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使都江堰岸边的二王庙这座千年古刹损毁面积达90%。二王庙里拥有什么样的文化古迹,还能否修复呈现往日的风貌,成为关心它的人们最担心的问题――
享有盛誉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古蜀国时,都江堰称“导口”,因为玉垒山深入岷江成为屏障,故岷江水全部由山西侧顺流而下,使成都平原西部频遭水患,而东部则因江水被阻常年干旱。2500年前,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为解决成都平原东旱西涝的千年弊祸,多次实地勘察地形后,率众在玉垒山脚凿开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岩洞。岷江便顺洞口滚滚流入成都平原东部,既解决了西部的水患,又消除了东部的旱灾。
伴着都江堰工程,周围先后修建了离堆公园、二王庙、伏龙观、安澜铁索桥等无数景点。二王庙是建筑在岷江右岸玉垒山上的一组古建筑群,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二王庙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年间(公元498年)将望帝祠改为纪念李冰父子的“崇德祠”。宋代帝王封李冰父子为王,故崇德祠又称为二王庙。二王庙分东、西两苑,全庙建筑为实木穿逗结构,依自然环境而建,依山取势,不强调中轴对称,在一条狭窄的石梯两侧,形成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形态,廊腰幔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与山间林木交相掩映、上下重叠、宏伟秀丽。
二王庙的庙门上有一副天下闻名的长联,上联是:“生身继大禹治水神功,闵昏垫,去怀襄,淘滩作堰,与疏沦后先辉映,千百年猛兽并驱除,天下有溺犹已溺;”下联是:“主座经祝融秉火焚焕,勤朴斫,涂丹,革故鼎新,俾人民远迩讴歌,十四县全川重坐镇,蜀道多难又何难。”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玉垒山成片滑落,与山石树木成冲锋之势压向二王庙。从山麓到河堤几十米的狭窄地带瓦砾狼藉、乱石堆砌。以往游人登高观看都江堰全景的秦堰楼,也已半沉下坠。戏楼、厢房、52级步梯、照壁、三宫殿、观澜亭、疏江亭及围墙、山门等古建筑群无一幸免。冯玉祥将***手书的“二王庙”巨大牌匾也震落在地。照壁上嵌刻的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六字真经“深淘滩、低作堰”也被震得支离破碎,散落一地。许多历代皇帝手书的牌匾、碑文或埋没,或损毁。
由于都江堰、二王庙是世界文化遗产,重新修复的工作要经过慎重的论证和准备,大约需要2~3年的时间。现在文物工作者和战士一方面保卫着二王庙的废墟,尽快在石堆中拯救文物,一方面警惕坏人打文物的主意。他们在山路上刷上这样的标语:“学冰精神,战胜一切困难。”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遗产,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可以肯定,在数年之后,一座崭新的都江堰城,一片修复如初的二王庙会重新屹立起来,人类文明的瑰宝,世界水利工程的绝品都江堰,依旧会发挥着它的功效,继续泽被后人。而我们,除了对天灾的无奈,是不是需要反思更多的东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二王庙:伤于震灾,期待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