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舞剧《达芙妮与克洛哀》是拉威尔创作成熟阶段的经典之作。这部舞剧分为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与内容相吻合的各种技术手段的布局。文章旨在对各个乐章中的技术布局加以分析,揭示作曲家创作中的幻想意识、巧妙的结构能力以及自由大胆的创新精神,从而使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到拉威尔这位作曲大师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达芙妮与克洛哀》 同型节奏 平行和声 静音环绕
莫里斯・拉威尔(M・Ravel,1875―1937年),法国作曲家。他的创作特征在于对技术完美性的不断追求,对每一部作品都做反复推敲,作品富有幻想性,结构精巧、自由,织体清晰,富于幽默感。拉威尔是公认的管弦乐大师,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管弦乐配器的方法,舞剧《达芙妮与克洛哀》可谓展现拉威尔管弦创作特点的一部力作。在这部舞剧中,他充分发挥每个乐器的表现性能,形成了异常精美与华丽多彩的效果。
《达芙妮与克洛哀》是拉威尔受邀于37岁时完成的独幕芭蕾舞剧音乐。后来从中选择精彩音乐段落编成两套组曲,其中第二组曲影响较大。其题材来自古希腊神话。第二组曲包括“黎明”“哑剧”“群舞”三个场景,作品结构吻合交响的原则,有严格的调性布局,并调动丰富的配器手法,将音乐与内容紧密结合,其中加入了合唱以渲染气氛,勾勒出神秘的美景。拉威尔在这部作品中运用各种手段,从和声、配器等几个方面结合内容进行表现,极具特点。
一、节奏特点
这部作品为展现爱情主题,拉威尔用4/4拍子、十二连音的节奏型,用长笛与竖琴的结合来描写。后面又改用6/8、3/8、4/4、4/5等拍子,结合旋律来表现。比如,第一部分“黎明”,拉威尔用竖琴的滑音奏法,制造出朦胧的气氛。拉威尔并没有遵循传统,长笛用十二连音,与竖琴的快速滑音奏法形成节奏上的对比,是拉威尔等印象派作曲家在创作中的创新。
1.节奏不对称。传统竖琴多作为装饰性乐器,到了印象派,竖琴等乐器的实用性被提升了。在这部舞剧中,木管与竖琴在节奏上的不对称,形成了音响上朦胧的效果。
2.同型节奏演化。拉威尔为了突出音乐朦胧的气质,在节奏方面以舞曲式的节奏型,节奏多以三拍子的节奏型为基础。如在作品中有3/4拍、6/8拍,以及在5/4拍中采用三连音、2/4拍中用三连音,这些都是以三拍子作为音乐节奏的主线,从而形成一体的节拍节奏特征,见谱例1。
这些节奏的运用使得作品达到了婉转、流动、自由的音乐效果,拉威尔在节奏方面表现出严密的思维结构,使整个作品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增添了音乐表达与内容方面的紧密结合。
二、和声特点
印象派作曲是传统音乐向现代音乐转变的一个阶段,拉威尔等作曲家在创作中吸收传统,并做了有别于传统的创新。在这部作品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行和声。为了结合音乐内容,拉威尔在旋律的基础上附加平行五度,以此作为和声式的旋律,追求的朦胧的音乐意境,通过和声式旋律表现出来。这种和声特征后来在20世纪的音乐语言中广为应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和声逻辑。
2.调式特征。拉威尔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为使音乐更具有神秘色彩,和声上根据内容需要进行设计。调性明确,多采用中古调式,以突出音乐的主题特征,见谱例2。
这是第一段的主题,采用多利亚调式,调性感觉是朦胧的。当然,也正因为这种朦胧模糊的调性感以及与和声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奇特色彩和迷离恍惚的风格意境,正符合了作品的内容。
三、旋律形态特点
旋律形态在这个作品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作品运用丰富的和声,主题旋律与伴奏旋律音型多采用环绕型与波浪型及竖琴滑奏的效果,以表现抒情、浪漫的音乐内容。
1.静音环绕。在谱例3中,旋律始终环绕Dol音,这种音乐的表达多形成浪漫、朦胧的音乐效果。这里的旋律形态适合了这部作品表达的主题,与主题内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2.锯齿环绕。谱例4是主题旋律形态的变形。这种形态的伴奏在整个作品中屡次出现,结合二提琴的纯五度和声效果,更好地表达了音乐内容。
3.波浪型。谱例5也是与前两种主体与伴奏的旋律形态相一致的旋律型。在作品中,长笛与短笛形成的两个纯四度叠置结合旋律形态,与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音乐作品的表达都是各种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实现的,拉威尔的这部作品近乎完美,无论在和声、配器还是节奏等各方面都将印象派的作曲风格很好地诠释。这部作品不愧为经典之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拉威尔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季家锦.20世纪西方作曲技法[M].华乐出版社,2000.
[2]汪成用.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概论[M].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编辑部,1982.
[3]赵哓生.二十世纪音乐对浪漫主义的反叛[J].音乐艺术,1987(1).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技术与音乐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