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终选择了“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为什么?得从我的学武经历谈起。
我1951年生,16岁开始学武。跟汤师父(中央国术馆教官黄柏年先生之关门徒弟王永年先生的弟子)学潭腿6路(共12路)、初级拳、八极拳、四路查拳、一路华拳。后又跟梁有庆师父学中级拳,继又跟陈师父学毛拳对子(对打)、一趟小匕首、板凳拳、一趟闷棍、五虎断门刀。后又跟蒋师父学了少林拳。以上均为外家拳。
一直练到二十七八岁。那时是“食品短缺年代”,超体力的运动量,又缺乏营养,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症状。于是,我开始学内家拳,我跟镇江钢铁厂地质队的一位师父学陈式太极拳,练了三四年。
镇江有位名师叫杨有俊(张祚玉的拳友),慕名拜他为师。跟他学盘架子。练五种腿法,即侧踢、直蹬、戳、踩、勾,每个动作要练几百次。后又练打沙袋、踢沙袋、抓沙袋、抛沙袋。练出了抓、打、拿、捏的功力后,就学分筋拿穴法、搭手点穴法。伺后,又跟他学形意、八卦、太极,他教的拳架极低,要求三盘(骨盆、两膝)落地,练 字桩要求两腿汗毛着地,而皮肤不着地。接着是推手(用 字手推手),练得很苦。最后是散手,师兄弟之间互打,那可是真打,招招都可能致人死命。我也天天受伤,有一次我踢人,踢伤了人,自己的大脚趾的指甲也踢落了。后来师父跟我说古人的鞋子里装有钢板,一脚致人死命。
这样一直练到35岁,我才渐渐悟出了中华武术的真谛,要内外兼修,“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个“功”就是指气功。于是,我跟苏州一位鞠巧生学“少林内功一指禅”,一直练到现在58岁,全身节节贯通。
在练“少林内功一指禅”同时,有人向我介绍一位老师,他叫宋金云。宋金云,40岁时因患气管炎,两肺出现阴影,纹理模糊,这时想到了学拳。他与张祚玉(陈健侯传人),两人原来都在江苏省建设厅总务处工作,张祚玉是他的上级。张的拳艺很好,经常与厅长董赞尧推手。他知道张不大肯收徒,所特请张的朋友介绍,才收他为徒。张先教他开合掌,练了一年,气管炎全好了,肺上阴影消失。后来练 字手,学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套路,三年才学完。1983年退休,坚持练拳。
我正式拜宋为师。以前我跟杨师父学拳,总感到逼气,现在跟宋老师学拳后,感到气顺了,而且越练越舒服。太极拳与气功本来是异曲同工,太极拳可以说是一种动态气功。从此,我放弃了原学的种种功法,专练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和气功。至今已10多年了。我坚持每天到金山寺练拳练功,风雨无阻,从不间断。现在我一练拳,从脊柱后面到头顶,到全身,就有一种蚁感,还会腹鸣。人有一种往上跃的感觉。练完后,有一种幸福感、愉悦感。感到世界多美好,我多幸福,一切烦恼都能消失了。孙禄堂引诗云:“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净净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如水流。”良有以也。
关于 字手,我练了二十多年。我的体会是,它是出内劲的最好功法,也是技击的最好手法。通过练 字手,练出内劲来。 “平、直、横、环、勾”的手型构成一个太极。太极无法,动即是法。生命在于运动。练 字手是一种全身运动。首先是练手指的力量,一举手就能力贯指端,像钢针一样,可以用于点穴。练 字手不久,手上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气感。其次是练手腕的灵活性。拳家云,“拳活于腕”。“三年拳不及一年跤,三年跤不及一年手腕子。”练成 字手的手腕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再次,练习手掌的触觉的敏感度,提高“听劲”能力,因为练 字手时要尽量感觉风对手指的阻力。复次,练 字手也是增强体力的一种有效功法。体力好的年青人,在下蹲时,可以蹲得很低,似乎贴近地面,以增强功力。练 字手,初则“绳绑索绑”,明劲刚劲,久而久之,则“圆球弹簧”,劲气内藏。要用意念把手掌拉成90度的立掌,意念力就能产生,久而久之,内劲自生。
从现代解剖学的知识看,人体的力量首先来自平滑肌,而骨骼肌往往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内劲是平滑肌、骨骼肌、心肌联合发出的。而心肌又来源于肺部的强大。肺心的健康改善了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良好,又造成了各部器官的健康,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又统一于神经系统。所谓“内三合”就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我们可把“心”理解为心肌,“意”理解为“神经系统”,“气”理解为肺气,“力”理解为平滑肌的骨骼肌屈伸所产生的能量。手上的神经特别丰富,练
字手就是练神经,练心肌,练肺部,练平滑肌和骨骼肌,也即是练意、练心、练气的、练力的。
那么,这“内三合”是怎样练出来的呢? 字功法的特点是通过练操手桩――
字桩功(尤志心等人编的《孙氏三十六手》有具体说明,这里从略),练 字桩要做到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由这“外三合”引出“内三合”。这就是以动带静。这比单纯的静功,容易出功力。由“动”入“静”,这是练功的一条规律。
练出了内劲,就会技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劲蕴于腹部,起于足,发于脊柱,形于手指,才能击人。在用法上有左旋、右旋,上旋、下旋,内旋、外旋等,处处强调螺旋劲。 字是用手指击人,功夫在手指上。拳家有云:“宁挨十拳,不挨一掌;宁挨十掌,不挨一指。”用手指击人是最厉害的。在技击中, 字手的三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侦察对手力的方向,像万向测力器。一旦手指敏感触觉对方来力,立即随对方手法的变化而迅速变化,以一定的方向部位,化解并借用来力,以达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两人推手,或两人对打,双方功力如果大致相等,有 字手者必胜。孙禄堂宗师所以号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就是因为他有 字手,身怀绝技,加上他身法如“活猴”,“身形似流水”,灵动无比,与他比武的人,根本无法近身。
字手是孙禄堂老先生的一个伟大发明,“孙氏三十六手”是一种高级功法,是内外兼修、内外合一的功法。我的学习体会是,最好先练八卦掌,练好身法,做到上虚下实、上松下紧,然后再练三十六手,这样就有了根基。“孙氏三十六手”是大学五年级的课程,如果没有小学、中学的基础,直接上大学,那是学不好的。最多也只能学个“形”,而其“神”却是得不到的。
我自从学了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后,改变了我好勇斗狠的性格,为人比较谦和了,人不伤我,我决不伤人。“胜人者力,胜己者智”,学拳的人不仅要战胜别人,而且要战胜自我,做一位“智者”。“空空净净最难求”,“空空净净”是一种 “天人合人”的境界,是至高至美的境界,而练“三十六手”是达到这种境界的最佳捷径之一。
现在《搏击》杂志把《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全文发表出来,这是一件很有学术价值术与实用价值的大好事。我用自身的体会,来说明这一套路的意义,供同仁参考。
注:本文作者曾发表过《孙式太极拳的技击练习法》(《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他不仅擅拳,而且擅书法,把拳理融入书法之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最终选择了“三十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