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格雷马斯提出的“行动元模式”理论,结构了电视剧内在规律,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理论化模型。然而,笔者窃以为,该理论忽略行动元本体功能,对于复杂行动元功能性略欠考量,立足结构视角诠释,不妨从其功能性角度,学理化地研究行动元范性,从构成格局上按照维度的简与繁,相对划分为“单维度纯粹型行动元”和“多维度复合型行动元”,尝试性地对其分析、探讨,并结合电视剧审美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力***发现其中规律,指导创作实践。
关键词:行动元;功能性;行为者
中***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20-01
剖析“单维度纯粹型行动元”和“多维度复合型行动元”之前,不妨先厘清“维度”的定义及“纯粹型”、“复合型”基本区别。“维度”最初被限定在物理学范畴,指连接两个同种空间的通路。本文所指“维度”的概念,指的是电视剧中行动元功能范畴的交错关系。“单维度”指功能性单一的人物与行动元保持空间位置的一致,而“多维度”指功能交叉,甚至对立的人物,即相同人物所呈现出的不同行动元空间位置。所引用的“纯粹型”概念,进一步强调人物与行动元的重合关系,而“复合型”则更偏重于解释相同人物的不同行动元位置,及相同行动元的不同所指。通过较为细致的命名,笔者希望从起点梳理基本概念,为本文厘清逻辑思路,方便读者雅正。
一、单维度纯粹型行动元
“单维度纯粹型行动元”,指的是在故事中承载相对单一功能、保持固定类型的行动元,即在电视剧艺术创作中,提纯行为者的功能,简化行为者的作用,将行为者的功能单一化,利用“行动元”模式理论将其概括为单一类型的行动元。这也是众多电视剧作品所采用的创作模式。人物的功能相对单一,纵然性格各异、表现不同,但其在结构故事上却功能相似。
近年来的电视剧艺术实践,为观众贡献了众多典型的、令人难忘的“单维度纯粹型行动元”范性。以电视剧《亮剑》为例。背景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剧中主体(李云龙),一个来自大别山区的篾匠,出身贫寒的平民英雄,说话做事略带匪气,打仗从不按理出牌。他勇猛、有血性、嫉恶如仇,投身到了***的洪流当中。特殊的时代背景,即故事创作的最初行动元――发送者,决定了故事的题材,也决定了主体(李云龙)为获得客体(和平的国家、基本的生存权利)而浴血奋战的行为。故事沿袭时间发展顺序,以抗日战争、***战争为时代背景,依据发送者的客观情况结构故事。为阻止主体获得客体,增加故事的戏剧张力,其间设置了众多的反对者。从破坏李云龙婚姻,杀害李云龙妻子的日本指挥官;李云龙棋逢对手、惺惺相惜、***见不同却有着心灵默契的高级将领楚云飞;到杀害李云龙警卫,阻挠***进程的土匪头子谢宝进,众多反对者的设置目的只有一个,即阻止主体获得客体。主人公李云龙在通向平凡生活的旅途中,着实坎坷。 同时,创作者也设置了许多辅助者。在李云龙与历任***委配合不利,工作受挫之时,从抗大毕业分配到***团工作的***委赵刚,成为了李云龙离不开的左膀右臂。赵刚和李云龙,一文一武、一静一动,性格完全相反,却志同道合,做了几十年的好兄弟。主体身边的第一位辅助者为李云龙顺利带领部队抗战,及故事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保证;当日***大规模扫荡,李云龙病重、***团身处险境之时,自幼学武的辅助者(魏和尚),凭借其高超的武艺、过人的胆识、忠诚的侠义情怀,救李云龙于危难之境,解***团之难。正是众多的辅助者相助,主体才得以克服阻碍,获得战斗胜利。李云龙家眷、战友、朋友,以及广大人民成为了故事的接受者,成为了和平环境的受益者。
二、多维度复合型行动元
“多维度复合型行动元”,指的是在故事中被赋予多重功能的行为者,即在电视剧艺术创作中,相同行为者承载不同行动元位置,及相同行动元所对应不同的行为者。“多维度复合型行动元”的塑造,尤其需要了解“行动元”模式理论的中行动元置于结构中的位置关系,明晰故事结构、情节设置,小心翼翼的拿捏分寸,把握整体框架,如此才能更好的建构电视剧结构,明晰行动元位置,了解行为者功能。“多维度复合型行动元”的设计,还需明确各个维度之间的交叉关系,使行动元之间转化流畅,避免行动元间的硬切换,使不同维度之间相互和谐。如果未处理好转化关系,一味硬切换,势必造成维度空间混沌,难以建构完整的立体空间,无法塑造“多维度复合型行动元”,使人物的多重功能建构受阻,难以塑造相对复杂的行为者。
“多维度复合型行动元”典型者如《刀锋1937》中的庞德为例: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发送者)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中国经济最繁华的都市,黑帮当道、罪恶盛行,金钱、美色、权利以及人性善与恶较量的斗兽场。庞德,曾经叱咤风云的黑帮老大,因江湖争斗,不仅失去了帮主之位,更因血腥的杀戮,失去了妻子,失散了儿女,乱世中无法逃脱的戏剧般的相聚和死别,相互交织的残暴冷漠和热血理想塑造了庞德坚韧、理性、果敢、睿智的性格。为了曾经的伤痛,作为主体的庞德,走上了艰辛的复仇之路。杀掉自己的仇人虞中和,为亲人报仇雪恨,重新称霸江湖,重获当年的威风成为了主体(庞德)的终极目标(客体)。然而,在越狱时意外被监狱看守郑树森(绰号顶针)抓获,庞德不得已二度入狱。通过观察,庞德发现郑树森貌似胆小懦弱的性格之下,却蕴藏着一根威力无比导火索,这根导火索足以点燃整个上海滩。于是,郑树森变合理的被庞德纳入了自己的复仇计划,此时的郑树森无疑是主体复仇计划中的辅助者。然而,郑树森并没有像庞德期望那样任其摆布,复仇计划,即获得客体的行为过程,并没有如主体期望般顺利,复杂的上海滩环境令庞德措手不及。虞中和已控制了上海滩半壁江山,无论是警察局长、黑帮老大、街头混混,还是租借大使、日本侵略者,众多反对者共同阻止主体获得客体的过程,即阻止庞德摧毁中和堂的计划。所有的轨迹,开始向一个谁也有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更始料不及得是,曾经生性懦弱的顶针,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训练之后,也开始改变了自己的性格,重塑了自身功能,终由庞德的辅助者,变成了故事结构另一条线索的主体,即郑树森人格成长过程的主体。郑树森也由一个社会底层混日子的顶针,转变为侠骨柔肠、重情重义、顶天立地,具有英雄气概的硬汉。当庞德将郑树森纳入自己的计划之后,他们就不断改变的对方的人生,故事的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庞德的复仇计划渐渐退却,郑树森的成长成为了故事焦点,故事的聚焦中心发生了变化。庞德和郑树森之间不仅有施救的恩情,同时有杀害对方亲人的仇恨,不仅有猜忌,也有兄弟的忠义,它们彼此互为对方的辅助者,又互为彼此获得客体的反对者。当郑树森误会庞德错杀妻子,报仇杀害庞德之子时,郑树森变成了庞德复仇计划的反对者。当郑树森履行诺言,笃行人生信条之时,庞德又成了郑树森的反对者。结构错综复杂,两条主线交互交织,两个主体也互为因果,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刀锋1937》中有内敛真挚的爱情、坦白真诚的仇恨、感天动地的忠义、刻骨铭心的节烈、大手笔的民族大义、温柔细腻的儿女情长,丰富的情节、恢弘的多维架构,如此高规格的作品,如果不依托复杂的人物关系、多样化的人物塑性、“多维度复合型行动元”模型支撑,恐怕很难阐释出其厚重的美学感染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开发电视剧的美学潜力,提升电视剧审美品质,不仅需要在话语视角挖掘电视剧的深度,还需要立足故事叙述结构,依托“行动元”去结构电视剧,重新定位行动元范型,令故事结构复杂化,增加电视剧结构张力,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电视剧。
本文为《以书为媒介的大众阅读互动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子课题》阶段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结构视角上的行动元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