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们在一起经常讨论影像市场,大家都在抱怨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拍来的照片卖不了多少钱。对此,我深有同感,心中也十分纠结。从现实来看,摄影家们握有影像,但不知道谁买;买家出于摆放、收藏或投资的目的,想买,但也不知道谁卖,去哪里买。
细想起来,要建立起影像市场,需要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持续稳定。改革开放30多年,人民群众刚刚解决生活温饱问题,要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大局。
从摄影家自身来说,我们也不能静等。我们要搭建平台,拉近买卖双方,进行谈判和交易。首先要确立影像原作的稀缺性。影像缺少展示性艺术品所共有的唯一性属性。绘画的价格高,因绘画原作是唯一的;书法作品的价格高,因书法原作也是唯一的。稀缺是商品价格提升的主要原因,而要使商品稀缺,必须以稀缺的方式去做。
我知道,一幅照片得来不易。且不说风光照片需要跋山涉水,顶风冒雪,忍饥受冻,挑战自己体力极限,等待时机;就是纪实性照片,也需要走街串巷,深入到一般人想不到或不愿去的地方,很多时候,还需要到水、火、战争等灾难现场去,冒着生命危险;而且很多照片得来靠机遇,靠视觉思维,靠发现,能够拍到简直是一种令人幸福无比的奇遇。因此,我们珍惜,我们深藏,我们只准人家来复制,一次次发表,但所有权全部给出去,舍不得啊!
但是,不舍就不得。我们一次次以使用权零售的形式发表,趸售就舍不得。也许有人想把影像留给子孙,也没错。君不见,在如今的照片拍卖市场上,一个近百年的老相册,不也卖好几万元吗?这不就是因为找不到那个时候的原底而成了唯一性的作品了吗?
在此,我建议摄影家们做两件事。第一件,清仓,认认真真回看自己的作品,把作品分成三个级别:第一档是出售所有权(仍保留署名权)的;第二档是限量版的;第三档是零售发表的。第二件,在做展览的时候,以第一档的方式现场出售几张,吆喝吆喝,卖不出去没关系,至少观众知道了你有哪幅作品要卖。
在此,我刊也愿意做一件实事:开创一个栏目,可以叫“趸售***录”,专门定期刊发趸售作品的***样、数据和著作权移交的双方姓名(或名称),以及移交现场照片。
在今年7月举办第四届响沙湾国际摄影周期间,将同时举办第二次响沙湾***片交易会。这次交易会上,特设了“影像魅力奖”,就是上述第一档的交易—趸售,每幅价格3万元。恭请您留意本刊的交易结果。
总之,建立影像市场,需要从自身做起,需要先把摄影作品标价悬挂在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