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是发扬和传承中国汉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学习课本教材外,还应该适当地结合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知识在课外阅读中的灵活应用。
一、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价值
在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因此,在对每一个主题进行学习的时候应当配置一个相同的阅读主题。比如,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教材中,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了八个主题,包括祖国在我心中、感受自然、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人与动物等。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教师开展以语文教材为中心的课题学习,以教材的编排为基础提炼出教材阅读的主题,然后将阅读的主题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并适当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最终实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1.把握课文主题以及中心思想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无法理解和吸收。因此,在主题式阅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主题的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在教材中,以亲情为主题的课文有《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与地坛》等,以爱国为主题的课文有《我们爱祖国》《狼牙山五壮士》等。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文章的分类,学生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进一步的学习和分析中,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通过融合情景挖掘文章的主要情感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理解文章的主要感情和思想,主要是因为学生无法彻底掌握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的修辞手法经常会赋予某些词抽象的意义,使其脱离了原本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特殊的情景帮助学生挖掘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感情。例如,在《草原》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许多描写草原的比喻句。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草原的***片或者教学视频,通过这些教学辅助工具来描述草原的生机勃勃。再比如,当学习《扁鹊治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蔡桓公与扁鹊见面的所有场景,把两千年前的故事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文章含义的理解。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模式的运用,一方面提升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篇2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自主阅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应该处于一个核心位置,传统的阅读越来越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形势,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来顺应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难度和阅读速度是新课改下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测评的一个标准,也是今后高考考核的方向。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自主阅读”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帮助很大,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必将成为今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新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
新课改实施以来,大多数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在试着对自己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大家都意识到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那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体如何呢?
1.重语法轻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存在老师先进行阅读然后详细地、透彻地讲解,尤其是对英语语法的分析可谓面面俱到,唯恐学生不能掌握。这样的课堂学生缺乏主动性,处于被灌输状态,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不能引起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2.面临升学压力时间紧
面对升学压力,很多教师对待阅读材料不是精讲细练就是简单处理答案。英语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主,其余的基本是试卷的阅读练习题。为数不少的教师都忽视课外阅读的练习,忽视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慢慢的学生就失去阅读的能力。另外,教师在课堂占用大部分时间讲解,学生阅读时间很少,课下又有大量的练习题需要完成,学生忙于应付这些,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所以,学生的阅读量都少得可怜。
二、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自主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新课改对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促使“自主阅读”教学成为必然
高中英语新课标设定了英语课程目标,即以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难度和阅读速度是新课改下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测评的一个标准,而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主阅读训练,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把它作为今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2.高考方向的改变促使“自主阅读”教学成为必然
此外,笔者对2007年以来的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该题型的词汇量在增加,难度也在逐渐提高。可见,高考对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阅读速度、阅读量和阅读难度都成为高考考核的方向,这就要求高中学生要增加英语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增大难度。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自主阅读”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帮助很大,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必将成为今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三、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自主阅读”教学实践
笔者在进行高中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时采用了“先预读―设定问题―细读―自主解决问题―通读全文”的方法。预读就是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然后教师设定一定问题,学生自己通过一定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了解文章的观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关系和作者的写作意***。
学习人教版高二(下)“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文时,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略读,然后给学生设定疑问:“Isn’t it legal for Shylock to ask Antonio to pay for the money?”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再次阅读,我提示学生可以自由分成两组以辩论的形式解决问题,我给了学生一晚上查找资料的时间,再上课时我发现学生各司其职,有的从网上***了材料,有的抓住了课文中的细节,甚至还有人把相关的法律条文翻译成英文。辩论时我让几个同学做评委。整堂课双方用英语搏杀十分惨烈,辩论状态极佳,辩论场许多“铁齿铜牙”现身,直到下课精彩辩论还让人回味。通过辩论,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观点、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关系和作者的写作意***,阅读起来更卖力了。
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只是本人在新课标教学中的实践。如何完善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使之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还有待于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现。
参考文献:
[1]袁晓峰.阅读是教育的核心[J].人民教育,2009(41):577.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篇3
关键词 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 英语报刊特点 报刊阅读方式
一、引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其熟练掌握英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的指导,培养其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他们内在的需求。新课标对高中学生英语学科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具备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量和扩大记词汇量等;还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同时,新课标还要求达到高中英语六级水平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8万词以上,七级应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应达到30万词以上。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要达到这样一种课外阅读量光靠英语课本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教学资源,例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相比较而言,英语报刊杂志以其获取便捷、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而成为教科书以外的教学资源之首选。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辅助使用了《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一版》。
二、英语报刊的特点
英语报刊内容新颖、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报刊内容广泛,体裁多样,一般涉及社会、***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词汇量、丰富其语言知识。而且英语报刊语言地道,很多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紧扣学生心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英语报刊语言难易适中,大多数的报刊都设立了各种版别,可供不同英语水平层次的人阅读,如《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英语辅导报》等相应地设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各年级的版别,符合了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求。
三、报刊阅读方式
1. 课堂上集中阅读
每周利用一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集体阅读。学生刚开始可能不习惯于用英语来获取自己关注的信息,也不熟悉英语报刊文章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因此,在高一起始阶段有必要采用在课堂上集中阅读英语报刊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英文报刊。
以下是笔者使用《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进行英语报刊教学的一些做法。在报刊阅读课上,教师应精心挑选文章,可结合当前所学课文,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并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但同时,所选材料又必须作为课本内容的延伸,以弥补课本材料的不足,进而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融汇和扩展。然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则是引导者,学生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听、说、写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首先进行报刊阅读策略指导,让学生尽早接受阅读技巧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如阅读记叙文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等;阅读应用文、说明文及科普文章时,应注意找到文章各段落的主题句、文章的逻辑关系等;阅读议论文则应注意作者的观点、找到文章的论点和论据。对于一些文章,可指导学生采取整体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只浏览文章的标题和***片,对文章进行粗略和整体的理解。阅读新闻报道时要求学生带着5个W(即,who, what, when, where和how)去阅读,边读边自己回答问题。问题弄清楚了,文章也就基本读懂了。在阅读文章时,要培养学生抓住主题思想的技能,提醒学生在快速浏览全文时,不要因为被个别词句难倒而停顿下来,应该重点关注全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
其次,教师还可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指定篇目,并解答老师事先备好的阅读检测题,《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网站也提供了相对应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问题涉及到文章的主题或事实细节,一般是简答题、判断正误、选择题以及任务型阅读。目的是让学生搜索关键信息,找出文章的主题句与关键词。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介绍一些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跳读、预测文章内容、找关键词句(主题句)、理解主旨大意、上下文推理、根据上下文及构词法猜测词义。
教师也可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篇目,形式有听原声朗读、学生朗读、老师解读、选句选段翻译、长难句分析等。总之,教师要做一个好的指导者,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大胆实践。教师的作用在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消除学生学习过程的盲目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听、说、写的训练。《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上的许多文章网站都配备了地道的原声朗读,教师可选择一些进行听力的训练。《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第3版每期都有“Debate”或“Your words”讨论版块,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对于一些文章,教师也可根据需要采用角色表演、采访、复述故事等其它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仍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则主要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必要时给学生适当的帮助。
2. 学生课外自主阅读
《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第7版“Quiz time”配备了和文章相对应的听、说、读、写各种类型的阅读检测,学生可自主阅读报刊并完成这些练习。
教师应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报刊阅读计划,总结分析自己目前的报刊阅读水平或状况,尤其是阅读速度和对语篇的领悟能力,并及时调整阅读计划和阅读策略。
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例如摘抄精彩的词句、片段、格言和警句等。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能为后续的语言运用积累素材。
为了提高写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课堂讨论话题课后落实到笔头。口头表达能力强,必然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要鼓励学生课上说到什么程度,课后就写到什么程度。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为所读文章写纲要或故事大意,培养语篇分析能力。写阅读体会,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这一切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自信心,进一步端正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
四、结束语
总之,进行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内外英语报刊的阅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学生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戴***熔.2007.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篇4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12-0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应真正领悟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促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确保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研究新课改下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阅读习惯,指导有效阅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一个学生如果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自主的选择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学习语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如问题式阅读课、鉴赏品评阅读课、分组合作探究课、质疑解惑阅读课、分角色朗读课、故事表演阅读课等,给学生预留充足时间自主实践,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有多种,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不同题材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散文、诗歌宜大声地、有感情地诵读,诵读时让自己深深地融入作者与作品中最好。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时,可以通过具体教读一些散文、诗歌例作使学生掌握停顿、语气、语速的技巧,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如在阅读小说时,一般可同时使用三种阅读方法,第一步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结构,了解环境描写;第二步精读小说,赏析人物形象;第三步细读小说,由细节描写赏析入手,结合三要素把握小说艺术特色、主旨和社会意义。
二、创设情境,尊重情感体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积极营造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氛围,同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而应该努力创设语文阅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对学生而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语文阅读,可以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创设情境激活高中语文课堂,尊重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目标,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使学生阅读时一开始就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中;二是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音乐能给人很直接很强的感染作用,运用音乐创设情境,能够营造出强烈的情感氛围;三是创设画面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画面,使学生在画面营造的氛围中,将感情倾注于审美对象,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和作者情感的共鸣;四是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创设情境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创造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组织讨论,强化阅读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通过采取组织讨论的教学手段,强化阅读教学。组织讨论,强化阅读教学,首先要精心设计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对阅读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其具体内容包括对阅读文本内容的解析、学生情况的分析、阅读目标的定位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挖掘好教学资源、设计好相关议题,从而不断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多方面论辩。只有精心设计讨论的议题,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
其次,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还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积极引导。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通过集思广益,互相合作,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相互补充、启发,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另外,在组织讨论完毕后,教师还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高中语文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强化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评价活动来激发和放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时,教师的评价要着眼点于学生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广度和创新度等方面,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要客观全面,评价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态度、思考习惯以及相关能力成长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式地讨论,积极探索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这样才能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宝媛.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教学体会[J].学周刊.2011,(30).
[2]祝仕国.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J].教师.2011,(28).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篇5
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符合大学生发展的需求,也符合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但是实际上,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存在限制和不足,不能有效发展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试***探索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并进行相关研究。
二.、理论基础
受心理语言学的影响,阅读理论的研究关注的是阅读心理机制,以及受这种心理机制影响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过程,并通过对阅读行为的分析,研究阅读能力的构成。阅读的三种模式包括:“自下而上”模式,又称为“信息驱动”模式,由高夫(D. B. Gough)于1972年提出,这种模式认为阅读是对文本语言的一个解码过程。“自上而下”模式,又称为“意念驱动”模式,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顾特曼(K. S. Goodman)提出,这种模式认为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的思考过程,需要读者运用以前的知识对文本进行预测。“交互性阅读”模式由Rumelhart于1977年提出,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处理过程。“交互”模式,是“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的结合,既强调对单词、短语的解码能力,又注重背景知识、上下文预测的重要性。阅读过程是文本的表层结构和读者对文本的背景知识之间不断作用的结果。
阅读教学模式深受阅读理论的影响。三种主要的阅读教学模式包括: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以“自下而上”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综合的***式理论教学模式,以相互作用模型为理论基础;语篇阅读教学模式,以话语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三种阅读教学模式各有利弊,经常***使用。但是实际上,三种模式可以互补,结合起来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采用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融合了以上三种模式的优点。
三、新的阅读教学模式
我们试***建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模式,以语篇分析为主、任务阅读为辅。教学模式强调为读者设定任务,同时强调对语篇的理解,重视语言知识和语法。此外,教学模式还强调语篇类型、语篇模式、语篇策略。阅读教学模式不仅要求读者对文本的意义进行理解和推理,还要求读者结合文本字面的词语、句型结构,以及语言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确认假设,进行推理。
1.阅读前
在阅读前,老师要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吸引学生预测阅读材料内容。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预测、选择和对文章内容进行确认。阅读预测指的是激发读者背景知识,在阅读前积极预测文章内容。预测活动可以减少由背景文化知识缺失而造成的阅读障碍。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标题、作者和文章的背景信息。然后,老师建立语篇阅读的概念,把单词和句子的阅读转化为语篇阅读。老师可以通过安排问答活动或者口语练习,从而确保学生预测阅读材料中的内容。
2.阅读中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灵活地使用各种阅读方法,从而获得预期的阅读效果。这些阅读方法包括:合成阅读、推理阅读和整体阅读。
(1)合成阅读
合成阅读是让学生了解整个文本的大意,主要任务是浏览并且了解文章结构,通过语篇类型、语篇模式和主题结构理解文章主旨。老师要控制合成阅读时间为3到4分钟,学生通过段落的主题句判断段落及文章的大意。老师通过询问学生段落大意、文章大意或者让学生简单陈述文章内容,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
(2)推理阅读
推理阅读是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细节内容,并且理解重要的单词、句型和表达,掌握语篇特征;分析文本结构,做出正确推论及理解作者意***。推理阅读,首先要理解语言点、重要的和难理解的句型。老师可以采取语法翻译的方法解释重要的单词和表达,之后再做句型练习巩固效果。其次,学生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及语篇特点,这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主题和细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老师要介绍和解释语篇模式及语篇策略,包括衔接和连贯。最后,学生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论。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的言外之意,了解什么是陈述的事实,什么是作者的看法。
(3)整体阅读
整体阅读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作者的意***。老师指导学生区分文本中的事实和作者的观点,了解能够反映作者观点的句子。学生需要3到4分钟进行阅读,老师再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3.阅读后
阅读后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且强化阅读中所学的要点。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所阅读的材料,检查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大意,是否掌握了重点单词和表达方式。另外,学生还可以做一些翻译和写作的练习巩固所学。
四、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在汉口学院2013级本科班级中选取平行的两个班,一个做实验班,一个做对比班,人数均为37人。两班均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教师的教学水平基本一致,授课时数相等,一共16个教学周。阅读测试均采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题型,共20道客观题,总分40分,要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实验收集的数据采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
2.研究步骤
先进行前测,前测在开学后的第一星期进行。教学实验是安排每个星期的一节英语课为阅读课,老师对实验班采取语篇分析为主、任务教学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比班则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后测在学期的倒数第二个星期进行。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都要求在课堂内按时完成阅读测试。后测的方式和前测方式相同,只是内容上有所不同,题目难度相当。
3.研究结果
主要进行纵向比较,把实验组和对比组的前测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把实验组和对比组的后测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前测成绩数据
前测成绩数据,实验班平均分为22.054,对照班平均分为22.081,两个班的标准差差别不大。T值为0.426,P>0.05,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实验开展之前,英语阅读水平基本一致。
表2:后测成绩数据
后测成绩数据,实验班平均分为24.568,对照班平均分为22.703,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照班的高;实验班的标准差比对照班的低,说明实验班的成绩分布比对照班更集中。T值为2.084,P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篇6
人们对外语阅读教学的认识经历了译码论、微观法、宏观法,发展到现在的阅读互动论。赫德生(T. Hudson)与卡雷尔(P.L. Carrell)等人吸取了各家之长,提出了互动论(the interactive approach),主张阅读是读者与所读语言材料互相沟通以及微观阅读与宏观阅读互相作用的过程。当代外语阅读教学法吸取了传统阅读教学中“微观法”之长处,采取微观法与宏观法相结合的方法,既重视语言知识和词汇的教学,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结构、阅读策略以及假设、预言与推断等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当代的外语教学理论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任务就要求我们用综合的阅读教学模式,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综合阅读教学模式对阅读教学过程大致划分为五个步骤,每个步骤下设若干个阅读教学项目,涉及到从词汇、短语、句子、段落、篇章的教学,以阅读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个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取宏观法之所长,从整体入手感知文本,把握文章主旨与层次结构;然后采用微观法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详细地学习词汇与语法知识,对文章作深入细致理解;最后再采用宏观综合的方法,达到整体全面地理解。下面,我采用表格形式分述这种教学模式。
第一步:文本感知
教学项目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2、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主旨与层次结构的能力。
3、自动识字(词)的能力,预测、推断能力,据上下文猜测词意的能力。
教学方法
快速阅读、讨论。
教学活 动
教师
1、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或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背景知识。
2、介绍部分关键词汇,指导学生快速阅读。
3、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学生
1、获取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或讨论相关背景知识。
2、快速阅读,完成阅读练习题。
3、进行讨论,弄清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练习方式与题型
1、阅读理解方面的选择题(细节信息)
2、正误判断题。
3、***表与连线题。
4、有关文章主旨的问答题。
第二步:听录音与朗读
教学项目
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与层次结构。
2、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与语音语调的模仿能力。
3、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听录音,朗读课文。
教学活 动
教师
播放录音,指导学生听录音,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
学生
1、听录音,领会文章的主旨与层次结构。
2、模仿录音中的语音与语调,练习朗读。
练习方式与题型
1、朗读。
2、***表与连线题。
3、有关文章层次结构的问答题。
第三步:语言知识点的综合学习
教学项目
1、在语境中学习词汇与短语的教学(读音、拼写、意义、词性、用法、功能、构词等)。
2、句子教学(句子的用法、语法结构与功能)。
3、段落(段落的结构与主题)。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与掌握语言语法知识。
2、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从词汇、句子、段落三个层面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地理解,做到融会贯通。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综合归纳、模仿造句。
教学活 动
教师
1、讲解分析词汇、短语、句子的用法与语法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造句。
3、分析段落结构。
学生
1、接受理解老师所讲的词汇、短语、句子的用法与语法知识,做好笔记。
2、运用所学知识模仿造句。
练习方式与题型
词汇运用练习,造句与翻译练习。
第四步:综合理解
教学项目
文章的深度综合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与见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深度综合理解能力,全面把握课文。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3、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讨论与交流,复述课文。
教学活 动
教师
1、指导学生综合深入地理解课文。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复述课文。
学生
1、通过练习、讨论与交流对课文进行综合深入的理解。
2、在讨论、交流与复述课文中发展表达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交际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练习方式与题型
讨论与交流,完形填空练习(close test),复述课文。
第五步:读写延伸
教学项目
读写运用。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知识与阅读技巧阅读相关文章,拓展知识面,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
2、运用所学的知识,以书面的形式表达相关主题,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分析与讨论文章结构与语言特色,指导课外读写。
教学活 动
教师
1、讨论分析文章结构与语言特色。
2、指导课外读写。
学生
1、领会文章结构与语言特色。
2、完成课外读写练习。
练习方式与题型
阅读理解,书面表达。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篇7
随着中泰两国各领域合作的密切加强,社会上也加大了对泰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各所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泰语教学课程。而在泰语教学中,阅读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效率的泰语阅读不仅能够有利于学习与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且还能够对泰国的人文历史、经济贸易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理解。不过,笔者通过对当前大理大学泰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其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问题。因此,在现代大学泰语阅读课上,老师们应吸取教训,转变传统的授课观念,积极改变自己在阅读课中的角色,继而促进大学泰语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当前大学泰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现状
1.提高泰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泰语阅读是获取相关泰国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泰语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泰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积累词汇和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是泰语听、说、写、译能力培养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泰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课程,然而,泰语和英语有所不同,英语是在初高中甚至小学就开始接触,有较长的时间学习和巩固,而泰语是在大学时才开始接触,属于泰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泰语初学者而言,要想做到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就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传统泰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基于大理大学泰语专业《泰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其采用的传统泰语阅读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模式问题、词汇问题、理解问题以及阅读速度问题等:
(1)以教师为中心的落后教学模式,互动少。传统泰语阅读教学多数以典型的“自下而上”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模式认为阅读过程应从最小的语言单位入手,如词汇,句子结构,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单词辨识到短语句子理解,乃至最后对阅读内容的判断。而且整个泛读课堂教学泛滥着教师的独裁,没有讨论,很少的信息反馈和师生互动,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刻。
(2)词汇问题。泰语阅读中涉及大量词汇,词汇构成了句子与文章,因此,词汇的积累是阅读的保障与基础,词汇的积累要包括拼写、意义、读音与用法,但在高校,学生对泰语的学习处于初级阶段,未曾对其有所了解与掌握,因此作为初学者,学生的词汇基础较弱,词汇量有限,从而不能顺利地开展泰语阅读教学,同时也影响着学生阅读的效果。
(3)理解问题。学生缺乏主动参与阅读材料的语言环境,对词汇及语法记忆也不牢固, 结果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真正提高。具体来说,泰语词汇有着不同的意义,但学生在词汇积累过程中,可能仅是记住了其中一种意义。但在文章阅读时,对词汇意义掌握得不全面,将使学生不能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制约着学生阅读的效果,影响着阅读教学的开展。一方面学生对句子不能有着更好的理解,难以掌握泰语句法的特点,以至于出现了错误的理解;二是学生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对单句的理解之上,而忽视了文章的主题思想,难以掌握文章的内部联系;三是,部分学生对泰国的历史、文化、风俗等不了解,也制约着阅读的效果。
(4)阅读问题。高校学生在阅读时有诸多不良习惯,如点读、回读等,制约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同时教学也不能顺利开展。
三、基于***式理论的kwl 策略相关分析
1.***式理论
KWL策略的理论依据为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的***式理论。他认为***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用于理解、解释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人的大脑中存在纯概念的东西,***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1932年,人工智能学家F.C.Bartlett把***式定义为人们过去的经历在大脑中的动态组织,并将***式概念运用到记忆和知识结构的研究中,***式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80年和1983年,人工智能学家D.E.Rumehart和P.L.Carrel又分别把该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并将其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用于解释外语学习和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1985年,由于人工智能科学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J.Anderson等人把***式理论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是无意义的,它只用于指导听众和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新的知识。阅读中,或者是因为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不足,致使学生难以激活头脑中的相关***式知识,或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适量的不足,存在文化差异、学科差异等,还不具备基本的可激活***式。
2.基于***式理论的kwl 策略
***式实际上就是各种各样的知识(语言知识、历史知识或某种专业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单位,***式的总和即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即通常所说的背景知识。加强学生的背景知识,建立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式理论的精髓所在。基于这种理论,Ogle于1986年提出了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即KWL阅读策略。启发和建立学生的背景知识既是阅读前的一个重要工作,也是写作活动前的关键环节,它决定着最终阅读理解的质量。
3.大学泰语教学中kwl 策略的应用可行性
KWL 是一种有效的***表阅读策略,通过***表的引导,学生在阅读前,大脑会自动刺激学生已有的关于话题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提问等活动,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显得更为活跃。此外,KWL 阅读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未知的知识进行展望,结合已知的背景知识进行积极思维,找到明确的学习方向,提高泰语阅读效率。最重要的是,老师很尊重每个学生个体,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解决了许多中国学生在学习泰语时常常羞于开口、担心犯错被老师和同学笑话、保持沉默、不主动参加课堂活动的老大难问题。
四、基于***式理论的kwl 策略在大学泰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基于***式理论的kwl 策略在大学泰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授课思想,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诠释,也即是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据***式理论,遵循KWL ***示的指导,帮助学生激活大脑中原有的***式,并试***建立各种不同的新***式。通过传授KWL 这种新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来说,在大学泰语阅读教学中,基于***式理论的kwl 策略的主要实施步骤主要如下所示:
a.创建KWL ***表。教师在黑板或投影屏幕上创建KWL***表,同时向学生解释这张KWL ***表的用途,即K=what I know(已经掌握的主题内容知识),W=what I want to know(希望学习的主题内容),L=what I learned(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接着,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空白的KWL ***表或者让学生用一张空白纸画一个KWL ***表,以便记录文章的相关信息。
b. K栏学习。教师要求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大脑风暴”,即讨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词语、术语和短语等,并把这些信息逐一记录在K栏。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他们填写在K栏的内容。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一些提示,如:
提出一些有助于学生进行“大脑风暴”的问题。有时候,学生需要一些提示,教师可以用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如: _________(谈谈与主题相关的现有知识。)
鼓励学生解释这些内容的相关性。对于一些比较陌生或比较难的阅读主题,教师的关联性启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章内容。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c.W栏学习。询问学生对学习主题最迫切要了解的是那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把这些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记录在W栏。教师可以换另一种方式来促进学生提出更多的观点问题并记录在W 栏。如果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困难时,如学生一时回答不出
(关于话题,想获取什么知识?)这个问题时,他们有可能干脆直接回答 ?????(没有),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的方式进行提问,如(预习后你认为能够从话题中学到些什么?)
d.在W栏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文章主题高度相关的问题。由于受到人生观、知识面和语言能力等原因所限,学生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可能偏离文章主题,这时需要教师通过呈现问题进行引导,但要注意W 栏中所列的问题大部分应该由学生提出的,教师的提问只是个辅助。
e.让学生通读全文,并在阅读过程中找出W栏所列问题的答案。
f. L栏学习。学生可以在整篇课文阅读过程中或后填写L栏。教师可以:
让学生回答W栏问题,鼓励他们在L 栏中写下感兴趣的内容。为了区分问题的答案和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L栏中对相关信息做记号以示区分。例如,他们可以在K栏中有关问题的信息打勾,在感兴趣的内容旁打星号。
让学生利用其它信息资源找到W栏所列问题的答案。有时候课文里没有相应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查课外参考书等方式找到答案。
组织学生讨论在L栏中所记录的信息。
鼓励学生对于W栏已经记录,但在课文中没有找到相应答案的问题进行扩展研究。
4.基于***式理论的kwl 策略在大学泰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保障措施
根据***式理论,把KWL阅读策略引入大学泰语阅读教学中。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较,基于***示理论的KWL,使得学习环境比较轻松,更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性、创造性和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老师很尊重每个学生个体,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解决了许多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常常羞于开口、担心犯错被老师和同学笑话、保持沉默、不主动参加课堂活动的老大难问题。实践证明,KWL 的整个读写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围绕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求知欲展开。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启发式思维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快乐地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自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目的。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篇8
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根据***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作了分级定位和明确要求:(1)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并能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2)九年义务教育结束时,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中考英语120分的试卷中,与阅读有关的题目占大约55分。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前许多教师和学生已经对这一问题非常关注,而且也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但预期结果不佳。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笔者拟提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个有效策略。
1构建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
由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直接承担者,是教学影响的承受者,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而展开的。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授课前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语言知识点的掌握为终极教学目标,不关注学生实际表现和课堂实际反馈,而是要在课前充分预设和精心准备、设计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和遇到的问题,不断调整,积极应对来生成课堂资源、教学程序和细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和目标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树立创新意识,从而学会学习,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运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来打造有效课堂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的各个板块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任务展开的。每个单元的阅读材料、词汇、语法、技能训练和写作任务都是为了这个任务服务的。任务型教学即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1]。任务的特点是贴近学生生活、学***历和社会交际,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欲望的交际问题,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知识点。即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从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入手,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通过运用语言来达成目标。
教师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设计任务时可遵循以下几点:(1)有效设计读前活动。首先,任务明确具体,学生不能随意、盲目地读;其次,以旧带新,通过激活相关背景知识来激发对新话题的兴趣;最后,新授单词的处理。阅读前只需教关键生词,即那些对学生阅读理解构成重大障碍而又难以从上下文中得到词义的生词,多数生词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去猜测,根据同义词、反义词、构词法、定义线索等猜测词义,对学生进行猜测生词意思的策略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并感知学习的乐趣。在第一课时教学中让学生对生词认读即可,不必讲解具体的用法。(2)注重阅读过程的有效性。学生阅读第一遍的任务是领会大意,要明确告诉学生默读,以跳跃式的方式阅读,通读文章的起始和结尾段或者细读各段主题句,并浏览与主题句相关的词语。这正是略读的策略。任务形式以问答为主,问题不宜多。学生阅读第二遍的任务是理解细节。这时要给学生读足够的遍数,任务设计有层次和坡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任务形式多样,可以是问答,表格、选择、匹配等,适量而不交叉,呈现形式要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感,以便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记忆。这时可以采用预测和寻读的策略,以便他们根据题目、上下文内容、关键词、连词等信息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及相关词汇进行预测。或者利用关键词、标题、***表等信息快速从较长的文章中查找特定的内容。(3)阅读后要巩固操练。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反馈活动的设计中,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任务要求合理,不片面追求结果的完美,凸显过程的重要性[2]。
3采用讨论式课堂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全班或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中围绕着阅读内容充分交流学习意见,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课堂讨论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生生讨论,师生讨论,通过信息的不断生成共享,相互启发,调动讨论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集思广益。
讨论的过程又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学生为了参与讨论,必须初步阅读文章,还要提出问题。在讨论时,听别人的发言,经过思考分析,针对别人的发言补充自己的意见,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意义上,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意***,挖掘文章的深层涵义。讨论式课堂可以很好的达成这一目标。因为开展课堂讨论能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发现有关内容和信息,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使阅读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
4多元化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阅读习惯
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会表现出一些不良习惯,例如: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读出声音、翻译成母语等等。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阅读断断续续,影响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阅读前要注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专心致志,一气呵成的阅读习惯。教师还要训练学生从声读过渡到默读,按意群理解句子,培养直接理解书面信息的阅读能力。翻译成母语不仅严重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不利于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的培养。在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复述段落的方式,让学生读一段,用自己的话复述本段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没有必要把它翻译成汉语,逐渐地便改掉了边阅读边译中文的习惯。当然长难句还是要给出正确的汉语表达。
在阅读课上,教师同时要鼓励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因为大声朗读不仅能引导注意集中,还能刺激脑细胞,加深记忆,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提高对阅读材料的欣赏力。总之,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科学的阅读技巧,能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汉荣.漫谈任务型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科技,2008(5):61.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篇9
关键词: 四级快速阅读 略读 速读 技能技巧
我们都知道,英语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听、说、读、写、译。而“读”是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那么外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也必须掌握“读”的一些基本技能。所谓快速阅读就是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大量的英语资料的一种科学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作为一种阅读形式也已经在很多的考试中出现,它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所给出的文章,进行快速的阅读并且能在最大限度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还得完成与文章相关的的试题。学会英语快速阅读,对于扩大英语阅读范围,增加英语词汇数量,丰富英语语言知识,增强英语语感都大有裨益。其实英语快速阅读除了阅读的快速性,还包括阅读的无声性、阅读的科学性等要素,这里就介绍一下英语快速阅读的技巧,以使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及英语考试中能“游刃有余”。
1.按照文章体裁、基本架构迅速定位文章的脉络,确定主题
一般情况下,英语文章多是按“总―分―总”这样一个思路写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就要根据其体裁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快速阅读,正确理解。
(1)结构。文科文章:现象解释型、问题解决方案型、结论解释型。理科文章:现象解释型、成果性、实验型。
(2)体裁。记叙文往往一开始就交待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及事件(what),然后再详细叙述事件发生的原因(why)。要注意故事结尾处作者的点评。议论文中,作者先提出一个论点,再对此进行分析,或举例加以论证,得出结论。要注意目的、结论和观点。说明文中,作者首先提出说明对象,然后从时间、空间、用途、方法、步骤等各个不同侧面加以说明。要注意定义、概念、数据、细节。
例如,结论解释性的文章,结论为主题所在。一般首句是个判断句或是表示作者的态度时就时常是结论,尤其是首句之后紧跟较长的例子或细节时;现象解释性的文章,解释为文章主题所在:一段首末的问句等于现象,文科文章的问句出现在一段的末句;理科文章出现在一段首句。回答就是解释,即主题;问题解决方案性的文章,解决方案为问题主题。
2.利用主题句迅速定位文章的各段讨论的重点
(1)主题句的确定。主题句是整个意群(sense group)的概括和总结,找到主题句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整篇文章。通过这些主题句,我们就可以对文章的主要意思有一个整体了解,从而在做练习时能够全面把握,快速准确地作出选择。
主题句具有总结性,一般位于文中三个地方:全文首句;一段末句,一段末句出现转折或结论时常出现主题;二段一二句,二段对一段进行总结或否定时常出现主题。
另外,表观点、进行评论的句子;而提供事实的句子往往不担当主题句;主题句一般用现在时表达。
(2)有主题句时,与主题句相对应的为正确答案。
(3)文中没有主题句时各段首句相加,其中共有的词汇为本文的主体词,必须出现在主题题型的正确答案中。
(4)主体词的特征。一般为名词或名词词组、出现频率较高和一般位于段落首句。
3.戒除不良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1)摆头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的视线在阅读材料上从左向右每移动一行,其整个头部也跟着从左向右摆动一次的阅读习惯。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依赖视线的移动来完成阅读的全过程,而头部的摆动对阅读根本没有任何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只会占用阅读时间、减慢阅读速度,影响阅读的整体效果。再者,随着阅读者阅读水平的提高,其视幅(即眼睛在阅读材料上的注视范围)也随之加宽,其视线的移动已不仅仅是从左到右,而更多的是从上到下地移动。可想而知,头部的摆动只会妨碍阅读的速度。
(2)有声阅读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阅读材料中的每个单词都轻轻地读出声来的阅读习惯。有研究表明,有声阅读的速度只是视觉阅读速度的一半。因为有声阅读是通过语音转录而到达理解,视觉阅读却是通过视觉加工直接到达理解。显然,通过视觉通道加工信息的速度要比通过语音通道加工信息的速度快得多。尽管阅读者在阅读水平较低的时候,通过语音转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随着对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有声阅读会大大影响阅读的速度与效果。
(3)默读或唇读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虽然不读出声音来,却利用舌头、喉咙甚至嘴唇的动作来辅助阅读。实际上,在这种阅读过程当中,阅读者只是把有声阅读变成了在内心深处的默默发音,虽然别人听不到其声音,但其发音器官却介入了整个阅读过程。因此,默读或唇读其实就是一种听不到声音的有声阅读。它与有声阅读一样影响阅读的速度与效果。
(4)回读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每读完一行或一句后,又将视线移至刚刚过目的文字,回过头来再读一遍。这不是为了确认所读内容而进行的有意识的回读,而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性的动作。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阅读者对自己的阅读能力缺乏信心;另一方面在于阅读者在阅读时精力不集中,致使大脑对文字的反应与视线的移动不合拍,从而造成了从最初的有意识回读,逐渐养成了无意识回读,大大限制了阅读速度,分散了阅读的注意力。
(5)过分依赖词典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每遇到生词必查词典的阅读习惯。这样读读停停,边读边查,不仅降低了阅读速度,也使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破坏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过分依赖词典的习惯,还表现出阅读者没有养成根据生词所在的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词义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表现出阅读者对自己的阅读能力信心不足,从而逐渐养成了只信词典、不信自己的阅读习惯。
4.快速阅读的训练
关键是用特殊方法,使眼肌能灵活自如,达到视角、视幅、视停、视移等视觉最佳状态,使视线如行云流水般地快速阅读。训练方法主要有按手指法(即目光随着手指左右、上下移动,头不要摇动)、***谱法(如点、圆、抛物线等***形目光沿着***形而快速移动)等基本功训练。
当眼肌能训练适应之后,可采用快速阅读初级方法之一的跳读法。所谓跳读法就是指眼光从一个“字群”(字群是由多个单词组成的)跳到另一个“字群”进行识读,这个过程眼球按“凝视一跳跃一凝视”的程序进行连续不断的运动。
训练适应之前:
People often confuse a culture with its temporary cultural expressions.
稍加训练适应之后:
People often confuse a culture with its temporary cultural expressions.
当跳读练习熟练后,可进行练习扩大视力识读文字的单位面积的训练。首先进行五个单词的练习,练习时主视区应放在中间,也就是主视中间的三个单词,两边单词用余视力扫视。如:
People often confuse a culture with its temporary cultural expressions.
在练习五个单词达到熟练之后,就可加宽视区练习,如一下看六七个单词,甚至达到九个单词。逐渐加宽视区范围,延长目光移视长度,这样就能缩短凝视时间,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5.掌握一些快速阅读方法
(1)快速泛读(fast extensive reading)。平时要养成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阅读量,阅读量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切实可行。
(2)计时阅读(timed reading)。平时要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计时阅读每次进行约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时先记下“起读时间”(starting time),阅读完毕,记下“止读时间”(finishing time),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速度。随手记下,长期坚持,必定收到明显效果。
(3)略读(skimming)。略读又称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如同乘飞机时,飞机掠过城市上空,我们快速鸟瞰(bird’s-eyeview)地面上的明显标志一样,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也就是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要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阅读时,先把文章粗略地浏览一下,看看文章中是否有自己工作和学习需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和信息,然后确定这篇文章是否值得细读。在查找资料时,如果没有充分时间,而又不需要高度理解时,就可以运用略读技巧。“不需要高度理解”并非指略读时理解水平可以很低,而是说略低于一般阅读速度所取得的理解水平是允许的。一般阅读的目标是在保持一般阅读速度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理解水平,通常达到70%或80%。略读时,理解水平略低一些是预料之中的事,平均理解率达50%或60%就可以了。
(4)寻读(scanning)。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熟练的读者善于运用寻读获得具体信息,以提高阅读效率。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读者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掠过尽可能多的文字符号,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如同在车站、机场从几千人中寻找自己要接车、接机的人――对无关的信息“视而不见”,将注意力锁定在相关信息上,在***书馆查找书刊的目录,在文献中查找某一日期、名字、数字或号码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作为一种快速寻找信息的阅读技巧,寻读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寻读的准确性。具体地说,寻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整段的文字直接映入大脑,不必字字句句过目。视线在印刷符号上掠过时,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要稍作停留,将它记住,既要保证寻读的速度,又做到准确无误。
6.注意转折词,揣测作者意***
英语文章中转折词往往是快速阅读的标志词,作者往往先叙述或介绍常人的观点、他人的态度、看法,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或与之不同的观点,即作者本人的意***或事实真相及本文的主旨。两者之间常用but,however,yet,in spite of,though,although,even though,even if等连词,或用but,in fact,on the contrary,in contrast等短语连接。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转折词:accordingly,as,as a consequence,as a result,admittedly,because(of),cause,consequently,due to,eventually,for,for this reason,hence,in order to,it follows that,in other words,in that case,leads to,owing to,since,so,so that,thus,therefore,thereby,then,under those circumstances,the reason why。
表示不同点、对比常用转折词:although,alternatively,but(then), compared with, despite, even though, however, however much...,in contrast,in spite of,instead of,nevertheless,nonetheless,on the other hand,on the contrary,or else,otherwise,rather,though,whereas,yet,while。
表示顺序常用转折词:after this/that,afterwards,earlier/later,first(ly),following this/that,initially,next,second(ly),thirdly,to begin with,then,first of all,in the first place,to start with,besides,furthermore,moreover,what is more,the last,lastly,last but not the least。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篇10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
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
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 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 是带着问题阅读, 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倒 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
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 “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二)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三)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看要求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
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 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同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考试时间,先易后难是阅读理解的考试时答题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 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四)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答问题
所谓“答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1、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2、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说,因为学生乱答也不得分。3、言之有据,持之有理。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我向学生说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参考答案,我们的学生不要害怕,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可能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模一样。语文阅读理解得分的主动权在我们同学们手中,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言之有据”地来作答。
所谓“持之有理”就是让学生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能说一个道道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学生要注意组织规范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