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路交叉口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的整体空间形态的一个展示,对城市意象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道路交叉口是城市空间的汇聚与转折,在空间形态上的处理影响着城市整体形态的融合与过渡,也影响着城市空间的整体性与流畅性。本文讨论的是在城市交通的交汇处即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空间布局以及建筑空间形态,研究人们在不同空间形态下的道路交叉口的感受以及行为,初步探索适宜于人类活动并和谐美观的道路交叉口空间形态。
【关键词】道路交叉口;空间形态;分析
一、道路交叉口情况
道路交叉口是道路网络的连接点,即是城市交通的咽喉。道路口的设计对于交通畅通与交通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而交叉口的城市空间形态也在影响着城市交通以及人们的活动,并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而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
不同的道路交叉口有着不同的布局形式与位置关系,这被称之为交叉口道路格局。不同的道路格局会构成不同的建筑形态,建筑形态相连成片又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
二、道路交叉口空间形态构成原则
1) 视三角原则
道路交叉口的基本功能是交通汇聚,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这里集中,然后直行或转弯通过路口。这就使得在处道路交叉口的建筑一定要作出合理退让,保证司机能够提前看到道路交叉口的情况。为了确保安全,建筑物要合理退让,以免遮挡交叉口视域,同时还能形成一个较大空间,增强道路交叉口的场所感。
2)人本原则
不同方向的人流和车流都会在交叉路口汇集,使得交叉路口人流量非常大,所以交叉路口的人流承载能力以及指示引导能力就成为交叉路口空间的一个重要职能, 在道路交叉口空间处理上,必须保留有足够的供人流汇集疏散的空间,同时也要保证在人流汇聚的地方有良好的视线以起到指示作用,引导人们快速通过拥挤区域。
3) 整体性原则
道路交叉口是街道空间的节点,也是不同街道的汇聚之处。交叉口的空间形态起到连接不同样式的街道,消化街道生硬交界的作用。
城市的各个街道功能与定位都有不同,不同街道的空间形态自然也不相同。位于道路交叉口的建筑有两个沿街的立面,这里的空间形态处理对于调和不同道路间的差异有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空间能否自然转换的一个关键节点。
为了保证整体性原则,道路交叉口通常采用单体建筑占据交叉点来增强整体性。在这里,这个单体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材质等都需要根据所处的两个不同街道的特点来进行设计。
三、道路交叉口空间形态对比分析
1 平面空间形态对比分析
从平面上看,道路交叉口人行空间的主要构成形式有两种:建筑不退让出交汇空间与建筑退让出交汇空间。
1)使用空间分析
建筑不退让的道路交叉口,建筑物与道路各个角度完全平行,人行道路宽度在人流汇聚处并没有加宽,这使得路口人流密度是街道人流密度的两倍,不利于人流汇聚疏散,在路口易出现不同方向的人流冲突。
而建筑退让的空间形态不管是从可使用面积以及空间形成感上都较前者有明显优势。建筑避让的空间大大增加了交汇处的道路面积,使得人们得以在这里集散而不感到明显的拥挤,也更增加了穿越道路的安全性。
在空间围合感上,后者明显围合出了一个城市道路交汇空间,将原本复杂多变的空间放大,降低了空间的凌乱度。
2)***底关系分析
运用***底分析法研究这两种空间形态的***底关系可以看出,建筑不退让的路口建筑空间占据了主要空间,起到控制性作用,道路空间仅占小部分。建筑空间与道路空间所占比例的的不平衡。建筑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不均衡导致空间融合性降低,也影响了人们对于外部空间的利用。
而建筑避让的路口,因为建筑退让而留出了更多空间给街道,使得交叉口的街道与建筑空间不仅在形式上多变,也产生了良好的可互逆翻转的***底关系。
3)视线分析
分析这两种形态的道路一侧同一点的视线,可以看出建筑不退让的街道空间中,同处在道路一侧的人的视域面积非常小,无法观察到路口的整体情况,空间封闭感强。同时也违背了视三角原则,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而建筑退让之后的道路交叉口空间,同处在同点的人的视域面积明显增大,人们能够更多的观察路口的空间及建筑。
2竖向空间的形态对比分析
道路交叉口的竖向空间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常形态,悬挑形式以及裙楼形式。在竖向空间的形态分析上,我们主要采用视线对比分析以及DH数值的对比来研究交叉路口空间的封闭性。
1)视线分析
人们处在均是正常形态的建筑物之下,可看到的竖向视域范围大约为直角;悬挑形式的建筑物之下,人们竖向视域范围缩小,封闭感强。
而裙楼形式的空间形态中,人们的竖向视域面积最大,此时街道空间的封闭感最小,人们在这样的空间中感到较为开阔舒适。
2)DH比分析
人们在不同空间构成中,即使道路周围建筑的高度与道路宽度相同,即DH比相同,人们的感受却不同。
在正常形态的建筑构成的道路交叉口空间中,人们所感受到的DH比就是道路的实际DH比,而在悬挑形式的建筑物下,人们感受到的建筑高度不变,道路变窄,这种情况下道路的封闭感大于正常建筑下的道路。同时,悬挑建筑下面形成的灰度空间,这里采光和通风都不佳,人们在这里自然会有压抑之感。在裙楼形式的建筑所构成的空间下,人们所感受到的建筑高度仅为裙楼高度,所以这时空间较正常建筑构成的街道空间更给人以开阔之感。
五、总结
通过前面对于不同空间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在平面上,建筑退让处更多的街道空间可以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在竖向设计上,裙楼形式的建筑能使原本狭小的封闭的空间变得开阔。
上文对于道路交叉口的空间形态的探索研究,可以发现作为城市道路以及空间交汇的节点,道路交叉口的空间形态需要满足人的活动,同时还要兼顾空间的美观以及商业建筑的商业效益。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这个复杂的空间中,组织良好的空间秩序,建筑适度退让形成合理的汇聚空间,同时兼顾空间的材质,色彩等因素,可以形成良好的道路交叉口的空间形态。
参考文献:
[1]徐剑虹,领近建筑交通空间的规划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第13卷.
[2]郑楠,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形态设计研究初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陈国芳,交通空间与建筑造型,铁道建筑技术,1996年6月.
[4]李莉,曹亮功,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购物中心交通空间可识别性研究,福建建筑,2011年02期.
[5]余启航,杨涛,国外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国际城市规划,2009 Vol.24, No.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空间形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