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天翼是我国上世纪三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至今依旧深受广大小朋友的欢迎。本文通过作品分析发现,张天翼的这些作品在主题、语言、情节等方面都很有特色,老少皆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关键词】张天翼;儿童文学;艺术特色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者是叶圣陶。鲁迅先生说:“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①张天翼可以说是这条道路上的拓荒者之一,是继叶圣陶之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又一颗新星。他在开始文学活动不久,就开始为儿童写作。30年表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等儿童文学作品。***后,从1951年到1956年先后发表了《去看电影》、《罗文应的故事》等七篇体裁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七篇作品于1959年被结集出版,名为《给孩子们》。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张天翼的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依旧深受广大小朋友的欢迎,其吸引力不减当代涌现出的诸多新人新作。那么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究竟魅力何在?笔者经研究发现,张天翼的这些作品在主题、语言、情节等方面都很有特色,老少皆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一、 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
上世纪三十年代,张天翼的儿童文学创作主要遵循现实主义原则。他突破了冰心那种只写身边琐事和内心世界的文学框框,在作品中正面反映现实社会的阶级矛盾,主要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如《大林和小林》主要揭露统治阶级的贪婪、凶残和腐朽,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同时赞美劳动者的坚强、正义和勇敢;《秃秃大王》不仅展示了大财主秃秃大王的腐朽生活和黑暗统治,同时打破了人们对天使、神仙、菩萨等的迷信。《失题的故事》批判了的“不抵抗***策”等等。有人认为儿童纯真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不应让他们从小就认识社会的黑暗,否则会给他们美好的心灵留下阴影,使他们对社会形成不信任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于这个问题,张天翼曾经在《奇怪的地方》的序文中这样写道:“只要不是一个洋娃娃,是一个真的人,在真的世界上过活,就要知道一点真的道理。”②在处理技巧上,张天翼总是把“善”与“恶”对照起来写。而且在“善”与“恶”的对抗中,“善”最终总是战胜了“恶”。如四四格、第二四四格、叭哈先后被劳动者用铁球打死,唧唧(即大林)最后孤独地死在富翁岛上,而小林等人最后则过上了自由、***的生活;秃秃大王最后被消灭掉,无数被关在秃秃宫的人被救了出来……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小读者对旧社会黑暗现实的认识,而且也坚定了他们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信念。
***后张天翼的作品主要以教育为主题。他主要就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表现。在《给孩子们》序文中,张天翼谈到他为孩子们写作时遵循的两个标准,其中之一就是“要让孩子们看了能够得到一些益处”。③虽然这本集子中的作品写于***初,但其反映的主题思想对21世纪的儿童仍具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些作品有的歌颂孩子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如《去看电影》中的小红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有的描写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毛病,如《罗文应的故事》中的罗文应在思想上要求进步,想搞好学习,但是自制力差,一见到好玩的东西就忘了学习,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终于改掉了毛病;《不动脑筋的故事》中的赵大化,因为总是不爱动脑筋,变得越来越笨,最后笨得忘了自己的家门,忘了妹妹的模样。《蓉生在家里》中的蓉生,在学校是个听老师话、勤快、优秀的好学生,可一回到家就变懒了,不帮妈妈做家务,自己的事都要让别人去做,最后认识并改正了错误。《宝葫芦的秘密》中的王葆对宝葫芦由渴望到拥有到厌弃,打破了一些小朋友不劳而获的想法。生活是一面镜子,文学作品也是一面镜子。透过这些作品,小读者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和作品中的小主人公一道儿发扬优点,改正错误。比起正面的说服教育,文学作品通过正面或反面教材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容易为小朋友接受。
二、 善于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语言
(一)通俗易懂
除了“要让孩子们看了能够得到一些益处”外,张天翼在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时,还有一条标准,即“要让孩子们爱看、看得进,能够领会。”加上他喜欢和孩子们交朋友,熟悉儿童语言,因此简洁、通俗、流畅是他儿童文学作品语言普遍的特点。他的语言,既有别于同时期叶圣陶笔下童话的语言:用散文来写童话,充满诗意;也不同于冰心童话语言的清丽、典雅。他笔下的文字,如面对面给小朋友讲故事般娓娓道来,通俗易懂、简洁流畅,中间极少佶屈聱牙之词。
(二) 趣味性强
作品的趣味性,是为儿童讲故事时特别应注意的。因为儿童大脑尚未发育完善,容易疲倦,注意力容易转移。如果作品不能使儿童发出健康的笑声,引不起他们愉快的情绪,就吸引不住儿童,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1、 首先表现在讽刺手法的运用
张天翼是个以讽刺著称的作家。讽刺语言的美学效果是引人发笑,使读者在笑声中感受到一种对丑恶事物、彻底予以否定的。从小家庭诙谐气氛的熏陶,使他对讽刺文学有特别的爱好,逐渐形成他讽刺的语言风格。而求学时曾专攻绘画的张天翼,对绘画技巧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世界,讽刺往往是通过漫画式的夸张来实现的。如在《大林和小林》中,在描绘大林的胖时,作者这样写道:“唧唧身体不知道有多么重……牙床肉就马上挤了出来。”④为了表现唧唧好逸恶劳的寄生生活,作者这样描写他吃饭的情景:吃饭时唧唧不用动手,由听差扶着他的下巴和上颚一张一合一张一合地把菜嚼烂了,再由听差用棍子戳下食道去,一点都用不着他自己费劲。他对这种腐朽的寄生生活却感到非常满意:“唧唧快活地想道:‘真享福呀!真享福呀!’”这些漫画式的夸张描写,使小读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对唧唧产生强烈的厌恶之情,从而怀疑当富翁的好处。在张天翼的许多作品中都运用了此种讽刺手法,他总是将漫画、夸张很好地融为一炉,构成了他生动有趣且极具讽刺效果的艺术世界。
2、 巧妙运用儿歌
张天翼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都巧妙地穿一些儿童歌谣,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表达效果。例如在《秃秃大王》中,冬哥儿被关在秃秃宫里,遇见了狼兵代代,在代代的安慰下,冬哥儿不哭了,他安慰自己:
“不要哭,不要哭。一二三四五,南瓜煮豆腐。大家打倒坏秃秃。”⑤
这样写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而且也促进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在《大林和小林》中,当唧唧到学校选课时,同老师为了推销自己的算术课,这样唱道:
“哥哥姐姐吃糕糕,
两块糕加三块糕是七块糕,
七块糕,八块糕,一共是十块糕。
三个人带了十顶帽。
一分钟是七十秒。
我的算术真正好,
价格最公道,
上一课只要一斤二两好珠宝。”⑥
这里作者通过儿歌将皇家小学校的荒唐面貌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儿童歌谣在张天翼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表现出作者很好的说唱艺术造诣。
三、 情节紧张、生动且充满奇幻色彩
在情节上,如《大林和小林》中,当大林和小林被魔鬼冲散后,作者分两条线索先后写了小林和大林各自的遭遇、生活,最后又通过“火车”事件让他们“会合”,再写他们各自最终的命运,情节生动、紧张,线索简单,符合儿童的欣赏心理。又如《秃秃大王》更是按照单线条结构,围绕秃秃大王的无恶不作,描述了许多人的悲惨遭遇和后来人们到秃秃宫打死秃秃大王救出亲人的过程,情节简单生动。
同时,张天翼笔下的情节又充满奇幻色彩。在他笔下,有许多的动物形象,如狐狸、狗、苍蝇、大灰狼、喜鹊等,它们和人、妖怪、宝葫芦一起,构成作品幻想的整体氛围。如宝葫芦会按照王葆的愿望甚至一刹那的想法为他变幻出各种东西;妖怪把装着唧唧一帮人的火车推到海里去;在捕捉小林的时候,狐狸平平的帽子飞到天上,挂到月亮的角尖上,要等到月亮圆了挂不住的时候,才能拿回,这些幻想多么绝妙!
由此可见,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是由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决定的。张天翼以其对儿童世界的熟悉,对儿童的热爱,为广大小读者留下了一批可读性很强的 艺术画卷。他不愧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中的一颗明星。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十卷》,第39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沈承宽等:《张天翼研究资料》,第10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
[3]张天翼:《给孩子们・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一版。
[4]宏征:《张天翼童话选》,第19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5]宏征:《张天翼童话选》,第82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6]宏征:《张天翼童话选》,第191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作者简介:
任亚芳(1982.6-),女,河南大学文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平顶山教育学院中文系助教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张天翼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