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寓居湖州时,曾留下“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诗篇,足见湖州这一江南文萃之地赋予先人的天地之灵气、人心之妙想。一代艺术大师赵孟\生于斯,长于斯,亦归于此。
东西苕溪发源于天目,流经湖州城中后称溪,在溪上游溪广流深处的湖城东南有座古桥,人称甘棠桥,桥西堍南侧的孙衙河头便是赵孟\故居旧址所在。自宋代赵孟\父亲赵与在此建宅,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原来的赵宅范围甚为广大。据记载,赵家在兴盛时有数十人聚居,形成三进六开、颇具规模的临河廊屋式建筑群:白墙、青瓦、沿廊、水埠、花墙……楼与楼之间有小型院落、天井、花台和石砌过道。临街建成廊屋,沿河立有廊柱,跨街搭盖屋楼,轻巧通透。楼下是门厅、大厅和后厅,厅两侧为厢房;楼上为赵氏宗族的内室。这从现在保存下来的孙衙河头第55号至65号便可证实。元代著名诗人沈梦麟有诗曰:“莲花庄北长桥东,客来卜居水晶宫,参差楼阁烟尘外,窈窕山川***画中。细雨新帆来舞动,故家乔木镇东风,请看杜牧题诗处,千古风流一笑同。”勾勒出了赵孟\故居的位置、环境和那溪水星月、琼楼玉宇、清静幽静的风貌。当年,年少的赵孟\就在这里最早接受了生母邱氏夫人的苦心教诲:“汝幼孤,不能自强于学问,终无以觊成人,吾世则亦己矣。”?从此走上了他荣宠的仕途和艺术人生。(01)
《大清一统志》记:“赵孟\故宅在归安县治东南甘棠桥南。莲花庄在月河西,四面波水环绕,中多植莲。”清光绪《归安县志》引载明成化《湖州府志》:“赵孟\宅在县治东南甘棠桥南,今为千户孙氏所居”、“鸥波亭在宅西江子汇上,子昂游息之所,今为旗毒庙。”可见,赵孟\宅之南为月河,宅西为江子汇(东西苕溪合流处)。当时江子汇上有赵孟\游息之所――鸥波亭;月河西即为古莲花庄,为赵孟\别业。
莲花庄旧址为莫氏莲庄,赵孟\在此建置别业,始名莲花庄。清光绪《归安县志》称莲花庄“在月河之东南,四面皆水,荷花盛开时锦云百顷,亦城中之所无”。
现在的莲花庄为上世纪80年代末据原有遗迹重建,占地面积100余亩,分西、中、东区。西区进门左侧有一巨石,镌刻着赵孟\撰并书的《吴兴赋》全文,洋洋洒洒900余字,备述湖州山水清远、物华人杰之盛况。碑前小池为“清胜池”,碑右为“清胜轩”,轩后回廊与面宽七间的“集芳园”相连。回廊壁间嵌有赵氏父子的《吴兴山水清远***》及“记”碑刻,***文并茂,概述出湖州的形胜。园门右侧挑出池面的水榭是“青弁居”茶室,以赵孟\的外甥王蒙的“青卞隐居”***名为室号。面宽六间,飞檐翘角,有回廓与四角亭相连。“青弁居”东是“芙蓉洲”,池南近岸处有小桥连洲,树重檐方亭,额为“白O洲”。(02)
中区,“松雪斋”临莲池而建。斋后小池侧有印水山房。假山上建“题山楼”,也叫“管楼”,为三层楼阁。其东面梅竹丛中有轩名“清绝轩”,因管夫人“善写梅竹、笔意清绝”而名。(03)
东区,以假山屏障为首景,苕上辋川院中有“三品石”,按《三希堂画谱》为蓝本仿缀而成。“苕上辋川”东月洞门额“水晶宫”三字,门内溪流纵横,架有拱桥、梁桥和廓桥,廓桥名“映带桥”。廓桥和“大雅堂”相连。“大雅堂”因赵孟\有古琴名“大雅”而命名。大雅堂坐池北,面宽三间带周廓。堂后有“晓清阁”。堂左有双亭名“天开***画”。水池东南断岸处鸿桥,上筑重檐方亭,所以也叫亭桥,桥水互衬,倒影玲珑。池南岸的“澄环观”和“红蓼汀”与大雅堂、双亭遥为对景。(04)
值得一提的是,?园中一隅有石峰名“莲花峰”,高3.8米,宽1.2米,雄奇俊秀,为太湖石中之精品,原为 “松雪斋”故物,上刻“莲花峰”三篆字,相传为赵孟\手迹。明代沈梦麟《松雪斋池中太湖石诗》“魏公池上玉芙蓉,元气淋漓湿贝宫,汉女梳头云冉冉,天丁凿翠雨珑珑……”吟咏的当指此石。莲花庄是赵公幼年和少年读书的地方,中年出仕后也不时回来小憩,与夫人盘桓园中,攻习书画、吟诗唱和,又赋诗会友,与友人下棋听琴。遥想当年,园内文人沓至,琴声诗语,弄笔玩墨,怎一个闲适了得!(05)
除了故居和别业,翻看清光绪《归安县志》,有这样一段记载:下昂村,有市,相传赵子昂(赵孟\字)曾寓居其地,故名。如今的下昂村在湖州城南约20公里,村中至今还留有赵公亲题的“望晖”“听月”“众安”“清远”四座石桥。我们姑且不去考证赵公寓居乡里的原由,就从这四座石桥的名字,足显出赵公悠游的文人心态。赵公的早年生活,既有中国历代文人倾心向学兼游于艺的传统轨迹,又面临着天地玄黄之变,在难以预测的时局面前,更无法逆料自己的前程,这些无不在他多感的心灵中萦忽。
赵公66岁时,因相濡以沫的妻子脚气病突发,还乡医治。这是趟凄恻的旅程,赵氏一家四月十五日从京城出发,乘运河船南返,走了十五天,到山东临清,管夫人终因病重而逝世于舟中。回到故乡,赵公归葬夫人于德清县东衡山之管氏故里,可见其对夫人的敬重。墓座北朝南,依山而筑,周围竹松茂密,桑树成荫。接下来的日子,赵公都是在故乡度过的,虽仁宗曾殷切地召他赴京,但此时的赵公已心同枯井,他在与好友中峰和尚的信中这样写道:“孟\与老妻,不知前世作何因缘,今世逐成三十年夫妇,又不知因缘如何差别,逐先弃而去,使孟\栖栖然无所依。”1322年,在管夫人走了三年后,69岁的赵孟\也与世长辞了,据说,逝世的那天,他依然在读书写字。遵照他的遗愿,他的灵柩和管夫人埋葬在一起。(06)
如今的墓地占地1000平米,墓前立碑大书“元魏国公赵孟\、魏国夫人管仲姬墓”,碑前接石砌平台,沿台阶而下是神道,神道两侧依次排列着石翁仲、石马,均为元代原物。墓西侧立有一碑,上书“吴兴墓前怀英风”,为日本友人书法家谷村先生手迹。立于墓前,那首爱情绝唱似乎就萦绕在耳边: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