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篇1
1.违规操作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每个人都喜欢舒适安逸的环境,不愿意去改变,不喜欢太麻烦的事,喜欢走捷径。在工作中一旦形成某种习惯,下意识的不愿意去改变,觉得一旦改变,操作起来麻烦,成效也不一定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状况,经常会有员工故意地忽视某一道工序,喜欢走捷径,初次尝试后,发现并无不妥,就会长此以往,最终这种恶习还会传染给他人,影响了企业整个生产的安全。安全事故未发生并不代表生产就一定安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必须树立安全意识,不要因为长期未发生事故,就认定生产环境相当安全,从而在生产中懒散怠慢。这就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管理不当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本质原因是管理失误。安全隐患的产生是事物的不安全与企业管理的失误共同造成的,除客观的不安全因素外,主观上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时,不要简单地认为是人为操作失误,把过失都归结于操作员工,同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制度、管理等问题。事故的发生并不固定在操作的某一道程序,某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的长短与是否发生事故不成正比,或者说没有太大的关系。管理者的素质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目前,企业管理一直实行传统的经验管理,管理者很少考虑未发生的问题,往往把时间花在解决已发生事件上面,这种事后检查工作,对安全事故无法起到预防作用。在实际生产操作中,事故一般都是发生在生产现场,生产现场的情况具有多变性,所以无法杜绝问题的发生,不安全因素不固定,解决了发生的问题,又会有新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累积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并不适用所有的情况,若强行按经验主义办事,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对生产安全的管理,重点是做好预防工作,而不是把重心放在事后处理。
二、以人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核心思想的意义
1.以人为本是加强员工管理的要求
以人为本,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主要措施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在企业内部应形成一种“重视安全,远离危险”的集体意识。每个员工都应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这样企业在生产中才能有效减少事故发生。
2.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要求
企业要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就必须确保企业环境的稳定、安全。员工违规操作、疏忽大意等情况一直存在,这些都是安全事故的“导火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损失将不可估量,扰乱企业的正常运营,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安全生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确保企业的生产任务顺利完成。
3.以人为本是企业现实的要求
从目前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看,违规违章指挥操作对生产安全的威胁较大,尤其是在煤炭企业,其自然条件相对来说较艰苦,但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操作不当造成的。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员工违规操作是因为自觉意识不强,不重视企业的各项生产规章制度,未正确认识到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安全生产的培训,确保企业顺利发展。
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
1.提高员工的素质
员工素质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和职业技能,员工的精神文化水平与企业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企业的每个员工来自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接受不同的教育,所以员工的素质必然参差不齐。成长过程的差别,导致每个员工的个人能力不同。企业不仅在招聘时要坚持招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要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员工的高素质也能体现企业的高素质。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要提高其素质,还要培养其集体荣誉感,使其意识到自己也是企业的一份子。企业的壮大与发展离不开员工,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培训,进行户外拓展训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自主学习。企业应坚持做一个学习型企业,与时俱进。在培养员工素质时,应把员工培养成学习型员工,鼓励员工努力学习、***思考、不断创新,在工作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员工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提高企业的创造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2.建立考核制度
企业管理重点在于考核制度的建立。建立一个科学、健全、有效的考核制度,才能有效的管理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若考核制度设置有缺陷,则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最终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下降。考核制度必须确保绝对公平,并且必须设置激励这一项,所有的工作标准必须仔细列出,设置合适的奖惩机制。制度并不由管理者单方面制定,要让企业的员工共同参与,进行公开的讨论,让每个员工都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制度的制定是双向选择、互相商量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制定制度后严格执行,尤其是在奖惩制度方面,更应公开公正,加强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为了保障每个员工的利益,企业应制定相关业绩考核制度,以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业绩考核与每个员工都有关,所以考核制度应多听取每个员工的建议。不断完善业绩考核制度,把按劳分配制度与绩效结合起来,让制度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员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丰收。企业管理者应不断完善企业的竞争机制,实现员工内部的良性竞争,制定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考核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稳健快速发展。
3.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措施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篇2
诗人杜荀鹤有一首《泾溪》,其中对物的因素有着很好的描述,诗中写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目前安全管理工作中提到物的因素,很多管理者归结为安全技术不够先进、安全设备过于老化、隐患排查不够细致等,这是物的因素管控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也会造成在物的因素管控上出现误区。危险大的地方我们注重得多,投入得大,使其能够始终处于受控的状态,即使出现问题我们也有及时的应对措施,但我们却往往会忽视从来没出现问题的地方,这些地方被很多管理者划入到不可能出事故范畴。近年来很多的企业只注重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往往会忽视安全基础工作的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中更加强调了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到底什么是隐患?隐患是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是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场所环境破坏的因素,说到底隐患就是失控的危险源。杜绝隐患的存在还是应从源头抓起,源头当然就是现场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但危险源的控制工作需要全员性工作,使所有的危险源全部受控。只有这样,才能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过程中、事后管理相结合,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既然要控制危险源,就要有技术做支撑。在物的因素控制上一定与安全技术有关,而安全技术的投入上也要有宏观、科学的意识。一是安全工程技术,包括了防火防爆技术、实用机械安全技术和实电气安全技术等。二是职业卫生技术,包括了防毒防尘技术研发、通风工程、噪声控制技术、辐射防护和个体防护等。三是安全管理技术,包括了安全人机工程管理并由此推动的本质安全、安全心理与行为管理并由此推动的安全文化创建、安全安全信息化管理并由此推动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管理。
二、对“管理的因素”最新解读
最新解读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就是管理上的漏洞,依据海因里希骨牌理论可以推导出如果安全管理上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后续一连串的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安全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安全管理中有个墨菲定律,墨非定律告诉我们,只要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或许1次、10次、100次乃至1000次违章都没有发生事故,但墨菲定律统计的结果显示,只要你存在着违章的行为,事故就会在第1001次违章时出现。对待这个定律,安全管理着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认为既然失误是人类不可避免的,那么事故迟早会发生,安全管理者就很难控制,工作很难开展,安全工作看不到希望。另一种认为失误虽然不可避免,事故也迟早要发生,那就要找出所有事故的苗头,这是安全管理者能够完成并应当做好的工作。我们当然要选择后者,既然事故的苗头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就要时刻提高警觉,提升识别事故苗头的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就是要将传统的单因素分析模式转变为体系分析模式,将事故分析模式转变为全过程控制模式,将以人数定义事故严重程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模式,以安全投入要精打细算思维模式转变为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模式,从学习先进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转变为创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安全管理的模式。3E原则之所以将安全管理纳入其中,已经体现了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只有科学、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安全管理的效用,使人、物等因素有机地结合,激发各因素自身的作用。
三、结语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篇3
1.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天然气在我国的产业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安全管理制度的灵魂,诸多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流于表象,没有细化到每个岗位,“一岗双责”沦为空谈。事实上,在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十分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对工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的财产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较为彻底的贯彻落实。
1.2安全文化建设不系统
企业应通过安全观念以及安全意识的倡导,促使工人建立起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并通过安全教育使工人了解安全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熟练运用。经过调查分析,大部分天然气生产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仅仅停留在制定理念、方针、***策,宣传安全口号标语,组织简单的安全活动的层面,对系统化安全文化的建设缺乏认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忽略了需求分析、方案构建、量化管理及长远目标等重要环节,达不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3安全设备设施不达标
在系统化安全管理中,安全设备设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有效的安全设备设施在防范事故、控制事故扩大、事后救援三个事故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引起设备设施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很多天然气生产的工艺设备设施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国产化配套,进口设备设施在日常维护保养和出现故障时返修或更换极为不便;二是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对安全设备设施的日常保养、维护、巡检、测试重视不够,安全设备设施处于非正常工况;三是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缩减在安全设备设施方面的经费投入,甚至导致其质量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会对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隐患。
1.4安全培训缺乏针对性
培训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来说,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完成72学时的三级安全教育,普通岗位人员每年还要接受20学时的再培训。除这两类人员外,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大多企业忽略了使用安全培训效果评估手段,想要使得工人形成全面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习惯,需要经过一个反馈的过程,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对相关知识的应用得到反馈,认识到安全知识的意义,从而将这些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意识和行为。
2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
2.1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在我国的相关企业中,安全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模式:事后安全管理是最传统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较为原始,能够发挥的防范作用很小;对象安全管理主要针对某一事故进行工作总结,再继续开展接下来的安全工作,它缺乏一定的全面性,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管理;过程安全管理是一种基于对生产过程的深入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事前的防范,尽管有效,但无法形成系统的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则是一种全面优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并且有一套科学的防范管理体系,能够将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
2.2安全管理模式的结构
总体来讲,可以将安全管理工作划分为七个不同的环节,其中不仅包括制度建设、安全教育、工程技术,还应当将安全规划以及安全文化囊括在内,除此之外还有风险控制和组织管理。这七个环节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并列关系,而是相互重叠的交集关系。每个环节都遵循“P-D-C-A”循环,而且每个环节在循环过程中的某一步骤极有可能包含另一个环节。比如,风险控制在“P”步骤一定涵盖了安全教育计划、安全设备设施监测(工程技术)计划等。另外,各环节的“P-D-C-A”步骤也可细分成更小的“P-D-C-A”,比如安全规划的“D”步骤一定涵盖了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的分解和考核本身就可作为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来管理。
2.3完善天然气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相关措施
2.3.1通过实践检验优化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的硬性标准,制度的建立不能脱离生产实际,也不能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相违。目前,可以通过实践检验制度的有效性:通过量化的考核指标优化责任制的落实情况;通过分析隐患动态对容易出现事故的环节进行标注,加强该环节的制度措施;通过及时获取和评价最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时修订制度文件,确保其合规性等。
2.3.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由几个基础部分组成:安全承诺、生产行为及程序标准、安全奖惩机制、安全信息交流、员工参与、科学的评估标准与审核机制等。为了提高员工对安全的积极参与,天然气生产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轨迹应该采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开展,比如:企业可号召员工积极查找生产中的隐患,分析其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也可先模拟事故,再引导员工探索事故发生的原因等。
2.3.3通过专项管理盯防安全设备设施。
安全设备设施的重要性极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起对安全设备设施的专项管理,从部门到人员,再到工作流程,结合设备设施的全生命周期设置专项管理实施细则,确保安全设备设施正常运转,并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维修和养护。
2.3.4通过资源整合互动强化安全培训。
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内外部结合的方式开展安全培训,在这个阶段应该开始着手制定企业内部的安全培训讲师培养计划,召集相关专业人员编制和完善培训教材。作为产业链的一部分,企业可积极与关联单位交流互动,分享培训成果,或共同建立信息化的培训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此外,内部开展培训要理论和实操相结合,提高员工的互动意识。
3结语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篇4
一、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意识
(一)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组织员工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员工意识到安全油运的重要性。要让员工明白安全油运,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生存展,还关系到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各项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安全管理制度,要坚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照执行、落实到位。
(二)开展警示教育,营造良好气氛
警示教育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安全教育有重要意义。开展警示教育对一些已发事故进行分析,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总结事故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员工的提高安全意识和保安能力。警示教育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同时还可以通过公司网络、内部刊物等方式传递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信息和新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提高船员的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提高船员的技术
扎实过硬的技术是安全油运的根本和有力保障[1]。所以要加强对员工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如可通过技术比武、导师带徒、体系培训等办法来提高船员的操纵技术,但课题攻关是提高技术、锻炼队伍、培养高技术素质人才的最主要途径。所以要多培养一些骨干力量加入到课题攻关中来,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培养良好的安全心态
在安全意识和操纵技术达到要求之后,心态的因素就是决定的因素。要把心态决定成败作为船舶的安全理念之一,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磨练,并不断克服工作中的不安全心态。
三、加强安全管理
(一)加强安全巡查工作
组织员工开展危险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同时应该组织实施各类安全巡查,做到岸基开展的各类检查和船舶自查不走样。将船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作为船舶日常运行和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建立跟踪督促整改制度,做到整改措施、资金、责任、预案和时限落实到位;完善船岸预警预报路径和安全动态监控[2]。安全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督职能,严格按照安全监督的程序,提高事前监督、现场监督、事后监督、问题处理、记录管理做好监督工作。在监管过程中要防止走过场、***形式,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充分认识安全监督是整个安全管理循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强化船队安全预控为船舶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要根据不同季节,加强预防预控。船舶是航运企业的主体,又是一个相对***,游离于管理机关的生产单位,船舶的中心工作是安全、生产和效益。要结合季节特点和船舶实际,认真研究制定特殊季节安全预防预控措施,如“高温、洪水、台风期”、“冬季、枯水、季风期”等。同时要加强船体结构的风险评估、分析与防范工作,确保岸基向船舶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做好船舶沿海航行防碰撞渔船、进入养殖区等防范工作,杜绝或减少碰撞渔船、渔网的事故,做好沿海重点航段的控制与操作,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加快船舷钢丝网和“安全舱室”的布置,确保航行于海盗活动高风险区域的船舶在硬件配备上的安全生产实际需求。
(三)加强应急训练,建立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训练以提高应对、处理突发安全生产事故能力,急救援训练和演习时要结合自身船舶、人员、设备及船舶航线、水域地区以及天气海况等情况,认真策划并组织实施,不断提高员工应急意识与应急技能[3]。同时还应建立针对各种突况的应急预案。如建立船舶油污应急预案,应识别船舶在不同地区和水域尤其是敏感水域的各类操作时可能的油污风险。
(四)加强职业健康防护
针对船岸存在的劳动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和隐患,防范船员工伤事故、防高温中暑和防油气中毒,加强作业许可管理,制定可行的安全措施,同时船长、大副及轮机长应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有效地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断强化职工的职业健康防护意识,整改船舶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船舶现场作业安全监管的力度,杜绝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保持稳定的劳动安全局面。同时应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把好船舶采购、贮存、制作及食用关口,确保船员饮食健康。
四、构建安全的企业文化
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安全文化同安全管理一样,对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坚持现场管理和管理规范化
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坚持现场管理就要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员工的行为控制,使员工在良好、安全的作业环境下工作。同时要搞好环境建设,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实现管理规范化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4]。健全安全管理法规,让员工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同时要落实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和每个员工的安全责任制。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篇5
1.1虚拟局域网技术
在交换式局域网中,利用VLAN技术,可将网络设备划分成多个逻辑子网,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数据交换功能。具有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的产生,提高网络速度、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增强网络的安全性的优点。
1.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安全隔离技术,也是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机制,它在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实施安全防范体系,将企业内网和外网分开,限制用户进入一个被严格控制的保护点,可以用于保护企业内网中的服务器和重要数据资源。
1.3***技术
以实现企业内部的数据安全通信,虚拟专用网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传输技术,实际上它不是真正意义的专网,而是依靠ISP提供的接入服务,来完成企业专用网络的功能。
1.4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
入侵防御系统是继入侵检测系统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是一种主动的、智能的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通常以串联的方式部署在网络的边界,对进出的数据流量进行监控或阻断。
1.5计算机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指建立行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和防范制度,准确及时地监控病毒的入侵行为,一旦发现病毒,采取果断措施阻隔病毒的传播和破坏,迅速修复被破坏的系统文档,维护信息安全。
2当前企业管理中的网络安全现状
2.1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使得企业内部的安全防护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陈旧的网络防御系统,不健全的安全机制,偏弱的网络恢复和抵抗能力,都会使企业的信息资源受到严重的威胁。
3网络安全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3.1企业网络系统物理安全
网络系统安全运行以及企业日常业务顺利开展,就要求机房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静电和接地等指标达到规定的范畴。计算机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硬件防火墙、IPS等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元器件组成,这些元器件热功率大,且对环境温度十分敏感,因此要保证在企业中心机房安装专业空调系统,使机房内的温度控制在18—22摄氏度。环境湿度和洁净度也是影响企业网络系统顺畅运行的重要因子,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网络系统带来危害,而机房环境中尘埃密度超标将导致网络设备器件散热性能下降,鉴于此,要求在中心机房中配备去湿机和除尘器等设备,使机房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摄氏度且清洁卫生,使公司数据中心网络设备顺畅工作。此外为了预防静电对网络设备中CPU、ROM及RAM等关键部件的损伤,在机房建设项目中规划安装防静电地板,同时将地板和网络设备良好接地,用以释放积蓄电荷,防止电磁信息泄露。
3.2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由于全球化的趋势,目前企业界盛行外包,产品设计和制选将不再限于企业的内部,地理位置非常分散的内部员工和外部供应商,在正式的或临时的产品团队中都需要进行协作和信息井享。面向分布在异地的设计师都需要访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及时进行交换和共享信息。为了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同时又能向遍布网络的企业人员提供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首先需要企业防火墙的保护。防火墙是目前基础环境安全的必备条件之一。在本质上,防火墙就是一个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软件,该计算机流入流出的所有网络通信均要经过此防火墙。防火墙对流经它的网络通信进行扫描,这样能够过滤掉一些攻击,以免其在目标计算机上被执行。防火描还可以关闭不使用的端口。而且它还能禁止特定端口的流出通信,封锁特洛伊木。最后,它可以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从而防止来自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从而维护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大达到辅助管理的目的。
3.3防病毒技术的应用
当前网络病毒越来越猖獗,其中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病毒通过专门攻击Windows系统的漏洞(如nimda、冲击波、震荡波等)来达到窃取企业机密的目的,破坏力巨大,这就要求计算机及时安装安全更新和补丁。可以在企业内部部署补丁更新服务器,为内部网络用户提供自动更新服务,使用该更新服务不用访问因特网,只需访问内部局域网即可,可减少网络不顺畅导致的更新失败和更新不及时。
4结语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技术体系;理论;实践
中***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2
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始终是大问题,很多企业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生产,也会造成企业员工的人心紊乱,甚至会影响企业的声誉,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说明企业的生产技术有待改进,另一方面则说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尚未形成一种安全生产意识,整个企业尚未创造一种安全文化氛围,导致安全认知能力较差,针对这种现象就要积极开展企业安全文化管理建设,打造一个积极的安全生产环境,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纪律、遵循规则,主动配合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技术体系,确保整个企业的员工都能够在这一技术体系范围内,自觉约束自己,遵守规则,达到切实的生产安全。
一、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技术体系的创建
企业安全文化的形式并非单纯依靠某个人就能做到的,他需要整个企业员工的协调配合,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技术体系的创建势必要以协调理念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系统化的安全文化管理技术。
1.以“压力-状态-响应”为基础的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
现阶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较为局限,多数以某种安全理论为依托创建对应的数据模型来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本文则打破了这一局限,将工科科学引入其中,创建一套以“压力-状态-响应”为基础的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打造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这一指标系统的具体运行关系如下***所示:
从以上***示中可以看出,整个的评价系统大体涵盖:压力、状态、响应三大部分,压力标准主要是指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与安全文化之间的关系;状态标准则针对的是整个行业范围安全文化水平;最后的响应标准主要体现为生产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在安全文化方面的重视程度以及所使用的各项***策等等。
要合理地确定指标体系,先对所选定的指标进行从整体上加以甄别,去掉一些不会对评价结果产生过大影响的指标,然后利用定性分析法再排除对被选指标集相对次序不至于造成影响,而且评价能力较低或不重要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理论,参照被评价因素之间的关系,来创建一个层次分明、合理的评价系统。
2.行为安全整体矫正技术体系
以协调配合理论为基础的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技术体系建设成功后,就要深入实际,将这一理论体系科学、合理地应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要积极动员全体工作人员整体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全体动员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培训的方法来指导企业员工全面、系统地学习企业安全知识,让他们深入认识到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机理等等,同时确保他们接受到安全技能培训与安全文化知识的熏陶,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安全意识,拥有健全的安全文化,使这些安全意识与文化成为预测与控制事故发生的手段和方法,根据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管理理论,要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再通过框架内各个系统与要素的整体驱动,来打造一个安全技术体系,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对员工进行现场安全技术指导、专业的安全教育、特定的安全技能训练、安全文化知识的系统讲解与学习、定期开展企业安全研讨会,以达到安全技能与安全知识的普及与应用,全面推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1)以情境设计与行为矫正方法的现场技术。以往的企业安全管理趋向于硬性的制度或规范的约束,这种约束或限制的方法相对僵硬,缺乏灵活度,要想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就要实行柔性指导与灵活监督的制度,以情境设计与行为纠正为基础来营造一个温和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具有一定的灵活度与科学性,会带来良好的安全管理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类型包括:事故情境控制技术、安全隐患预测与分辨技术、行为安全指导与纠正等等。
事故情境预控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利用情境设计方法,营造企业生产的真实情境,模仿企业事故发生前的场面与情境,通过现场模拟、情境拟造等方式来让企业工作人员感受到紧张的气氛。
事故隐患的预测与分辨的实施过程:就是对企业危险隐患等做出科学的预测、分析、正确鉴别出企业真正的事故隐患。
行为安全指导与纠正则是对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模拟、监督、控制与反映,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指导与行为矫正来实现。
整个的现场技术工作需要大规模的工作范围,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任务,也需要更多人员的积极配合,应该说是整个企业人员相互配合、彼此协作的结果。因此,总的来看,现场技术所反映的是企业安全的协调、合作运作,整个的管理过程伴随着灵活操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员工能否主动积极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是由系统内外因素配合情况以及现场技术推广与应用分不开的。所以,现场技术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大推动因素,是确保企业安全文化有序建设的重要途径。
(2)自适应机理的企业安全文化培训技术。自适应机理是控制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适应顾名思义就是指有生命物体可以通过变化自身的习性与生活习惯来不断迎合新环境的特性。所以,可以说,自适应控制器可以改变自身的性质与功能来不断迎合客观形势的变化,在这一机理控制下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安全教育工作中来。自适应技术与现场技术相互配合打造了企业安全文化协调管理理念,从而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效果,打造了一个完整、健全的安全文化技术体系。
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整体反馈与提升技术
所谓的反馈与提升就是当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技术体系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要对运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是对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的又一次评价与分析,要对评价结果做出科学全面的分析,并通过对比鉴别等来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寻找改进与提升的策略。
(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评估技术。整个的安全矫正技术要实施大概一到两个月,就能够利用所建立的评估模型来对行为安全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矫正,这一方法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的评估对象为: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运营、和谐氛围的营造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执行等方面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企业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员工的参与状况,文化活动的开展状况等等来对结果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评估。
(2)企业安全文化整体提升策略。要想使企业安全文化获得全面的发展与提升,就要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协调管理,通过行为矫正技术,来从整体上评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可以全面听取员工的呼声,根据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来对协调理论加以修订和改进,经过多次的修改与更新,才能逐渐打造出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文化管理技术体系,这样才能使这一技术体系充分发挥约束、监督与引导作用,从而实现对企业安全发展的支持。
二、总结
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技术体系是一套集科学技术与人为管理为一体的科学管理系统,它能够有效约束员工行为,为企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经营气氛,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打造出安全的企业生产氛围,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贵,王祥尧,吉洪文,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安全文化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l(2):9-14.
[2]王长建,博贵,董蓬勃,等.行为矫正技术在钻井作业事故预防中的应用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29(5):154-157.
[3]孙秀昌,李岩冰,刘江峰.PD循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1):132-135.
[4]冯杰,罗云,曾珠,等.特种设备安全绩效与安全监管能力相关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2):170-176.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篇7
摘要:电力生产过程中,任何细小的差错都会造成事故,任何事故都会造成损失,轻者损坏设备,重者造成大面积停电及人身伤亡事故。运行班组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最终的贯彻执行者,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电厂生产安全管理浅析
0引言
班组是电厂安全生产的主体和最基本单位,运行工作是技术和人才密集的特殊工种,运行班组各岗位人员全天侯地要对发电机组各项参数进行监视操作和调整,必须持之以恒周而复始的工作,确保全厂设备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同时还要保证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的正确无误。
1健全班组规章制度,实行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化
制定出班组安全生产目标,发挥班组安全目标责任管理的功能,实现安全与生产月标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必须注重安全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环节。安全目标责任的制定一定要切合实际,根据上级部门有关精神的指导,形成个人向班组、班组向部门、部门向公司保安全的层次管理,着重加强各级人员的责任感,同时激发班组职工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实现班组安全管理科学化、内容规范化、基础工作制度化,班组安全目标的考核要和安全责任制挂钩,班组安全月标管理是整个班组安全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班组安全目标实现了,安全基础才能更夯实。班组安全管理工作,重在防微杜渐,要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重在超前控制,要有超前意识,要抓好苗头性问题的处置,如果有违章违纪的苗头,必须予以坚决制止,否则安全管理就会出现漏洞,班组安全目标就很难实现。
2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班组人员的安全技术
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就要知道怎样做到安全生产;首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安全意识强、反事故能力强的安全管理者和安全技术人员队伍,是岗位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岗位培训在内容上,注重从实际出发,突出个性,因地制宜,加强各专业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运行操作规程的学习及会画专业系统***等等,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训练,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使职工能够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正确地传达、执行操作指令,使作业活动实现规范化,从而从源头上避免“三违”现象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在方法上,要灵活多样,通过事故预想、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安全警示、业余自学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在时间上,要有长期规划,短期安排。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计划,及时总结事故经验、教训,作为教案,进行宣讲,对职工进行警示教育。在方式上要突出以班组为单位的安全教育和学习,对在岗职工进行安全基本常识、如何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何做好安全措施、如何杜绝违章现象等方面进行培训。
3硬性做事,理性做人,以人为本抓安全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人”“特殊事”,对违章、违规行为要认真分析,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从严考核,处理要体现狠。安全方面存在马虎、侥幸心理的人,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对事故和未遂者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并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举一反三,使大家深深懂得”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的道理,但安全是由人去实现的,要抓安全,就要抓住人心,只有抓住人心安全才有保障,因此,日常工作中,时刻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随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经常找“钉子户”谈心,以耐心、爱心教育他们,以心换心,使他们深深领会到,安全就是为了自己,为自己就是为了家庭,为了家庭就是为了企业,为了企业就是为了社会,把安全教育触及到职工思想灵魂的深处,把每个职工都融入到“班组”这个大家庭中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激发职工的士气,使人人都想要争当安全标兵的思想意识,这些做到了,安全工作就没有做不好的。
4做好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运行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监视、分析、操作调整,在日常工作时,往往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而常常疏忽了操作中存在的哪些影响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危险因素,以至于发生各种始料未及的事故,所以在每次的重大操作及启停机组时,各管理者和相关操作人都要认真分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危险点进行分析,逐项列出对策,做好交底,让每个人都清楚,以此来提高防人身、防设备及事故处理能力,达到危险预知,确保操作无误。例如电气的倒闸操作、锅炉、汽轮机的启停、危险品化学的使用等等,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有专人监护操作的全过程,要对每一项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剖析,从中找出人为的、设备的、环境的以及管理方面的危险点,把危险点控制起来,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制度,使班组安全管理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断增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逐渐增多,建筑业越来越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在建设工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甚至酿成严重后果。为此,就需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谈一些看法。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 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 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③使用不安全设备; 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 ⑤手代替工具操作: 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 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⑧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企业管理论文,忽视其使用; ⑩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2、事故的间接原因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三、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方面。建设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也需要完善。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障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其中以法的形式出现,对安全生产和和劳动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以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这无疑对规范我国建筑市场,加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府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一直以来,建筑工程安全监督都局限于大检查、标准化验收,而现有监督机构的安全监管人员正在做大量本该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事实上,无论是从人员数量、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安全监督人员绝对代替不了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往往是以点代面。监督机构仅能发现检查的那几天的部分工程的安全问题,而对大量不在现场检查时工程的安全就无法顾及了。
3、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方面。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掘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最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安全工作口头化,往往落不到实处。其次,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化。安全工作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运行。而实际上,安全工作是保证利润的前提,如果一个工程在安全上出了事故,它的利润将受到非常大的损失。
四、加强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落实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
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对新进入的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进行基础安全教育,包括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技术的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明施工要求、工程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另外施工项目要经常性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对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进行教育培训,使之在施工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2、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材料、机械相当集中,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企业管理论文,在错综复杂的施工现场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充分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错误行为予以坚决制止,用人方面也要从人的身体状况和业务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施工现场把机械、物料、及其他生产对象存放位置,存放状态,存放条件进行控制,体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准确及时的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施工生产用电、特种设备作业现场、水灾、高空作业、滑坡、塌方危险地址地段、塔机作业、重点防火防盗区域、爆破材料的管理和使用、化学品的使用储存与使用、机械伤害等。
3、***府部门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
各地方应该有专门的建设工程安全职能部门,对重大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检查,并督促整改。***府官员应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尊重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尊重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避免以不合理的行***命令干扰施工的正常进行。
4、监理单位安全监督是保障。监理单位作为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全程参与者,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较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要重要得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工程质量、百年大计”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切实履行法律法规的原则,积极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营造文明和谐工程建设环境。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篇9
1.1消防设施不健全
尽管石油生产是一个极其容易引发火灾的行业,但是它的利益也是极其诱人的,这就导致部分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不断地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而在消防设施的安全管理方面却仅仅投入一小部分经济和精力,使得企业的消防设施不能满足企业的大规模生产需求。另外,部分石油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不能定期对企业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改进,使得企业的消防设施不健全,许多消防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从而增加了石油企业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
1.2消防机构监督不到位,火灾隐患未及时整改
公安消防机构监督不力,企业消防部门无权监督,火灾隐患无法得到及时整改,这也是石油企业不断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的是,石油企业必须由公安消防机构和企业消防部门来共同监督,但是,大部分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较差,导致对石油企业消防安全设施建设的监督力度不够。另外,企业消防部门也可以对消防设施建设进行监督,但是他们的权利却是有限的,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安全建设工作和消防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他们并没有权利进行监督,即使发现了火灾安全隐患,他们也没有权利进行及时整改,这就导致我国大部分石油企业不断发生火灾事故,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
1.3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淡薄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在石油生产的消防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是仍然有许多石油企业不断发生火灾事故,火灾事故给企业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门石油企业发生火灾事故是由于人为原因,例如,违规用电、用火、用气以及用水等。另外,由于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的目光较为短浅,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上的收益,而不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进行教育。
2石油企业消防设施建设对策
2.1严厉打击放火行为
导致石油生产基地发生火灾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人为放火是石油生产基地发生火灾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故意放火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例如,石油企业可以在巡逻队伍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经济和精力,同时应该加强巡逻人员的责任安全意识,并且定期让他们对石油生产基地进行巡逻和检查。另外,石油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对一切消防设施进行认真检查,确保设施可以正常的运行,从而减少不法分子故意放火的概率。
2.2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众所周知的是,石油企业的消防设施不够完善也是导致企业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竭尽全力去完善和改进该企业的消防设施,从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另外,企业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并且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步伐对该规划进行完善。
2.3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的消防安全制度,严格落实一切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是确保石油企业可以安全运行的主要条件之一。作为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建立健全该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严格规定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正确履行各项安全职责,并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另外,石油企业管理人员还可以定期举行消防演练,鼓励所有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活动,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消防能力。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举办一些与消防有关的活动,大力宣传消防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
2.4改革消防管理体制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结合时展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对该企业的消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在消防机构的设置上,应该体现出石油行业的特点以及其自身的独特性,另外,在设置过程中可以参照其他行业的消防机构设置,从而不断完善该企业的消防管理体制。同时也应该及时监督整改火灾隐患,严惩企业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进而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3结束语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篇10
在我国,油田企业属于国有大型企业,在基层存在数量很多的车辆,导致油田企业交通管理部门的任务较繁重;工作量非常大;生产压力也很高。在管理交通工作的过程中难度很高,最终导致没有很强的交通安全意识。
2.油田企业交通管理的影响因素
2.1人的因素
在道路交通安全中主要存在几个要素,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因为人是客观存在,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所以人对交通安全的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驾驶时间长导致疲劳驾驶。
在驾驶员驾驶时间过长后,如果驾驶员过度疲劳仍然继续驾驶,就属于疲劳驾驶。疲劳驾驶有三种类型:精神上疲劳、视觉上疲劳和肌肉疲劳,导致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因素非常多,一是任务繁重,驾驶员不得不连续工作,导致其驾驶的时间超出正常范围。二是驾驶员工作的环境比较单调,容易引起其视觉上的疲劳。三是因为工作期间休息时间很少,导致其肌肉疲劳。
2)车速大于正常行驶车速。
汽车的行驶速度与驾驶员的视野值呈一定关系。驾驶员的视野越大,开车速度就会越快,在特定的道路上有特定的视野值。所以,要通过工作用途的不同来选择工作车辆的型号,在不同的道路环境中,驾驶员要根据不同的视野范围选择车俩行驶的合适速度。防止由于紧张的精神而造成疲劳从而影响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3)心理作用的影响因素。
目前,一部分驾驶员不具备很强的法制观念,不能够自己比较深刻的反省在驾驶过程中的违章行为。其次,因为交通法规的意识比较淡薄,一部分驾驶员还具有违章经历。
2.2道路过于湿滑
一些道路过于湿滑,容易导致车辆的制动时间过长或者制动跑偏。而且在比较湿滑的道路上,假如车辆原本就没有正常行驶,偏离车道刹车太急,非常容易引起交通事故,使道路拥堵。
3.加强和改进油田企业交通安全管理的方法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油田企业交通的安全性受到的影响因素非常多。通过以上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套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可以良好地增强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地保障驾驶员以及职工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使企业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1)油田企业必须建立出一套完整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交通管理的安全性是组成油田企业生产管理非常重要的部分,必须进行系统化和综合化的管理。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通过执行与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才可以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在这个制度中必须重点规定并且详细解释驾驶员与其他职工进行监督的条款。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置一套对驾驶员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的系统,让驾驶员在平时生活中的行为得到规范,不断地提高驾驶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其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2)定时对运输的车辆进行检查和维修。
众所周知,在一部分交通运输的事故过程中,除去人为因素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运输车辆自身的硬件设施不过关导致车辆发生故障而造成的,因此,加强对运输车辆进行检查和维修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对运输车辆定时进行检查,发现车辆存在问题时立即解决。首先,要对运输车辆行驶的公路路况进行严格的检查,要走入车队的进行检查与考核;其次,要严格落实车辆责任人的制度,对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以及有无违章操作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再次,要实行“五类控制一类消灭”的原则,具体来讲,主要是严格控制深夜行车;严格控制特殊天气下的行车;严格控制车辆长途行驶的审批;严格控制十座及以上车辆的审批;严格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消灭驾驶员的违章行为;再次,对行驶车辆准入制的最低标准要严格的控制,提高审核的力度,还必须重点审查车辆驾驶员是否具有驾驶的资格,坚决不可以无证驾驶;最后,定时对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教育以及安全培训方面的教育,增强驾驶员自身的安全意识。除此之外,也必须更加重视选择运输车辆和运输公司的问题,车辆如果已经损坏需要严格的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坚决不能够让其上路运输。一些运输公司责任感不强,服务态度也很差,也应当酌情予以淘汰。
3)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以确定详细运输计划。
由于很多因素都会对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产生影响,我们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将这部分影响因素降至最小。在车辆长途运输时,油田企业必须详细地分析整个路程中的路况以及全程的环境因素等,并且通过以上的各种情况制定与之对应的装货计划、运货时间和卸货地点等内容。
4)通过现代技术增强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
笔者认为,将GPS监控设备安装在运输车辆上,能够完成随时随地定时定点对车辆的运行进行动态监控的目标,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且可以提高交通管理安全性的措施。它不仅仅能够适时监督正在进行运输任务的车辆,还可以非常有效地对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控制,所以,该措施对于油田企业在交通安全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