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记者的采访,37岁的米-8直升机领航员尤・普拉赫捷耶夫大尉显得很平静。他头上缠着绷带,脸上露出亲切得体的笑容。他至今忘不了那一幕,不敢相信自己竟如此幸运,从那么高的空中摔下却奇迹般地生还。
那是一个早春二月的清晨。普赫纳列维奇少校指挥的救援直升机米-8奉命紧急起飞,去搜寻2月3日在汉卡雷区从雷达屏幕上突然消失的一架米-24直升机。这已是过去7天来第3次严重的飞行事故了。第一次事故是1月27日,在谢尔科夫斯卡亚附近一架米-8失事,14人遇难,其中有俄内务部副部长米・鲁德琴科和内务部队副总司令尼・加里多夫;第二天,1月28日,在维捷诺附近,一架米-8遭到******武装的射击,3人受伤,伤痕累累的直升机无法继续飞行。最让人不可解的是发生在2月3日的米-24失踪事件,通常直升机出现故障时,机组乘员一般还来得及用无线电报告,而此次失踪的直升机却没有一点音信。搜索行动进行了4天。专业搜索救生部门、陆***航空兵和边防***的直升机都参加了搜索行动。普赫纳列维奇的机组一天出动3次,每天飞行6小时。然而,失踪的米-24仍然渺无踪迹。
2月7日早晨,没有丝毫要出事的征兆,天气正常。机组乘员们对自己的直升机也很放心。这架米-8于1991年出厂,前不久刚刚进行过一次大修,飞行状态良好。机长普赫纳列维奇少校有20年的飞行经验,领航员普拉赫捷耶夫也飞过2000多个小时,而且在阿富汗战争中获得过2枚勋章。
驾驶舱中,除机长、领航员、一名随机技师阿・列别捷夫外,还有两名救援者――准尉佩尔琴科和医士库尔斯克。乘客舱中有5名特种分队的士兵。
机长紧握操纵杆,随机技师检查各种航空仪表,而领航员透过玻璃全神贯注地向地面观察,试***发现米-24留下的蛛丝马迹。山麓已经搜索过了,搜索区范围逐渐缩小,已接近格罗兹尼市郊。
突然,正常飞行20分钟后的直升机被急剧拉向左方,并开始绕纵轴旋转。机长猛拉操纵杆想使直升机脱离可怕的旋转,但没有用。事后普拉赫捷耶夫还记得当时的一个细节:剧烈的旋转使他的口水不由自主地飞出,粘在座舱玻璃上,随即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他全身死死地压在右舷窗上不能动。普拉捷耶夫试***把手挣脱出来,但做不到――手象灌了铅一样沉重。
直升机的旋转一共持续了几秒钟,接着失去操纵,开始象石头一样向地面坠落。
这一切发生在50米的空中,而打开降落伞的安全高度是60米。问题还不仅仅如此,出行员的职业道德,米-8机组乘员放弃跳伞离机:“我们跳伞了,把死亡留给乘客,那怎么行!”
普拉赫捷耶夫看到,直升机正坠向格罗兹尼市效区荒芜的别墅区。当直升机迅速接近地面树林光秃秃的树枝时,他不由自主地用手捂住眼睛。猛烈的撞击把领航员甩出直升机。当他醒过来时,动了动手和脚――还活着!他跪起来,真想亲吻救了他一命的大地。但这时,直升机上士兵们携带的弹药开始爆炸。普拉赫捷耶夫挣扎着跑向远处。爆炸的气浪和碎片从身后袭来。后来医生检查时,发现他有脑颅骨外伤和颈椎骨裂伤。普拉赫捷耶夫在稍远处看见技师列别捷夫也拼命跑离着火的直升机。后来查明,列别捷夫坠机后两腿骨折,但在危急时刻竟未感到任何疼痛,奋力跑出很远才倒在地上。在机组3个乘员当中,机长普赫纳列维奇的伤最重,被转送到罗斯托夫***医院***。出事那天在米-8机上的10人中,只有他们3 人大难不死。他们把2002年2月7日看作是获得第二次生命的日子。
事故发生后,莫斯科航空学院直升机设计教研室主任伊格纳特金副教授评论说:米-8直升机在任何高度,甚至在发动机完全停车的情况下,原则上均能够通过自转较安全地着陆。在直升机下坠时,旋翼靠进入的气流可继续转动,这多少能减轻着陆时的撞击。因此,直升机在出厂试飞时,必须要进行几次自转着陆试验。直升机的驾驶员们也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在发动机停车时着陆的方法。尽管如此,发动机停车后的自转着陆危险仍然非常大。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组乘员们的技能和时机,稍有失误,后果便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