,全缘,两面无毛,主脉五出,中间三条显著,果圆形,橙红色,富有黏液质。花期4—5月,果期9月。茎枝圆柱形,黄绿色或绿色,节明显,节上2~3叉状分枝,有光泽。雄花花被4裂,雄蕊4,无花丝,花药多室;雌花1~3朵生于粗短的总花梗上,花被钟状,4裂,子房下位。2.槲寄生与宿生的关系,槲寄生其实是一种半寄生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根特化为寄生根,其导管直接与寄生植物相连,主要从宿主身上获得水和无机盐。但它的寄生也绝不是简单地吸收一点营养,它还通过自己的一些分泌物抑制榆、杨的生长。引起树叶早落,次年发芽迟缓。寄生的多了,它会引起顶枝枯死,叶片缩小,这会对宿主造成伤害,但对槲寄生是有利的,使它有机会接触到充足的阳光,有利于它自己的生长发育。3,主要寄生于榆、桦、枫、梨、麻栎等树上。吸取树上的汁液成长,夏秋开花,冬季果实成熟。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节膨大,节上有分枝或枝痕;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木部色较浅,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冬季至次春采收,也可全年采收。把槲寄生从树上割下,除去最下部粗大的枝梗,切段,晒干,或蒸后干燥。化学成分:含齐墩果酸、鼠李素、高圣草素、内消旋肌醇及槲寄生新苷。槲寄生药用价值高,东北的道地药材,随寄主不同,药用价值也不同。药理实验显示,叶和茎的浸剂给兔、犬进行静脉注射,可使其血压下降,具有强心功效。槲寄生所含的蛋白质、多肽类物质,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提取物还具有增强机体免***功能,对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冻伤等***效果显著。
人工种植方法:首先要选择天然或人工阔叶林的树木做母体,选取生长旺盛树干,有龙包水纹或弯曲不成材的大树为好。这样做的目地是不损坏优质树木的材质,充分利用不成材的树木。母体树太小接种后会影响树木的成长,甚至枯死。同时也影响了槲寄生的产量。选好适合的母体树后,用工具在树杆或粗枝上创下伤口,要完全去除树皮达到木质表皮。伤口不宜太大,宽一至二公分,长二至四公分即可,接种,取冬季成熟的槲寄生种子种在伤口上,压开种皮,使黏液粘在树上。防止鸟类偷食。接种的母体树要加强水肥管理,及时观察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春季便可长出小苗。接种的数量可根据母体树木的大小和长势来决定,根直径大于二十公分以上的树可在树杆的两边每隔三四十公分接一处,每株接种二十处左右即可,以防树木养份不足影响本身和槲寄生的生长。小于二十公分的要少接,每株十处左右即可。成熟后于冬季采收,从寄生根部以上三四公分处锯下植株,要注意留下槲寄生的少量植株以继续生长。
2001年9月至2002年1月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林场研究了槲寄生的生物学特征及鸟类对其种子的传播。槲寄生寄主共有9种阔叶树。杨树占比例最大。达73,3%。多数槲寄生着生在杨树主干侧枝(43%)和细侧枝(42%)上,主干上仅15%。寄主和槲寄生本身都呈聚集分布。槲寄生有两种色型果实,在量度上无明显差异。果实由果皮、果肉和种子构成,种子外面包裹一层胶质层。在帽儿山秋、冬季常见的7种食果实鸟类中,只有太平鸟在野外觅食槲寄生果实,斑鸫在隆冬无其它食物时才食,其余5种鸟类拒食。太平鸟在11月以后觅食槲寄生果实频率增大。太平鸟在吞食果实后,种子外包胶质层随粪便排出,形成“种子线”粘在树枝上,槲寄生种子被传播到适宜的生境,在春天萌根生长。笼养太平鸟时,种子在消化道的滞留时间11分,这意味着在野外有很长的扩散距离。槲寄生和太平鸟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互利互生系统。
(作者单位:150822黑龙江省方正县林业局方正镇林业站)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槲寄生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