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美黄顶菊也叫野,是菊科堆心菊族黄顶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系发达,结种量大,具有繁殖力强、吸收力强,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扩散蔓延速度非常快,具有入侵植物的特征。2001年黄顶菊在河北省衡水湖附近被首次发现时只有几株,目前已扩散到河北省的邯郸、邢台、沧州等7个市的47个县(市、区),发生面积达30余万亩。黄顶菊已经完成在河北省的入侵定殖,并且在短期内有爆发的趋势,对农业生产、生态平衡等领域构成了严重威胁,各部门及群众应联合起来,一方面加强监测,另一方面采取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及时有效防治,以防止黄顶菊蔓延危害。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入侵河北;严重威胁
Abstract: South America bidentis is also called the wild chrysanthemum flower, is a composite helenieae bidentis is a perennial herb, its root, seed production, with strong reproductive capacity, strong absorption, salt resistance, barren resistant characteristics, spreading very fas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vasive plant. 2001Flaveria bidentis in Hebei province near the Hengshui lake was first discovered when only a few lines, has now spread to Hebei Province, Handan, Xingtai, Cangzhou 7city of 47 counties ( city, area), area of more than 30acres. Bidentis was completed in the Hebei province of invasion and colonization, and in the short term there were outbreaks of trend, to agriculture production, ecological balance and other fields to pose a serious threat, departments and the masses should be combined, one hand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n the other hand to take physical method and chemical method to carry out timely and effective control, to prevent bidentis spread the harm.
Key words: invasive plants; bidentis; the invasion of Hebei; a serious threat
中***分类号:J5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黄顶菊原产南美洲,我国首次发现是在天津、河北一带。2001年,黄顶菊在河北省衡水湖附近被首次发现时只有几株,目前,河北省发生面积已达30余万亩,地点涉及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廊坊等七个市的47个县(市、区)。据报道,黄顶菊已经完成在河北省的入侵定殖,并且在短期内有爆发的趋势,对农业生产、生态平衡等领域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黄顶菊简介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 (L.)Kuntze],是菊科堆心菊族黄顶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主要分布于巴西、阿根廷和美国等国,扩散到美洲中部、北美洲南部及西印度群岛,后来由于引种等原因传播到埃及、南非、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于2001年首次在我国天津、河北一带发现。
黄顶菊株高25-170㎝,茎直立,紫色,被微绒毛。叶亮绿色,交互对生,叶长椭圆形至披针状椭圆形,长6-18㎝,宽2.5-4㎝,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窄,基出三出脉呈黄白色,侧脉在叶下面明显边缘基部以上具稀疏而整齐的锯齿,叶柄基部近于合生,茎上部叶片无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多数于主枝及分枝顶端密集成蝎尾状聚伞花序,花冠鲜黄色,十分醒目;总苞长椭圆形,具棱,黄绿色;总苞片3-4个,内凹,先端圆或钝,小苞片1-2个,边缘小花花冠短,长1-2mm,黄白色,舌片不突出或微突出于闭合的小苞片外,直立,斜卵形,先端尖;盘花5-15枚,花冠长约2.3mm,冠筒长约0.8mm,檐部长约0.8mm,漏斗状,裂片长约0.5mm,先端尖,花药长约1mm,盘花的瘦果长约2mm,边缘的瘦果较大,长约2.5mm,每个花苞内着生种子5枚,瘦果黑色,稍扁,倒披针形或近棒状,无冠毛。花序形成期在6月底,种子成熟期在9月初至11月中旬。
黄顶菊结实量大,一株黄顶菊每年至少产生数万粒种子,而且其种子繁殖和植株适应性极强,具有喜光、喜湿、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喜生于荒地,尤其偏爱废弃的厂矿、工地和滨海等富含矿物质及盐分的环境,在靠近河溪旁的水湿处、峡谷、悬崖、陡岸、原野、牧场、弃耕地、街道附近、道路两旁、建筑废墟、院落等含砾岩或沙子的土壤中都能生长。
二、分布情况及潜在威胁
目前,河北省的邯郸、邢台、衡水、保定、沧州、廊坊以及石家庄7个市的47个县(市、区)已不同程度发生了黄顶菊灾害,发生面积30余万亩,重点分布在衡水、邢台、邯郸三市,占全省的90%。
黄顶菊在农田的垄沟、地头等空旷处生长相对旺盛,在水利条件好的农田长势较强,在田间管理粗放的农田发生较重;在单子叶作物(如小麦)和高杆作物(如玉米)田中长势不旺,而在棉田、甘薯田中生长相对旺盛。
黄顶菊结实量大,种子萌芽能力及植株适应性极强,具备入侵植物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它的根系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会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并最终导致其它植物死亡。在生长过黄顶菊的土壤中种上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发芽率会变得很低。如果不及时对黄顶菊进行防治,数年后就很可能只剩黄顶菊了,这势必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失衡。
黄顶期长,花粉量大,花期与大多数土著菊科交叉重叠。如果黄顶菊与发生区域内的其它土著菊科植物产生天然的菊科植物属间杂交,就有可能形成新的危害性更大的物种。根据黄顶菊原产地及其传播入侵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可以判定黄顶菊在我国的适宜生长区域远远不仅限于目前已知道的天津、河北等地,我国的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沿海地区都有可能成为黄顶菊入侵的重点区域。
三、防治措施:
1、加强监测:各地农业、林业、园林等部门,应加强监测,及时掌握黄顶菊的发生动态。
2、物理防治:4-8月份是黄顶菊营养生长期,也是铲除黄顶菊的最佳时期。对零散分布的黄顶菊,应及时铲除;对成片发生地区,可先割除植株,再耕翻晒根,再拾尽根茬,然后焚烧。
3、化学防治:百草枯和草甘磷对黄顶菊都具有很好的灭杀效果。在出苗期适时喷药,可有效防除。第一次用药宜在5月中旬,每隔35-40天再分别进行两次。用药方法:
非农田防治:在幼苗和开花前,用41%草甘磷水剂1000倍液或20%百草枯1000倍液均匀喷雾,3天后枝端变黄,7-10天后死亡。
农田防治: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加48%苯达松水剂混合200倍液均匀喷雾,防除豆田和水稻田埂上的黄顶菊;25%虎威水剂800倍液可防除果园的黄顶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