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苏武乡西湖小学甘肃民勤733300)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情感是心灵的互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再教材与学生之间架设情感的桥梁,传递、强
化教材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的逐步推进中激情、入情、动情、移情、抒情,从而获得与作者情
感上的共鸣。
一、在情感导语中激情
语文课的情感教育应从教师走上讲台开始,从精彩的情感导语开始。好的导语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曲
优美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心里冲动并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如教学《十里长街
送***》,我是在催人泪下的哀乐声中,用低沉、缓慢而富有深情的语调导课的:1976年1月8号,我们敬
爱的与世长辞,天地悲泣,江河呜咽,祖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十一日数十万首都人民群众
不顾""的疯狂阻挠和迫害,冒着严寒,扶老携幼,自发来到十里长街为***作最后的送行……同学
们,让我们拂去岁月的风尘,掀开历史的篇章,走进这流泪的十里长街……教师里肃穆异常,已闻垂泪之
声。
情感导语的设置,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一种忘我的境地,激发了渴望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走进课文"营
造了情感氛围,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 在初步感知中入情
"情感导语"启动了学生的情感纽带,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此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给予学生强有
力的情感刺激;在声情并茂的范读(或播放录音)中把教材蕴含的情感汩汩地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
初步感知中披文入情,产生强烈的期待欲,进入进一步深入课文,一会思想情感的积极状态。如在教学《
丰碑》时,学生的心潮随着我的朗读和将***愣——怒——愣的情感变化时起时伏,深深地被***需处长舍己
为人,克己奉公的精神所感动,被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被课文投射的情感所感染。
三、在形象感受中动情
形象感受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学生披文入情后,教师要学生在反
复朗读中感受形象,或用语言描绘、***画展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教材的形象,激起情感的波
澜。如教学《桂林山水》,要能够使学生在头脑中展现出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衫的奇、秀、险。教
学《草原》,要使学生头脑中显现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迷人景象。教学《长征》,学生头脑中则要闪现"
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战斗场面……
总之,学生能在眼前展示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容易动情了。这内心的情感发展驱动着他们和教师
一道忘情地投入到教学之中,必然达到"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四、在精读领悟中移情
现代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说:"语文教学要以读书为主,以感受为主。"在学生感受到课文形象,激情高涨
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片段、语句。读出语感、神韵、深化情感。这时教师还要适时点拨指导,鼓励学
生展开想象,使学生的情感情不自禁地移向课文描写的对象。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我通过激发学
生想象,帮助学生实现了情感的转移、升华。如"她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要深层次的理解这句话,学生的情感须经历三次飞跃:一,阮恒想停止哭泣。二,阮恒以为自己就要死
去,内心非常痛苦。三,阮恒抱着死的决心要救小姑娘。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情感积累有限,要从第二
个层次上升到第三个层次,还有一道难以逾越的情感障碍。具体做法如下:(1)让学生观察画面,从画面
中感悟语言。(2)品析"闭" 、"咬",内化语言,让学生在语言中想象画面。(3)创设情境,质疑问难:
阮恒不愿意牺牲自己时,他会怎么做?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学生从问题中感知形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弦
外之音,情感体验进入第三个层次状态。此时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主观情感与人物情感
相契合。
五、在读写训练中抒情
随着课文理解的深入和教师情感的不断熏陶,感染,学生激情澎湃,自然产生抒发感情的欲望:要么表
情朗读,要么激情演讲,要么诉诸笔端……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尽情"放电",迸射情感的火花。这样
就可以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产
生情感的共鸣。09年,我上公开课《我只看见你的眼睛》,结课时,我们进行题为"我想对白衣战士们说"
的口头作文练习。有一学生作文时情不能已唱起了《感恩的心》。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全体同学跟
着唱了起来,听课的老师也跟着唱了起来。学生感染了老师,老师感染了学生,歌越唱越有劲,越唱越有
情,歌声传达着我们对那些可敬的白衣战士敬仰之情,久久不息……歌声淹没了铃声,泪水模糊了眼睛。
总之,语文教学要以情感为纽带,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情,在师生真情交融中形成教与学相互
推进的合力、引发作者、教者、学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素质教育,这才是真正的
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架设情感桥梁 引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