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忙碌的人们越来越需要音乐这种最贴近情感的艺术来调节心灵,而对于那些冷冰冰的、用数学方法或抽签打卦之类的偶然性方法炮制出来的现代“纯音乐”,除了一陈好奇和惊讶之外,再也不会有更多的兴趣了。在我个人看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应该是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从某种角度来讲,在音乐中,人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对情感形成有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客观因素尤为重要的是节奏、旋律和作品情感的艺术处理。
关键词:节奏;旋律;作品情感;艺术处理
中***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14-01
对情感形成有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客观因素尤为重要的是节奏、旋律和作品情感的艺术处理。节奏如同一个人的骨骼一样重要,可以说,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而旋律则如同一个人的血液,也是音乐构成的要素之一,是“音乐的灵魂”;至于作品情感的艺术处理则是在原有情感基础上的升华、加深。
在接受音乐的过程中,接受者的情感不仅在量上得到拓展,同时在质上也会得到提高和升华,而情感在质上的提高和改造,对于音乐接受者的情感体验有着特殊的意义。音乐接受者的情感在质上的改造,首先表现在情感的升华上。他们在接受音乐之前,已具有一定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这是自然情感,而自然情感是人与客观事物之间利害关系的反映,它带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功利评价的性质,换句话说,这时的喜、怒、哀、乐都与个人的利益得失相关联。
一、音乐的生——节奏
所谓节奏,从广义上讲,生物的节律、生活的规律等都属于节奏。狭义上说,音乐中的节奏是节拍上音的长短,是一定时间的速度和节拍中实际时值与单位时值之量的关系。使不整齐、不规则的声音在规定时间里达到相对规则的秩序。在声乐作品中,不同的节奏体现不同的情绪,鲜明而规范的节奏,可以使旋律起到充分表达作品音乐思想、深化音乐形象的作用。而音乐思想、音乐形象的表达则离不开情感的引导。《嘎俄丽泰》是一首***的情歌,它所表现的是对心爱的人儿不辞而别的思念之情。在歌曲中,尤其是呼唤情人名字时所采用的三连音节奏型,更加衬托了见不到情人时的焦急心情,在歌唱中要注意语气的表达,更要唱准三连音。
二、音乐的灵魂——旋律
旋律具有表情达意及描绘事物的丰富的表现力。如《斑竹泪》,该作品的旋律可分为四个部分:述说——美好回忆——哭泣、悲愤——情感的回归。第一部分(述说)采用了四/四拍,该节奏的特点是平稳、沉着、含蓄。在旋律上‘给人拉升的感觉、犹如说话,情绪起伏不大;第二部分(美好回忆)则采用了二四拍,随着节奏型的密集,旋律也凸显了喜悦、愉快的氛围。第三部分(哭泣、悲愤)描述了娥皇、女英与丈夫舜帝天人相隔,她们对舜帝的思念,以至于哭泣着变成了等候丈夫回来的斑竹。该段的旋律线条更宽,一字一句都唱得很坚定,表达出她们对舜帝的深情厚谊。第四部分(情感的回归)在第三人称的叙说下有了情感在旋律上的迸发。
三、作品情感的主观因素
如何在歌唱中表达感情?首先演唱者要深刻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和主题,体验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情境,以及作品中人物的性情、神态等。这样“情”就会自然流露。
(一)以情带声
在歌唱艺术中,“情”既是对演唱者的一个重要美学要求,也是对演唱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有“情”的歌声才具有艺术感染力,歌声唱出来才会感人肺腑,打动人心;无“情”的歌声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有情曲则活,无情歌则滞”就是这个道理。
(二)以声传情
在声乐艺术中,人声是表现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但要想唱出一首歌的感情就必须借助于“声”,没有声之功,也难以达到传情的目的。
虽然 “情”占主导地位,但决不能忽视声音的作用。声音是表达情感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情”只有通过“声”才能得以完美地表现。但如果演唱者的发声方法、歌唱技巧掌握不好,基本功不扎实,对作品熟悉程度不够深,即使情感再真挚,也很难得到好的演唱效果。所以,只有熟练地掌握歌唱技术,才有可能去完美地表现情感。
“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是一个整体,其中“情”是起主要作用的,“声”是传情的手段,也是传情的保证。脱离开“声”与“情”的内在联系,孤立强调某一方面,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歌唱艺术效果。
在演唱者唱熟一首新作品后,他会根据语言的特点、地方的特色、感情的需要等方面,自然而然地在音调的旋律音上增加一些其它的音,使之成为装饰音。经过修饰的音调就更能表现作品中情感的韵味。如《槐花几时开》中,随着装饰音的出现,整首歌曲无论是在韵味还是风格上都表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影响情感的主客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