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元1076年中秋节的夜晚。皎洁的圆月高挂苍穹(qión),被贬密州的苏轼在月下漫步。
“何时才能见上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一面啊?”苏轼仰天长叹。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
小时候,兄弟俩形影不离,经常趁大人不注意,到处游玩。“哥哥,慢点,当心脚下!”每次爬山过河,苏轼总是兴冲冲地乱奔一气。这时,沉静谨慎的苏辙就在后面大声喊叫。也多亏弟弟的提醒,要不然那次登山,苏轼差点掉下悬崖。
“子由,觉得你哥哥怎么样?”有一次,当着苏轼的面,父亲苏洵问苏辙。“在生活上,他是我的哥哥;在学习上,他是我的老师。”父亲听了哈哈大笑。苏轼却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惭愧啊,我经常惹祸,还是弟弟像兄长啊。
给苏轼印象最深的,是1057年父亲带着兄弟俩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那天,因为赶路疲惫,父子三人在客店休息,兄弟俩对床而卧。半夜里,外面哗哗哗地下起了大雨。“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苏轼难以入眠,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名句,便吟诵起来。“妙,简直写得就是此情此景啊。”苏辙忍不住击节叫好。二人顿时睡意全无,相约一旦考中进士做了官后,早点告老还乡,一起过隐居生活。
“那次考试,我们苏氏兄弟一举中榜,名震京师,连大文豪欧阳修先生都赞叹不已。可是现在,唉!”对弟弟浓烈的思念之情又油然而生,苏轼便以“兼怀子由”为序,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后来,兄弟俩各自踏上仕途,天各一方,难得见上一面。不过,二人谁都不曾忘记“夜雨对床”的约定,经常通信交流。苏轼以“子由”为题目的诗词达百篇之多,还特地嘱咐家人,他死后墓志铭由弟弟来做;而苏辙呢,则无时无刻不挂念兄长。当苏轼因“乌台诗案”被牵连入狱,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的绝命诗时,苏辙奔走呼号,甚至不惜免掉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
《诗经》里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苏轼、苏辙的手足之情,令后人为之动容。毕竟血浓于水。
榕树有独特的气根,气根与枝干交织,像藤蔓一样。根共生,脉相连,因而造成了“独树成林”“连体生长”的奇观。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本句写兄弟姐妹要互相关爱。
【注释】
孔:很,非常。
怀:关爱。
同气:同样的气脉,血气。
【译文】
兄弟相爱犹如树枝连,情深意浓源自父母根。
(选自《千字文故事》,中华书局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