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第八位皇帝清宣宗远不如他的祖父乾隆、高祖康熙那样声名显赫、战功昭著,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他名叫爱新觉罗・F宁,而只听说过道光这个年号。道光年间是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的分水岭,从此开始了一段“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的屈辱历史。从这时开始人们谈论的更多地是现代工业和科技,而少有人关注这一时期的宫廷瓷器,然而今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春秋大拍中都推出了“清宣宗道光御瓷专场”,使得原本在角落中无人问津的道光官窑瓷器走到聚光灯前,人们才发现原来道光御瓷也别具特色,其中粉彩瓷器色彩柔和,瓷画精细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拍场上出现的高价道光瓷器也以粉彩为主流。
无“浪荡”不道光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产生的釉上彩新品种。它产生于康熙时期,以雍正时期制作最精,真正的流行是在乾隆以后。道光年间,官窑和民窑都大量产出这种瓷器,其中官窑瓷器受珐琅彩影响较大,画面更为精细。道光年间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已经衰落,国家日趋贫弱,危机四伏,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也日趋萎缩,因此道光时期的制品除延续传统造型外,创新产品已很难看到。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陶瓷鉴定专家叶佩兰指出,总体来说,道光粉彩在前代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发展,也有本时代的特色。首先,道光粉彩仍然追求乾、嘉时官窑的特色,色地粉彩属于道光官窑粉彩主流,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莲开光装饰为主,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富有吉祥内容的画面。有的还加绘青花,非常宜人。一些黄地或红地的粉彩花卉碗为仿康熙珐琅彩,造型艳丽华贵,是非常成功的作品。缺点表现在彩色釉涂地时涂染不匀净,不能浑然一体。
在制作工艺上,官窑的白色地釉较润泽,但底釉如为松石绿釉时比嘉庆器物色稍深;如为白釉时往往出现波浪状的釉面,一般称为“波浪釉”,俗称为“浪荡釉”,这是藏家判断一件瓷器是否为道光瓷器的主要手段之一。
“浪荡釉”的普遍出现,反映出道光时瓷器施釉技术水平不佳。其实这种现象早在乾隆时已出现了,只不过在道光年间比较常见。
道光御瓷应酬多
道光时皇亲国戚增多,他们订制的瓷器很多,并都有斋堂款识。因而道光粉彩中斋堂款的瓷器较多,特别是盖碗。故宫传世品中有“睿邸退思堂制”款粉彩桃花盖碗,“宝善斋制”款粉彩花乌盖碗,“德诚斋制”款粉彩蝈蝈盖碗。这些盖碗的盖钮为环形抓钮,在钮的中心及外底心均用红彩书写款识。还有的在钮中心用红彩书写所绘纹饰的花名,如“四月牡丹”、“九月”。这类盖碗绘画都很精细,给使用者在品茗时增加了不少情趣。
道光粉彩小器为主
道光粉彩的造型基本上延用乾嘉时的传统器形。只有冬瓜罐为此时新创,罐口内敛、丰肩,直筒状圆腹,卧足。更为突出的是小件器皿丰富多彩,酒杯多种多样,有套杯、卧足小杯、铃铛式小杯,杯外有配合纹饰的墨书诗句。故宫传世品中有“睹酒公杯”一套十件,杯外绘各种博古纹饰,有盆景、如意、灵芝、花鸟等。每杯内壁墨书名人诗句。
道光皇帝与他的祖辈一样亦留心瓷艺,特别喜爱烧造各式瓷质文房用具,以舒心怀。曾经在拍场上出现的“粉彩一路连科***水洗”、“粉彩蝶恋花***蛋形水丞”以不同的纹饰***案寄予文人情怀,烧制技术与雍乾之作不相上下,此类器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
道光时期瓷质鼻烟壶改由御窑厂烧造,式样和题材较前丰富活泼,是道光粉彩瓷器的主要重要品种之一。中国嘉德拍卖的道光御瓷专场中曾一口气推出18件精巧玲珑的鼻烟壶,多视角展示道光皇帝的艺术审美情趣。此外,小笔筒、小冬瓜罐、小鸟食罐等都较为新颖。均为道光粉彩中的典型器。
言必说吉祥
道光粉彩的纹饰除延用乾嘉时的传统纹样,新创纹饰也很突出。道光纹饰盛行享乐主义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喜绘动物纹。传世品中大小动物画多达十余种。如猫、蝶、狗、牛、羊和象、鸳鸯、水鸭和仙鹤、喜鹊、鸽子和燕子、蚂蚱、蝈蝈和蜻蜒、蝙蝠、雉鸡等等。这些大小动物与多种花卉、瓜果组成吉祥画面,形成道光粉彩纹饰的一大特色。这应该与道光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那时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特别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山河破碎,劳动人民贫苦万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人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祈求社会平安。所以这种趋利避邪的吉祥***案便充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道光粉彩的款识也别具风格。以篆书为主,大多为六字三行式排列,也有极少一字横列的。官窑年款是“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章款,也有“道光年制”四字***章款,楷书年款较少。青花或红彩篆书者行笔圆润流畅,紧凑。楷书多为斋堂款,・用侧锋书写,笔力刚柔相济,红彩浓艳匀净,难以仿制。还有一种红彩满文款的粉彩瓷器,器里外均画粉彩纹饰,外壁粉彩绘七珍,加饰青花和金彩,底部红彩方框内书满文款。这种满文方式款的碗、盘分大、中、小型,据考证,是为道光帝的一个女儿出嫁给蒙古王子时所烧。
慎德堂代表最高水平
说到道光御瓷,最为声名远播的当推慎德堂款器皿。慎德堂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建成,位于圆明园九洲青晏三大殿的西边,是由乾隆皇帝的书房乐安和、清晖阁及乐安和北侧的鱼池改建而成的。慎德堂为三卷式建筑,分为前层、中层和后层,殿内设有书屋及寝宫,殿内的养正书屋为皇帝读书、习字之所。
力行节俭是道光帝的主要执***思想,也是他的行为准则。1831年在慎德堂建成之际,道光皇帝发表了《慎德堂记》,文章将节俭、修身、***治联系起来,阐述了节俭、修身、***治的关系,表达了他的治***方针,强调了其修建慎德堂的目的。慎德堂建成后,道光皇帝经常居住于此,道光二十年后更是成为其主要生活场所,并于道光三十年驾崩于此。一些***令即出自于此,就连立奕宁为皇太子这样的大事也是在慎德堂进行的。落有慎德堂款的器物,明显比普通道光官窑瓷器更多地体现了道光皇帝个人的情趣、爱好、品味、性情和艺术想象力。清人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中记载,
“寂园所著《陶雅》中写道:‘慎德堂系道光官窑,而价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时风尚使然’,又将其定为官窑制品。”
慎德堂作为生活场所,堂前屋后及生活中必定需要大量的陈设品及日常用品,瓷器作为生活必需品曾大量生产。从清宫档案及故宫点查报告看,不仅圆明园的一些殿堂内摆放着署有慎德堂款的器物,在故宫的一些殿堂中也陈设着署有慎德堂款的陈设品。其中器物造型多为日用器皿,有少量的陈设器。主要有碗、盖碗、盘、瓶、羹匙、渣斗、鸟食罐、罐、花盆、盆、花插、器物座等。在所有的慎德堂款瓷器中,粉彩器 为其主流,粉彩器中以白地粉彩和黄地粉彩为最多,质量也最精。除此之外还有绿地粉彩、紫地粉彩、酱釉粉彩、抹红地粉彩,只有少量的青花和斗彩。
碗作为日常用品用途广泛,历朝历代都大量烧造,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中,碗的数量最多。其造型基本相同,只是大小尺寸、釉色和装饰***案不同,大多为敞口、弧壁、圈足,极个别的为撇口、深腹。有的造型、装饰***案均相同,如藏于北京故宫的黄地红绿彩干支碗,就分大小两种规格,其造型及纹饰完全相同,碗内施白釉,外壁以黄釉为地,以红绿彩满书三组上下相对的干支纪年,以红彩书“丙申”,特别标注其烧造年代。中国传统上将蓝、黄、红、白四色作为祭祀天、地、日、月的色彩基调,祭祀时所用的器皿和皇帝穿的祭服各因其色,黄色用以祭土,推测此类器物应是特意为防三大殿火灾而烧造的祭祀用瓷。据故宫博物院点查报告,该碗在清室缮后委员会核查时放于斋宫。雨与水同,水能克火,将此碗放于斋宫中,可能也有祈求宫中不再遭受火灾之意。
慎德堂款的盖碗均制作精美,还加以金彩纹饰,可见此类碗的珍贵。它不仅是道光皇帝的御用之瓷,而且也为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皇帝珍爱。慎德堂款瓷盘,以大盘为主,有些大盘的口径达29厘米。慎德堂款瓷器中瓶类少见,“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此为清人对署有慎德堂款瓶的评价,说明清代时慎德堂款的瓷瓶就已十分罕见。在所有瓷器制品中,瓶的质量最高,纹饰***案及造型最为丰富。慎德瓶以白地粉彩居多,兼有绿地粉彩、紫地粉彩及蓝地粉彩等,造型有圆瓶、扁瓶、长方瓶、四方瓶等,纹饰***案有山水、人物、动物、花卉等等。以山水人物为主要题材的***案,画面上的人物多表现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而一些以花卉、动物为主要题材的***案上则大多具有某种祈福求祥的色彩,洞石、灵芝、蓝天竺、兰花、八仙、三羊等,是常见的吉祥纹饰。
慎德堂瓷器保持了官窑瓷器工整细致的特点,构***疏朗,用笔纤细,几乎每件器物上都使用了金彩作为装饰。但整个画面缺乏活力,花卉描画不甚活泼。与道光时期整体制瓷风格一致,慎德堂款瓷器多绘富贵、太平等吉祥寓意的纹饰,另外龙舟竞渡***和婴戏***在道光慎德堂款瓷器中,同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慎德堂的底款以三字直款为佳。皆为抹红楷款,亦有金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