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湖南省益阳市
题目
以“春风拂面”为题作文。
要求:
1.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以上为湖南省益阳市文题一。――编者)
成
春风拂面
春风,在我心目中是最纯洁、最高尚的:它从容淡定、虚无缥缈,同时又是自由不羁的精神所在,一如那些从历史里缓缓走来的身影……
那不羁的风,是李白吧。 他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魄,他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他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屈。 纵使最后因一身傲骨而得罪高力士、杨贵妃,以至“壮志未酬”,但他仍不屈从。如风般,不可滞留,不可驯服。
在历史的春天里,昭君应算是从容、淡定的风。 当画匠给她暗示时,她故作不知,目光淡淡地扫过画匠愤怒的眼神,静静地抱着琵琶走到一边。 理所当然,她落选了,但她只是不卑不亢地默默承受着。 然而,当国家需要时,她又是一脸从容地站出来。 面对即将离开的故土,她终于流下了眼泪,但美丽的眼眸中仍是不可动摇的坚定……
风儿啊,最柔软的风儿啊,如我最喜欢的黛玉。她“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她“静如姣花照水”,她“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我见犹怜的弱女子啊,却是那样的执著。 她外表虽柔弱,心却如柔韧的蒲苇,不臣服于封建礼教,不屈从于世俗非议,依然那样柔软而执著地向前,即使最后一缕香魂随风逝,也不变不移。 原来,这柔软的春风,也可以那般坚韧。
岁月如流水,一去不返,可他们,却依旧在历史的春天里郁郁葱葱。 每次穿越时空与他们相遇,就宛若春风拂面而来。 畅游在这盎然的春意里,我感受到了一种人格的精彩,收获到了一种别样的幸福。
点评:
由物及人,过渡自然。
诗词信手拈来,典故运用自如。
描写与议论相交织,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引用恰当,描写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语言精彩,笔墨含情。
整体评价:
文章构思新颖,入题角度独特,将历史人物比作春风,挖掘出了人物的不同特点。精选的典故和精彩的诗词信手拈来,描写准确生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感情真切动人,议论入木三分,且字里行间洋溢出的文化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罗小***评价)
败
春风拂面
寒冬一过,大地便迎来了春天的使者――春雨。
在春风的陪伴下,春雨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像牛毛,似花针,淅淅沥沥地洒遍大地。 刚刚从梦中醒来的自然精灵们,尽情地吮吸这甘甜的***汁。 你看,柳条儿喝得饱饱的,刚长出的幼芽在微风中笑个不停;前几天还在寒风中发抖的大片草木,一夜之间开出了万紫千红的花儿。绵绵的春雨把花瓣洗得一尘不染,花瓣上滚动的水珠,如钻石般闪闪发光。 在春雨的指挥下,蒙的青山、碧绿的田野、缓缓的溪流、美丽的花儿……就像一幅幅美妙的画卷渐渐展开!
田野上,春耕的农民伯伯正在期盼着春雨的来临。姗姗来迟的春雨似乎有些歉意,于是她日夜不停地飘洒着,丝缕般地把天地连在了一起。 望着春雨那勤奋的身影,农民伯伯露出了笑脸。 他们在细雨中忙着播下种子,播下希望。 春雨一刻不停地滋润着大地,滋润着种子。 她知道,只要种子发了芽,春天就会充满希望与色彩。
柔柔的春风把绵绵的春雨送到学校。 春雨高兴地亲吻着每一个孩子的脸,把孩子们紧紧地拥在怀里,静静地倾听着他们的心声。 孩子们读书时,她会唱着歌儿为他们喝彩,沙沙的雨声和琅琅的读书声形 〔汇〕 成了一支美妙的交响曲;下课的时候,春雨又会吸引天真好动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到雨中嬉戏。 小雨落在他们身上,大家也全然不知。 春雨化作欢乐的音符,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校园因她的到来而处处充满了欢笑声!
在春风的护送下,春雨出色地完成了她的使命,带着清新的气息,静静地潜入泥土里。
点评:
开篇简洁,但写“春雨”偏离了题意。
略显夸张。
语言优美,对春雨中的景物作了细腻的描写。
由景及人,写出春雨给田间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用拟人的手法,将景物写得活灵活现,但没有着重描写“春风”。
至结尾也没能突出主题。
2008年
湖南省
益阳市
题目解析:
“春风拂面”这一作文题,从情感方面入手更为容易,具体可从以下两条思路构思。
一、从“春风”的本义入手,以景物描写为主,突出“拂面”春风的轻松畅快。 可调动各种修辞,对春风进行细腻的描写和饱含深情的赞美,写出它给自己带来的美好感受。
二、从“春风”的比喻义落笔,以事件为基础,展现良好的人文环境与社会风气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受。 比如,用身边发生的美好事件来反映自己的快乐;通过波澜曲折的故事表现经历挫折之后的幸福等。 不管选用哪一内容,只要巧妙地结合自然的春风,均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或从温和的春风中起笔,或在轻柔的春风中收尾,或以春风为线索串起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如果选择第一个思路,更适合写作抒情散文;如果选择第二个思路,则写成记叙文或叙事性散文更便于表情达意。
整体评价:
文章将春雨比喻为春天的使者,从自然、田野、校园三方面展开,形象地展示了春雨的独特魅力及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大的问题是偏离了主题:全文以“春雨”为主要描写对象,虽然几次提到“春风”,但并没有突出“春风拂面”的主题。
(罗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