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发展论文10篇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篇1

关键词:中医护理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篇2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并分析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我市9个社区的166名护士进行健康教育认知状况的调查。所有接受调查的护士分为中专组与大专本科组,分别有88人与78人。结果中专组和大专本科组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认知状况;健康教育现状

6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1-02

在社区之中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民众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被越来越多的社区医院所重视。而通常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的执行者为社区内的护士,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会对开展健康教育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我市的166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以护士文化程度为核心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市9个社区中的166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中专组护士88人,年龄21岁到33岁,平均年龄(24.7±4.5)岁,平均工作时间(4.8±2.2)年;大专本科组护士78人,年龄22岁到32岁,平均年龄(25.1±4.8)岁,平均工作时间(4.7±1.6)年。两组护士的平均年龄、平均工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与评价指标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对接受调查的护士进行问卷填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现状、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三个部分,三项的分数分别为40分、30分、30分,问卷的满分为一百分。通过比较社区护士的问卷得分,来反映其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通过(χ±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P

2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专组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现状为(30.4±4.2)分,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为(19.2±4.9)分,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为(20.6±5.7)分;大专本科组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现状为(37.7±3.3)分,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为(26.9±4.0)分,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为(28.4±2.9)分。两组护士的健康教育现状、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态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当今社会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可以很好地提高市民的生理健康状况,减少疾病的发生。但目前在社区内进行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在健康知识的普及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说本文所重点讨论的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就是阻碍健康教育在社区内得到普及的主要因素。通常如果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储备不足,或者对健康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那么就很难让社区内的健康教育达到很高的水平。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护士文化程度的影响,和大专以及本科文化程度的社区护士相比,中专文化程度的护士对于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显然并没有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而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在当今的许多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的护士文化程度有很大一部分在大专或者大专以上,因为这类护士往往能够更好地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如果社区护士的文化程度过低,那么当居民对健康教育知识存在疑问的时候,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甚至会对社区健康教育产生反感情绪,影响后续健康教育的开展。而要解决社区健康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的现状,可以从加强对中专护士的培训以及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细化两方面入手。特别是在许多经济条件一般的地区,社区护士的学历基本没有超过中专,提升这类护士的健康教育认知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社区护士在对待健康教育的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相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

综上所述,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受到其文化程度的影响,目前开展健康教育的护士以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为主。而要改善社区健康教育的现状,提高中专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玉梅,王生锋,王桂华,等.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9,9(7):20-21.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篇3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社区

长期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区在解决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时,主要依靠行***命令和法律法规等手段,但由于忽视了当地社区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加剧,保护区与当地***府也存在权属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冲突。过去封闭式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不通的,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冲突普遍存在,而且非常尖锐。因此引入了社区共管的管理方法。

一、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理解

1.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含义。社区共管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已不仅仅在理论上被广泛接受,而且也越来越被更多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同样也很难找到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定义。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的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编写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1]中对社区共管所下的定义为:社区共管是指共同参与保护区保护管理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社区发展的结合。

2.共管的对象。无论实践中还是理论上,对共管对象的理解都是有差异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保护区资源。(2)社区资源。(3)保护区与社区资源。通过对很多案例的总结发现,虽然对共管对象的理解表述有几种,但实践中,共管的对象基本上是社区的资源(主要是周边社区的资源),保护区内属于集体或村民承包的土地及其上的资源,部分地进入了共管的对象(特别是当保护区内社区居民的土地都划在保护区中时)。而保护区中国家所有的土地及其上的资源,基本不在共管之中(除个别如林下生物资源采集等外)。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共管真的成了“管社区”(保护区管社区及村民对他们自己所有的资源的利用)[2]。对这一问题还未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保护区中国有土地及资源真的应进入社区共管范围吗?这部分资源的利益和社区按照什么原则分享?

3.共管目标。对于社区共管的目标,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保护为主要目标,社区发展为次要目标(大多数的观点)。(2)保护与社区发展目标并重。对于此问题,研究中的局限主要在于:第一,从自然保护区的角度出发的。如果将保护区与社区及其他参与方看做合作的平等主体的话,社区共管的目标就应该包括保护区、社区及其他参与方的合作目标。第二,对保护区在社区共管中的经济目标未考虑。研究表明,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肯定,发展产业是解决保护区经费的一条有效途径,并一直提倡推广和扶持。因此,保护区并不是真的不考虑经济效益,只是在社区共管中不考虑。

4.共管的原则。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的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编写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中,对共管的原则做了详细的总结。认为对于中国GEF 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有四个条件可以作为共管的基本原则,即:扩大参与性、提供激励机制、得到当地***府的支持、把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社区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此外,共管的过程还应是简单和易行的。

5.共管的激励机制。社区共管项目对社区的激励方法有:(1)经济激励的方法。(2)其他激励方法。如提供信息服务;在项目中或项目外为社区提供一些就业的机会;对社区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一些协调活动等。

6.乡土文化。对乡土文化(社区文化)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1)乡土文化有利于资源保护,(2)乡土文化不一定有利于资源保护。已有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关注了这一问题,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不多。

7.共管的参与方及利益分享。(1)参与方。在共管中,一般来说在共管计划实施中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和组织机构都是共管的共同利益者。在共管中共同利益者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而且共管给共同利益者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利益的大小也是各不相同的。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在《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提出,中国GEF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项目共管部分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促进所有共同利益者参与保护区内或周边一些特点区域的资源规划和管理。从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案例的研究来看,共管中的参与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保护区、地方***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保护区内及(或)周边社区;2)保护区、地方***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非***府组织;3)保护区、地方***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商业机构。第一种情况占大多数,在各参与方中,保护区起主导作用,包括争取国际项目及资金,通常还会有保护区配套资金。帮助社区制定资源管理计划等。***府及主要相关部门领导参与到社区共管领导小组中,部分社区居民得到共管资金并进行所选项目活动。第二种及第三种都比较少。对于共管中参与方到底应包括哪些人和机构,至今没有深入的研究。(2)共管的利益分享。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社区共管的利益分享基本认识是:保护区获取保护效益,社区获取经济收益,有公司参与的,公司获取经济收益。从现有资料看,只有张琛[3]在其研究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体制的案例中,提出考虑保护区在社区共管经济收益。在研究及实践中,很少有人关注、探讨保护区是否在社区共管中应有经济收益问题。

二、社区共管中土地权属问题

在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众多的社区问题中,土地权属的纠纷最为明显。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土地所有权只能是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在20世纪80年代后,集体林地大部分分给了农民。中国大多数保护区的建设晚于当地土地权属的确定。造成许多保护区本身不具有自身的土地所有权,有些保护区的大致边界都没有确定,随着土地价值意识的提升,保护区土地争议不断。从全国范围看,保护区的土地包括国有、集体所有,其中的林木所有权包括国有、集体所有和农民个人所有。很多保护区在划建时,采用简单的行***命令手段,把一部分集体所有的土地划归保护区,按照法律规定,保护区拥有管理权。全国保护区普遍存在与社区森林重叠的问题。全国许多保护区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福建省划入保护区范围的集体林占保护区面积的68.8%[4]。国际上广泛认为,土地权属的安全性是森林共管或其他森林管理方式的必要条件。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其他保护组织已意识到没有生活保障(如权属的安全性以及土地和资源的可及性),当地的农村老百姓就不可能做出保护的承诺。

对于此问题研究的不足主要在于:第一,已有研究认识到,在社区共管中,产权是模糊和重叠的。而明晰产权的研究却进行得很少。第二,没有学者研究,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依据这些产权(法定的权利)及传统的权利,在社区共管的合作中,社区应有哪些权利?分享多少收益?目前很缺乏对这些重要问题的研究。

三、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1.共管的作用。许多研究分析了共管的作用,认为共管作用主要有:(1)缓解了保护区与周围社区的矛盾,使得社区从被防范者的地位变成了保护者。(2)使社区从单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受害者变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同利益者。(3)提高了村民的自然保护意识。(4)加速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5)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推动了示范社区经济的发展。(6)提高了保护区对共管工作的认识和工作人员的能力等。

2.共管存在的问题。许多研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共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社区参与程度不高。(2)在社区投资基金选项上,与现代农林牧等方面专家交流不够,从而使所选项目缺乏持续性。(3)社区考虑过多的是发展经济,而忽略对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社区共管简单片面地理解成扶贫。(4)保护区也未将社区工作真正地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随着国际援助项目的结束,社区工作基本被保护区所抛弃。(5)共管后续活动缺乏项目预算。(6)社区共管人员缺乏必要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共管经验。(7)共管委员会不具有可持续性。

对于此问题研究中的不足主要在于:不少研究中指出了社区共管的试点在项目结束后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但是对为什么不具有可持续性以及如何使其具有可持续性,目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四、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策法律背景的看法

许多学者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现有***策法规中在以下方面与社区资源共管的理念存在冲突和矛盾:(1)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内资源使用权的丧失。因而造成保护区资源管理与利用上的很多冲突与矛盾。(2)***策或法规实施的一致性问题。(3)野生动物破坏庄稼的补偿机制没有形成等。

李小云等通过研究提出关于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策与法律建议如下[5]:充分考虑中国农村社区的特点和需要,采用多样化的适应性强的保护区域类型设定;明确保护区建立过程中与社区有关的程序,尊重和保障社区的合法权益。

五、结论

1.从研究的角度看。关于自然资源社区共管,国内外都有相关著述,国外的研究相对较多,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就国外来说,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这些文章著作多集中笔墨于发展中国家社区林业、参与式发展及社区共管等问题上。内容主要是对资源社区共管的原则、主要形式、基本经验及共管的组织过程、共管的作用及不足等。在这些论述中,都强调社区的参与,参与的平等性及如何看待农民,强调社区文化的重要性。如在《社区参与湿地管理,国际湿地与发展大会第三研讨会(湿地、当地人民与发展)论文集》中,特别强调把社区居民看做是合作的专家。从国外的研究资料来看,他们并没有特别把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与其他自然资源社区共管区别开来看。究其原因,可能正如《社区参与湿地管理,国际湿地与发展大会第三研讨会(湿地、当地人民与发展)论文集》中戈尔东·克拉瑞奇,贝纳德·奥卡拉甘所说,一般来说,共管方法都假定资源不属于私有,而受国家控制或所有,但是承认社区是资源的主要用户,社区的需求一般处于优势地位。在国外和保护区有关的社区共管案例中,尽管也有的提到了因为保护区的建立,社区居民的行为受到了限制而对保护区及其成员产生了敌意[6],但受到限制的是社区居民的传统权利而不是法定权利,所以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帮助社区发展替代谋生来源以补偿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而对以前的谋生来源设置的限制。

就国内而言,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问题研究的有不少文章,中国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思想基本是从国外借鉴过来的,国内对社区共管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于什么是社区共管,共管的对象是什么,怎样共管,共管的目标等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说法。共管的基础是什么,共管中的权利义务如何配置等,都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社区共管思想脱胎于参与式扶贫与社区林业等,但学术界忽略了研究社区共管与参与式扶贫及社会林业有什么区别。此外,虽然不少研究中指出了社区共管的试点在项目结束后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更多关注的是资金的持续投入及寻找进一步的项目支持等。尚无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找到科学的、可持续的模式。

经分析总结,国内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问题的研究体现出四个主要特点:一是研究的项目色彩较浓(尽管有学者强调社区共管是过程而不是项目)。因为国内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实践主要是在国际援助项目的推动下开展的,学者的研究也基本是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甚至就是在项目的支持下开展的,因此,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实践以及对这些实践的总结、分析、研究也就根据援助项目的不同而带有不同的特点,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也就有依据项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研究大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二是案例研究较多,缺少规范研究,深入、定量的实证研究也很少。从目前研究现状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一些期刊杂志、社区共管项目研讨会论文集乃至网络、报刊上的文章,著作很少,而且这些文章大多是对案例的总结,大多论述的是操作性的问题,在理论层面上探索和整体性设计比较欠缺,理论支撑不足,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核心问题缺乏分析,描述性、陈述性的成分居多,理论分析、逻辑分析与思辨不足。三是部门利益色彩较浓。主要是站在保护区的立场从保护的角度进行总结、研究的。因为国内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主要推动者是保护区,而社区、地方***府等是被动方,因此很多案例总结及研究大多是站在保护区的立场上,从保护的角度阐述、分析问题和设计方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全面衡量、评价这一事物的较少,因而程度不同地存在部门性缺陷。四是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比较少。社区林业、社会林业是社区共管的经验、理论主要来源,在国外社区林业、社会林业研究的带动下,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早于社区共管研究,因此,在国内的研究中,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比较多,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比较少。

2.从实践的角度看从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实践来看,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完全成功的、可持续的案例可供研究。目前国内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实践,项目只涉及到很少的保护区以及社区中很小一部分居民,虽然有一些成功经验,但总的来说,还不能说有完全成功、可持续的社区共管案例可供研究。

从国外来看,发展中国家存在与中国类似的情况,正如戈尔东·克拉瑞奇等所说[7],我们有一个教训,就是主张社区参与湿地管理的人这几年来了解到,他们的工作成果既不是“成功”,也不是“失败”。我们没有经历过完全的失败,遗憾的是也没有经历过完全的成功。这就是“边作边学”。无论是对于参与者或者对于实际工作者,每一项活动都会产生某种有价值的成果和经验。而且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国外的模式也不能完全在中国适用。而发达国家沿用美国的管理方式,一直没有做过同社区居民一起共同进行自然保护的尝试。所以发达国家也没有探索出一条自然保护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相协调的发展模式。

所以,研究探索一种能够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各利益方与自然相协调和谐发展的模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5.

[2]左停,等.思茅市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实证研究[G]// 李小云,等.共管:从冲突走向合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张琛.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体制研究[G]// 李小云,等.共管:从冲突走向合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沈茂成.妥善解决自然保护区的问题,促进自然保护事业向前发展[J].林业科技通讯,1995,(2).

[5]李小云,等.中国自然保护区合作管理(共管)研究:***策与法律领域的研究发现与建议[C].中国自然保护区合作管理研究国际 研讨会论文集,2004.

[6]托尔***古艾罗.社区与保护区旅游的案例研究,社区参与湿地管理,从实践中吸取的经验教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5.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篇4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

中***分类号:F59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09)11―0005―03

一、引言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正面临着来自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的不断增加的压力,因为社区及其居民常常是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在资源恢复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寻找一些有效途径,既鼓励人们持续利用资源又能保护这些资源。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区在解决与周边社区之间矛盾时,主要依靠行***命令和法律法规等手段,但由于忽视了当地社区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哥斯达黎加、坦桑尼亚、泰国等相继开展了社区共管的研究项目,进行了各种努力和尝试,社区共管就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和发展相协调的保护模式。

二、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提出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其理念和机制是为了缓和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紧张或矛盾状态而缘起的有弹性的、不断适应新情况的、不排斥当地社区的新型管理方式。这一模式是全面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能力的有益尝试,其做法是,根据自然保护区当地社区和***府生存的需要,通过促进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和利益分享,把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居民视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体,把孤立的生态系统变成开放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全球环境基金(GEF)在中国保护区管理项目中实施的社区共管,是指让社区参与保护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并与保护区共同管理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帮助社区合理地使用资源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终目的,即一方面使社区在发展中能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保护区资源的破坏;另一方面帮助社区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减少由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给社区发展带来的限制和约束,使社区能将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协调,并积极地参与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1]。

三、国外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发展综述

通过外文期刊Elsevier检索“Natural Resource”一词,搜索发现322 044篇文献,再以检索“community co-management”一词,搜索发现的外文文献有65 365篇。从论文的发表时间上来看(见下***),2000年以后该领域的论文开始逐渐增多,尤以2008年为最。2000年发表相关论文2 266篇,而到2009年增加到5 784篇,平均每年增加390篇相关论文,平均增长率为17.3%,增长速度很高。发表数量的增加除了很少部分是由于学术期刊数量增长外,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重要性增加而引起的学术反应。

社区参与式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过程主要有二种实践方法:一种是消极的参与式方法,也就是社区资源保护,这是把保护社区资源放在第一位;另一种是积极的参与式方法,把社区成员需求放在第一位。社区资源保护强调的是保护区的完整性和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虽然这可以为社区居民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新的收入方式(比如通过生态旅游获取收入),或者还允许当地人利用其中一些自然资源,但是这种保护模式通常是牺牲社区利益,而且实施的成本也大。与社区资源保护相比较而言,积极的参与式方法,即CBNRM,旨在将大多数决策权和对重要资源的控制权转交给社区,如在津巴布韦实施的CAMPFIRE项(Communal Areas ManagementProgram)。

从不同利益主体在原则和实践上所扮演的角色来看,CBNRM强调当地资源使用者在社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应该扮演主要角色。在原则上,CBNRM是基于一种民主理念――它认为那些受决策影响的人应该参与决策过程,这种原则也是诸多研究者和实践者所认同的基础。在实践中,当地社区在识别资源、明确社区发展的优先权、选择采用适当的技术和实施管理方面应扮演着主要角色。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可以将CBNRM的含义总结为,CBNRM是一种积极的参与式方法,其目标旨在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要注重社区的生计发展,它在自然资源管理上强调应以社区为主体,要考虑到社区生计。

四、国外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综述

从文献综述来看,国外学者对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目前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在国际上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研究的趋势性的方法或分析路径。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缺乏有效的社区权威来管理资源,而现代则强调社区在管理自然保护区中的重要性,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应是一种积极的参与式方法,其目标旨在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兼顾社区的生计发展。代表人物有:

Songorwa(2000)指出自然保护区参与式资源的保护有两种实践方法,一是社区资源保护,也就是把保护社区资源放在第一位,二是把社区成员需求放在第一位。

Jones B(2002)指出与自然保护区社区资源相比较而言,积极的参与方式,即自然资源管理,旨在将大多数决策权和对重要资源的控制权转交给社区,如在津巴布韦实施的CAMPFIRE项目(Communal Areas Management Program)。

五、国内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发展研究综述

自1956年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设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 194个,总面积达1.48亿hm2,基本上形成了种类比较齐全的自然保护区布局和体系,85%以上的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和80%以上的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生态系统得到了保护,为我国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保护区管理模式的落后,使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从文献综述来看,我国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研究涉及到地理学、生态学、资源学、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而对保护区社区管理方面的理论性研究较少, 国内学者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研究主要以个案研究、发展模式研究、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之间发展关系研究为主。

1.个案研究

刘静(2009年)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研究,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模式及其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强调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的评价便于管理人员整体把握各项社区管理措施的管理成效,从关系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着手,提高保护区的社区管理水平。

吴兆录(2003年)以药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药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共管问题进行研究,指出管理环境和资源的一个多层次管理体系。讨论了平等互利、协作、自愿和奖惩制度化的共管原则,并提出共管的具体建议。

2.模式研究

张金良(2000年)对保护区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社区共管是一种适合我国保护区发展特点的、能积极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的保护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社区资源保护体系和对资源规划管理,也减轻了社区对保护区的资源压力,促进了保护区的工作。

张华(2008年)对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法律机制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促进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必须要有制度化安排作保障,应当构建自然保护区共管体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磋商机制,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管理系统。

3.关系研究

薛美蓉(2008年)针对社区共管与自然保护区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社区共管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提出了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性、合理利用资源、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区共管激励机制等解决或缓解社区共管中各种矛盾与冲突的途径与措施。

李东义(2001)提出开展社区管理是必然的,把群众参与作为自然保护管理的一部分,社区管理是实现自然保护社会化的重要措施。

鉴于上述基于社区的保护方法在实践上遇到的诸多问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也有学者提出重新采用以前的强制性保护方法。然而保护区不是孤立的岛屿,保护区与周围居民不可能分隔开来,以牺牲保护区内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利益而实现生物多样保护,有悖于保护区建立的初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保护区和社区关系的协调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而不可能回到以前的强制性保护阶段。

六、社区共管面临的挑战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共管面临的首要困难是分权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府仍然主导对资源管理的控制,如在印度和菲列宾对采伐量的控制。但是一些靠社区来管理也出现过违规事件,这也导致了***府的不信任,从而加大自己的权力控制(Sheona,Bruce等,2002)。在孟加拉国的社会林业项目就是这样,在多数情况下,当地居民不得不答应实施这些项目(Sheona和Bruce等,2002)。分权也面临新的问题,分权的主要收益是大众参与多了,但是却没有让农村真正地产生民主形式,许多案例表明分权反而加强了或者产生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不公正或者不能代表大众利益的当地权威(Ribot和Jesse,1999)。

另外,共管需要整合本土知识和科学知识的。但是许多整合过程已经显示要有效地完成整合确实很困难,面临着不少文化障碍(Geret,1997)。例如对来自欧洲和加拿大的科学家以及官员在讨论对加拿大安大略湖的管理中,他们就面临了文化障碍,表现在他们具有不同的想法以及利益表达上(Chapeskie,1995)。

共管的安排涉及到要解决复杂的资源管理,但是其组织类型通常很简单,难以胜任这么复杂的管理(Gerett,1997),各机构之间的衔接、协调存在问题(李挥,2004:;邹雅卉,2003)。这样致使在实施共管的过程中,许多应该提供的服务跟不上,如技术服务等(朱桂兰,2003)。在开展社区共管的自然保护区之间也缺少信息交流(黄文娟等,2004)。

法律、传统也对共管的实施有所限制。一些成立的组织没有法律地位,很工作的实施靠的是行***命令而不是法律。缺乏法律支持导致它们在对某些东西的保护上会不具备合法性,比如对偷罚林木者,它们没有资格(Vimal和Join,

2003)。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也面临类似问题,野生动物损害的庄稼没有相关赔偿机制支持,保护区土地的规划也受法律方面的限制(司开创,2002)。

参考文献:

[1]Songorwa A N,B thrs K,Hughey K Community-Based Wildlife Management in Africa: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Literure [J].

Natural Resource Joural,2000,(40).

[2]Infild M,Adams W.Institutional sustainability and community conservation:A case study from Uganda [J].Jour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99,(11).

[3]Jones B.Chobe Enclave:Lessond learnt from a CBNRM project 1993-2002.CBNRM Network Occasional Paper no.7.CBNRM

Support Programme SNV/IUCN.

[4]Adams W,Hulme D.Conservation and Community:Changing Narratives,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African Conversation[A].In:Hulme

D,Murphree M,eds.African Wildlife and Livelihoods:The Promise and Performance of Community Conservation [C].Oxford:James

Currey,2001.

[5]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In:Environment:Concepts and issues,.Phnom Penh: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2000.

[6]Richard Bell.CBNRM and other acronyms:an overview and challenges in the southern African region.CASS/PLASS Inaugural

Meeting on “Community 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outhern Africa:A Regional Programme of Analysis and Communication”

Harare,1999.

[7]张大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4).

[8]张晓妮.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限制因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

[9]刘德荣.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探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3,(23).

[10]黄文娟.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04,(31).

[11][12]韩念勇.中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

[13]苏杨.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J].林业与社会,2005.

[14]刘静.卧龙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模式探讨[J].生态学报,2009,(6).

[15]杨俊伍.发展干预视角下的社区共管――对东北三村社区共管的个案研究[J].农村经济,2008,(10).

[16]杜雪飞.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研究――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为例[J].云南植物研究,2001,(5):194-200.

[17]曹爱***.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参与式社区共管调查研究[J].前沿,2008,(9).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 社区卫生服务 课程设里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护理专业课程设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在对社区护士进行调查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中职护理专业社区服务能力培养课程设里研究的原则与具体措施。

根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开展“中专教育质量年”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校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改革。特别是自2005年12月我校开始承担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立项课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培养实施方案研究”以来,我校教务科、医学教育研究室对以培养学生社区服务能力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论证,并根据护理专业需要和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改革、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试从护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组织、教学安排等方面对中等卫校社区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与探讨。

1建立机构,确定改革指导思想

1. 1开展护理专峨裸程体系友内容认里研究

我校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成立了护理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学副校长、教务科长、医学教育研究室主任组成,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调研、设计改革方案。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务科、医学教育研究室组织由承担护理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参加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探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改革方案,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1. 2确立裸程体系友内容改革指导思龙

为了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我校根据社区人群的护理需求,积极进行护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以“减数理,增基础,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面向社区,具有综合护理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各级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护士,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课程设里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 1登体枯原则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的首要原则,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它强调的是整体与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整体为归宿川。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涉及培养目标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局部、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强调参与改革的全体人员是一个整体,各门课程是一个整体,全部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其最大特点在于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达到各个部分单纯相加所不能达到的整体功能。

2. 2燎合枯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对任何客观事物的研究都必须从它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方式等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综合性原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往过分强调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及争学时、争资源的矛盾,打破现有的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社会和护理知识,在新知识大量涌现、社会对护理人员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学时又有限的情况下,充分体现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 3长优化原口纽

最优化原则的确定是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得出的。系统的最优化原则要求在研究和解决间题时要统筹兼顾,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出最优化的系统方案川。因此,应根据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根据一个培养目标选择的课程内容可以有许多种组合。例如可以按临床分科组合,也可以按人的生命周期组合,还可以按照从健康到疾病的顺序组合等。但是 无论怎样组合,都应该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有利于 护理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现有教师目前的发展,又有利于迎接未来的挑战,在考虑现有资源的同时求得最大的效果。

3课程设置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更根摇护理专勇倍未月标钦里裸程

有关社区护理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适应社区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社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使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 结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明确社区护理的培养目标,根据培 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应适应先进的系统化 整体护理的需要,趋向合理化、实用性,注重对人关怀和整体护理,注重莫定继续教育基础,强调通用技能的训练、关键能力的 培养,如在具备一般临床护理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社区 服务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从事各种护理服务工作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在社区护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中,主要是增加了社区护理学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

3. 2棋块式佑构构建社区护理倪刀铸荞裸程

社区护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分为人文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综合活动课程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等。另外,增添护理专业新知识、新理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领域的拓宽,需要大量具备新知识、新理论的护理人才,因此,选修课程模块应包括现代医学的新型课程,如护理美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临床实习时,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为期2周的社区实习。

3.3液化母科恋识,建立护理专勇稼合裸程体系

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建立体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中,各门课程都要以护理教育为主线,为共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因此,我校护理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紧紧围绕护理教育的宗旨,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突出面向社区与整体护理的理念,淡化学科意识,强化整体观念,各门课程的设置离不开护理专业目标,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的,为此改过去临床护理各课程分开的状况为开设临床护理综合化课程。同时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社区护理的综合服务能力,根据社区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建立社区护理综合课程。

3, 4咯荞稼合萦质、板龙社区服务倪刀苟塞从,佑合实陈,翎食文化塞从裸程

文化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治教育以德育课、操行品德为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护理哲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根据学生实际删减数理课程,这并不意味着不开数学、物理课程,这2门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数学课以初等数学为核心,采用具体一抽象一应用的思路,突出***形教学,数形结合。要求物理课程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删减,以学生能用、够用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计算机的课时量,增加计算机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包括上网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通讯、计算机辅助教学、文字录人处理能力、专业软 件应用能力等。

3. 5雷、够用苟原则,适亩烤加或减少裸程之阅伪母时比例

护理基础课程的设置是为护理专业课程服务的。因此,在 以社区为基础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结合学生的自身素质、 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专业的特点,我们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对一些基础课程的学时进行了调整,如整合解剖学、生理学、生 物化学课程与学时比例,适当减少病理学课程学时,保持药理 学课程学时不变。同时根据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 6立足于社区与格未,橄化护理专火裸程

以社区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学生,既要有一定的临床护理能力,又要具备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因此,必须面向社区与临床,强化护理专业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增加了护理技术、临床护理、卫生保健等护理专业课程学时比例,特别是把社区护理学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学习。

3. 7加橄实戏教李,加极与医陇的联系

在专业课程中,理论和实践学时数之比基本为.因此我校建立了规范的实验室和稳固的实习基地。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课开设的质量;加强临床实习锻炼。专业实践见习采取课间、课外活动、集中轮回等形式安排。毕业实习必须安排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进行。加强与医院的联系,聘请医院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来校授课、讲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定期到医院、社区参观、见习,强化职业服务意识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3.8贡现瓜性裸程谈,加橄李健萦质教育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PRSD模型修正;ERSC系统;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中***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28-02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面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形势也日趋严峻。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上就以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优化调控生存环境为目标,提出了区域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环境(Environment)、发展(Development)――简称PRED系统(模型)的协调发展,使之形成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区域PRED复合统一体[1]。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梵净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优美的生态环境,其自然、文化资源形成了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的原生态精髓,亟须重视和保护。保护区PRSD模型是保护区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并具有多层次性的复杂开放系统,该结构发展模式对于保护区的人类活动、资源环境的开发深度与广度,以及保护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影响,也决定着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良性演替或逆向衰退[3]。

一、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丰富和发展梵净山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

近年来,关于梵净山生态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侧重于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要素的考察与研究,对区域环境、文化遗产的一体化保护与管理的研究还几乎没有涉猎;针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等方面研究更少;当前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基础资料的收集阶段,具体层面研究不足。因此,需要通过PRSD模型修正研究以丰富其研究内容。

2.为国内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中国辽阔的疆域孕育出了多姿多彩、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自然遗产资源,极具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因此,如何更好传承历史文化、保护自然遗产等都考量着我们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思维和智慧。基于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来看,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特殊性,但不能忽略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国内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一员[4],也是一个重要缩影,具有可借鉴的普遍性。

(二)现实意义

1.拓展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通过提出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模型与方法,为地方***府与梵净山管理局加大对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建设梵净山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提供技术支撑,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可行性,推动建立梵净山保护区以经济发展、资源、社会、文化四大系统为基础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展现保护区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梵净山的地质地貌、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在武陵山片区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美学、科研、科普和游览观光等价值,既有利于文化艺术的创作、发展和创新,也有利于科学探索、考证和研究,激l人们的求知欲和创作精神。在这方面,梵净山作为精神食粮,其作用将会是无可替代的。

3.优化保护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

保护区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区域。旅游业作为铜仁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型产业,其贡献集中表现为产业链条的扩散和延长,从而更好发挥联动效用,极大促进梵净山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直接创造以及拉动相关行业就业岗位的潜力巨大,对于缓解地方就业与财***赤字的矛盾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4.推动保护区生态美丽乡村的建设

***的十首次针对“美丽中国”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保护区是一个以珍稀动物和植物为主、具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域,做好其可持续发展工作,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保护区系统结构模式修正

(一)PRED系统的不足及修正

现有研究表明,传统的可持续理论分析偏重于研究PRED系统,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PRED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然而,对保护区而言,若仅仅研究PRED系统还存在不足,还必须考虑到其他重要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完善、修正PRED模型。保护区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出现象明显的地区,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在保护区内具有关键的、显著的和不容忽视的作用。从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来看,区域各级领导重视梵净山文化产业的发展,致力于保护、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保护区极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等的传承也应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既是一个子系统,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结果,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将原有的PRED模型系统进行修正,将原来的人口(Population)子系统修正为社会(Society)子系统,将原来比较宽泛的环境(Environment)子系统、发展(Development)子系统分别修正为具有针对性的文化(Culture)子系统、经济(Economy)子系统,同时,针对各影响子系统的影响重要性进行先后排序,最终得到修正后的系统模型,即经济(Economy)、资源(Resource)、社会(Society)、文化(Culture)――简称为ERSC系统(***1)。

(二)保护区系统协调结构模式

1.经济(E)子系统是保护区ERSC系统的核心

经济发展是ERSC系统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促进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多元发展、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资源环境的修复与改善,进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改善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5]。

2.资源(R)子系统是保护区ERSC系统的基础

作为维持人类生存的源泉、支持人类活动的基本原材料和各种投入的来源,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不可取代的生命支持功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资源系统的存在为保护区ERSC系统的其他子系统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与前提。

3.社会(S)子系统是保护区ERSC系统的保障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集合,是在特定环境下共同生活的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长久形成的彼此相依的一种存在状态。社会子系统其实也是ERSC系统的一个缩影,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与进步,也是其他子系统进步与发展的环境与保障。

4.文化(C)子系统是保护区ERSC系统的动力

一个国家若没有文化,就树不起民心;一个地区若没有文化,就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灵魂。保护区聚集着内容丰富、主题各异、鲜明特色、民族多元的地方文化,文化进步可以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改善当地居民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非农就业和脱贫助困,进而改善生态环境与生活条件等。

三、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

通过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来统一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思想与协同发展;通过分解任务目标让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以促进措施落实;通过宣传动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加强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树立典型,促进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高度参与、高效推进。

(二)强化保护区项目的支撑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促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找准项目需要破解的难题,对内挖掘潜力,向外诚邀智库人才;重视技术指导工作,创造项目对接平台,积极开拓教育资源,开展“订单教育”,实现高校合作,促进项目对接;出台优惠***策,加大科研项目扶持力度,引进用好人才,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建设。

(三)抢抓“互联网+”机遇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保护区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通^“互联网+”平台与经济(Economy)、资源(Resource)、社会(Society)、文化(Culture)四大子系统紧密融合,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保护区各领域当中,开创提升保护区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生产能力、扩散能力,奠定经济子系统的巨大优势。

(四)积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进一步深化各种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技知识的普及,推动实践教育与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工作建设紧密结合;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开展各类科技服务活动,为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鼓励和发挥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服务团体等参与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科技服务、社会实践与宣传中,形成整体合力,大力推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Rapport D,et al .Ecosystem Health[M].Blackwell Science,1998.

[2] 周***贤,杨业勤.梵净山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3] 陈锐,王俭,汪云林,等.克里雅河流域PRED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实践,2015,12(12):11-17.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篇7

1 社区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1.1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治思想素质 诚实、善意、公正、自主是社区护士长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应本着对人民健康负责的精神,坚持诚实态度,不自欺、不自满,存疑则问、虚心好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在为社区人群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以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考虑、争取他们的最大利益。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公正对待,按照人道主义的精神,肯定人人享有健康的基本权利。不论职位高低、亲疏远近、富有或贫穷,都应一视同仁,提供公平的服务。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治思想学习,业务技术学习,提升优质服务能力,加强服务质量的科学管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忠于职守、公正无私,发扬慎独精神,以身作则。

1.2 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文化素质是各种文化基本知识的综和反映,体现在对人的社会态度、言谈举止、气质风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社区护士长面对社区人群,更应该博学广学,不仅具备公共卫生学、护理学的知识,还要具有人文、社会文化、心理学、法律、管理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社区护士长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娴熟的业务技术能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指导社区护理工作,真正发挥知识技术的作用。在提高自身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带动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全科知识,加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在向社区居民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时,还要观察、探讨、研究与社区护理相关的问题。

1.3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形象 护理工作是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而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护理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社区护理工作压力高、风险大[2]。因此,要求社区护士长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灵活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乐观的对待各种压力,坦然处理问题。待人宽容,善于换位思考,营造舒心、宽松的工作空间。良好的自我形象体现在优雅的气质、得体的服饰、自如的谈吐风度,对待护士和社区居民和蔼可亲,处事公平公正。工作有序、高效、严谨,对护士起到表率作用,从而影响、提高团队素质。

2 社区护士长的能力培养

2.1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对象是社区全体居民们,面对不同的年龄、家庭、文化及社会背景的合作者和护理对象,社区护士长必须具备社会学、心理学、及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2.2 组织、管理能力 社区护理一方面要向社区居民提高直接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还要调动社区的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义诊等活动,进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慢性病的流调等等。负责人员、物资和各种活动的安排。这些要求社区护士长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3 综合护理能力 综合合理能力主要包括各专科护理技能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能。社区护士是全科护士,将面对各种患者和残障者,要求社区护士长具备各专科护理技术,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

2.4 ***判断、解决问题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常处于***工作状态如***进行护理操作、***开展健康宣教、***进行咨询或指导,要求社区护士长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或应变能力。

2.5 预见能力和科研能力 预见能力主要用于预防性的服务。在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性指导和服务时,应有能力预见***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变化,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护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社区护士长应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具备科研的基本知识。在社区护理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观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2.6 自我防护能力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自我防护能力包括法律的自我防护及人身的自我防护。在进行医疗护理服务中要完善记录患者的病情,认真履行告知责任。在非医疗机构场所提供护理服务时,应避免携带贵重物品,注意自身的防护。

参 考 文 献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篇8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环江县林业局覃志杰

(第二篇)

***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要切实强化林业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着力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的十七届一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学习,我们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自然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自然保护项目,构建和谐保护区社区,大力推进木论保护区的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首要***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展要求,深刻认识保护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自然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自然保护工作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保护区自然保护和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自然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社区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与资源合理利用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自然保护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自然保护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自然保护工作的新实践。

树立和落实正确的自然保护发展观,涉及到保护区所在地环江县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生态生态强县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与自然保护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然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自然保护实际出发,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自然保护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自然保护工作的一些思考

***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对林业部门提出的新任务,是我们***为林业工作确立的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生态文明,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进一步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林业发展目标,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保护区实际,研究制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然保护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就自然保护工作而言,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然保护工作:

第一、结合市委、市***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一个中心,生态文化名城”战略目标,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的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好局属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切实加强对贯彻活动的组织领导,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到林业具体工作当中。

第二、结合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林区维稳。林权制度改革是广西林业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林改本身。由于历史原因,保护区建设时期的特殊性,保护区涉农边界的群众对对保护区的界线划定认识不足,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新的纠纷。因此,针对要始终把林农作为林业建设的主体,把林农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做好林改的宣传工作,让林农充分认识到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认识到在自然保护的前提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让林农深刻体会到改革带来的成果和实惠。

第三、是结合gef项目的实施,深入开展问计于民活动,使项目实施既能满足gef项目总体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社区经济发展需要。按照项目的设计要求,认真实施社区合作项目,深入开展问计于民的调研活动,调查研究社区的急需和所求,能干项目的实施给社区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篇9

我国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护理,大力提高民族素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最大程度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护理服务,根据民族地区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多样性、差异性,有的放矢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护理。针对民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健康和生活水平。

民族地区加强社区护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要求护士的职责从传统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转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1]。而社区护理是社区保健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承担着医院外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工作。西北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及交通条件的落后,加上游牧民居住地的分散,造成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健康水平较低;少数民族群众某些不良的卫生饮食习惯,极易引发疾病。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健康和生活水平,是现代社区护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护理要注意的问题

社区护理是社区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对社区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如健康服务、家庭护理、康复指导、妇幼及老年仍保健及心理咨询等[2]。WHO曾提出社区护理工作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社区护理关心全人类的幸福,其对象不分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或其他任何特征”。但由于各民族不相同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化,形成了生活、文化及心理上的差别,因此,在民族地区开展有效的社区护理。如包虫病,是西北农牧区的多发病,在防治过程中,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人群防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而提高患者和防治能力变显得尤为重要。

注意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特点: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如西北地区信仰***教的民族较多,按照其教义不吃猪肉,也忌谈猪;又如患者临终时,要接受民俗“洗礼”,希望和家人在一起、安详离去。所以在实施社区护理时要充分注意习俗的掌握。

要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饮食习惯:如甘南少数民族在饮食上多以肉食、甜点和奶制品为主,这对患者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的患者是极不利的,护士应该从医学角度讲解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及危害性。尤其是老年人,应劝说其改变饮食结构,宣传和倡导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灵活掌握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活的季节规律:灵活掌握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规律,是更有效地开展社会区护理服务的前提。在特区,少数民族群众一搬在夏季过着游牧生活,只有在冬季才能在一固定地区居住,所以在冬季是实施护理的最佳时间,牧民要整段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掌握护士所宣传的健康知识。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护理的措施

积极开展社区护理教育:社区护理教育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责任之一,少数民族群众能基本了解本地区常见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才能使护理工作的内涵与外延真正渗透到社会和家庭的各个领域。可采用发、讲、看、进四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发,即下发用民族语言撰写的科普资料,组织民族群众学习,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讲,即针对民族地区多发病、常见病统一讲解预防保健知识,开展健康咨询。看,即引导民族群众看用世族语言编写的通俗易懂的卫生宣传栏、黑板报和各种卫生报刊。进,即入户宣传和指导,还可以通过家庭病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改变其饮食结构,讲解疾病预防、普及健康知识,改善发展生活环境卫生,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培养专职社区护士以适应少数民族地区护理的多元文化性:护士需要在社区中扮演多种角色。需要具备多种技能,既是临床护理和个案护理者,又是能够向社区、群众和家庭提供医疗、预防、保健一体化护理服务的初级卫生管理者[3]。因此,应把具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优秀护士作为主要培养对象,确立社区护理教育理念。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对已经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理论学习,要求社区护士全面掌握抗病护理基本中西医保健、针灸、推拿和饮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在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具有社区护理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的骨干力量。

社区护理人员需备的良好素质:首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为人民群众解除痛苦的远大志向。社区护理人员必须和社区群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民族群众对社区服务产生信赖,主动参与健康教育,积极配合社区服务。同时必须全面熟悉掌握护理知识和技术,还要了解社会及人文科学知识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民族地区的社区护士应尽可能地学习一些民族语言,这样有利于护患交流,有利于护理水平的提高。

逐步建立较为系统、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应制定社区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执业资格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建立科学的评价考评体系;加强社区信息管理;改善服务态度。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社区护理服务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要为导向,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具有综合性、连续性的健康服务。社区保健机构是做好民族群众预防服务的基本医疗机构,将社区护理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以使护士在社区中发挥多元角色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出相应的配套***策,以保证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讨论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护理,既要熟悉少数民族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还要掌握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特点。要了解民族群众的饮食习惯,灵活掌握民族地区群众生活的季节规律。培养专职的社区护士以适应民族地区社区护理工作的多元文化性。可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逐步建立较为系统、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来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巩玉秀.我国护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医院管理,1998,18(5):26.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篇10

1提高社区优质护理服务的原因

1.1居民需求

1.1.1身体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各种疾病发展比例也随之增多,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去医院的就医模式以不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他们更希望平时生活中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卫生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就近就医,有专业的指导更好的预防疾病。

1.1.2心理需要

据调查,现社区居民里大部分为独居老人及儿童,由于工作需要,子女不在身边照顾,其子女更希望社区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代替他们照顾老人及儿童,并不仅是身体上,同样心理上也尤为重要。同时,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逐渐加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在社区进行。

1.2医疗系统需求

1.2.1医院需求

现在医院就医紧张的问题尤为严重,同时医院患者和家属都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年龄阶段,所患疾病总类繁多,易造成交叉感染,而社区护理是针对一个社区的居民,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社区护理是把医疗卫生与护理保健结合到一起,以达到***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如果社区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的宣传健康知识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医院将减少许多患者,改善就医难的问题。

1.2.2护理人员的就业需求

根据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就业导向探究结果显示,不同护生对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不相同,对社区前景的认知也不明确,个人发展和工资待遇已成为护生就业所关注的重要因素。对社区护理认知的局限性已影响护生的就业意向。社区应加强其对护理工作的宣传,建设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即可满足社区护理人员的需求,也可为护理人员提供就业平台,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2提高社区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

2.1以社区居民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

2.1.1健康教育的宣传,重视居民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性病的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在新的医疗模式中,强调要以健康教育的方式,促使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习惯,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的发生,更有效地维护人们的健康。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都有一定的作用。健康教育的宣传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定期开展宣传讲座,发放健康教育的宣传书籍。为了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要注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应得到重视,社区可设有心理咨询处,定期上门辅导,空闲时间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指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特色社区。

2.1.2定期健康体检的实行

随着生活及工作快节奏的发展,很多居民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社区实施定期的健康体检是保障居民健康的最佳途径,即能提早发现,及时预防并且***疾病,也能定期了解社区居民身体及心理健康的总体变化。根据定期健康体检的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通过健康教育、健康随访等方式进行健康管理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受益的不仅是居民个人,还有整个社区的发展,更有利于提高社区的优质护理服务。

2.1.3做好健康随访

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随访,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的新型护理服务,不仅局限于居民***疾病期间,而且对居民的日常护理及遵医行为都能进行督促作用。社区应对全部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应记录居民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联系电活、家庭情况、有无既往史、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及定期健康检查结果。应由社区护理人员专门承担随访工作,定期进行电话访问和上门指导。

2.2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

2.2.1人员岗位认知

随着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工作人员数量的增多,社区应进行人员岗位的认知,使护理人员了解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面临的问题,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人文关怀理念,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使社区护理工作人员与居民建立良好稳定的服务关系,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服务质量。

2.2.2护理人员医学理论知识培训

社区护理理论知识是综合公共卫生学与专业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结合,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特别要加强护理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学、流行病学、营养学、老年和慢性病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等知识的培养,并且能结合实际进行运用,社区可定期开展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定期考核,以提高社区优质护理服务。

2.2.3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培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10篇

学习

副主任医生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副主任医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副主任医师论文发表要求,医生论文发表在哪里。27岁,实习期间,带教老师是一位全国有名的医学教授,他让你掌握了书本里没有的知识。你的实习非常顺利,愉快。你在实习结束时,会遇到一位心地善良容貌美丽

学习

护理专业科研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专业科研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000字完整版,护士个案护理论文范文。为保证科研全过程的有效实施,建议在第四学期末进行布置,毕业论文在通科实习和专科定向实习期间完成。1.毕业论文的类型(1)科研论文:唯一可以用

学习

法律案例论文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案例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律案例小论文范本,免费法律案例论文。3.认为教学中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个具体的法律概念或法律原理,因而所选的案例往往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法律知识点。然而,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

学习

普外科护理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普外科护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普外科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普外科护理论文最新题目。1.2人性化护理方法1.2.1合理优化普外科人力资源护理管理人员要科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学历、

学习

中国护理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护理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管理论文最新参考文献,护理管理学1000字文献综述。1.2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排班模式分为3个大组6个小组,每人管理6~8例患者,负责监护病床患者和普通病床患者的护理,根据临床管理能力、管理经

学习

副主任医师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副主任医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申报副主任医师论文要求,副主任医师论文发表到哪里。27岁,实习期间,带教老师是一位全国有名的医学教授,他让你掌握了书本里没有的知识。你的实习非常顺利,愉快。你在实习结束时,会遇到一位心地善良容

学习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就业指导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1000字,护理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1.毕业设计时间太短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学期初,时间仓促,老师和学生接触较晚,加之指导老师是由学校统一安

学习

icu护理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icu护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icu护理心得体会范文大全,icu个案护理论文。1.2优质护理实施方法1.2.1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教育转变护理服务基本理念,根据卫生厅下达文件要求:院方管理部门及护理部门需要积极组织学习活动要求,加

学习

博士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博士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博士毕业论文作者推荐,致谢博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为:序号(1、2、3).作者姓名(只列出前三名,外国作者姓在前,名缩写在后).文题名,期刊名,年份,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1BraunHP,Emmerma

学习

护理外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外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士外科毕业论文题目,护理外科论文题目大全。目前开放教育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设计了护理科研方法、文献检索、护理伦理学这三门课程,它们与毕业论文写作直接相关。护理科研方法主要介绍

学习

专科法律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专科法律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专科法律论文,专科法律论文100字。从现行法律和司法实践看,配偶一方有通奸行为,另一方是无法获取精神损害赔偿的。而笔者认为,婚姻法确立通奸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必要和可行的。婚姻法应当对夫妻忠实

学习

劳动法律关系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法律关系论文10篇,内容包括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毕业论文,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的论文。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历史演进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是一定时期的历史产物,不能说有了劳动就有了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围绕人类劳动活动的社

学习

公司法学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法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公司法论文选题最新10000字,公司法毕业论文题目推荐。

学习

法律文书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文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律文书格式技巧论文,法律文书范文100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诉讼活动信息透明度不断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式,我国现已实行了法律文书

学习

副主任医生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副主任医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副主任医师论文发表要求,医生论文发表在哪里。27岁,实习期间,带教老师是一位全国有名的医学教授,他让你掌握了书本里没有的知识。你的实习非常顺利,愉快。你在实习结束时,会遇到一位心地善良容貌美丽

学习

护理专业科研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专业科研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000字完整版,护士个案护理论文范文。为保证科研全过程的有效实施,建议在第四学期末进行布置,毕业论文在通科实习和专科定向实习期间完成。1.毕业论文的类型(1)科研论文:唯一可以用

学习

法律案例论文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案例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律案例小论文范本,免费法律案例论文。3.认为教学中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个具体的法律概念或法律原理,因而所选的案例往往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法律知识点。然而,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

学习

普外科护理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普外科护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普外科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普外科护理论文最新题目。1.2人性化护理方法1.2.1合理优化普外科人力资源护理管理人员要科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学历、

学习

中国护理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护理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管理论文最新参考文献,护理管理学1000字文献综述。1.2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排班模式分为3个大组6个小组,每人管理6~8例患者,负责监护病床患者和普通病床患者的护理,根据临床管理能力、管理经

学习

副主任医师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副主任医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申报副主任医师论文要求,副主任医师论文发表到哪里。27岁,实习期间,带教老师是一位全国有名的医学教授,他让你掌握了书本里没有的知识。你的实习非常顺利,愉快。你在实习结束时,会遇到一位心地善良容

学习

护理就业指导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就业指导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护理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1000字,护理规划与就业指导论文。1.毕业设计时间太短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学期初,时间仓促,老师和学生接触较晚,加之指导老师是由学校统一安

学习

法学学年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法学学年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学学年论文范文大全,法学学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