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西方传教士画家的影响,并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西画画法在中国宫廷以及民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随着中西经济和文化越来越多的碰撞与交流,中国宫廷以及民间油画家也开始出现并且逐渐走向成熟,他们所做的尝试和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院画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独有的贡献,使宫廷绘画走向理性化的中西融合之路。
关键词:西画技法;中西融合;宫廷绘画
中***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85-01
明清之际,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进入宫廷,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西方文化。明朝期间,欧洲的油画作品被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传教士带进中国,这种写实具象的绘画,使当时的中国人感到十分惊奇,但惊叹之余却没有给予很高的艺术评价,因为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是“韵”,而不是“形”,所以在明朝时期还没有出现中国画家学习这种技法。
自明代由汤若望、利玛窦等西洋传教士把欧洲油画带进中国大陆时起,中国画家也开始受到西洋技法的影响,到了清代这种影响越发明显,不容小视,郎士宁、艾启蒙等西洋宫廷画家的画作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尤其从郎士宁开始,出现了将西洋画的一些技巧融入到中国画中的画法。而在这些西洋画家的影响之下,当时宫廷画家中有如焦秉贞、冷枚、丁观鹏等,也纷纷开始借用西画的技法,在画面中开始注重凹凸阴暗的光影效果,在塑造形体上引入透视手法,笔法也更加地写实,他们在立足于传统画法基础上而“取西法而变通之”。这样的新画风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新风格的宫廷画风很快繁荣起来。
焦秉贞对透视技法的使用。据记载,焦秉贞所画之花卉精美绝伦,其人物、山水、楼阁的位置 “自近而远,自大而小,不爽毫发,多采用西洋画法”。焦秉贞并不拘泥于中国传统的画法,大胆地吸收西洋画法的透视手法,将其于外来传教士处所学的光影原理、几何原理、透视技法应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将画中人物放在一个三维空间里面,使其中国画具有明暗分明、写实具象的新风格。康熙非常欣赏他的绘画样式,对他的画作大加赞赏。焦秉贞的画法借鉴西画技法,注重作品的明暗区别以及透视的运用,使作画形象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在工笔重彩画法中独树一帜,创立新格。
冷枚兼工带写地结合中西画法。冷枚作为焦秉贞的弟子,很好地继承了焦秉贞的绘画风格和美学追求,在他的作品有许多借鉴西法的痕迹,将西画的技法很好地与中国传统画法相互结合而浑然一体。冷枚画法兼工带写,有吴道子的遗风,笔法非常灵活,笔下人物,亭台楼榭生动有致。在建筑的表现上取用了中国界画技法,同时在构***上又使用了透视技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空间感,而作品中的树木山石则还是沿用了中国传统技法如干笔皴擦,青绿色晕染等等。
中国宫廷画家借鉴西画技法画马题材。虽然传教士们带来的具象写实,精细逼真的画作并不能得到中国宫廷画家们高度的评价,但他们对西画画马的技巧却是十分推崇,当时宫廷中西画家们如王幼学、姚文瀚、丁观鹏、张为邦等常常联手画马来记录宫内的重大事件,表现宏伟的场面。从姚文瀚《春郊阅骏***》摹本中可以看到西画技法的影子,但是西画技艺学得还不够完善,画中人物、动物的比例明显不够协调。此外,由于缺乏对马匹的解剖知识的了解,姚文瀚对骏马骨架、肌肉、行走或转身的姿态描绘地并不十分准确,显得力不从心。
中国油画学子的出现。中国宫廷画家受到西洋画家凹凸阴暗和透视技法的影响,促使了清代宫廷绘画“中西合璧”新体画风的形成,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冲击和艺术交流的融合,西洋画法在中国宫廷得到进一步发展传播,出现了成批的中国油画学子。意大利画家格拉蒂尼曾向宫廷内的学生教授透视画法和油画技法,在1711年,格拉蒂尼的画室里,他的七、八个中国学生用油画颜料在高丽纸上画中国风景。到乾隆时期,跟随传教士画家学习油画的人徒然增多,代表人物丁观鹏,他在雍正年间就在宫中向郎世宁、王致诚学习,于隆朝擢升为一等画画人供奉于内廷,常与其它御用画家合画皇帝指定的节令题材。
中国油画的进一步发展。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西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直接,西画技法对中国画家和中国的美术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油画学子,但直到19世纪末期,才出现了真正掌握西方绘画技法的中国画家。同治年间,欧洲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设立孤儿院,向收养的孤儿传授各种技艺,其中的***画馆传授西方绘画技术。孤儿长大离院,也把油画技法带到社会。清末民初活跃于上海的周湘、张聿光、徐咏青等人,都出自土山湾孤儿院***画馆。与此同时,一些中国文人到了欧洲各国,亲眼看到西欧画家们的传世杰作,也参观了他们学习和绘画的方式,叹为观止。薛福成的《巴黎观油画记》被广为传诵,康有为的《意大利游记》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国知识界通过他们优美的诗文,初次真正深入地了解到与中国传统绘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绘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清朝时期西画技法对中国画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