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而体育伦理存在的问题,对学校体育健康的发展关系密切,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因此,体育伦理不可忽视。
一、学校体育伦理的作用
体育伦理亦称为体育道德,它是所有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必须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即调整和制约体育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的道德准则。体育伦理的意义和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为社会评判学校体育提供条件
一所学校在体育实践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好”与“劣”的伦理问题,这种“好”与“劣”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判断。
当前的学校体育,应当促进、协调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但竞争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倍受关注。体育伦理是关心学校的发展体育活动的“应然”状态,而体育“应然”状态表现为当前社会公众对学校体育的道德价值判断和理想,这才是引导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的人文精神、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精神、体育的公平正义精神等。如果学校的体育活动,偏离了体育的这种“应然”状态,而走向竞争活动的“必然”状态,将会受到社会公众的评判,促使学校体育进行调整并回归到“应然”状态。
2.避免学校体育活动的冲突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大家对体育活动的不同的兴趣和需求。但是学校体育资源是有限的,可能会给不同利益需求者带来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伦理作为调节诸多矛盾与人个关系的手段,在自我发展与社会秩序中起着一种平衡的作用。体育伦理对学校体育活动的所有参与者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等提出要求:学校体育活动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其他应服从学生的体育活动为基本,避免发生利害冲突,从而保证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秩序。
3.明确体育活动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哪些理论可以实施,哪些理念不可以实践等,从本质上讲,需要由学校体育伦理的各种人际关系标准和相应的道德原则来决定。体育伦理明确了学校体育道德规范,如体育活动中要尊重教师、遵守纪律、关心爱护学生、热爱生命、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等,并内化为个人品质与修养。这些内在的个人品质与个人修养,又表现为个人的生命价值、人生观和理想,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个人应承担的责任等。因此,学校体育活动中,必然要遵循公正、公平的伦理原则,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适当的学校体育资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要遵循和谐共处的道德原则,以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一句话,体育伦理让学校体育活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当前学校体育伦理缺失的表现
1.体育课程设置的“迎检化”
现实中,由于许多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注重抓智育,忽视体育课程,导致体育课程设置的名存实亡。一些学校更是在国家规定的“大课间活动相当于4课时”的理解上做足了文章,采用各种各样的应对策略对付上级的检查。如课程表上设置的是“体育”,但实际却上成了语、数、英等科目。体育课程设置完全是为了“迎接检查”而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校重视度不够,在体育“应然”上出现问题,变成了个别学生的个别体育项目的“必然”,从而导致体育课成了摆设;二是家长重视不够。一些家长对学校体育太轻视,只是关注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轻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忽视体育锻炼,对学生参与学校的体育活动不去关注;三是教师重视不够,即使上体育课,也多是将体育课内容改为“游戏课”或“自由活动课”,淡化了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内容如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常识等的学习,学生的体育课成为了“放羊式”活动。四是学校的体育设施不配套,导致学生无法实施体育活动。在上述情况下,学校体育已成为教育的“弱势群体”之一,学生享受学校体育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
2.体育目标实现的“功利化”
当前有许多学校把体育当作一种“获取利润”的工具。“应然”的活动不去做,而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运动训练和比赛活动,从表面上看是对重视学校体育,但事实上却为那些奖杯或奖旗或奖状。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个别学校为了获取这些体育“荣誉”而不惜作出违背体育伦理的事情。一是学校体育的重点放在一批“运动员”身上,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公平权;二是学校体育为了争得比赛胜利,借用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参加比赛,也失去了竞争体育的意义,不合体育伦理;三是部分家长也要求孩子参加体育竞争获取各种加分“证书”,寻找通过入学考试的捷径。凡此种种“功利化”现象,必然影响学校体育的目标达到,败坏了学校体育的纯洁,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体育课堂教学的“无序化”
无序化的体育课堂教育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师生关系的无序。如今有些学校变“学生为主体”为“学生为上帝”,老师放弃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体育课完全是顺从学生,按学生的要求去做,更有甚者,体育教师为完成某个体育教学任务而去“请求”学生;有时体育老师的一个严格监督或要求,会遭到家长和学生的抗议或上访现象,导致体育课教师不敢管或无原则地迎合学生的现象发生。二是体育教师缺编而其他“主科”教师却人满为患。许多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大力引进主科教师,并积极为主科教师在职培训提供帮助,而对体育教师的引进与培训却经常忽视。此外,学校体育教师在晋职升级、待遇等方面也远远落后其他主科教师,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解决学校体育伦理缺失的做法
针对当前体育伦理问题,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注重“生命、人本”的体育观念
体育伦理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从关爱学生的生命及热爱生活的角度出发,以优化学生的生活方式、弘扬与追求人性为价值取向,对人的生存健康关怀、优化人的生活方式、对人性的弘扬与追求为价值取向,强调学生身体与精神的和谐,更注重理想人格塑造的实现。
如今国家又提出“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目标,反映了学校体育强调“以人为本”的伦理价值。因此,要创造良好的气氛,发展和宣传学校体育关爱学生关注生命的伦理价值观,以此影响社会公众对体育伦理的价值判断,从而建立正确的学校体育伦理观。例如通过各种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宣扬学校体育的“以人为本”伦理思想,引导大家正确地认识体育的本质,倡导健康的学校体育行为。再者,***府要介入学校体育活动,依法保障学生的体育参与权,完美学校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倡导“公平、正义”的体育原则
现代体育的功能之一,就是在所有学生机会均等的前提下,遵守体育的游戏规则进行体育竞争,以此培养公平和竞争意识。因此,学校体育活动必须强调公平与正义的伦理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自觉接受体育伦理的约束,形成良好的伦理品质。一是体育活动不能以性别或年龄或地位等出现不平等行为,确保体育资源的利用公平;二是社会包括***府要采取措施依法管理学生的体育活动,避免或制止学校体育伦理缺失问题的发生;三是不能把学校体育作为“获取利润”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要永远铭记“促进人的发展才是体育的根本目的”。四是淡化体育的“工具性”趋势,如少量化体育成绩,改变以竞赛成绩评价学校或教师体育成绩的做法,引导学校体育回归公平正义的伦理价值观。
3.发扬“尊重、发展”的体育精神
针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利益冲突等矛盾,需要相互理解、团结共处,用积极的伦理价值观去影响和化解群体中的冲突关系,让体育活动中的不同利益群体,跳出本身的利益需求,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利益需求,并以客观学会尊重。只有这样,学会客观对待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达到共同享用和发展的目的。比如,体育课的日常教学中的师生问好;活动中的互相激励、帮助与合作;武术课的双手抱拳问候礼仪、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的沟通、关注与协调各方不同利益的需求等等,都是尊重与发展的体育精神的重要体现。
总之,学校体育伦理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各方密切配合才能避免体育伦理缺失现象,消除体育伦理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只有切实加强体育伦理建设,让社会(包括***府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相互理解和沟通,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的真正意义和目的,严格执行体育课计划和课程标准,上好体育课,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新章,王凤仙.浅析体育伦理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机结合.文学教育(中),2011(5).
[2] 余蓉晖.论奥林匹克道德规范体系自身失范现象.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
[3] 徐元民,粤林.体育伦理的人味儿.体育学刊,1995(2).
[4] 陈锡林,刘艳.体育伦理道德观的基本问题.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当前学校体育“伦理缺失”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