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的正确认识
人们往往更多地将农业现代化看成为一种结果,其实,农业现代化是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农产品商品化的前提下的一种进化过程与手段,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所以,它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正因为如此,在不同历史时期就有了不同的解读。近代以来,我国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发展,从清朝末代科举状元张謇在江苏南通尝试发展现代农业,并在国民***府农商部长任上颁布系列***策法规,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农学家钱天鹤提出“农业与教育、科研、工业、商业、金融、贸易一体化发展的思想”,到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引导它们(农业与手工业)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1959年4月提出“农业的根本的出路在于机械化”,1961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将“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化学化、农业水利化、农业电气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从1966―1976年期间的农田水利化,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指出“‘农业现代化不单单是机械化,还包括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农业问题‘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1985年粮食由“买难”变为“卖难”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起点,1992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6年初***《农业科技发展纲要》,1997年***的十五大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动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1998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东部沿海和大中城市郊区,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进入新世纪,以加入WTO为标志,连续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城乡工农协调发展的角度深化了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全面阐释了新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同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两个转变”的农业现代化路径,2010年***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十以及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加注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拉动和影响,提出了“四化同步”的思想。
由此历程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探索的重要分水岭,此前是带有明显理想主义色彩的、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的命令模式,此后,以提高生产力的务实态度,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更多的释放基层农民的活力和农业组织的效率的市场经济模式,由此,我们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注重从农业生产基本要素,到经营管理方式和发展终极目标等方面来系统地理解农业现代化,充分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传统农业逐步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所以,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包含“以满足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以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和农民素质为支撑,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为拉动力”的主体内容,其必须具备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第一,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工业化、城镇化相融合,与城镇化、工业化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资源共享,互促共进,同步协调发展;
第二,农业现代化必须有力推动农业社会化大生产,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资源利用率,在保持土地可持续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产出率,为工业化提供原料和劳动力,拓展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加快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第三,农业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工业化强大的技术和物质生产能力和信息化优势,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效益,有效减少农村人口,推进城镇化发展;
第四,农业现代化必须更加凸显农产品(粮食)安全、突出农产品质量、重视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之路,建设可持续农业,实现强基固本。
我国确定的农业现代化目标
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这就是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为此,我们国家确立的农业现代化阶段目标是:“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摘自《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2〕4号)
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期,总体上可以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转为上升成长期,但是,我国的农业基础非常薄弱,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许多矛盾日益加剧,问题更加突出,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巨大还在扩大。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进行计算,截至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韩国差36年,更加危急的是这种差距依然在进一步拉大,加上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随着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资源加速从农业和农村向工业和城市流动,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的能力遭受着严重的削弱。
2.农业效率与效益严重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产品商品化率的低下,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加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造成农业效率与效益严重偏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仅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仅为美国和日本的1%。就国内而言,与工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2010年已达5.8倍,造成农村与城市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超过5倍以上。农业的比较效益差的矛盾非常尖锐,弃农撂荒问题日趋严峻,“将来,谁来种地?”正在演化为社会问题,如此低下的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融入国际竞争。
3.我国对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依存度不断上升,与国内农产品难卖风波日盛的矛盾在加剧。入世以来农产品净进口直线上升态势明显, 2012年我国粮食(包括谷物、大豆等)进口量总计8025万吨,以2012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约5.9亿吨来计算,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4%,远远超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规定的5%目标,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国内农产品难卖事件频频爆发,维持农业生产的底线不断被打破。
4.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口的自然增长,预计2050年我国人口可能达到15亿左右,加上社会发展需要形成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刚性增长加速,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提高上升。但是,我国目前的人均可耕地面积和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0%和33%,土地、水等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将继续加剧,供求平衡保障的难度继续加大,另外,工业不良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农业自身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形成的污染,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安全遭到威胁的同时,也造成农产品品质安全保障的压力日益艰巨。
5.农业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抽水机式”的农村人才输出机制使得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村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386199部队”加上残疾人构成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农业劳动力的年龄和素质结构问题日益凸显,现代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本不足问题逐步显现,这与未来三四十年内每年必须转移1000多万农村劳动力,使农业劳动力下降到0.31亿左右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尖锐的矛盾,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存在严重缺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极为艰巨。
6.全球粮食安全趋紧境况下的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炒作及传导影响加深。我国还没有能够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市场体系与机制,导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在增强,另外,由于受片面粮食安全观影响,命令经济制度下形成的储备体系与机制,造成我国的***府粮食储备量全球最大,巨大的财***负担、巨大的资源浪费,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剧,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的比较价格,同时,农业生产的投资效益长期低迷甚至为“负”,严重影响了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侵害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扭曲的市场供求与价格生成机制,拖累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其他还包括诸如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土地资源配置的土地制度改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需要的巨大社会工程投入,农村义务教育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农村现有的管理体制落后,包括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户籍制度(有专家在博鳌论坛呼吁这堪比奴隶制度,必须废除),农民***治、民主、土地财产等权益的保护,缺乏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合理安排,全社会尤其是农民滞后的现代化观念,局限于农业生产部门现代化的意识等等,共同构成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挑战。
形成挑战的制约因素分析
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不难发现,农业是我们***和***府一直关心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更是一直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和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努力实现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那么,怎么会出现如此不断增多的一系列问题构成的严峻挑战呢?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其中不乏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演化成为尖锐的矛盾而变成问题,其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首先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启程受苏联体制的影响,国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策,一个落后农业国如何进入工业化?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取剩余的资本原始积累,当时只有从农业来。***在《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回顾》中说:要搞工业化就得让一部分人作出牺牲,中央认为只能从农业集体化开始,在此背景下,搞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再到化的农业、农村、农民改造,国家把大部分资源和***策向工业领域和城市方面倾斜,实行“以农养工”的“剪刀差”模式的经济***策,仅此,从1953年开始到1983年取消统购统销***策,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农民对工业化的贡献超过6000亿元(2009.11.02《农民日报》)。温铁***领导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算了一笔账,建国60年,城市和工业从农村提取包括了劳动力、土地以及工农产品剪刀差总值超过17.3万亿元,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全部出口中80%以上是农产品和以农业为原料的加工品。同时,由于这两种***策的强力实施和推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凝固化,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几乎停滞,最终导致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滞缓,并且,这种具有明显“左”色彩的思维观念并没有随着我国在20世纪末期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而发生根本性改变,直到现在它依然影响着我们。
其次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没有能够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府还没有真正学会用市场的法则、规律来规范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还存在行***干预,越俎代庖,坊间热衷于潜规则,暗渡陈仓。正如吴敬琏所说:“虽然我们在一些重要的交易活动上都是通过市场来进行,但是改革资源配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就是原来命令经济中***府的力量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个旧体制的遗产仍然严重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土地、农产品、农村劳动力三大资源所形成的巨大财富,成为***府(尤其是基层***府及部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阻力。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就是明确了***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直接意味着农民将有权力、有机会、有条件将这些资源资本化,完全可以按照市场自身的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府及部门在其中的作用将显著减少,可攫取的灰色利益包括腐败的滋生将淡出,尽管我国在上世纪末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特别颁布《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进程更加显得滞后。
第三个方面的因素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以法制、民主为主体的***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改革开放前后的经验与教训已经告诉我们,农业是一个高度依赖生产者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维系的行业,必须以维护农民的权益为基础,必须给农民充分的市场自由选择决定权,现代化农业需要结集社会上的一切优势资源发展农业,这就对农民的生产资料(土地、水、山林)、生活资料、经济财产权属性为基础的***治权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民主、法制为主体的***治体制改革,以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这个市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体系,更好的发挥***治体制对经济基础建设的反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推进现代化建设。
应对挑战的选择与对策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纷纷献计献策,大家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形成了多视角的策略与建议:
科技视角:以***府为主导、以公益性为主,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农业科技改革,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农产品良种培育,创新农业生产技术,研发适用农业机械,努力促进农机和农艺有机结合,耕地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节水灌溉,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性农业技术,加快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和应用,改革农作物耕作方式。
金融投资视角: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深化农业金融改革,建设多元的现代农业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义务和责任,同时,改革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和方式,抓紧研究制定《农业投入法》、《农业信贷法》等法律法规,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强化农业补贴,健全现代农业的长效投资机制。
基础建设视角:深化农业水利改革,建设现代水利体系,形成投资多元、管理科学和经营“非营利”的水利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加强和改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科学推进农村,实现“耕者有其田”,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学性,提高农业劳动效率;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组织建设视角: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同时强调龙头企业、社会服务化组织的带动,以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为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对农户发展生产和进入市场的带动力,支持多种社会力量兴办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改善农民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农业职业教育、鼓励大专院校农林专业学生去农村发展,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同时,以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与工作质量为基础,保障农民工权益为抓手,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来支持农业现代化组织建设。
制度建设视角: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来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来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在健全法规制度、改革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基础建设、优化市场结构、改进管理方式、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来完善农产品市场制度。改革农业行***管理体制,完善农业补贴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重要农产品国家储备制度、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市场信息收集与制度,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系统,确定农户最低保护性收入,加强农民增收支持系统,要建立覆盖城乡、覆盖实有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都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来完善农业宏观调控制度。
以上林林总总的对策建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乏许多真知灼见,对我国今后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这些似乎缺少了一个能够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融通全产业链主线的操作基础平台,这就好比电脑里拥有很多的应用软件,而缺少WINDOWS平台的支撑,使得如此多的对策与建议既显得凌乱而无章法,也使得许多的建议对策只能够停留于形式无法实施运行,甚至造成偏离了农业现代化的宗义,误入了为现代化而现代化的怪圈,也正是因为此,才使得我们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越理越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抓手与突破点
开宗明义地讲,农业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根本性的保证就只有农民权益获得保障,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体作用,所有诸如采用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制度、组织、管理等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与维护这个保证而采取的手段。从构成我国农业现代化挑战的因素分析来看,主要原因是土地、劳动力、农产品的非完全市场化,尤其是农产品作为土地、劳动力两大资源价值转化的载体,未能够透过完全市场化的机制实现其赋予的价值,从而使得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本保证的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体作用受到打击,进而逆向推导形成如此之多的“三农”问题,构成对农业现代化的严峻挑战。所以,当务之急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赋予农民在农产品定价方面的平等话语权,最大程度地让农产品卖出合理的好价钱,同时要通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社会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从根本上保护种地农民的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一要求,从追求供给方和需求方权利平等出发,以合理配置全国农产品资源为目标,以为中国农民(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创造平等的贸易机会为使命,以建立农产品安全供应链为宗旨,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促使农民主动积极地按照比较优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中国优势农业产业带的形成,以市场流通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引导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呢?我们研究认为,必须着眼于现代服务业***的潮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借助电子商务方式,运用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用电子信息集聚贸易主体,降低交易成本,无限集聚包括农民(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在内的海内外贸易主体,提高空间集聚效率、广泛集聚交易信息,同时,在统一的交易规则下实现农产品交易,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实现农产品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定价体系,(参见2011年8月《中国流通经济》第8期《农产品流通新体系研究》)。为此,上海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他们凭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优势,成立了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CCBOT],他们采用互联网与物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建立了农产品的交易平台,组织全国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通过网上直接进行农产品交易,支持全国农产品的上线交易——“百县百品”工程,再以全国已经形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接点——“联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时交易系统”工程,农贸市场、超市、连锁店为落点,采用“竞价交易(招标、拍卖)、挂牌交易、专场交易、中远期交易、网上商城”多种交易模式,满足农产品贸易的多层次、多规模、多种类、多变化的需求,成就部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结算中心、定价中心、资源配置中心,这之中,现代技术与现代管理是手段,***府依法监督是保障,同时,要与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形成对接,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融会贯通整个产业链,以此为核心构建起中国农产品流通新体系。
总之,农业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现代化建设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必须有更大的***治勇气和智慧去实践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所有重大的难题,都只有靠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和法制化、民主化的***治改革才能够解决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保护农民的权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体作用,这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作者系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董事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