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人头”的商业模式帮助中国外包行业取得了高速增长,却也成为产业升级的阻碍
15600人,再加上7800人,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服务外包行业来说,意味着老大的位置。
8月10日,国内排名第二的服务外包公司文思信息(NYSE:VIT)与排名第六的海辉软件(NASDAQ:HSFT)宣布对等合并,组成一家员工规模超过230001L的公司。双方还商定:合并完成之后,新公司将保留纳斯达克上市资格,并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不过,美国资本市场却给这家即将诞生的中国服务外包老大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在合并公告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两家公司的股价均大幅下挫,其中文思信息的跌幅更是超过了10%。
即使是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服务外包行业并购的谨慎态度也同样显露无遗。8月20日,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博彦科技(002649)公告,宣布将以565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另一家服务外包公司大展集团(AchiCVO Corporation)。结果当天收盘,博彦科技的股价下跌了1.89%,而上证指数仅仅下跌了0.38%。
看来,投资者对于服务外包行业的并购并不看好,无论它是“强强联合”还是“强弱联合”。业内人士也是同样的态度。在得知文思和海辉的合并消息之后,行业第一名东软集团(上海)有限公司CTO曹燕龙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讽刺道:“合并后人数刚好与东软一致。人多就是人头多,就是个数而已……”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执意并购?
“数人头”模式
这要从服务外包行业的“线性增长模式”说起。所谓线性增长模式,指的是服务外包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与员工数量保持线性增长的关系。也就是说,员工数量增长一倍,营业收入和利润也增长一倍。之所以会这样,与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Staffing(人员派遣)息息相关。目前,大部分的中国服务外包公司都在通过这种模式开展业务。
赵***(化名)是一家国内领先的服务外包公司的员工,他加入这家公司已经有三年的时间,可他对于自己公司的办公室仍然非常陌生。即使加上回公司报销单据的时间,每个月他在自己公司待的时间不会超过3个小时。
三年前,来到公司报到、刚刚办完入职手续的赵***就跟着公司的销售人员,来到了客户位于北京上地中关村软件园的开发中心,从此开始了朝九晚六的“潜伏”生活。在这家开发中心里,还有好几百名来自各大服务外包公司的员工,他们在客户的项目经理的指导下,每天按照项目进度完成coding(编程序)的工作,他们被戏称为“码农”或者“程序猿”。虽然戴着客户公司的工卡,用着客户公司名称后缀的电子邮箱,他们却无缘享受正式员工的待遇,因为他们只是派遣过来的劳务工。
在中关村软件园里混了两年多之后,赵***回到公司里待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不过,这并不是他自愿的一由于客户全球策略的调整,他所在的产品线被整个砍掉了,于是客户也就毫不留情地把这条产品线上所有的外包人员全部辞退。赵***正在急切地等待着被分配到新项目中去,因为按照公司规定:没有项目可做的第二个月开始,他的薪水就将减半。如果不能尽快找到项目,他将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前几天,公司的销售和招聘部门分别找他谈了话,动员他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客户那里去上班。与已经很熟悉的中关村软件园相比,新的上班地点离市区又远了将近10公里。
赵***还住犹豫去还是不去:去的话新酬待遇照旧,不去的话减半的薪水肯定无法维持生活,他只能另谋高就。
周鹏(化名)与赵***在同一家公司,不过做的却是销售。他每天都奔走于中关村各大I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和产品线,寻找可能的人员派遣机会。一旦发现这些公司的技术人员出现空缺,他必须在第一时间将客户的ID(job descriplion,职位描述)反馈给后方的招聘部门,招聘部门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这些技术人才并送到客户那里面试。之所以要快,是因为客户往往会把JD发送给好几家服务外包公司,通过他们之间的PK来获得最满意的人才。当这些人才面试通过之后,周鹏一般会亲自把他们送到客户那里。到了下月月初的时候,他会找到客户方的项目经理,核对这些外派员工的工时,然后找客户的相关部门结款。
在staffing模式下,把客户那里的员工人数乘以单价,得出来的就是服务外包公司的营业收入;将人数乘以单价与员工薪酬之间的差价,就是毛利。十多年前,当全世界被“千年虫”问题困扰的时候,印度公司也是依靠Staffing打开了美国外包市场的大门,实现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线性增长”。
卖不出价钱的“人头”
2004年开始,中国服务外包行业也得到了欧美发包方的认可,步入了增长的黄金时期。那是中国外包企业最幸福的几年,各家公司都在拼命招人、拼命拓展业务。在此之前,文思不过两三千人的规模。通过这轮线性增长,其员工人数迅速逼近万人大关。
这种高速增长一度也得到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认可。2007年12月12日,美国金融危机肆虐之际,正在纽约做全球路演的文思董事长兼CEO陈淑宁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市道不好、估值缩水、部分投资人和中介机构建议推迟上市,到底是上还是不上?最后,他召集在中国的高管们开了个电话会议,决定逆势上市。上市后的文思股价几乎被腰斩。但是,华尔街是个很现实的地方,完全看业绩说话,文思持续增长的营收和利润最终得到了华尔街的认可。从2009年年初开始,文思的股价一路飙升,经过长达两年的持续上涨,股价从5美元涨到了38.95美元,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文思奇迹”。这也使得紧随其后的另两家服务外包公司海辉软件和软通动力(NYSE:ISS)在2010年顺利登陆美国证券市场。
不过,线性增长的美梦在2010年下半年戛然而止。此后,无论是文思,还是海辉、软通动力,发现自己均陷入了另一条尴尬的增长曲线:他们的人员规模和营收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每个季度同比仍然增长30%以上;但是,他们的净利润却开始原地踏步,甚至还略有下降。这主要源于两端的挤压,一端米自于客户,另一端来自于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