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农业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工程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工程规模小、形式多样,往往只注重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工程的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使这些工程不能持续运行,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1-3]。因此,加强与规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确保其可持续运行至关重要。而要掌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否能够可持续运行,必须通过对其运行现状与可持续能力的评价来实现。目前专门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现状评价的研究成果较少,且指标设置太简单[4-6]。为此,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从可持续发展与规范运行角度,建立了其运行现状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取值与计算方法。
1评价指标体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为使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状况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除要考虑指标的覆盖性外,同时要考虑指标体系的层次性与系统性,指标的设置围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现状这个大系统;还要考虑指标的简明性,便于解释和理解;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因而必须坚持实用性原则,对于无关的因素要舍弃,选取的指标应易于评价人员去读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选择能够反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分三级,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45个,具体指标见表1。
2评价指标的量化
2.1定量指标计算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评价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共45个,其中定性指标28个,定量指标17个。为了能使评价指标便于利用模型计算与分析,将所有指标的取值统一做以下规定:一是指标值无量纲;二是为了便于评价,指标值的隶属度统一为(0,100);三是指标的评判标准具有同趋势(越大越好)。定性指标由评价人员根据各指标的具体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评分(限于篇幅本文略)。部分定量指标的计算如下。
1)水源工程完好率
水源工程分水库、塘坝、泵站等类型,由于泵站主要为水泵、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将其完好率放在“机电设备完好率”中考核,因此,主要考核水库、塘坝2种形式的主要建筑工程,如大坝、放水洞、溢洪道等工程。水源工程的完好率主要考核工程是否能正常运行、安全运行,其表现形式分外观和内在二个方面。外观方面可通过工程表面体现,内在方面应通过计算其安全性、工程的功能(如溢洪道泄流量等)反映,特别是对工程的安全性如工程质量、水文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水源工程的完好率一般应通过对其安全鉴定获得。而工程安全鉴定工作量大。根据水源工程完好率的上述特点,主要对水源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价,其完好率按式(1)计算:
2)渠沟建筑物完好率
渠沟建筑物包括水闸、渡槽、桥涵、量水建筑物等,其完好率按式(2)计算。
3)渠道完好率
渠道完好率是指管辖范围内的灌溉渠系的功能、质量等方面的完好程度。按式(3)计算。
4)机电设备完好率
机电设备包括水泵、电机、变压器、量水设备等。其完好率按式(4)计算。
5)用水计量率
用水计量率是指评价期(年)内,管理单位实际设置的量水设施(包括量水设备)并进行量水数量与应设量水数量的比值,按式(5)计算。为实现“按方收费”应尽量做到对每个用水户、每次用水都进行计量,因此,灌区需要设置的量水数量较多,应逐步达到。目前,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而言,至少应做到用水计量到用水组。
6)灌水周期减少率
灌溉效率为全年或灌溉季节内平均一个流量(1m3/s)可灌的面积,或指一次灌水期内,平均一个流量每昼夜可灌面积。在灌溉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灌溉效率反映了渠道输水能力、管理水平和灌水延续时间的指标。作物在灌水期内既要求足够的灌溉水量,又要求在规定灌溉周期内进行灌溉。因此,用灌水周期减少率考核灌区的灌溉效率。由于灌区在年内有多次灌水,因此本指标在考核时可按各次的按平均值计算。
7)水价成本率
水价成本率是指供水水价占年总供水成本费用的比率。
8)折旧提取率
折旧费提取率是指评价期内,已从水费收入中提取的折旧费与应提取折旧费的比值。
9)水源保证率
水源保证率是指在年内灌溉水源向用户提供的水量与用户需要的总水量之比,按式(7)计算。
10)水质达标率
主要考核灌溉水源水质标准是否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要求。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要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要求。按式(8)计算:
11)资金保障率
为年所有来源资金总和占年需要的工程建设与运行资金总和的比例。
12)经济自立率
经济自立率是考核时间(年)内水费收入和其他收入之和与总成本费用的比值。
13)有效灌溉面积率
指在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水源有保证的条件下,工程能够正常灌溉的面积与设计灌溉面积之比。
14)有效排水面积率
指在排水工程设施基本配套的条件下,工程能够正常排水的面积与设计排水面积之比。
2.2综合评价
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参照文献[6]的方法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现状综合评价计算,见表2。依据表2的综合评价分值,可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状况进行等级划分为:优秀(评分值90~100)、良好(75~89)、合格(60~74)、不合格(60以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田水利运行评价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