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奥运的日益临近,奥运新闻报道也成了各媒体关注的热点。我们选取了几篇分析奥运报道的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和思考,也希望能为做好北京奥运报道尽一份力。本期关注的部分文章为上海大学张咏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媒议题设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的国际化》的阶段性成果。编辑部对张咏华教授的支持表示感谢。
――编者按
(1)奥运期间体育新闻应注意的误区和对策
陈永生
2008年8月8日,第二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能否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报道任务,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记者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养,成为目前摆在中国体育记者乃至中国新闻界面前的重要任务。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北京奥运会,对体育新闻报道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以往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经验、特点与规律,研究体育报道中的误区,认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体育新闻报道中应注意以下误区。
误区一:体育新闻报道的暴力美学
近年来,一种江湖故事式的叙述风格,在我国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广为应用。由于体育竞技与江湖比武具有某种相似性,加上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江湖武侠情结的国家,因此,无论是媒体还是受众,都对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江湖故事式的叙述风格青睐有加。毫无疑问,这种江湖故事式的叙述风格不仅增加了体育新闻报道的趣味性,而且对于新闻报道的传统模式进行了新的拓展,堪称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叙事模式。然而,这种江湖故事式的体育报道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把体育竞技和江湖争霸或复仇画上等号。比如《王浩誓报一剑之仇》、《姚明称霸篮下》、《国际米兰完美复仇》之类的标题比比皆是,从而制造出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景或幻想。通过这些标题本身,受众看到的是占山为王、有仇必报、争霸至上的江湖规则,却感受不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的现代体育竞技理念。
二是热衷于使用带有血腥色彩的词汇。比如屠龙、祭刀、斩杀、致命等词汇,具有极高的使用频率。
以上两方面都有崇尚暴力美学倾向。体育新闻报道中充满血腥和暴力色彩的词句,会对受众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体育新闻时,应尽量使用温和的、中性的词句,而不要沉迷于腥风血雨的虚构江湖故事叙述当中,忘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误区二:地方沙文主义色彩强烈
新闻报道应该依循事件的本相展开,而不应有任何人为的变形与扭曲。记者在报道时,就面临着一个情感控制和情感过滤的问题。新闻展开的应该是客观冷静的描述,只让事实与过程本身说话。但现在有些体育报道有异于此。他们根据报道的对象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预先设定一个立场,然后根据这一立场在众说纷纭的新闻事件里选择有利的材料,致使自己报道的视角窄,新闻资源匮乏,使受众看到报道有偏袒一方、失之公允、牵强附会、简单幼稚的感觉。
误区三:虚假新闻
近些年来,虚假的体育报道屡屡出现在各类媒体上,至今仍未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警觉。在报道的过程中,少了求真求实的严谨作风,多了些率意任性的浮躁气,致使虚假新闻层出不穷。
例如,2007年年底,在田径中心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孙海平教练透露刘翔在训练中已经跑出12.70秒左右的成绩,结果被某些媒体报道出刘翔已经可以在比赛中跑到12.70秒的新闻。后来,田管中心主任冯树勇解释说:“孙海平教练所说的12.70秒,是刘翔在特定的训练中表现的一个时间指标,而并不是说刘翔已经能够在110米栏的比赛中跑出这个成绩。训练中的一些指标与比赛的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2.70秒表明刘翔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如果现在参加比赛的话,一定会比出一个较好的成绩来,而且随着训练的深入,相信刘翔在洲练中会表现出更高的指标。需要指出的是,训练还是与比赛有较大的不同:一是训练没有比赛那么紧张,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实力;二是训练中的栏架摆放的距离与比赛时的情况有所不同;三是训练中的计时为手计时,手计时的成绩与比赛时的电动计时有一定的误差(一般公认为100米的计时误差为0.24秒,110米还会略多一些)。电就是说,刘翔在训练中跑出12.70秒左右的手计时成绩并不代表他在比赛中能跑出这个水平。孙海平在媒体通气会上说出这一点,是有客观依据的。当然,这需要有深厚的田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训练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这一点。”
虚假体育报道的大量出现,并非偶然事件。主要是由于记者们过分强调媒介对受众的吸引力与诱惑力。为了有效吸引受众的视线,不时地挖到“猛药”以耸动受众的视听,他们甚至疏忽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规范与职业纪律。
误区四:体育报道娱乐化要注意把握“度”
体育有三大功能:健身、竞技和娱乐。因此,体育新闻报道中包含娱乐化的因素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娱乐也应该适而有度,落脚点应该放在引导受众去感受和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随便翻开一份报纸、杂志,或扣开某个网站的体育网页,就会看到体育明星的绯闻或丑闻铺天盖地。而以体育明星的私生活、绯闻、丑闻为卖点的做法,在短期内可能会吸引受众,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媚俗化的体育新闻最终将遭到人们的舍弃。比如,2005年,我国很多媒体在奥运会结束之后,报道田亮、郭晶晶两人的情感问题,“亮晶晶”的绯闻满天飞。一会儿报道“亮晶晶”热恋,一会儿报道“亮晶晶”分手;前几天报道田亮移情别恋,和香港娱乐明星吴某某眉目传情,后几天报道郭晶晶与香港富家公子霍某某牵手拍拖。面对造谣中伤,郭晶晶不禁发出“绯闻猛于虎”的感叹。
可见,体育报道娱乐化中,如果把握不好“度”,不仅会严重降低新闻报道的品质,误导受众的注意向度,而且刘体育明星本人也会造成伤害。
误区五:新闻报道缺少人文关怀,以成败论英雄
北京奥运会提出人文奥运,其目的就是要倡导人文体育精神,即体育要以人为本,实现“更高、更快、更强”与“和谐、和睦、和平”的有机统一。《奥林匹克》中将体育精神解释为“互相理解,友谊,互相团结,公平竞争”,但我们的记者在报道中过分强调比赛的结果、名次,而忽略了体育运动的本质与内涵。记者们会不约而同地把鲜花与掌声给予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而剥于那些同样也付出汗水与泪水,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取得佳绩的运动员却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宽容。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我们要强调一种健康的“金牌观”,不搞狭隘的民族主义的金牌观,不以成败论英雄,体育新闻要追求人文关怀。
面对过去体育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诸
多问题、诸多误区,我们要想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报道任务,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记者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养,就必须从根本上克服体育新闻报道中的种种误区,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体育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因此,克服上述种种误区,解决上述种种弊端的对策与措施有:
一、首先从制度层面上来讲,我们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杜绝新闻失实现象。认真贯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体育新闻报道同样应注重社会效益,讲究社会责任。体育记者要在真实全面、客观公正、遵纪守法、坚持真理、廉洁奉公、团结合作等各个方面加强自律,并落实到行动上。
二、体育新闻工作者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甚至是低俗化的危害,不能为了迎合部分受众或者谋求经济利益而丧失自己的使命与报道原则;体育记者要加强新闻专业主义的学习;要加强媒介的自身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进行低俗化报道的记者要严加惩罚;记者在写作过程中要把握分寸,坚守报道原则,对一些运动员不检点的行为要加以批评,而不是阿谀奉承、大肆报道;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观众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避免体育新闻低俗化的倾向。
三、要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存在、发展。体育新闻同样不能例外。我们要强调一种健康的“金牌观”,而不是搞狭隘的民族主义的“金牌观”。那些获得金牌、打破记录的选手自然是王者,但是那些成绩不尽如人意,同样拼尽了全部力量的运动员更是我们的王者、英雄!体育新闻报道要有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因为人是体育新闻报道的灵魂、核心。体育新闻追求人文关怀,这不光体现了体育精神的复归,更发挥了良好的社会功能与效益。
四、对体育新闻工作者加强职业培训,使其真正熟练掌握深入采访、客观报道、科学评论、正确编辑的种种方法技巧,熟悉体育理论与体育运动常识、比赛规则,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工作作风。
五、在思想上,体育新闻工作者要树立“全局意识”,报道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国,而是要放眼全世界。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凡是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都应该进入记者的视线,不论该新闻信息是关于本国的还是其他国家的。在稿件的选择上,要做到不偏不倚,既有本国运动员的新闻报道,同样也要有其他国家取得优秀成绩的报道。在比赛出现争议时,记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客观地对待比赛事实,不要意气用事。
总之,我们要深入研究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努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记者队伍,为北京奥运会服务,为北京奥运会添彩。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编校:施 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聚焦奥运 关注奥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