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如,1976年生,江苏盐城人,当代青年诗人、学者,现为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深圳大学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取消大学语文课,而代之以《文史哲通论》课程。这门课深圳大学所有理工院系必修,深圳大学老校长、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学者章必功教授是总设计师。章必功教授并亲自挑班带队,编制题为《华夏人文概览》的教材。尽管如此,深圳大学却给了授课老师充分的自由,老师授课可以完全不按教材讲,考试也不作统一规定,通识型的教师,都非常乐意讲这门课。而这门课因为其课程内容和授课对象的缘故,任课老师十分容易就可以感知到历届新生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入学的新生,普遍地读书少,对人文经典了无所知,连续几年,任课老师深感传道授业之艰,解惑去蔽之难。
但今年的情形有了可喜变化。闲谈时好几位同事说,2012届新生的整体人文素质远远胜过前几届。数日后,在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任教的同学、在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任教的师妹都说这一届新生人文素养陡地提升一大截。这就不是深圳大学的个案了,而是广东省的新情况,个中因缘,不可不稍作探究。
一种观点认为,这一代家长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以应试能力要求孩子,而注重综合素质的养成,学生的人文素养才有提升。然而深圳大学新生中深圳的孩子占了一半,广东的孩子占了八九成,从我平日交游可知,深圳的家长、广东的家长思维偏于实用,大多数漠视人文,我还听说,每年高考只要语文卷稍难了些,广东的家长就集会到省考试院去闹,如此家长能让孩子素质提升才是咄咄怪事。更何况近五年、近三年来家长的教育理念能有多大差距,何至于今届新生人文素质整体提升一大橛?
又有人认为是网络新媒体尤其是微博的功用。但网络新媒体能给人的只是信息,而不是知识,信息占有得多,决不意味着知识掌握得同样多,更不意味着拥有***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网络暴民充斥的现象,昭昭明明,又何待贤者而后知之。从我们接触学生的情况来看,较多沉迷于网络浏览的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心智清明方面,并无佳胜。退一万步讲,就算新媒体有一新民智之功,高中生究竟有多少时间花在网络上,其占比例能有多大?再说新媒体之兴盛难道是今年才有的吗?
逻辑告诉我们,在排除了所有可能性之后,剩下的惟一可能就是答案。在各种可能性中,惟一可能的,就是广东省自2011年起高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可喜变化。这一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对人文精神多了关注,即使是应用文阅读,也一定是要挑选人文底蕴丰厚的作品。这就迫使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更多地选择那些有人文底蕴,有思想光芒的作品――今年广东某地一模考试,应用文阅读就是梁漱溟先生的一篇演讲。
本人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深知高中课业紧张,往往不能主动阅读课外书籍,但出现在考卷上的阅读理解题,却常能补教材之不足。人在考试过程中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考场上的阅读,是最有效率的阅读,如果出卷人选择的材料都是富含人文精神的作品,则学生经过多次考试练习,自然汲取了不少人文精华。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学生从小就能养成阅读乃至悦读经典的习惯,但在现实条件下,测验、练习所能达到的效果更加立竿见影。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跟我交流说:“高考是指挥棒,仅阅读题目的小变化就影响很多。孩子们千百次地练习、模拟,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更是思考方式和综合素养。我们的教改,只要撬动这个杠杆,让孩子们更多接触人文和社会,就能发掘出更大的潜力。家长在培养过程中,也该因势利导,四两拨千斤。”这位网友是战斗在第一线的高中教师,他的话不是为应试教育辩护,而是说,在应试教育不能立即取消的背景下,我们也应该把它的弊病降到最低限度。必须承认,考试这门工具用得好,不仅能选拔人才,也可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正是自2011年起广东省高考卷的人文倾向,传导到高中教学中去,并在2012年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还有反例可为佐证。深圳大学《文史哲通论》课程自1999年开设以来,见证了十余届新生的成长,从2008年起,新生的人文素养呈现断崖式下降,其原因又在哪里?经调查发现,这些学生都是广东省教育改革的牺牲品。自2007年起,广东省高考语文卷的阅读理解题分为文学与应用文体二类,选做其一即可,所谓的应用文体指的是科普、新闻、调查报告、通讯、人物速写这一类没有任何营养的文章,高中任课教师认为应用文便于拿分,课堂上只教应用文,更不鼓励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其结果是学生远离语文的真谛,人文素质欠缺。中国从古以来,语文教育首先就是文学教育,其次则是经典教育,文学教育以诗教为中心,教育者希望学习者性情温柔敦厚,经典教育则希望学习者希圣希贤,成为大人君子。要知无论从事任何一种行业,性情人格的完善总是最重要的。但高中阶段只讲应用文,并且是严重缺乏人文精神的应用文,培养出的学生跛足严重,很难适应大学生活,更不利于学生的成才及终身的发展。
不断有愤怒青年提出取消高考、取消一切考试,这种太过理想化的诉求大概永无实现的可能,因为人类还没有找到比考试更加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但是,改变一张考卷定终身的硬性规则,像美国一样,学生多次参加高考,取自己最优成绩向高校申请入学,应该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不过,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仍可以利用好高考这个工具,让它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在语文考卷中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对中西典籍的征稽,自然会促使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偏重经典,自然会让学生的人文素养更上一层楼。
我不是在鼓吹考试万能,我只是指明一个事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考语文试卷出题应注重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