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府书院在中国书院建筑发展中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其发展轨迹在一定时期内与书院建筑的勃兴相契合,又由于儒家地位的上升逐渐拥有高于一般书院建筑的地位。现存孔府书院中,曲阜的尼山书院和洙泗书院保存最为完整,本文通过分析衍圣公府设立书院的原因,孔府书院与曲阜城的位置关系,对曲阜孔府书院选址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其设立的规律。
关键词:孔府书院;曲阜城;衍圣公府
一、孔府书院的设立与发展
孔府书院是由曲阜衍圣公府直接管理的书院,因为儒学在中国古代被尊为国学,在中国书院建筑发展中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发展轨迹在自唐代到元代与书院建筑的勃兴相契合,又由于儒家地位的上升逐渐拥有高于一般书院建筑的地位,在历次***治浩劫中得以维持。
孔府书院的设立与大多数官办或学派授课设立的书院建立原因有所不同,大多是依照“圣迹”设立。所谓“圣迹”所在地指的是有典故记载曾为孔子活动之处,或其思想影响所及之 处,或其弟子、再传弟子的典故发生地。[4]鲁西南一带因为儒学传播时间最久,在书院制度出现之前私学就极为盛行,当地官学私学机构历经战乱依然蓬勃发展。书院制度确立后***鼓励和孔子后人尊孔的需求结合在一起,使得孔府书院的设立以曲阜为原点,逐渐辐射到山东全境,最远甚至到达浙江、江西等东南沿海省份,其中尤以曲阜的孔府书院发展最为壮大。
孔府书院的设立主体是衍圣公府,孔府书院的经费主要来自官赐学田和孔府资产专项支持,有时接受少量的私人捐赠,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了书院发展的连贯性,充足的经费也保证了孔府书院的建筑维护与规模扩大。曲阜的孔府书院因为近水楼台的缘故,得到的资金支持尤为巨大。
二、古代曲阜县域变迁
曲阜古称“少昊之墟”,名称来源传说炎帝、黄帝和少昊三位君王曾定都于此都。商代属奄国。周武王建立周朝时,将其弟、***功臣周公旦分封在此,称鲁公,他的儿子伯禽负责管理鲁国,而周公本人则留驻中央、辅佐朝***。《礼记・明堂位》中记载“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5]从周初起,曲阜作为鲁国都城,历经了八百七十三年历史,是周朝各诸侯国中定都时间最长,对周礼礼数保存的最好的国都,又因为是孔子讲学与施展***治抱负的国家,使得鲁国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
1977年――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对曲阜鲁国故城遗址进行全面勘查和发掘,揭示了故城的概貌。周朝时期的曲阜城城墙为夯土版筑,四垣各开三座城门,南垣自西向东依次为稷门(又称高门)、南门(雩门)和鹿门;东面自北向南为上东门、东门、石门;北面自东向西为莱门、北门、争门;西垣自北向南为子驹之门、西门、吏门。鲁城城内中央为宫殿,遵循《周礼》中有关诸侯宫殿等级的规定,有库门、雉门、路门三重宫门。路门之内为寝宫,称为“路寝”。依据《礼记・檀弓下》和《史记・鲁周公世家》的记载,雉门外路东为宗庙区,依昭穆顺序排列。雉门外路西为商代修建的亳社和周代修建的周社,两社之间为朝廷大臣办公区域,宫殿区北边区域为市场。整座城市布局符合周礼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规定。除了宫城之外,在南门附近还有鲁僖公修建的泮宫。
西汉时期,鲁恭王刘余在鲁国宫殿北墙和东墙一线修筑新城垣,城池的面积缩小,四面各有两门。东汉年间,光武帝先后封刘兴和废太子刘为鲁王,沿用西汉鲁城。三国和西晋时期设为鲁县,城垣规模进一步缩小。隋代更名为曲阜县,以示 “城东有阜,委曲长七八里”的城市特点。金代曲阜县城位于今日曲阜城东旧县村一带,孔庙和孔府位于城外。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山东爆发农民***起义,孔庙用于驻***,斯文扫地,朝廷震惊。正德七年下令“移城就庙”,在鲁故城西南隅环绕孔庙和孔府修建新县城,明故城格局保存至今。嘉靖元年新城竣工,城墙全长八里三十六丈,高二丈、厚一丈,内为夯土,外包城砖。全城有五门,其中孔庙前的正南门为仰圣门,其东为崇信门。东门为秉礼门,北门为延恩门,西门为宗鲁门。
三、曲阜孔府书院在曲阜县城的位置分布
根据《孔府档案》记载,曲阜作为孔子出生地和鲁国故都,境内有尼山书院、洙泗书院、春秋书院、石门书院和崇德书院共五所书院。依照明代《阙里新城***》显示,明代曲阜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包含孔庙(至圣先师庙)、衍圣公府、县衙、四氏学等公共机构,而同样作为教育机构的五所书院全部位于城墙之外的山野乡村,造成古代曲阜城中不见孔府书院的奇特现象。
这样的选址特点除了孔府书院依圣迹而设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在曲阜城中设有专门的教学机构对圣人后裔进行教导,称为“四氏学”。四氏学堂是在孔子家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殊贵胄学校。宋哲宗元v元年(1086 年),颜、孟二氏纳入其中,孔氏家学发展成为三氏学。万历十六年(1588 年)曾子后裔入学,四氏学正式成为儒家名门后裔就读的学校。
书院建筑以泮池塑造入口的仪式感,以山水相依的大环境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就读其中感怀家国天下,因此选址中对水的要求比较高。石门书院与洙泗书院依泗河较近,春秋书院与尼山书院距离沂河较近,选址与环境暗合孔府书院的出世特点,与在市井中授课的书院相异。这一点也为后来孔府书院逐渐转为祭祀型书院埋下伏笔。
四、结语
曲阜的孔府书院地位仅次于四氏学,在历次***权更替过程中保存最为完好,现存的尼山书院和洙泗书院分别是部级和省级文保单位,是研究孔府书院的重要建筑。孔府书院选址受到儒学和曲阜城市发展的双重影响,是我国书院建筑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朱汉民.中国书院(第八辑).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1).
[2] 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 白新良.明清书院研究.故宫出版社.2012.
[4] 张良. 曲阜尼山书院建筑与历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
[5]《礼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曲阜孔府书院选址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