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湖南是我国最早出现和形成饮用擂茶风俗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擂茶文化历史。研究立足湖南常德与益阳两个擂茶文化重镇,从擂茶的起源入手,对比常德擂茶文化与益阳擂茶文化的异同,为湖南擂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擂茶;擂茶文化;道家文化;比较
擂茶是我国特有的茶饮风俗,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制作方式和丰富的养生价值受到广大茶饮爱好者的喜爱。地处武陵山片区的常德和雪峰山腹地的益阳安化都是最早出现种茶、打擂茶和食擂茶的地区,两地在擂茶的发源,制作、饮用习惯上存在着一定的异同,特别是在饮用习惯上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一、常德擂茶与益阳擂茶发源于同一时期
(一)茶叶的起源
对于擂茶的起源问题,首先要从茶叶的起源谈起,因为擂茶必不可少的原料就是茶叶。关于茶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人文化初祖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发现茶的作用而开始推广茶叶种植,神农氏生活的范围就是我国湖南、湖北一带;吴觉农先生也提出我国西南地区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说法,并可追溯到三千万年前茶树已出现;《茶经》记载“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向掇之。”其巴山峡川指的就是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及湖南西北部的武陵山片区,已有种茶、采茶的历史,都能充分证明湖南常德及益阳地区自古就是茶叶主产区,为擂茶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二)擂茶的起源
关于擂茶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湖南《桃源县志》谓:“始于东汉”,东汉伏波将***马援带兵平定“五溪蛮”,民间献茶以报德的说法较为有说服力。传说东汉马援将***率***南征,途经武陵乌头村(今桃花源一带),将士因水土不服,染患瘟***,一老妇献出“三生汤”,将士饮数日痊愈,得胜回朝。这种“三生汤”就是擂茶,用生茶叶、生姜、生米擂成糊状,饮用时用水调匀煮熟,从此,“打擂茶”之风广为传播。 据同治《安化县志》载:“县西二百五十里之四都奎溪坪,汉伏波将***马援征五溪蛮,驻兵于此,居民立庙以祀,康熙五十年重修。”从两地县志不难看出都认为擂茶源起东汉与伏波将***马援平定“五溪蛮”相关,只是在驻兵献茶的地点上有不同的看法,常德擂茶与益阳擂茶发源于同一时期则是共同认可的。
二、常德擂茶文化与益阳擂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关联
(一)擂茶保健的功效与道家文化的关联
擂茶作为一种饮食具有保健的作用。居住在湘、鄂、川、黔交界武陵山片区的人们将擂茶称作“三生汤”,也有“五味汤”、“七宝茶”的说法,都体现出擂茶保健的功效。擂茶中的食材一般有茶叶、生姜、生米、花生、芝麻等物资,中药学研究结果表明:茶叶有提神祛腻、清心明目,姜能理脾解表、去湿发汗,米仁能健脾润肺、和胃止火的作用,如此配制的擂茶,自然即是饮料可解渴,又是良药能保健。常德擂茶与益阳擂茶在制作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原料上也大致相同,所以基本上都具有保健的功效。这也与道家文化中讲求内外兼修,追求长生和注重养生的文化正好相吻合。
(二)擂茶文化地域性与道家文化地域性重合
根据调查常德食用擂茶的主要集中地为桃源县、鼎城区花岩溪等地都是道家文化的中心,道家讲求阴阳风水、洞天福地,桃源县的桃花源就是道家所讲的洞天福地之一,而与鼎城区相连的德山就是道家所说的七十二福地第五十三福地所在。在益阳安化县也处处可见道家文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云台山真武寺被当地人称为小武当,据省县志记载:云台山真武寺建于明朝年间,武当山法师行道至此,发现云台山风光秀美,放眼望去一览众山小,且云雾霭霭,好一幅人间仙境的美景。于是便在此修建寺庙,并在此终其一生。因法师师出武当,故取名为“真武寺”,同时也称“即武当”。安化县的地名中也处处可以见到道家文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如资水南岸的思贤溪之火烧洞、竹林溪之条鱼洞、大酉溪的潭水洞等等,这里的洞即道家所倡导的洞天福地。在被调查人群中有85%的人群或家庭信奉道教,可见道家文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德山善德观的道长也有午时擂茶的习惯,当注重养生的道家文化与擂茶相遇时,擂茶文化与道家文化自此相辅相存,可以这样说,道家文化的养生之道对这一地区的擂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擂茶也为道家文化的养生提供了实物佐证。
三、常德擂茶重在宴饮形式,益阳擂茶更注重养生功效
(一)常德擂茶的宴饮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擂茶的饮用方式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常德黄土店,擂茶宴成为了一种时尚,早年间常德地区喝擂茶,只是在擂茶里放入一些炒米,佐以一些花生或红薯片,大家围在火堂边喝喝茶、聊聊天,现在的擂茶已出现了一种新的宴饮形式。所谓宴也有很多的开式:家宴、婚宴、丧宴等等,而擂茶宴则是典型的家宴。常德自古以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儒家的修身、齐家的思想根深蒂固,家庭观念浓厚,宴饮亲朋、家庭聚会则是十分平常之事,喝擂茶也是不错的选择。所谓擂茶宴,其实就是将擂茶放上餐桌,配以其它的食物构成满满一桌达到宴请的规格,常德擂茶宴上,一般二三十个碗碟不等,大多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食,主要有发糕、酱板鸭、毛豆、糖由粑粑、腌菜,再加上炒米、花生、红薯片、麻糖糕等,这此小食往往都是主人现做,既营养又美味。亲友们围上一桌,拉家长、评时事、嘘寒问暖其乐融融,家庭、家族关系在这浓浓的擂茶中更加和谐。到过桃花源旅游的朋友也应该感受到当地的擂茶已不在饮用擂茶。而延伸到品尝擂茶宴中的小吃和主人的热情。
(二)益阳擂茶更注重养生功效
益阳地区民间把擂茶列为药茶,加上草药擂于茶中,既解渴又治病,尤其安化擂茶品种最多,在保健、养生功能上,有止渴的、消炎的、防暑的、抗寒的等多种擂茶配方。在擂茶饮用形式上,虽然益阳擂茶辅料有花生、葵瓜子、南瓜子、麻糖、薯片(条)、等碟,多为炒熟的香脆之物,边喝茶边吃碟子,打发饮茶间隙,但仍就民饮茶为主,尤其是安化“后乡”地区,仍保留最原始擂茶的制作工艺和饮用形式。
四、结论
1、常德擂茶与益阳擂茶都始于东汉时期。
2、常德擂茶文化与益阳擂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辅相存,可以这样说,道家文化的养生之道对这一地区的擂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擂茶也为道家文化的养生提供了实物佐证。
3、常德擂茶重在宴饮形式,益阳擂茶更注重养生功效。(作者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德市社科基金一般课题“常德擂茶文化产业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觉农、吕允福、张承春.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J].茶叶,1979.(01)5-10
[2] 巴陵.安化擂茶[J].商业文化,2009(04)88
[3] 程启坤、姚国坤.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J].中国茶叶,1990.(6)27-29
[4] 施兆鹏.湖南黑茶史话[C].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97-30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常德擂茶文化与益阳擂茶文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