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出生在海边,但是生食海鲜我不太习惯,醉虾大概算是个例外。黄海里产一种叫做红芒子的虾,肉质鲜嫩,我问过搞水产捕捞的朋友,说这叫葛氏长臂虾。红芒子的做法有多种,最为常见的,就是拿配好的料来醉,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虾肉的新鲜和嫩滑。好像这种虾肉质含水量较高,加热后会缩水,吃口就没有那么好了。
初次吃醉虾,是在镇上的小店里,小学校门口的卖油桶鱼(青占鱼)和梭子蟹的那家饭店,是我的同学王宽家开的。他的父亲肥头大耳,常年着一身运动装,白围裙上油渍斑斑。王宽过十岁生日,他说要在家大摆筵席,果然,提前一天就给我写好了请帖,铅笔字写在一张大重九香烟壳子的反面。当听到他爸说,你们吃不吃得惯醉虾时,我一脸茫然。醉虾在声音和视觉的冲击,绝对要比***后吃到三鲜锅巴和拔丝苹果的时候来得大。死了没有?死了没有?一群少年叽叽喳喳,伸长着脖子看。我们居然没有问,熟了没有?熟了没有?王宽的爸爸很有套路,他说,是醉了,吃吧。那盘虾分量不是很多,七八个人几筷子就没了,碗里的沙沙声,至今都觉得生动有趣。散发着醇香的醉料,在碗底泛着光,王宽望着剩下的那几根白白的葱段,神气活现起来了。
黄酒,白酒,葱姜蒜,辣椒丝,生抽,简简单单的日常调料,就能吊起来红芒子里最为原始的海洋的味道,甚至有一丝丝甜。听说附近有个老太太,居然捞了河里的小龙虾,随便醉了下就吃。想想这也是醉了,不过那时候可能水质好,这老太太吃了也没什么不适。淡水虾没有海水虾洁净,容易藏污纳垢,所以吃起来还是得慎重,太湖里的小白虾如果品质好,醉一下倒也可以一试。有些人不敢吃醉虾,这如同我不敢吃旺鸡蛋一样,都是因为习惯使然或者心理上的小纠葛,而与美食擦肩而过。在家乡的小饭馆里,遇上老同学叙叙旧,照例是要点一道醉虾的。最好是透明的玻璃碗,上面再盖着个盖子,能听得见里面的跳跃声,能看得见虾在碗里蹦Q,仿佛有一些残忍。待到碗里动静渐渐小了,酒也都倒上了,迟到的亲朋好友也都坐上了席,那就掀开盖可以动筷子。醉生梦死,这样的红芒子,也算归宿得有些诗意。
奶奶对荤腥兴趣不大,还有些挑剔,醉虾倒是她能接受并且时常念叨的。我亲记得,她有一次嘱咐我的父亲,在某个祭祖的日子,去买上半斤红芒子来醉。她说嫩,是醉虾最美味的地方。我吃醉虾,除了享受爽滑的口感和料汁的鲜美,对于这种鲁莽的吃法,其实也有着偏好。简单,本真,就地取材,凉凉的虾虽缺乏热度,没有那么多火候和刀工的讲究,却也能让人吃出火热的劲头来,这就是酒和醉的力量。前年春节回老家,发现超市里有现成的醉料出售,就带了一瓶到苏州。这里买不到红芒子,就买了一斤小河虾,匆匆地从菜市场往家赶。结果却出人意料,一大盆虾最后都倒掉了,根本不是那个味。醉料不是那个醉料,虾也不是那个虾,物是人非了吧。
吃醉虾,就是在吃活蹦乱跳的生猛人生,醉里挑灯,那些懵懵懂懂中的虾,在昏昏沉沉中睡去,他们惺忪的双眼,最后看到的,却是人们席卷而来的疯狂的舌头。故事未免俗套,情节未免单一,自古以来人类的吃食历史,就是在美丽和忧伤间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