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线的玉雕艺人有三分之一都是安徽人。”继木雕、石雕、砖雕这“徽州三雕”之后,安徽人也已经在玉雕界收获了自己的舞台。
素有玉雕界“观世音汪”之称的,极讲究玉料、喜雕花鸟的王金忠,以线条流畅著称、喜雕瓜果的曹国斌,以寿山石与田黄石的薄意创作为灵感的万伟,除了顶级海派玉雕大师这个共同的光环。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安徽人。
5月27日,四位皖籍大师带着各自的作品,回到家乡,共聚合肥。当大师与大师聚到一起,玉便是他们最大的话题。
从选料到实物雕刻,用心凝结的是一件顶级的玉雕作品,从初识玉到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练就的则是一名出色的玉雕大师。玉雕从来不只雕物,雕的更是人。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
要成为大师,首先必须以大师为师,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如今在业内独当一面的这四位皖籍大师,都无一例外曾拜人技艺精良的大师门下学艺,当年他们舍弃一切奔赴上海也只因为一点——上海是众多大师的集中地。
万伟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去上海之前,他已经在玉雕事业上小有成就。中学毕业后,由于家中亲戚的影响,万伟进入安徽滁州玉器学校学习玉雕,玉的温润内敛像块磁石牢牢吸引住了万伟,原本只是谋生手段的活计自此成为了一生至爱。
凭着过硬的技术,万伟进入了一家台湾人办的玉器厂,后来又被全国知名的玉器企业——正东玉器聘请为技术总监,工作稳定、待遇优厚,然而这些都不能成为万伟原地不动的好借口,他对当时聚集着众多玉雕界大师的上海向往已久。
“上海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氛围一直是我所向往的,而且还有这么多的大师。老本总有一天会吃光,只有给自己新的养分我才能在玉雕的路上走得更远。”
在玉雕这条路上,万伟到达如今的高度跟两位大师息息相关。
来到上海后,万伟所拜的第一位老师是玉雕界资历极深的刘忠荣。刘忠荣以玉牌的创作而著称,擅长以单纯的刀法,展现出令人惊叹不已的气韵与生命力。他的作品“青玉兽面壶”曾被评为国家文物级珍品。跟着刘忠荣老师学习的一年,万伟获益匪浅。
除了老师,对万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他的好友卢开飞。此前专做摆件的万伟对和田籽玉知之甚少,但是来到上海之后,市场需求让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方向,转向主攻籽玉。此间擅长花鸟雕刻,尤其善于运用皮色的海派玉雕大师卢开飞对万伟的影响极大,卢开飞将皮色运用到了极致,好的地方几乎不动,作品在收藏界也极受欢迎,常常还没完工就已被订购一空。
“我那时候就跟着卢开飞跑,跑着跑着慢慢才有了自己的总结和想法。”谈及此,万伟呵呵地笑开了。
如今他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玉雕室,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在玉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我”的风格
术业有专攻,即便同在玉雕行业,玉雕大师们也各自有自己主攻的方向。
“曹国斌可是我们玉雕界的粮食局局长。”在谈到主攻方向时,素喜雕刻瓜果的曹国斌遭到了万伟的一番调侃。在座的其他人也各有所长,王金忠擅长花鸟,万伟擅长寿山石与田黄石的薄意创作,这其中最特别的当属专攻观音玉雕、素有“观世音汪”之称的。
“信仰是主要原因。”在中国诸多的神佛中,慈眉善目的观音一直是百姓信仰的重要寄托,对于来说,能把这种信仰带到自己的事业上,是一件幸福的事。他对千手观音尤其敬重,给自己取的网名就叫“千手”。
的玉雕之路从一开始就跟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扬州学习玉雕基本功后,便来到上海拜师学艺,当时接触的老师要求的作品便指定了观音,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后来跟随刘忠荣老师学习时,做的也是观音雕刻。
玉观音受众面广,受欢迎度高,因此主攻观音雕刻的人也不在少数,为自己的观音打上的烙印就是慈眉善目:“现在观音雕刻分南北两派,这是人为分的,实际上观音在老百姓看来只有一个概念——慈眉善目。陶瓷做的观音眼角朝上,有种凶的感觉,我不喜欢,温润的玉是最适合观音的载体。”
的观音以壁画为基础,为了刻好观音,他常常去一些寺庙观察观音佛像,他雕出的观音也与寺庙佛像一样,眼神朝下。
“观音毕竟是百姓的信仰,她需要带着俯瞰众生的慈善,这才是最贴合百姓的观音像。”这是对观音的解读。
除了对观音的热院,对家乡的徽文化也十分关注:“扬州是海派玉雕的根,而安徽又是扬州的根,所以归根到底还在徽州。安徽有很多好东西,像长丰县、和县出土的很多东西都是全中国顶尖一流的,但是安徽自己人都不知道。我们从来不缺文化,缺的只是对文化的整合。”
玉料为王
虽然已在业界声名赫赫,但提到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四位大师都一致摇头:“好的作品既要有好创意和好做工,更要有好料子。但好原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做到现在也没做出真正让自己满意的,就是因为没有遇到极品好料。”
一提起玉料,在场各位大师都齐刷刷看向了王金忠。
“他手上的原料都是极品,我们都垂涎已久了。”的调侃中掩不住期待。
好玉得来不易,王金忠经常去全国各地淘购,***更是每年必去,除此之外,他还有自己的秘诀——一个叫阿六的***人。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上海遇到他的,他在圈内很有名,手上有很多好料,我们现在主要是对半合作,他负责找料,我负责雕刻出售。”
做玉雕的人都对和田籽玉十分青睐,圆润纯净的质地加上广阔的收藏前景使得和田籽玉十分受欢迎,但是和田玉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玉的好坏不能只看它白或不白,而是要看它内在细腻度,真正的好玉表面圆润光滑,没有瑕疵,这就是所谓的‘天工’,不需要任何雕琢修饰。所以有玉不琢不成器的说法,也有美玉不琢的说法。”王金忠一边说着,一边从包里拿出一块小玉石。
猫眼大的一块小玉石,20克左右的样子,握在手中刚好能一手包起,通体圆润光滑,没有一点瑕疵,这就是王金忠所说的“天工”。这块玉王金忠时时带在身边,用来做看玉时对比白度和温润度的“比石”。
玉雕艺术上的作为,再加上时常去各大玉器市场露脸,王金忠早已在业界混了个“面熟”,每次去看玉,但凡他多瞟上的几眼的玉价格都会变化,更别提他开口问价的了。所以,王金忠更倾向于去一些不认识他的地方淘玉,跟商贩讨价还价,偶尔还能捡个漏,这样的感觉他很喜欢。
2009年天工奖展会上,王金忠就淘到一件物超所值的玉石。当时他在各个展柜间晃悠,猎头般敏锐的眼光让他相中了一个浙江人展柜上的一块玉,不大,30克的样子,王金忠在心里估算着价格大概在十多万的样子,结果商家的报价让王金忠窃喜不已一一两万元。他毫不犹豫地拿下了,转身回到自己在展厅另一头的展柜,便有其他商家出价十五万来买这块玉,王金忠笑言:“这就是几步路的差价。”
因材施艺
“玉雕是一个修补完善的过程,因为玉本身存在瑕疵,玉雕则利用这些瑕疵进行修饰。所以因材施艺是玉雕最重要的原则。”
曹国斌在雕刻自己的“会玉满堂”这件作品时就深有体会。原本根据玉石的形状,曹国斌准备做成一颗竹笋,在设计的过程中,玉石顶端的红色皮衣让曹国斌联想到了玉米头上的须,再画上饱满的玉米粒后,效果更是不错,曹国斌便半途改了创意,将它做成了一颗饱满带穗的玉米,成品效果得到了_一致好评,原本他认为只值一两万价格的东西竟卖出了十几万的高价。
对玉雕师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便是创意。
“生活是源源不断提供创意的源头,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做出好的玉雕。”处处留心观察甚至成了曹国斌的“职业病”,就连面前喝水的茶杯,他都注意到陶瓷绣上的两尾小鱼,同时他已在脑中构想这两条鱼刻到玉上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除了留心生活,玉雕师们还经常到***书馆翻阅艺术画册来给自己的灵感积累“原始资本”,美术是做玉雕的基础,现今他们都还在不停地学习中。
然而,创意不是超市里的商品,想要就能买的。
“有时一块原石放上三五年都不一定能想到好的创意。”曹国斌摸了摸下巴上的几根山羊胡子,“如果没有想好,轻易动刀不如不动。”
创意跟原料并非总能在对的时间对的场合遇到对方,想到好创意但是找不到好原石的情况也很常见。曹国斌最近就有雕刻一组十二生肖之首的想法,目前只找到两块合适的玉石雕刻了羊首和龙首,另外十块玉石还没有着落。
另外,玉石的不通透使得雕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内在质地的突发问题,这就对玉雕师的“曲线救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就曾遇到一个玉雕师,在掏玉的时候不小心掏破了,这在玉雕中犯了大忌讳,最后玉雕师想出了一条妙计,将作品四周都镂空了'做成了镂空雕,完美地补救了回来。
“画画是加法,不对可以修补,但玉雕是减法,一旦出错就很难补救,只能调整设计思路。”对玉雕师来说,这是对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值得挑战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