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构形中的修辞分析

摘 要:本文从修辞学角度分析汉字构形,主要运用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方法,审视字形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探讨字形与表意的关系。从修辞角度审视汉字构形,有助于增进对汉字构形的认识,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也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汉字构形学 汉字 修辞

汉字的形体与其表意有重要联系。汉字构形学是研究汉字构成原则和演变规律的学科。在汉字形体被确立为文字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后,涌现了从文化、符号、心理、修辞等多角度研究汉字构形的有益探索。本文运用观察、比较和归纳的方法,追溯字形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分析汉字构形中存在的四类修辞现象。

一、均衡

均衡是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语言艺术的原则之一。汉字的形体演变,从已知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再到至今通用的楷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朝着简化、易写发展,这必然要求汉字字形美观整齐。楷书,又叫“正书”、规正之书,字形方方正正,线条直正舒展,上下左右构件协调。

除了笔画的均衡外,汉字内部构形也体现出均衡之美。绝大多数汉字尤其是会意字,各构形部件不是均匀分布在一个方块内,而是均衡分布。如左右结构“流、语、体”等,每个部件所占比例是不均等的,是根据笔画的多少来决定占据的空间,这就在变化中产生了一种均衡美。

(一)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方法与崇尚对称的文化心理在汉语中有突出体现。出于对对称的偏爱,汉语中有大量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词构成的成语,如“水深火热、无中生有”等。汉字构形中也存在大量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构件合成的词。数个表意对立的构件排列对比,突出一方或得出新意。

明(L),、(甲骨文,以下简称甲),、(金文,以下简称金),(说文小篆,以下简称小篆)。甲骨文起就有两种写法。许慎在《说文解字・L部》中写道:“L,照也。从月,从濉C鳎古文L,从日。”商承祚的《说文中之古文考》中“濉毕窆庵煽动,应是想象太阳发光的原理,“濉毕裉阳发光的样子。日月是人类在大自然看到的最恒亮的物体,古人便以日月为构件表意“明亮”。

尖,上头小下头大的物品是尖利的。还有一个字是“”,义为“物体上大下小”。

卡,不上不下,义为“夹在中间”。

斌,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心中的君子应是“文质”兼备的,“质”即“斌”字里的“武”。君子应兼习文武。

(二)排比

排比是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连串词语,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的修辞手法。排比往往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汉字构形中的“排比”是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构件组合排列成新字的方式。

晶,《说文・晶部》:“晶,精光也。从三日。”段玉裁注:“凡言物之盛皆三其文。”

森,(金),(小篆),《说文・林部》:“森,木多貌。”

淼,(小篆),水势浩大的样子。

“叠加字”通过一些构件的重复,其词义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产生新义。

Z(轰),《说文・车部》:“轰,群车声也。”车队发出的轰隆声。

(鲜),不是“鱼很多”,而是“鱼味道鲜美”之义。

二、变化

均衡和变化是对立统一的。过分均衡,将导致单调、枯燥。如果说均衡是求同,变化是求异,那么艺术则是求同和求异的统一。变化和人类求异思维不可分离。求异思维即积极打破常规,创新表达,令人耳目一新。古人在造字时,不拘泥于惯有模式,常常在构形上求异求新。

(一)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古人在造字时,通过对事物形象的夸张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这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象形字构形中常运用夸张手法。

果,(金),(小篆),《说文・木部》:“果,木实也。从木,象形,在木之上。”画出树木的形状,对果实作了夸张。

身,(金),(小篆),《说文・身部》:“p也。象人之身”,段玉裁注:“p谓身之伛。主于脊骨也。”“伛”即“伛偻”,驼背,夸大了身躯之形。

虫,、(甲),、(金),(小篆),《说文・虫部》:“虫,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段玉裁注:“虫篆象卧而曲尾形。”虫、它(甲,)都是指蛇,二者从不同角度描绘蛇,夸大了蛇吐出来的信子。

见,(甲),(金),(小篆),字形是人形上加放大的眼睛。

亦,(甲),(金),(小篆),在正立人形两腋部加指示符号以示意。唐兰先生认为也是“液”的初文,象征人腋下有汗。

欠,、(甲),(小篆),《说文・欠部》:“欠,张口气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夸大了从口中呼出的气体之形。

(二)省略

省略就是有意省去文中的语句或字词的辞格。为了实现语言的经济原则,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大量省略句,如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

在汉字中,古人为求字形匀称美观或书写方便,常常省去字形中的一部分,金文已有省略。例如以下甲骨文字形:

中,、,金文已有写成、,省去了装饰物。

卫(l),、(甲),(金),甲骨文已有字形写成,省去了左右部件。

系,、(甲),(金),(小篆),《说文・系部》:“系,M也。从糸,丿声。”应作从爪(又、手)系丝形。丿为爪省变之形,许慎误解为丿声。

在形声字中出现了省形、省声的现象。或是形旁、声旁字形繁复不便书写,或是占面积太大显得不均衡,把形旁或声旁的一部分省去。

袭(u),(金),(籀文),(小篆),《说文・衣部》:“左衽袍。从衣,省声。”声旁“”省去一半。

霍([),、(甲),、(金),(小篆),《说文・l部》:“[,飞声也,雨而双飞者其声[然。”

星(郏,(金),(古文),(小篆),《说文・晶部》:“从晶,生声。”形旁“晶”省去三分之二“曰”。

三、侧重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说话写文章,若主次不分,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不是好方法。

(一)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重复出现的辞格。反复的目的是强调语义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性,加深印象。

汉字构形反复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重复字符而不形成新义。如:

屮、H(草),(甲),、(小篆),有画三屮的“U”,(金),也有画出四屮的“”,刚开始都是异体字。古人崇尚对称,以“H”为常见,“U、”后演化为“卉、莽”。

丝(z),(甲),(金),(小篆)。古糸和z为一个字。

另一种是重复字符产生新义创造出新字形。如:

林,(金),(小篆),《说文・林部》:“平土有从木曰林。从二木。”丛生的树木便是林。

炎,(金),(小篆),《说文・炎部》:“火光上也。从重火。”

多,(甲),(古文),(小篆),《说文・多部》:“重也。从重夕。”月(或夕)字形和肉相似,许慎误以为“重夕”,应为“重肉”。肉的叠加,表示“肉多”之义。

(二)映衬

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辞格。映衬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体事物。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关、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被烘托的事物是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是衬体。

在汉字构形中常见的是正衬手法的运用。有些象形字所象物体很难描绘出来,或者单独描绘可能造成与其他事物相混。因此,在造这些字时,往往把周围的环境或主体所附着的、所包含的事物一起表示出来。象形字和指事字常运用这种修辞。如:

瓜,(金),(小篆),像藤茎上挂着葫芦状的果实,连带画出瓜的藤蔓。葫芦状的果实就是主体,而藤蔓就是衬体。

眉,(甲),(金),(小篆),为表示眉毛连带画出眉毛下面的眼睛。

页,(甲),(金),(小篆),《说文・部》:“页,头也。从,从儿。古文?如此。者?首字也。”字形连带画出人的躯干。

刃,(金),(小篆),在刀具上加指示性符号表示刀刃。

四、联系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之间有规则的、合理的联系,彼此就能产生美感。衔接、指代等是常规的联系方式,比喻、借代、象征、双关等是超常规的联系方式。修辞学的任务就是探索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种种偏离常规的联系。

(一)比喻

比喻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比喻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人类认识事物时会用比喻的思维,抓住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化陌生为熟悉。如:

雷(Y),“田”象征车轮形,古人认为伴随闪电的震天巨响,是由天穹轰然驰过的天神战车发出的。用隆隆车轮声比喻雷声。

至,(甲),(古文),《说文・至部》:“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用“矢射中靶子”表示“到来、到达”之义。

(二)借代

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本来的事物,而用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代替。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人联想,产生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在汉字构形中运用借代,或是因为本体无法描述,或是没有详细描述的必要,或是为了避免重复而达到一种形象性的效果。

笔者认为汉字构形中常见的借代修辞有两类:1.特征、标志代本体;2.抽象代具体。

1.特征、标志代整体

运用特征、标志借代整体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中都存在这种修辞。

牛、羊是常见的家畜,如果画出牛羊的整个外形不但麻烦而且不方便书写,因此利用了牛羊头上的角的不同。

牛,(甲);羊,(甲)。

同理,造犬、豕(一种小猪)字时,犬的尾巴细长,豕腹部更圆。

犬,(甲),尾巴细长;豕,(甲),尾巴短、腹部浑圆。

老,(甲),(金),(小篆),《说文・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甲骨文形象长发老者倚杖之形,着重描绘老者的两个特征:长发和拄杖。

民,(甲),(金),(小篆),《说文・民部》:“民,中萌也。从古文之象。”

“民”的字形像一种尖利的东西刺在眼睛上。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周人刺瞎左眼为奴隶标志。

富,(金),(小篆)《说文・宀部》:“富,备也。一曰厚也。从宀,w声。”

“w”也是一个意符,古代社会食物并不富余,酒是剩余食物发酵而成的,有酒就成了富裕的标志。

羞,(甲)(小篆),羞的本义是进献食物,初文从又从羊,后来“又”改为形近的“丑”。

进献的食物中选取“羊”。

古人常用人体某个部位指代人,常见的是用一只或两只脚(止)来代指整个人。

脚(止)常见的古文字字形是(甲)、(金)、(小篆)。

卫(l),、(甲),(金),众多脚趾指众多人围绕、守卫。

出,(甲),(金),(小篆),字形下面的圈代指住处,脚趾偏离住处表示人外出。

2.抽象代具体

抽象的动作、意象、事情,固定下来成为一个符号,便可以指代具体的事物。在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中都有体现。

父,(甲),(金),(小篆),《说文・又部》:“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

许慎以为手举杖,从历史发展看,手举石斧更符合实际。石斧是成年男子生产、打猎的武器,手持石斧便成了成年男子的标志。“父”是对成年男子的通称,以抽象的“手持斧”代指具体的人。

色,(简帛文),(小篆),《说文・色部》:“色,颜气也。从人,从m。”

跪着的人看主人的脸色,后由抽象的“脸色”引申为“颜色”。

丧,(甲),(金),(小篆),《说文・哭部》:“丧,亡也。从哭从亡。会意。亡亦声。”

字形由“桑”和众口组成,古以“桑榆”喻日落,“收之桑榆”,又引申为人的末日、暮年。“桑”义为“死去的人”,众口代亲朋好友的哭喊。

墓,《说文・土部》:“墓,丘也。从土莫声。”“莫”为声符,也兼表意,“莫”是暮的本字,义为“日落”,在此表示人的末日。“土”表示用土埋葬。

(三)象征

任何一种抽象的观念、情感、看不见的事物,不直接予以指明,而透过某种社会大众所认可的意象为媒介,间接加以陈述的表达方式,以具象代抽象,就是“象征”。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说:“在文字画阶段,已经开始用抽象的***形,或者用象征等比较屈折的手法来表意了。还有一些字可以用象征等手法表示。例如古汉字用成年男子的***形表示大,因为成年人比孩子大。”

王,、(甲),(金),(古文),(小篆),《说文・王部》:“王,天下所归往也。”从最早的字形看,“王”像锋刃向下的斧形。斧是古代最重要的工具和武器之一,象征力量和权威,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王”由“斧头”引申为“力量和权威”体现象征的修辞,而由“力量和权威”引申为“最高统治者”则运用了借代(抽象代具体)的修辞。

老,(甲),(小篆),甲骨文像老者倚杖之形。考和老的甲骨文是一个字形,(篆),《说文・老部》:“考,老也。从老省,@声。”@,像拐杖形,是考的初文,用拄拐杖老者象征“年老”之义。

回,(金),(古文),(小篆),以回旋的线条象征回旋的样子。

小,(甲),(金),(小篆),《说文・八部》:“小,物之微也。从八,丨见而分之。”甲骨文“小”像尘沙小物状,与少本为一字,后分化为二字,以小沙砾象征微小。

家,、(甲),像室内里养着的猪,古人借来表示人的住处。据说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猪。

美,、(甲),(篆)《说文・羊部》:“美,甘也。从羊,从大。”徐锴注:“羊大则美。”也有其他学者认为人头上戴着花饰,头戴花饰起舞是美丽的。

五、结语

本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汉字构形,探讨了贯穿汉字构形“均衡、变化、侧重、联系”的四大美学原则,并结合对比、排比、夸张、省略、反复、映衬、比喻、借代、象征等修辞手法审视汉字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存在“难认、难记、难写”三大问题。在教学时有意识地讲解汉字构件中体现的修辞,可以增进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增加汉字课的趣味性,是指导汉字教学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Z].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6]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8]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10]王德春.修辞学词典[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11]王贵元.汉字与历史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12]杨兰.汉字本体的修辞观照[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6.

[13]杨兰,陈顺芝.修辞视野下的会意字构形研究[J].汉字文化,

2006,(4).

(刘文万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 20003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汉字构形中的修辞分析

学习

绚丽多姿阿尔山

阅读(40)

从北京出发,上高速,过河北,下省道,穿赤峰,我们车队一路向北,直奔阿尔山。一走进阿尔山,我们就感觉到了大兴安岭林区独特的生活方式。我们看到的一个叫做伊尔施的小镇,这里是随着森林资源的开发而形成的居民定居点。这里的人们依托大兴安岭广袤的

学习

黄桥老街,转角即相逢

阅读(27)

黄桥南濒长江,东连如皋,北接姜堰,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也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早在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泰兴置县时,黄桥已是一大集镇,时称永丰里。黄桥建镇以后,商贾云集,寺院

学习

主动失眠,白天不懂夜的黑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主动失眠,白天不懂夜的黑,内容包括失眠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白天不懂夜的黑全文。读书的时候,我就拥有一个外号,叫“夜神仙”。顾名思义,越到晚上,我越兴奋。要追究起来,造成我这种现状,其实是和我读大学时每晚戴耳麦收听一档电台

学习

“敬辞”一族例说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敬辞”一族例说,内容包括令字一族都有哪些敬辞,拜字一族都有哪些敬辞。“敬辞”一族例说安徽鲍亚民1.“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例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

学习

从红玫瑰到朱砂痣的距离有多远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从红玫瑰到朱砂痣的距离有多远,内容包括红玫瑰是心头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是朱砂痣。1.李玫觉得自己就是一株在婚姻土壤里快要枯萎掉的玫瑰,连凯的出现,不亚于一道从梦想照进现实的阳光。周末下午第一

学习

浅析如何提高组织工作的公信度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如何提高组织工作的公信度,内容包括组织工作十个维度,组织工作的套路和深度。【摘要】众所周知,一个组织的公信度,不仅仅关系到企事业单位的形象与信誉问题,同时也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组织成员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工

学习

浅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内容包括建设文化长廊的意义,浅谈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文化建设是构成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保障。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就

学习

比萨斜塔,豆腐渣造就的奇迹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比萨斜塔,豆腐渣造就的奇迹,内容包括比萨斜塔是豆腐渣吗,比萨斜塔和豆腐渣。在奇迹广场上,以斜塔为背景摄影留念的游人,更是各有各的“斜招”。凡是到这里来的人好像都受斜塔的感染,如果站直了在斜塔前留影似乎有点不般配。如

学习

生本课堂下的学生倾听习惯培养

阅读(50)

在贯彻以生为本的课堂中,为了使学生切实做到“真思考,真探究,真交流”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我们必须先从落实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做起。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无论是课始的“听算”练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倾听习惯的细化培养的方法,在课堂中持

学习

波兰的特色美食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波兰的特色美食,内容包括波兰美食汇,波兰美食。波兰是一个中欧国家,饮食文化汲取了周边国家的烹饪精华,特别是来自犹太人、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人的传统,使得美食同时具有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和犹太特色。波兰人以肉类

学习

中和形意拳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中和形意拳,内容包括中和形意拳,孙氏形意拳中和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绵延数千年,“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准则。致中和,就是万事万物达到和谐的境界,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先哲们更是把中和视为精神的最高

学习

浅谈朗读的语言运动特殊性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朗读的语言运动特殊性,内容包括朗读的特殊性,朗读的基本概念是。1.引言《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认为:“朗读是指在视觉器官感知文字材料的基础上,由言语器官发出声来,再由听觉器官把信息传到大脑进而达到理解的阅读方法。这

学习

诸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现状与建议

阅读(624)

本文为您介绍诸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现状与建议,内容包括诸城水源地保护措施,诸城市违规调整水源地保护区。【摘要】简要分析了诸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指出了问题所在和加强保护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建议。要在加

学习

浅析220kv变电站设计与应用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220kv变电站设计与应用,内容包括220kv变电站一次设计,220kv变电站设计的必要性。电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能源,因此,变电站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电力系统运行中,变电站可以更好的实现电能的供应。变电站在设计和技术指标方面都

学习

影响泰国小学生汉字习得的汉字属性因素的考察

阅读(29)

本研究拟从汉字的若干属性出发,从认读和书写汉字两方面,考察影响泰国小学生汉字习得的主要属性因素。这些属性因素包括笔画、部件、结构和汉字在课文中出现的频率以及其他影响泰国小学生汉字学习的因素。考察结果显示:1.汉字的认读水平与汉

学习

从书法与汉字的关系谈简化汉字是否应该入书法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从书法与汉字的关系谈简化汉字是否应该入书法,内容包括为什么现在书法不写简化字,练习书法得先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摘要】简化汉字通常被等同于中国大陆现在通行的规范汉字,是与繁体字相对而言的。文章通过对书法与汉字关

学习

浅析莫言作品《檀香刑》殊比喻修辞格

阅读(28)

比喻是使用最广泛的修辞格之一,因其具有生动形象、融聚智慧、饱含哲理的特点,因而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本文以《檀香刑》为例,分析莫言作品中所包含的多种特殊比喻修辞形式。关键词:莫言比喻修辞“高尚如领袖,睿智如哲人,鄙俗如村姑,无不精于比喻

学习

资本弱化规则发展述评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弱化规则发展述评,内容包括资本弱化法规的反面影响,资本弱化管理通俗理解。【摘要】资本弱化规则本质上是对企业负债利息税前扣除的一种税收约束规则。OECD提倡使用正常交易原则与安全港规则对资本弱化的税务筹划进行规

学习

中国汉字的魅力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汉字的魅力,内容包括体现汉字魅力的资料,汉字的魅力资料。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骨文的内涵,理解中国先民创制文字的基本原理,探究正确书写中国汉字可以开发人体潜能;可以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学习

如何帮助学生识记、辨别汉字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帮助学生识记、辨别汉字,内容包括识记汉字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有哪些。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结构复杂。同音字、形近字又多。再加上小学生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注意力不稳定,粗心大意,记忆不清,所以学生经常写

学习

掌握识字教学方法 提高汉字教学效果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掌握识字教学方法 提高汉字教学效果,内容包括汉字识字教学应该教哪些方面,如何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摘要】汉字识记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汉字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

学习

谈汉字字体设计

阅读(29)

摘要: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文字设计中应及时作出清晰理论反应和不断更新设计方法。本文通过阐述字体设计方法、字体设计过程以及适用于屏幕显示字体的设计经验,以此向大众普及字体设计知识,使大众具有设计眼光,来正确认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