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一生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则是其儿童文学的代表作。马克·吐温通过以欢快的笔调对少年儿童进行的描写讽刺和批判了当时美国社会习俗的虚伪庸俗、宗教仪式社会背景下的刻板陈腐和学校教育的虚伪。这两部文学作品本身是姐妹篇,但也有些异同。
关键词: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现实主义
中***分类号:I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182-02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刚刚经历了内战的洗礼。这一时期***治、经济、文化、宗教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社会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大的变革,这为新兴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作家不满浪漫主义文学使人沉溺于主观幻想和忽视客观现实的主观创作方法。文学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细化和夸张演绎,所以其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同时也应该能真实地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本质。这造就了现实主义文学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步代替浪漫主义文学。在这一时期涌现了相当一部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家,而马克·吐温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马克·吐温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乞丐王子》、《三万元遗产》等。在这其中《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儿童文学作品同一般的文学作品一样以描写人物为主,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反映批判社会现状。他的这两部作品大量运用诙谐幽默的写作手法,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语言讲述故事,创造了儿童文学史上两部重要的作品。
正是因为马克·吐温本身的人生经历才使其创作了像《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样的文学作品。马克·吐温幽默、机智,曾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擅长写讽刺小说。其交友甚是广泛。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他的家中一共有七个小孩,马克·吐温排行第六。他的父亲是一个当地的律师,收入并不多,所以家庭很贫困。小塞缪在他上学的时候就不得不打工来维持生计。更不幸的是,他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他需要更加努力的劳动。童年时的贫苦生活和长期的劳动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造就了他一颗富有正义感的心。他的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和哥哥本杰明(Benjamin)分别在他四岁和七岁时去世。而他的另一个哥哥(Pleasant)也在他出生前的第三个月去世了。幸运的是在他出生后他又有了一个弟弟叫亨利·克列门斯(Henry Clemens)。他四岁的时候全家人迁到了一个叫苏里州汉尼拔(Hannibal)的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这座港市其实就成为他后来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顽童流浪记》中圣彼得堡的城市原型。因为那时的苏密里州是一个联邦的奴隶州,在那里年轻的他开始真正的了解奴隶制并成为他以后历险小说的主题。《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他们都是历险小说。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1876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出版,标志着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创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要故事内容是: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汤姆·索亚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希特在姨妈的监护下长大。他虽然很能闯祸,可是也能想尽各种办法来逃避责罚。有一天汤姆遇见了大法官可爱的女儿贝奇·撒切尔并且对她展开了追求,同时也得到了女孩的回应。在这个镇子上同时也有一个叫哈克贝利·费恩的孩子。由于家庭原因他跑出来自己生活。虽然他看起来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但是他却是汤姆的好朋友。有一天他们一起约好去墓地,碰巧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他们看到鲁滨逊医生、恶棍印第安·乔和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不知因为什么厮打在一起,并且印第安·乔把医生杀死后,却嫁祸于被打昏的波特身上。汤姆和哈克悄悄地离开了墓地,并没有把他们看到的告诉任何人。这之后汤姆做事总是不顺利,他感觉没有人关心他。所以汤姆、哈克和另一个小孩一起乘船去了一个小岛。在他们返回村子后他们发现村里的人以为他们死了,正在找他们的尸体。汤姆同时也发现姨妈因为他的“死”非常痛苦,他感到非常的惭愧。最终,他们在村民为他们举行葬礼时及时出现了。夏天到来后,法官对波特的罪行作出了宣判,这使得汤姆的内心感到非常的内疚。最终,汤姆指认了凶手,可是凶手印第安·乔已经逃走了。后来,汤姆和哈克偶然发现了印第安·乔的一笔钱,所以他们决定去寻找宝藏。在他们出去野餐时,他们很偶然的知道了由于她的丈夫曾经得罪过印第安·乔,所以他要加害她。尽管由于哈克及时报信,印第安·乔没有得逞。可是他却再一次的逃跑了。此时的汤姆和伙伴走进了一个山洞,在山洞里他们遇到了印第安·乔。在村民的帮助下,汤姆和伙伴成功获救,并且印第安·乔被困死在山洞里,恶人有恶报。幸运的是,汤姆和哈克最后找到了那笔宝藏。
从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文章中有大量对宗教态度的讽刺语言。这是马克·吐温的写作特色之一。在文中,马克·吐温对在唱诗班里的人曾这样写道:“大家对老虎钳甲壳虫作弄小狗大感兴趣,笑得不可开交,有些人拿着扇子和手巾遮住了笑脸。”这些人的关注点并不在唱诗班,马克·吐温运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唱诗班的状态,同时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对宗教的蔑视以及崇尚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反对宗教就是马克·吐温想通过《汤姆·索亚历险记》表达的主题之一。当然《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作目的并不仅仅是反对宗教。这本儿童文学作品还揭示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的社会现状。我们都知道《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顾其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社会生活。所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也是作者通过儿童的视角来描绘当时的美国社会生活,从而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畸形状态和严厉抨击了当时的教育制度。但是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马克·吐温没有一味地抨击当时不公正落后的社会现状,他同时也通过对主人公汤姆的描写,体现了他对未来的激情向往。汤姆想象力丰富,向往新的美好生活,对现状充满反抗激情,对未来抱有理想。这些特质都是当时社会所缺少的。而马克·吐温恰恰就利用汤姆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讽刺。讽刺当时小市民的庸俗、保守、贪婪以及宗教的虚伪。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