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论文主要通过对珠海三灶镇鹤舞的初探性的调查研究,在“立足岭南、弘扬岭南文化”主导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整理和提高对岭南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认识与学习,从而使珠海三灶鹤舞这一民间舞蹈文化得以传承保护与发展。珠海三灶鹤舞主要是模仿白鹤的动作而成的一系列完整舞蹈模式,在鹤舞表演的同时要配以鹤歌和锣鼓伴奏。鹤歌的歌词主要是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讴歌好人好事、劝人从善,歌颂社会发展和教人上进等内容。
民间传统舞蹈作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其传承存在和理论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实地采风、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省内舞蹈界前辈对三灶鹤舞进行的传承整理,依据社会学、民俗学、舞蹈生态学以及舞蹈文化人类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三灶鹤舞的基本形态、典型特征、功能作用以及传承与变异等问题给予一定的研究、分析和阐述。意在使人们对这一民间古老文化有一个相对全面、明晰的认识,并为当前及以后三灶鹤舞的整理、研究与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民俗;耍鹤;传承;发展
中***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67-3
广东省珠海市是一个美丽的滨海地区,素有“百岛之市”之美誉。珠海不但是旅游名城和部级经济特区,而且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等方面也是发挥着重要和作用。尤其是近几年,珠海市***府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先后举办了四届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这对于进一步挖掘、保护、发展和推广本地区各种民间艺术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1995年广东省民间文化汇演和2007年3月份珠海市举行的首届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中,有这样一只较特殊的表演队伍立刻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关注和喜爱,这就是由来自珠海金湾区三灶镇表演团队所表演的,流传了700多年的民间原生态舞蹈 ―― 三灶鹤舞。
该表演团队的成员都是当地的农民,领舞的是一位年近80岁的高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当地有名的鹤舞民间表演艺人、三灶鹤舞的第五代传人――陈福炎。我在深入该地区进行实地采风学习时,与陈福炎老人进行了接触,我由衷佩服他对于三灶鹤舞的执着和热爱,他那扎实的表演功底及轻巧自如、栩栩如生的表演,都给我一种视觉和精神上的震撼,我想,这也许就是民间原生态舞蹈所折射出的独特魅力吧。那么,流传700多年的三灶鹤舞这一民间艺术为何到现在才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下面我将从三灶鹤舞的现状、表演仪式、风格特征以及生存发展与展望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三灶鹤舞的现状
据《香山县志》记载,三灶岛在宋代就有瑶民居住,另外,南宋末年,许多中原仁人志士流落到三灶岛并在那定居,给三灶岛带去了中原文化,使得该地区形成了以本土文化和南迁的中原文化相结合的融合文化,这一融合文化注入并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岭南文化之一。
三灶鹤舞兴起于宋代末期,兴盛于同治光绪年间,流传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然而,对于三灶鹤舞的起源问题,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源自优美的传说,传说是真是假,已无从考究,但是鹤舞鹤歌的民间表演活动,在三灶岛却传了一代又一代,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据《文化三灶》记载:“***前,每年舞狮、耍鹤(鹤舞)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都是在年初一至初七举行。大年初一,这是一年的第一天,是民间最为重要的日子,在‘慎始’、‘求吉’的思想支配下,选择这一天开始舞狮、耍鹤,***的是一年的好兆头,用狮子驱走邪恶,让白鹤带来吉祥。正月初七是人日,人日结束活动,预示着美好的东西都已送到各家各户了。”这一民间表演形式到目前为止,在当地还继续流传,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七(即春节至人日),各村自发地组织起鹤舞队,敲锣打鼓地走上街头,载歌载舞的去为村民拜年,只是在表演内容上相比较***前又有了一定的改动,那就是鹤舞队要登门专为“三十而立”的人祝福,为“年到花甲”的人贺寿,仙鹤贺岁、人寿年丰,以此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作为民间“游艺”①类的表演性活动,三灶鹤舞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和努力,从而使得这一宝贵的民间原生态舞蹈文化保存流传至今,但是目前会舞(耍)鹤的民间表演者越来越少。据陈福炎老人说,除了他和中心村的几位老人会表演之外,年轻一代的青年人对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了解甚少,更不用说进行民间表演了。这也许与近代时期三灶鹤舞在历史上受到较大的打击有一定关联吧,一是康熙年间实行禁海“移界”,岛人迁移;二是1938年日***侵占三灶岛后的屠岛事件;三是破旧运动;四是三灶岛贫穷落后,许多人外出谋生等。所以基于以上原因,三灶鹤舞民间艺人流失严重,表演也是出现中断,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继承与发展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对于进一步研究和保护三灶鹤舞这一民间原生态舞蹈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与中山沙溪鹤舞的比较
除了在珠海三灶镇有鹤舞的民间表演活动之外,在中山沙溪镇也有鹤舞民间表演活动,那这两个不同地方的鹤舞的表演形式是不是属于同一风格?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通过采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委会副主任杨明径老师,并深入两地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与比较,发现这两个不同地方的鹤舞表演形式大体相同,但是也有不同之处,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三灶鹤舞在表演过程中,必须要在有唱鹤歌的配合下,方才进行表演,而中山沙溪镇鹤舞则是单独进行表演,与鹤歌的关系不是很大;还有一个就是在表演道具和制作材料大致相同,但是道具的大小是有差异的,中山沙溪鹤舞的道具要比三灶鹤舞的高大许多,这也说明在实际舞动表演时,三灶鹤舞更富有灵活性。
另外从历史和地理角度去考虑,据《香山县志》记载,原先珠海和中山地区都同属于香山县管辖之内,所以,在同一文化背景之下的民间表演活动,在表演形式上存在一些相同之处也是正常的,但是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行***区域的重新规划以及人员迁徙的变化发展等因素,逐步形成了中山沙溪鹤舞和珠海三灶鹤舞这两种不同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在经过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沙溪人渐渐提炼出“一飞冲天”、“沙滩嬉戏”、“回宫”等白鹤舞蹈程式,后来又经过几次改革,发展成为现在表演时配以蚌娘、金银鲤鱼伴舞,在锣鼓及小唢呐演奏的广东音乐《得胜令》伴奏下,形成了鹤蚌相嬉戏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
三、三灶鹤舞的表演仪式
三灶鹤舞的整个表演活动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鹤衣道具的制作工作、开光仪式、表演仪式及火化仪式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可谓是组织严密、衔接有序,其中最为重要的程序就是表演仪式环节。
(一)准备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村子里一般都有个联青社来组织舞鹤队,联青社的领队一般由村子中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在每年春节前,联青社先派人调查好本村及邻村鹤舞的表演对象,比如,村子里30岁和60岁的人分别有多少人,并列出名单,排出顺序,最年老的一个排第一位,其他依次顺延。联青社要负责写好上门拜访的贺年帖、拜敬长者的贺帖等,并安排专人在表演行程前派送到户。户主在接到贺帖之后,就会准备好相关的仪式礼物,如利是(钱)、鞭炮、水果等,并迎接上门拜访的舞鹤队伍。
(二)鹤衣制作工作
这个程序是比较重要的,因为鹤舞道具制作的好与坏直接会影响舞鹤表演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对制作材料和制作要求都很严格,同时这也体现出一种民间的审美价值观。整个制作过程分为材料的准备和扎制过程,扎制过程是最为关键的,主要分骨架的制作、鹤衣的制作及鹤头的制作这三个流程。
鹤衣是表演的主要道具,其外形骨架是用竹编织,头部用木头雕刻而成,羽毛以前用竹叶做的,现在则用白纸做的,鹤脖子是用纱帐制成,里面用一根细竹竿操作并进行表演。
(三)开光仪式
舞鹤道具制好之后,要举行一个“开光”仪式,这样,才能使白鹤变成有灵性和有生命的仙鹤。在每年的除夕傍晚进行“开光”,负责开光的人是由村中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把白鹤置于草坪上,摆上供品,负责开光的人进行拜祭并说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类吉利祝福语,并用毛笔给鹤点睛,为白鹤披红戴花。此仪式完毕之后,由青年人舞起仙鹤,并唱鹤歌,鼓乐齐鸣,打三庄鼓,放鞭炮,并到庙堂去拜贺,这样,整个开光仪式就结束了,随后保存好相关道具以便等待春节期间进行耍鹤表演活动。
(四)表演仪式
此部分是整个民间表演活动中最为精彩和重要的环节,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年初一到初四,在每个自然村进行贺年表演活动,一般来讲,先是集体表演之后再到长者家去拜贺;二是从年初五到初七,这几天的贺年活动都是在晚上七点半进行,一般是在每个村子中心地段的晒谷场或祠堂表演,最为高潮的是年初七这一晚上,凡是添了男丁的人家都要在门口挂灯,以示人丁兴旺,并迎接舞鹤的队伍前来贺喜,共享欢乐。
(五)舞鹤道具火化仪式
在火化仪式这个环节上,鹤舞表演结束之后,白鹤要回天庭去,就要择日为白鹤进行火化送别仪式,首先是敲锣打鼓到村外的草地上,放好白鹤道具,摆上三牲酒品,点香拜祭,放一堆干草,点起火堆,把这些东西烧掉,表示整个仪式结束。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与提高,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时展而变化,近几年的送别火化仪式,不再把白鹤道具烧掉,只是在火堆上转几圈,表示已经火化,然后把白鹤保存下来,这样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节约资源;二是留下的白鹤道具可以供青少年练舞习艺之用,一举两得,可称得上是一大进步。
四、三灶鹤舞的表演风格特征
(一)舞蹈风格特征
鹤舞的表演内容主要体现在七个动作上,分别从临门、觅食、啄吃、洗嘴、休息(梳理羽毛)、嬉戏、归巢(飞翔)等几个生活习性方面来进行表现,从而提炼出一系列规范的代表性动作特征。
1、临门:表现白鹤喜临新地,发现环境优美,从而以欢跳、扬翅等动作来表达心情,动作上主要以“前点步跳跃”、“双替跳跃”和“扬翅点头”等为主。
2、觅食:主要表现白鹤在小河边或田野间草地里进行觅食的过程,主要舞蹈动作为有“跑步跳跃”、“慢步行走”、“快步行走”和“并步”。舞蹈节奏主要以配合鼓点和鹤歌进行。
3、啄吃:该动作过程在表演上要求要惟妙惟肖、形象逼真。舞蹈动作有“双腿跳跃”、“展翅前行”、“左右踏步”和“吞咽”等。
4、洗嘴:这部分主要表现白鹤吃完食物之后进行清洗嘴巴的一个舞蹈形态过程,一是在水中摆动,用水洗净;二是在草坪上进行左右磨嘴。具体的舞蹈体态有“前踏步摆动”、“弯腰低垂”、“双臂张合”等。
5、休息(梳理羽毛):白鹤吃饱之后,做出梳理羽毛、闭眼养神休息的状态。舞蹈动作主要有“下蹲步”、“抖金叶”、“单腿直立”等。
6、嬉戏:这部分表现白鹤欢叫、呼朋唤友、相互追逐玩耍的过程。舞蹈体态动作有“蹬脚前行”、“快速跑步”、“跳跃飞翔”、“飞跳”、“抬头转圈”、“仰天漫步”等。
7、归巢(飞翔):这一过程主要表现白鹤在夕阳之下,成群结伴的飞回巢穴的过程。舞蹈动作有“伸颈前屈”、“展翅飞翔”、“蹉步前行”等。
(二)鹤歌、鼓点节奏特征。
表演舞鹤的队伍,一般由5~10人不等组成,舞白鹤需要用鹤歌和打击乐伴奏配合表演,一人唱鹤歌,一人舞鹤,三人分别负责打鼓、打锣和打钹,其他人员负责举旗、发贺贴、收礼等相关工作。
鹤歌的一二四这三句,句尾必须要押韵,一首鹤歌的歌词为四句,唱一句,三种乐器打一下,鹤歌的曲调旋律以民族五声调式为主,唱鹤歌的人多为即兴表演。鼓点为: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每唱一句鼓点就打一次,鹤歌每四句为一首,唱完一句必打鼓点一次,舞鹤的人随着鼓点的慢、快、弱、强而翩翩起舞。
鹤歌的第一句歌词必须以“白鹤”开头,歌词内容主要是以育人、劝善及祝福他人身体健康和国泰民安等为主,主题内容健康吉利向上,鹤歌的歌词结束语必须为“出齐羽毛飞上天”,整个表演活动才算结束。
五、发展与展望
近几年来,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府高度重视对三灶鹤舞的整理和保护工作,于2007年成功申报了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陈福炎老人也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人称号。当地***府于2006年在海澄小学义务举办鹤舞培训班,并成立了专项资金及保护小组,计划从2007年开始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在学校进行培训、推广和普及活动,力争使舞鹤的人数达到数百人,以此扩大其表演群体。并结合出版文字、音像等制品,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为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积极努力,同时“鹤哥鹤妹”也作为珠海市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的吉祥物,使该城市的文化宣传及发展又多了张代表名片。
三灶鹤舞在表演内容及特征上要进行系统的提炼和整理,主要从舞鹤基本功训练体系、舞鹤基本动作体系到舞鹤调度(路线)及舞鹤动作组合等方面着手,逐步形成初步的授课内容和计划,为下一步更加科学、系统地整理三灶鹤舞的教学等相关资料打下基础。在舞台艺术表现这部分上,在保留原有民间舞蹈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艺术创新,从三灶鹤舞的鹤歌、伴奏音乐及鹤衣舞蹈道具、服装等方面进行改良和创新,结合现代高科技的灯光和舞美等艺术手段,创作出更加优秀、富有民间特色的鹤舞佳作,力争使这一民间舞蹈文化走出珠海、走向全国。
总之,三灶鹤舞无论从表演形式和内容上都已经具有相当完整的程式,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文化,对于挖掘、考察民间文化艺术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 “立足岭南,发展发扬岭南文化”的主题思想下,力争把岭南地区珠海三灶鹤舞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再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我们也知道,民间传统舞蹈作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其传承存在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在民间各种民俗活动中,都感受到了快乐、幸福和收获,也感受到那种热烈和奔放的魅力,这也许就是民间那些原始存在或者传承已久的歌舞活动所带来的直接的、原始的切身艺术享受吧。我想作为岭南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一个分支代表,珠海市的三灶鹤舞就足以说明了这些。就像《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里讲到的一样:“将志存高远的人格魅力赋予鹤,编导于舞;将健康长寿的新年祝福闻于歌,例行于节;将表达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人寿年丰的美好夙愿融入民风,这就是三灶鹤舞鹤歌之所以能兴起、发展和传承的内涵和社会原因”。
参考文献:
[1]黄金河.文化三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10.
[2]香山县志[M].珠海***书馆提供.
[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委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6.
[4]李权时主编.岭南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12.
[5]林丹.鹤舞元宵.珠海两位古稀老人续演700多年原生态歌舞[N].羊城晚报,2007-3-5.
[6]“四掌门人”传奇之三灶鹤舞[N].珠江晚报,2010-8-6.
[7]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EB/OL].民间舞,2007.
[8]乌丙安.中国民俗学新版[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9]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徐进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广东珠海地区三灶鹤舞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