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临,大英山公园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看着这繁华的场景,不知不觉中想起了上世纪中叶发生在这里的一件小事。
那是1962年初,大英山公园扩建完工,适逢一位“首长”视察海南,有关领导请他题写“海口文化公园”牌匾。“首长”到公园里转一圈,问:“这里头有什么文化?”便挥笔写下“海口人民公园”几个大字。
事情过去几十年,园名也沿用了几十年,没人提出异议。说实在的,叫“文化公园”或“人民公园”,市民和游客都不在乎。但是,“这里头有什么文化”这一问题比较尖锐,不该含糊,有必要商酌,有必要说清楚。
说这里头没有文化,根本不符合事实,因为大英山是海口城市的“文化窗口”。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大英山没有文化?它的迁变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城市文化史。就以狭义文化来说,大英山完全称得上是海口文化名山。它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是海口城市文明的发祥地。那位“首长”也是文化人,只是初来乍到,而且就这么悠了一圈,很短时间,很窄空间,很小范围,不可能对里头“文化”有深入了解。或许,他提出了问题,陪同的人员没有做出满意的回答,就凭文化直觉下了这个“文化论断”。
恰逢大英山进行新一轮开发,现在旧事重提,并不想借此对任何人作任何褒贬,只是想凭一个普通市民的文化良知,说说大英山公园到底有没有文化,或者说得大一点,说说海口有没有文化。这是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全体市民的精神面貌,关系到一座城市灵魂的重大问题。
大英山属海口龙岐山之余脉,“山之形若树,屏然苍翠之色,四时不渝”,这是丘浚的记述。时至今日,依然是这种“苍翠”景象,依然林木苍翠,蔚然深秀。传说隋唐之际,东西湖是深不可测的龙潭,而大英山则是五条小龙“腾云升天、掀浪入海”所戏之“珠”。
这山上山下,潭左潭右,坐落着三个村庄。那名叫波汶、波涛和波潮的村子,当年不知有多少“弄潮儿”出没风波,不知演绎多少波澜壮阔的故事。虽然村子已经搬迁,但那水汽淋漓的村名将永远闪耀着“海洋文明”的光芒。
还有,史料详细记录的“四庙三庵七井五桥”,也充分说明了这弹丸之地人文遗迹的丰富。关于“四庙”,分别是伏波庙(汉两伏波将***)、班帅庙(东汉班超)、何公庙(明何大将***)和关帝庙(三国关羽);“三庵”分别是广济庵、积善庵和斗母庵;“七井”以“田螺井”最著名,井已湮没,遗址仍在;而“五桥”则正好证明,当年大英山一带河沟纵横,水系密布,交通方便,人文荟萃。以上所述,是不是可以称之为大英山文化?或者称之为海口历史文化?如果不是,那什么才叫文化呢?
前面所述,只不过是有明一代大英山人文历史的一鳞半爪。到了清朝,大英山北麓还是码头,西湖一带仍然是海口内港,而紧傍西湖的海口青少年宫恰好坐落在当年海口最大的水塘――西门塘畔。今天的游人很难想象,这风景优美的公园,曾一度作为交易货物的集散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驿站。
清末民初,大英山啸聚了大队人马,椰林中腾起阵阵杀气,这里竟然成了兵家交争之地,很多文物遭受破坏。日***侵琼时,保安队曾踞守大英山,休闲的场所曾是血染的战场。海口沦陷,大英山遭受日***铁蹄蹂躏,成了日***的***事基地,波汶、波涛两个村庄被迫搬迁,文物遭到洗劫。
村庄搬走了,文物劫掠了,但这块土地却永远无法抹掉屈辱的历史。海口***后,公园正门中央建起了“***海南纪念碑”,正面碑文“******永垂不朽”为题字;背面碑文“长期坚持琼岛***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牺牲的同志们!你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你们的英雄行为对***琼岛和全中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们的功绩永垂不朽!”是题词。大英山公园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还有“冯白驹将***纪念雕像”以及许多珍贵文物,还有粼粼碧波中象征海南岛地形的湖心岛……
不必一一点数,只择其要者言之,就显出了大英山不凡的文化气度,就足以证明这里头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然而,不知者不怪,况且事过多年,怪也于事无补。问题是,当年提出题写“海口文化公园”要求的当事人,对“这里头的文化”是不是有所了解?如果不了解,为什么要提出这种要求?如果了解,为什么不做解释?
为了一座公园,为了一座城市,理直气壮地做出一番比较得体的解释,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退一步来说,提出题写“海口文化公园”的要求,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至少,这是一种追求,一种理想。而“这里头有什么文化”的询问,本身也是对文化的高度关注,或者至少是对文化的高度自觉。
时间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旧事重提,是要把这当成一种警醒,把现在当作零,当作新的起点。是想重新整合资源,重新焕发大英山文化的风采。否则,怎么面对昨天的大英山,怎么面对今天的大英山,怎么面对脚下的这座城市?
不过话又说回来,今天的大英山,不管怎么说也已无法重现,或者说也不必重现当年的原始风貌。那些人文历史可以让它借助新的文化渠道“源远流长”,也可以以另一种形式让它展现文化魅力,让它与独特的热带风光和巧妙的人工景观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这种努力是对城市文化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城市文化的有益建树。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对大英山文化家底的了解和关注,也是对城市文化的了解和关注。也许,“这里头有没有文化”是一件历史小事,一个小问题,却是与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是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不容忽视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