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
作者:谢蔚明
出版:上海远东出版社
十几年来,两访北京东城老舍故居,第一次接待我的是老舍夫人胡絜青,当时正值天日重开的新时期。女主人和我回顾故居经历的劫难,少不得有物是人非的感慨。
1949年岁末,在二战后应美国之邀前去讲学的老舍(同行的还有曹禺),谢绝了台湾当局的邀请回到北京,记得他用160匹白布的代价在乃滋府大街丰盛胡同买下这幢北京旧式住宅,距离我工作的所在地灯市口朝阳胡同相距不过百米之遥,给我提供了向老舍求教的方便条件,自然也认识了女主人胡絜青。一晃20多年,想起老舍自沉的不幸,环顾故居呈现的衰败现象,我不禁百感交集。胡絜青的模样变化不大,我为她在重劫中承受了巨大痛苦而能挺过来深表敬佩。
闲谈中,她忽然问起我老舍从美国回到北京的时间,我感到不解,继而释然:老舍回国时,大西南还在进行***战争,重庆***后,胡絜青才携儿带女到京和老舍团聚,在这栋寓所里共同生活了15年。可以肯定,老舍早就把回国时间告诉过她,只是世事沧桑把她的记忆冲淡了。我告诉她,是***大典一个多月后,文化部长沈雁冰在北京饭店东餐厅开了个大型茶话会欢迎老舍,文化界知名人士应邀与会,我是以记者身份恭逢盛会的。记得那天很冷,有些人已经穿了棉衣。
胡絜青是国画家,师承齐白石,她是因老舍和白石的深厚友谊而成为老画师晚年的女弟子。大约是1956年,我曾带了白石几件早年精品到老舍家请他观摩,老舍也从书房里搬出一批白石国画珍品让我大饱眼福。当时在京收藏白石作品最多的有黄琪和夫人郭秀仪(亦是白石得意门生)、夏衍、艾青、吴祖光等。老舍曾以清代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诗句请白石大师画画,才智过人的白石泼墨挥毫画出两山之间一道清泉倾泻而下,注入山麓浅水潭中,一群蝌蚪在其间游动。他不画青蛙,却让观画的人想象出一片蛙声就在泉水源头,构思之妙堪称一绝。胡絜青受业于齐白石,老舍命题求画,体现了文坛巨匠与艺术大师的友谊。
老舍是新文学家,对古文学却有相当的修养,尤其爱好旧体诗词。40多年前,我和谢冰心谈起她对古典诗歌的爱好,冰心说,一部《唐诗三百首》她大都能背诵,每晚就寝,床头必备一部随手翻阅才能入睡,她说“老舍先生也是这样”。我偶然读到老舍写的旧体诗,意境之深远、格律之贴切,令人钦服。
老舍多才多艺。上世纪50年代初,他曾在东来顺餐馆的马连良收徒会上讲话,俨如京剧行家里手。又一次,郝寿臣在鸿宾楼收周和桐为关门弟子,郝的大弟子袁世海约我观礼。老舍即席清唱了一段《艳阳楼》助兴,郝寿臣击掌赞赏。在老舍家里,他的座上客有名演员,也有不见经传的“跑龙套”朋友,他一律平等相待。老舍对戏曲艺术门门清,侯宝林登门拜访向他请教相声,说大鼓书的曲艺演员找他写新段子,评剧、京剧演员如新凤霞请他修改唱词。老舍还是北京人艺、青年艺院的话剧导演和演员的良师益友。上世纪50年代初发生轰动全国的***治骗子李万铭大案,***长***请老舍写一部话剧,就是多本剧《西望长安》。老舍从西北采访归来告诉我,关押在狱的李万铭不是在西安,是在汉中盆地一个监狱里。他并不满意这部赶任务的作品,但这体现了他的***治热情。
老舍热爱生活,写作之余,在院子东头空地上栽种花草自娱,我曾请他写了一篇题为《养花》的文章,文中说:“只要开花,我就高兴。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记得每年秋冬时分,园中大片盛开,老舍向人指点,与造访者同乐,他园子里的花草,确实有“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草”的境界。
我重访老舍故居会晤胡絜青夫人时,胡同已经改名,进得门来,往日花繁草绿的院子已是一片荒芜,和室内呈现的衰败凄清同样令人惆怅。又隔几年,再访老舍故居,接待我的是老舍的女儿舒济,她正为编纂《老舍文集》最后一卷做收尾工作,并告诉我“妈妈已迁入新居安度晚年”。同时,舒济正为修葺老舍故居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迟迟不得落实犯愁。
近几年,到京匆匆来去,再也没有重访老舍故居,听说舒济的愿望已经实现,足以告慰老舍在天之灵。(写于1994年3月17日)
栏目主持人: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