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论文10篇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1

(一)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比较小

现代企业的管理属于经营型管理,并不是生产型管理,管理会计把企业销售视为常量之一,将销售额作为控制企业成本的前提条件,也作为企业利润规划和资金控制的条件。目前,管理会计多是应用于成本核算,缩减了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此外,在我国很多企业中,成本部门与财务部门承担着管理会计的职能与任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我国的多数企业也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师。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地位比较低,多数会计师被用来处理账目、算账等,并不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管理,管理会计在整个企业中并不起任何作用。

(二)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管理会计在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应用重点和会计工作人员、管理者相关。其一,市场经济要求现代企业家在掌握经营管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现阶段,多数企业管理者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管理会计意识不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滞后,注重账目管理工作,忽视管理会计,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作用。此外,多数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并未掌握更多的管理会计知识,对财务活动前的预测能力不足,缺乏处理信息的能力,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三)外部市场环境对应用会计管理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管理会计缺乏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研究力度不足,缺乏了相应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管理会计缺乏了比较全面的指导。我国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研究结构,对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研究,导致管理会计的应用缺陷。要想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应用作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就需要在一个良性竞争、公平、平等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发展,使得更多企业管理者重视行***因素,但无法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有利信息。此外我国关于管理会计方面的法律不够完善,无法创建一个比较公平、平等的市场环境。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增值税处理方式也不相同,导致企业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力度不足,导致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我国会计行业对以往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并未进行系统化分析,缺乏了系统化的研究报道。在我国的多数企业中,管理会计并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针对管理会计的应用经验,是以实务工作人员的介绍为主。因为没有专门的学术研究,使得管理会计无法得到推广和应用。又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缺乏实际的调查研究,使得管理会计的调研更加空洞,且脱离实际情况。

二、解决管理会计为企业创造价值问题的有效措施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力度不足,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提出更多科学合理的方案。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需和实际相结合

其一,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体系。中国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需要立足实际情况。所提出的管理会计模型要符合我国特殊的市场经济环境;根据本企业现状,对已有理论体系进行评价。其二,理论和实际要密切结合。研究者在研究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成功的应用案例,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综合分析和整理归纳成功的应用案例,并将这些案例作为应用样板,在企业中加以推广。其三,构建中间协调机构。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内容环境

唯有改进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企业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才能够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并从实践中提升整个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其一,转移和扩大管理会计的应用重点,鼓励企业全面认识和落实会计管理的每个方面。推动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研发功能强大的管理会计软件,让企业工作人员能够灵活运用该软件的所有复杂模型和公式,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资料。其二,推动战略性管理会计的应用,营造良好的氛围,构建健全的组织体系,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资源和外部资源,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推广使用高新技术。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掌握本企业在同行中的特色所在,明确管理会计应用方向。其三,在管理会计应用中融入现代化管理方案,以此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使管理会计能够为产品营销、资金管理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支持企业的管理会计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设置专门的机构,专门进行管理会计的控制、预测、决策与核算工作。培养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才需要具备会计核算与管理能力,也能够参与企业的经济决策,并为企业经营提供合理的方案。此外,企业管理者应该对管理会计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对管理会计信息加以应用,发挥管理会计的真正作用。

(三)全面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唯有让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了解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树立管理会计应用意识,方能够保障管理会计在整个企业中的顺利应用。企业需要培养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他们在树立管理会计意识的同时,要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全面掌握财务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业务咨询。对企业所有操作层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会计应用培训,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础上,推动管理会计信息的采集和决策等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四)制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管理会计应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要突破传统的垄断型管理模式,建立良性竞争机制,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加大融资投资的改革力度,构建完善的企业决策环境,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创造最佳外部环境。此外,还需加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经验交流,构建推广管理会计理论的平台,加大管理会计应用。企业需要结合典型案例针对管理会计应用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对比案例中的奖励措施、预算编制以及业务衡量等方面,并将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上升为更加规范、系统化的理论。

三、结束语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名牌;名牌战略;意义;核心战略;辅助战略;维护战略。

一、名牌战略的意义

企业制定和实施名牌战略是社会营销观念的当然要求,也是企业立足现代社会的必要经营理念。

(一)名牌战略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CI)是企业自身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的体现。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事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名牌战略怀企业形象息息相关,知名品牌往往就是企业形象良好的具体证明。领先名牌战略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数量众多,如生产“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公司、生产“春兰”空调的春兰集团、生产“海尔冰箱”的海尔集团。名牌战略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改善,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有助于名牌战略的实施,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保障。

(二)名牌战略可以促进产品销售

在残酷的市场面前,谁能实现产品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这一惊人的跳跃,谁就能占领市场,就能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营销是企业的先锋,也是企业运行的灵魂。名牌战略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可以很好地实现企业预定的销售目标。消费者也日益认识到名牌的价值之所在,对名牌也越来越情有独钟。企业营销部门如不能抓住名牌战略这一有力武器,就很可能被成熟的消费者所抛弃。事实证明,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都高于非名牌的同类产品。

(三)名牌战略可以提高员工向心力

现代企业管理要高度重视内部团结,利用各种方式把职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名牌战略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粘合剂。一个具有知名品牌的企业在内部组织管理中更容易统一意志,协调行动。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可通过名牌战备而培养提高。此种向心力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也是名牌对思想意识深刻影响的体现。名牌战略对内还可提高员工精神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更能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名牌战略也有助于企业其它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名牌战略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名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有利于我们支开发使用。我们可以利用名牌的光环在投入阶段降低成本,如低价采购、低成本筹资等等;我们可以在生产阶段精诚团结,加强直辖市,降低生产成本和各项制造费用;我们可以在销售阶段利用名牌战备提高单价和销量,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这种潜在的名牌效应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当很好利用的有价值资源,其使用并不逊于有形资产的作用。

(五)名牌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名牌战略可以一方经济发展,使地区优势得以发挥,并以名牌企业产品为核心,形成“互联网络”。具体而言: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2、振兴一方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3、借名牌产品的名气,提高地区知名度,树立地区形象,改善本地区内引外联的软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4、对企业而言,可以形成名牌产品系列,促进相关产品的崛起。

二、企业名牌战略的构成

名牌意义重大,这一点我国各级***府和企业界已普遍进一步认识到名牌的重要性,同时很多企业也明确提出实施名牌战略。然而却发现很多新名牌昙花一现,很多老品牌纷纷落马。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名牌战备构成的理解,致使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路不清、层次不明、重点不突出或舍本求末。因此,探讨名牌战略的构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名牌战略应当包括核心战略、辅助战略和维护战略等三个组成部分。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时必须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

(一)企业创立名牌的核心战略

人们信任名牌、追逐名牌,最根本的原因是名牌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企业创名牌的核心战略应当是设计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创名牌的基础。核心战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内容:

1、选择目标市场

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使企业不可能为所有的细分市场服务。各个细分市场的规模、需求、竞争状况不同,并不是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适合企业进入。因此,企业必须依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开展调研,选择能发挥资源优势且规模适宜、前景看好的细分市场。确定合理的产品组合宽度、深度和关联度,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向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创名牌提供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正确选择目标市场是创名牌的前提。

2、战略规划

企业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名牌名牌战略的可行性方案,作为名牌战略规划,具体内容包括:

(1)开发设计产品

企业要创名牌,必须开发设计出具有名牌特质的产品。这种开发设计与名牌产品必须具备两大特点:卓越的质量和完美的设计。产品质量是名牌的生命源泉,在创名牌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优制产品能够给顾客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满足,能够减少顾客的购买风险和代价。因此,人们通常倾向于购买优质产品,使用之后感到满意,还会不断重复购买,并向亲朋好友推荐。相反,消费者不但不会再购买而且会劝阻周围人购买。因此,卓越的产品质量是敲开市场大门,顺利进入市场并不断扩大和维护市场占有率的最根本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单靠提高产品质量难以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消费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由产品的经济实用转向产品的美观大方和新颖别致。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竞争手段很难打动消费者,所以,产品设计已成为企业创名牌,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主导环节和手段。结构和外观的创造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社会文化,不但追求产品经济实用,如降低成本,提高功效,而且追求产品方便灵活,美观精致和独特性。另外还能处长产品生命周期,引导消费,创造市场,因此,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塑造品牌形象具有巨大的作用。如70年代未,日本的“松下”,“日立”,“索尼”等公司涌现出一大批“小、巧、精、美”的产品,开创了消费新潮,使企业名利双收。

(2)价格

名牌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但高价并不一定能创造名牌。价格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更是树立名牌形象的有力手段,企业在定价时应注意以下因素:①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三点,即产品价值,成本费用和市场供求;②定价目标和方法应以销售利润率为转移,但须兼顾企业的名牌形象,即企业应有长期的战略目标,不拘泥于暂时的得失;③定价策略是赢得顾客,树立名牌形象的工具之一,企业在灵活运用定价艺术和技巧时,可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如下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差价策略、阶段定价策略、相关产品合格策略。

(3)分销

分销是指销售渠道的设计选择与管理。最佳销售渠道受到产品、消费者、企业自身、中间商、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中,应在权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分销渠道的长短宽窄,争取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市场覆盖面。建立和维护企业产品的营销网络,这是服务顾客,创造名牌的基本立足点。

(4)促销

这是名牌战略的核心任务,也是最富变化、最有微型机的营销策略。企业在利用促销策略实施名牌战略时应注意:①选择适当促销组合、公共关系、营业推广、人员推销构成了促销策略组合,企业应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方式,同时兼顾目标,产品、市场等影响因素;②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也是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立足点,更是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③在人员推销时,要建立和管理好企业销售队伍,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推销人员的促销技巧和整体素质。

3、以人为本强化管理

实施名牌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立足点之一,企业在创建名牌产品时,不但要在量上、技术、设备等“硬件”上进行管理,还要不断提高运用信念、理想等“软件”管理企业的水平,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究其根本还是要靠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实施名牌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人是提高产品质量,强化管理、搞好服务乃至塑造企业形象的根本。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企业创新以及名牌战略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充分地调动和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企业的管理基础是“以人为本”它要求经营者,管理者不断树立危机意识、改革意识、创新精神。名牌企业正是以这种强烈的意识,不断促进企业创新,以国内外成功先进管理经验推动企业管理上新台阶。例如,1989年恒源祥公司实施名牌规模化经营,公司注册“恒源祥”和“小囡”牌作为自己的商标,以品牌为龙头,通过科学的管理对企业进行重组和扩张,以无形资产带动有形资产,创办了自愿联合,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科、工、贸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4、优质服务

名牌产品必须要与“名牌服务”相配套。现代商业营销学和企业文化学非常重视“服务增值”,因为向顾客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对于企业创名牌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优质的服务可以促进产品销售、从而扩大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当今市场竞争激烈,核心产品形成产品正趋向同质化,普通消费者已难以辨别出不同企业的产品在这两个层次上的明显差异,这就使得服务的地位大为提高,成为产品竞争的另一重要方面。谁能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谁就能在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偏爱,从而增加销量,扩大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其次,优质完善的服务能减少消费者的错误购买,使用不当,能对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因而可以减少顾客的风险和损失,具有维护企业和品牌美誉度的作用。第三,优质完善的服务可以增加顾客的利益,从而利于提升企业和品牌的形象。优质完善的服务包含了许多附加利益,如免费送货、维修、培训等,因此,能够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另外,优质完善的服务是企业向顾客表达尊重的最好方式,否认何时何地,企业对顾客的询问、要求、问题都给予及时地答复,处理会让顾客感到价格受到了极大的尊重,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因此企业及其品牌的形象就会在顾客心目中生要发芽,不断提升和强化。

(二)企业创立名牌的辅助战略

卓越的产品质量、精减的产品设计、科学的管理和优质完善的服务为企业创名牌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但企业要创造出真正的名牌,还需辅助战略的支持、配合。辅助战略是指企业对创名牌的辅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过程。辅工作主要有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对外宣传等,其目的是表现传达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优秀品质和独特魅力,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空间广阔、竞争者众多以及消费的时间、知识、经验的有限性,致使一个企业的产品无论质量如何卓越,设计如何精美、服务如何完善,如果没有良好的表现、表达方式和强有力的宣传,也难以为广大消费者所了解,更不可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独特形象,因此,创名牌的企业除了要实施好核心战略外,还必须认真制定和实施辅助战略,做好辅工作。

(1)品牌设计

名牌是指著名品牌。因此,企业要创名牌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有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而且有利于企业进行广告宣传,扩大事业领域。可以说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象征和代表。因此,创名牌的企业不但要生产高质精美的产品和提供完善的服务而且还需设计和拥有高品味的能充分表现企业和产品特质的品牌。

(2)包装设计

产品包装不但具有保护产品、方便储运的作用,而且是直接影响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产品包装能够美化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增加吸引,有助于树立企业及其品牌形象。因此,企业应重视包装设计,将其当作树立品牌形象的锐利武器。名牌产品的包装应达到下列要求:保护产品、便于储运和使用;反映产品内在价值;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符合法规、习俗。

(3)广告宣传

广告宣传对创名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名牌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名牌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和高占有率的品牌,没有广告宣传,一个品牌要实现这“三高”是很难想象的。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是竞争者众多、市场空间广阔。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创名牌仅靠其他推广手段如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很难将一个品牌变为名牌。而广告宣传具有信息传递快、覆盖范围广、能够反复宣传等特点,能够迅速有效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广告宣传还具有很强的表达和表现能力,借助这种能力企业不但能够把卓越的产品质量、精美的产品设计、完善的服务等信息传达到众多的消费者,而且能够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美誉度,从而极大地促进产品销售,提高占有率。

广告宣传在创名牌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对广告宣传进行精心的规划设计,做好创意新颖独特且富有吸引力、广告媒体和时间选择恰当合理。

(四)企业名牌维护战略

企业千辛万苦创出名牌之后,仍不能松懈,而要对名牌进行精心的呵护,否则名牌会很快衰落,消失在汹涌澎湃的商潮之中。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己倒牌子。企业创出名牌之后,不思进取、缺乏创新,导致自己的品牌逐渐失宠于市场。一是企业不注意对自己的名牌进行保护,让别人钻空子。名牌蕴含着巨大的利益,很多人对之虎视眈眈,想尽办法从中谋取利益,如抢注名牌商标,仿冒名牌商标,生产假冒名牌产品等,其结果是破坏了名牌的声誉。因此,创出名牌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名牌的维护,并制订和实施名牌维护战略以确保名牌经久不衰、青春永驻。根据对导致名牌衰落原因的分析,名牌维护战略应当是强化经营管理,不断创新,为名牌提供坚实的基础,并运用法律武器和其他手段保护名牌不受侵害。

三、总结

名牌战略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核心战略、辅助战略、维护战略是名牌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三个组成部分。没有核心战略,整个名牌战略便失去了基础,只重视核心战略而忽视辅助战略,核心战略的成果将很难得到市场的承认;没有维护战略,名牌将很难持久永恒。因此,实施名牌战略的企业应正确理解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推进。

参考文献:

〔1〕蔡凯龙·创名牌更要保名牌〔J〕·经营管理者,1999(5)

〔2〕雷平·我国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思考〔J〕·商业研究,1999(5)

〔3〕朱方明·品牌促销·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1)

〔4〕陈艳·名牌战略及实施〔J〕·商业研究,2000(1)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3

就是要注意吸取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牢固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发展理念、人才理念、质量理念、服务理念、安全理念等,在企业中逐渐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形成关注细节、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精神。同时,大厦要以员工为本,从广大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制定企业相关措施,实施文化型管理,培养学习型员工,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为员工搭建职场发展平台,把员工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使全体员工了解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提高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为充分发挥员工首创精神和创造活力营造了良好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和制度安排,把“关注细节、追求卓越”落实到各个基层岗位、每一服务环节。组织开展“关注服务细节,争当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我靠大厦来生存,大厦靠我去发展”员工爱我大厦演讲活动,倡导员工把服务工作做细做精。把企业真正当成自己的家园,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推行“用心用情,善待宾客”的服务理念,引导员工用心工作、用情待客,使客人满意,使社会满意,使群众满意。

二、完善管理办法,分层次加强企业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长期保持和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使企业文化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激励、约束广大领导干部和员工自觉践行物业文化理念。为了将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厦应当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写字楼物业管理先进经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一是着力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标准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施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将员工绩效与奖惩挂钩。二是强化日常质量标准管理,建立健全巡查制度,通过《质量标准管理核验表》、《每日行***例会摘要》、《部门质量标准管理月度报告》、《宾客意见书》等具体措施,对有关部门进行月度考核,考核的结果呈报大厦领导层在月度会议通过后公布,作为有关部门主管绩效评估的量化考核依据。三是建立健全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以ISO9000、HSE等国际通行的管理标准为参考,以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规范员工行为为目标,制定完善符合企业价值理念和经营管理实际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和考评办法;制定完善员工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制定完善企业礼仪制度和社交规范,把企业的文化理念通过各类活动展现出来。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形成培训机制,多形式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未来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是企业人才的竞争。切实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势在必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和上进。为此,大厦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员工为本,文化育人,关爱员工,通过多形式***治业务培训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增强大家的精神力量,提升大家的思想境界,通过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等工作,使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得到提高。具体的,将每周五定为***治业务学习日,组织员工学习物业管理基本知识,学习外地先进的管理模式,学习各个岗位的规范性操作知识,举办岗位练兵和业务知识竞赛,巩固大家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走出去”参观兄弟同行业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吸取精华。邀请大学或者星级大酒店的专家教授到大厦授课,培养大厦专门人才。提高培训,逐渐形成一支理论素养好、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企业文化专业知识丰富、善于从生动的实践中吸取营养的员工队伍,使之成为大厦进一步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建立服务标准,有步骤提升企业服务水准

可以说,物业管理部门与服务内容比较庞杂,部门包括物业部、后勤工程部、保安部等,内容涵盖整个大厦的销售与后期客服、客户关系维护、后勤保障、安全等,涉及的工种也很多,一句话,关系到大厦的正常运转。为此,与客户打交道,自身行为的规范与否,成为客户衡量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成为物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员工服装统一、举止文明、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成为了物业服务的统一标准,只有在服务标准上多下工夫,造就一支业务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自身素质强的管理队伍,才能满足现代物业管理发展的需要,以至满足现今客户对于物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一要树立全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首先要有服务意识。也就是说,先要能想到,才能做到;先有意识,才有行动。对内,要做到上级为下级服务,尽而使员工以良好的状态面向业主,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外,要不断强化员工“把业主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让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成为一家人,让每一位业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物业管理企业是在为他们服务,而且实行的是亲情化服务。二要重视互动,做好与客户的沟通。树立“以人为本、亲情服务”、“想客户之所想、帮客户之所忙、急客户之所急”的意识,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听取他们意见。了解他们需要的服务项目,对物业管理企业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解决好客户投诉并及时给予回复,让客户知道物业管理企业在时时刻刻的关心着他们。这样既能了解客户的需求,又能拉近双方的关系,做到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做到既让客户了解我们的工作内容,又使客户对我们进行监督,促进我们不断的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工作内容。三要热诚周到,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我们大厦的服务内容包括常规性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委托性特约服务。应针对各类服务性质,进行良好的规划,发挥各自特点,满足客户需要,塑造良好生活空间。首先,完成常规性的公共服务是物业单位对客户的基本承诺,必须细致入微,毫不马虎。其次,针对客户需求,加大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委托性特约服务的开发。服务项目的确立必须来自于客户需求的调查,物业开办商务中心,打字、复印、扫描、印制名片、代售机票等业务,使物业企业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信誉,确保了企业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再次,在服务技术手段上,加快科学技术的引入,提高服务的现代化水平。时代不断前进,科技不断发展。物业管理在日常管理服务过程中,要加快先技术和设备的引入,减少管理人员,提高服务的准确性和劳动效率。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安装电子安防监控系统,宽带网络的运用,使客户感受到现代科学的发达,足不出户,可做天下事。所有更新的科学技术在物业管理中的运用,势必将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客户的品质,使大厦的服务更加的快捷和方便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4

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泛;多为民营企业,经营短期化现象明显;经营项目多样化,项目种类更替频繁;人员层次参差不齐,目标执行力度不够,在传统的经营管理综合评价方面存在较多不足。

(一)重战术轻战略在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综合评价时,笔者发现中小企业多存在经营管理的短期行为,对于经营过程中的技术、行为方面的工作研究得较多,而对于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及发展方向研究得较少。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与体系构建方面,多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或者不曾采用规范的评价程序与定量评价方法。

(二)管理控制不足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层次参差不齐,经营管理凭借经验,发现问题多采用非常规方式进行解决,对于企业管理的一般性常识掌握不足,在面临大环境变化时,企业控制往往不到位,从而出现企业危机。

(三)缺乏规范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由于中小企业机构设置的简单化,经营范围的不确定性,企业计划制定的无序性,使得中小企业的评价问题显得尤其困难。中小企业经营缺乏规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会影响它的长远发展。而在城镇化视域下,中小企业数量与产值均会获得迅猛发展,构建合理的经营管理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2城镇化视域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城镇化是国家现阶段的重大举措,在此环境下对其有重要贡献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合理评价,可以借鉴中央企业评价体系。因中小企业具有灵活、规模小的特点,可在体系构建上进行创新性调整。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经济效益和经营者业绩。所以,在体系构建时可以设置两个***的子评价体系。不管是企业经营效益评价体系还是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均需通过如下程序完成。

(一)选择具有企业经营特点的合理评价指标,并建立企业经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现以第三产业企业为例,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指标的选择应重点考虑中小企业为第三产业企业的经营实际,区别于工业企业指标的设定。如原材料利用率为工业企业指标构建的重点,而第三产业企业则可以忽略不计。2.运用综合指标法进行评价,即根据被评价现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进行数据合成;(1)无量纲化处理方法(以直线型为例)式中:bix为第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值。(2)数据合成因中小企业当各评价指标间相互***,其重要程度差异较大,而且各指标评价值之间的差异较小时,宜采用加法合成。其基本公式为:式中:y为综合评价值;iy为第项评价指标的权数;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3)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和研究目的的要求确定评价标准值,文章选择行业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4)确定反映评价指标重要程度不同的权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多以投入产出方面的指标、市场占有方面的指标权重较大;(5)将指标数值与评价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去除分子分母的单位,将变量变成可比较的无量纲化的指标;(6)根据各指标的数值大小,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利用指数法对该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见表1-2所示。此种体系构建较适合中小企业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构建的核心问题是指标的选择要符合第三产业的特点,并且要求区域内中小企业选定的指标相同,以便于横向比较。通过对表1-2的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本企业较基期状况提高了很多,而相比同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处于高于平均水平的行业位置。

(二)引入中央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框架,构建中小企业经营者业绩指标体系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与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共同构成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指标。经济效益的指标选择多倾向于财务指标的比较,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则倾向于企业管理。中央企业通常以八个方面进行衡量,如表1-3所示。

(三)对于经济效益评价与经营者业绩评价进行综合,构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综上所述,文章已经详细阐述了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的步骤与思路,下面,进一步把两个大类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构成了完整的指标体系。其中,第一类指标的权数和为100,第二类的权重和也是100;在总权重中,两类指标的比重为7:3,级济效益占70%,经营者业绩占30%。7:3的比例分配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两类指标赋予的权重比例可以变化,但为了相同地区不同企业可以进行横向比较,权重的分配应有统一的标准。具体的权数分配举例如表1-4。由表1-4可知,企业的经营管理综合评价数值为1.05165,处于良好状态(数值高于1)。

3结束语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体系构成;功能与价值;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化,企业如何通过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营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现实课题。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产物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社会的独特现象。农庄、城市、工厂、运河、铁路、绚丽的服饰、美味佳肴等等,这些属于物质性的文化形态;而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观念、风俗习惯、情感情绪、知识系统等等,则属于非物质性的文化形态。文化的产生和进步源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有外部自然的威胁压迫,如洪水猛兽、地震火灾等;也有来自人类社会自身的竞争冲突。人们既要从外部自然和社会系统中尽可能地获取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资源,又要最大限度地防范可能发生的侵害,这就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造,即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和对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的改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实践和思考,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方式,调校自己的生存轨迹,渐渐地创建了丰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系统,即所谓的物质文明体系;同时也创建了博大的精神系统,包括各式各样的认知成果、生存规范、行为方式、活动程序、文学艺术等等,即所谓的精神文明体系。物质文明要素和精神文明要素作为人类社会的遗传因子,经过不断地传承,不断更新完善并趋于稳定,就形成了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人类文化是这样形成和发展的,作为人类总体文化的一个部分,企业文化同样产生于企业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在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外部竞争和内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调校和积累而逐渐形成和发育成长的。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积极能动的反作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

二、企业文化的体系构成

企业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也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一)企业文化的内容与形式

从外延看,企业文化包含有四个层次。

1.由企业各类物质设施和企业产品等等构成的物质文化。如厂区环境、生产生活建筑,生产技术装备,产品规格、质量、标识等等。这些物质性的东西既表现着企业现实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生产经营状态,展示着企业的形象,也表现了企业员工对工作、对生活的情怀态度,表现了企业人的精神层次和追求。

2.由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生活学习等活动中产生的行为文化,包括了企业在组织协调、工作状态、接人待物、文娱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反映。一个注重诚信、关爱员工、纪律严明、雷厉风行、人际关系融洽自然的企业和一个唯利是***、队伍涣散、纪律松驰的企业,给人的文化冲击力是截然不同的。

3.由企业各方面规章制度构成的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企业制度是人与物、人与人、理念与行为、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中介与结合,是企业经营管理意志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制度在企业文化特别是员工行为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处于良性的稳定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4.企业的精神文化,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逐渐形成和趋于定型的精神成果,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等等内容。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升华,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的上层建筑。

(二)企业文化的基本元素

从内涵上看,文化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即理念和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融和统一。什么是“主流”,就是企业所主张的,被员工普遍接受和奉行的东西,它体现的是企业法人的意志与企业员工自然人的意志的统一。例如,企业关于员工权利和义务以及企业利益分配的价值主张、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得到员工的普遍接受和奉行,就成为主流理念。行为方式是贯彻理念所应抱有的态度和所采取的实践方式,包括了员工做事的态度倾向和具体的行为过程,是理念落实在具体行为上的表现。企业制定的行为规范,如“遵章守纪”、“团结合作”,得到员工普遍的认同和践行,就成为主流行为方式。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统一,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心理和行为基础。

(三)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现象

企业文化的运作系统,又可划分为企业文化的的本质体系和企业文化的现象体系。

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系,包括了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管理哲学、企业使命、思维方式、核心价值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企业美学和管理宗旨等等,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部分。企业文化的本质深藏于现象中,需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企业文化的现象体系,则是企业文化的载体部分,包括了企业环境、企业形象、员工行为、企业组织模式定位、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模范人物故事、企业标识和产品标识、企业内部宣传口号和对外广告用语等等。它们相互作用,共同表现着企业文化的本质。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理念的设计与升华,也要重视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其价值

如影随形,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从企业管理历史来看,实行不同管理模式的企业都有其相应的企业文化体系。奉行“泰罗制”的企业,有它“胡萝卜加大棒”的文化体系;实行行为科学管理模式的企业,有它“人性激励”的文化体系。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从企业产生的第一天起,企业文化就存在于、作用于其中。

从动机上看,资本的原始冲动就是追逐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是为了增殖,谁会进行投资?但主观动机是一回事,客观效果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仅仅以资金、成本、营销等等技术性操作来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事倍而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大家都承认在企业的资源系统中最宝贵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人,资金、技术、信息、时间等等都要靠人操作支配。但是,并非什么人都宝贵。企业发展需要的是忠心耿耿、勇于负责、积极主动、奋发进取、富于创薪精神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才是最宝贵的。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员工呢?实践证明,金钱可以换来一时一事的积极,但换不来永久的忠诚;金钱可以换来服从和逢迎,但换不来积极主动。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优秀员工,需要理念灌输,需要制度塑造,需要环境熏陶、习惯养成,这就是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滋养。企业发展尤其是长远的稳定的持续发展,需要资金、设备、技术,需要机遇机巧,需要监督控制,组织协调,但这一切需要有一个环境平台;企业要成长为顶风抗雨、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百年长青大树,必须植根于丰厚肥沃的土壤。这个环境平台,这个土壤,就凸显出企业文化的价值。

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管人来管事务,通过提升人来提升技术,通过改变人的观念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创建优秀的员工队伍来创建优秀的企业,实现企业效能的放大。企业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全面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1.企业文化为企业提供长久深厚的发展动力。企业要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体系,让员工坚定地确认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管理规范等等,自觉地把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文化可以从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道德、管理宗旨到规章制度、员工行为、企业形象等方面,以规范严谨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体系,营造起企业的精神家园,为企业发展长久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和思想动力。2.企业文化是当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建元点。由于各个企业在行业属性、地域背景、历史条件、组织体制、产品结构等等方面的差异,企业客观上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在个性基础上形成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异。比较优势必须依靠自我创新,创新又来自于文化,文化素质决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决定比较优势,有了比较优势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的兴衰成败一再证明,如果企业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比较优势,也就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传播手段的发展,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障碍越来越少,技术扩散的速度越来越快,同一行业的企业,其技术设备、操作流程、管理方法往往大同小异,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正是这样,企业才十分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因为文化是不可模仿不可复制的,而企业文化本身就孕育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同样的操作流程、同样的管理体制、同样的业务范围下,不同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不一样的发展思路、发展观念、发展战略,能够最大化地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有效地团结和激发员工,从而造就出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3.企业文化能有效改善企业管理的观念和方式。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型管理方式、“泰罗制”管理方式、行为科学管理方式、理性主义管理方式到文化型管理方式的发展变化。前边的四种方式,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合理性,但也在管理实践中暴露了各自的缺陷。文化型管理方式,则是把文化的特点和规律运用于经营管理之中,把传统的员工管理的经济主导方式、制度主导方式改变为文化主导的方式。文化主导方式着重于文化启发,注重挖掘开发员工内心美好优秀的元素,并使它升华为理性的认知,从而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激发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制度是一种外在的具有强制性的刚性约束,文化则是内在的自我认同的弹性约束,能够有力地驱动员工心甘情愿的行为。文化与制度都是规范,文化是引导性规范,启发员工忠于职守、追求卓越;制度则是底线规范,告戒员工什么是不能做的,越线将会受到惩罚。在企业管理中,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包括了体能、智能、技能和文化。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体能、智能、技能,首先就要使员工与企业产生文化认同,依靠建立优良的文化体系来引导人力资源开发。一旦员工对企业的目标、愿景、战略、精神、价值观都认同,其职业生涯和企业的发展使命就会自觉结合起来,其个人的价值取向就会和企业价值观的引导统一起来,个人的体能、智能、技能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奉献企业。

一个企业,如果只注重知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就会形成反差,进而会给企业造成深重的创伤。企业有知识有技术,却缺少共同崇尚的价值准则,没有共同奉行的行为规范,知识和技术就无法有效地利用,甚至会反过来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企业人才流失、技术泄密,反映出企业文化的缺陷。没有共同的追求愿景,没有凝聚人心的事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和员工的联系就会简单化为雇佣关系,谁都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员工就会从心理上行为上与企业对抗。所以,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打造优秀员工队伍的根本途径。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将文化特点和规律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中,以人的素质提高作为基本途径,以培育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评判和选择、企业精神等核心理念为主要内容和引导方式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本质上属于管理科学。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使它在企业管理中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1)引导效应。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也能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上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就会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2)约束效应。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谓“众怒难犯”,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

(3)凝聚效应。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受到多方面的调控,其中既有强制性的“硬调控”,如制度、命令等;也有说服教育式的“软调控”,如舆论、道德等。企业文化属于软调控,它能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基本方面达成共识,从而产生和谐统一的行为。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巨大的向心力,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4)激励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员工将企业文化内化为自我意识后,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自我激励的标尺。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企业努力高效地工作。

(5)辐射效应。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宣传、交往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将得到社会文化的认同,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企业文化建设是实实在在的工程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总有一种“虚而不实”、似是而非的感觉。在企业里,厂房矗立着,机器在运转,员工在忙碌,规章制度挂在墙上,产品、成本、产量、利润等等都有具体明确的量化指标,而企业文化却似乎无从把握。

其实,企业文化也是实实在在的,就存在于企业总体运转的每个环节中。如火之燃于薪,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的机体,但它又是企业的灵魂,引导着企业的发育成长。

就企业来说,有些根本性的思考是必须而且必然的,如“为什么办企业?…办什么样的企业?”等等,不同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作出不同的选择,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命运。就员工个人来说,同样存在着一些终极性的命题,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等等。由此引发的价值评判和选择,决定了一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根本态度,从而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6

1.1储备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供给的基础,在考虑应急物资的储备时,往往需要从储备品种和储备量两个因素去考虑。如果是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还需从储备地点的选址及储备系统的建设两个方面去考虑。

1.2管理

只有储备充分且管理得当,才能在关键时候供给出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应急物资。企业对应急物资的管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方面予以考虑。

1.3物流

物流是应急物资供应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除了依托社会现有物流网络外,还可以建设自身的应急物流系统,在非紧急状态下处于未激活状态,而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迅速激活,并且发挥作用。该应急物流系统的管理可以和应急物资的管理一并纳入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中。

2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应急物资管理措施

2.1加强应急制度建设

制度乃管理之本,任何管理的实践都要从制度的建设开始。建设良好的应急管理制度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及其员工应急意识的必备途径之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时,可以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参照,以当地的社会应急管理系统为依托,结合自身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管理制度。制度制定完成后,再加以培训等手段,保证员工对制度熟谙于心,且在自己的岗位中严格执行制度的规定。

2.2签订物资购销合同

由于企业的逐利性,其储备的应急物资往往只有少量,只靠企业自身的应急物资储备难以供应救援地区的需求。因此,在一些***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导下,上述机构可以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签订应急物资的购销合同,以便在考虑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前提下进行应急物资的储备。合同中可以将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价格、供货时间等进行明文规定。该方式应该作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急物资储备及管理的主要方式。

2.3加强应急物资管理

医疗类应急物资由于其需求的不确定性及周转的慢速性,往往要求经营企业进行特殊管理。为了保证医疗应急物质的有效性,企业需对物资的效期、批号等登记在册,并且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周转,以保证在急需之时能够供给质量合格的产品。建议企业设专职或兼职人员专岗管理应急物资。张杨提出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可以借鉴现代商业物流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加强仓储设备现代化建设等手段实施科学管理。应急物资的管理要注意动态性。由于区域应急状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应急物资的阶段性需求导致了库存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必须随之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随时关注事件动态,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物资调整机制。

2.4建立应急物流系统

物流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在进行应急物资的物流时,一方面,可借助***府部门的应急物流平台,社会的现有物流网络;另一面,可以自建应急物流系统。该系统可建立在企业物流平台之内,非紧急状态可以出于非激活状态。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激活该系统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所需物资送达救援区域。在这一环节中,企业也可以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改进自己的物理系统及供给成效。

3结论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7

上面提及,从一般管理学的角度来讲,管理出效率,延伸出管理出效益。而效率提高的三大途径之二就是劳动效率最大化,其核心就是分工。其内容主要包括部门职责与每个岗位职责。其主要操作要点为编制好部门手册与人员岗位任务指导书;然后在配好高素质的人员,形成一个高素质的团队,这样就具备了执行力强的前提条件。

2理顺关系

其核心是理顺工作关系。主要内容是理顺纵向与横向的工作关系。其实理顺工作关系与健全组织与明确职责是一脉相承的。某个岗位在工作中需要明确它的上级是谁、下级是谁,即工作向上向谁请示汇报、向下给谁安排布置,这就是纵向的工作关系;横向的工作关系是指在同级或平行工作关系中与谁协调。理顺了工作关系,也就相对明确了权责,避免了“多头指挥”这一管理中的大忌。还有,理顺工作关系是靠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健全流程实现的。

3完善流程

流程是指实际工作中可操作的办事程序,类似于生产车间的操作规程。一个现代化的企业不但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还须有完善的作业流程。流程作为制度管理的一部分,经过实践证明:它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笔者经过初步调研与分析后认为:民族企业与外企的管理软件不同之一是:虽然二者都有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但民族企业大多重视管理制度,而外企则更注重管理流程。制度应主要告诉大家不要做什么,做了的结果就好像是触摸了红线;而流程应是实际工作中应遵循的程序。制度的侧重点应在思想教育性,流程的侧重点在实操行。企业(公司)在成立初期需要建立流程,而经营期间则需要不断完善流程。在此,摘录两个作业流程供大家借鉴。

4其他

以上论述只是冰山一角,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内容很多,如薪酬体系建设与管理、文化体系建设与管理、资本运作、风险控制、期货运作、上市运作和项目运作等,这里不再一一敖述,以后再与大家交流。

5总结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8

【摘要】:综合绩效评价是指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行业评价标准,对企业特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的综合评判。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逐步去完善。

开展企业绩效评价是国际上一些国家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普遍做法,只是方法不尽相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与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完善,但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拓展绩效评价的应用、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值得探讨。

一、国资监管的历史沿革

1978年12月召开的***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次会议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决定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相应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始出台。***于1995年制定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999年***、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经过三年多的评价试点和试行,***、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02年重新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003年***成立时,***在“三定规定”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展所出资企业综合评价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但是对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经营行为的引导力度依然不够,一些企业只重视当期利润目标,忽视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培养,短期行为比较严重。为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引导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健康发展,需要一套全面评判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质量,诊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企业正确经营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基于这样的背景,******研究制定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6年4月7日以***令第14号颁布,又一新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手段呈现在大家面前。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是根据出资人监管工作需要制定的,所规定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综合评判、分析诊断和行为引导三大功能,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综合性与客观公正性的特点:一是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分析出资人资本的回报水平和盈利质量,这是出资人资本属性的内在规定。二是多角度综合评价,其中:财务绩效的评价包括了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包括了企业战略执行能力、经营决策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八个方面,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三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将企业经营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两个方面,分别设置定量财务指标和定性评议指标予以反映,以克服单纯定量评价的不足。四是运用行业标准进行评价,包括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这一方面可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展对标活动,寻找自身差距,并向国内、国际先进标准看齐。

二、当前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应用情况

目前,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主要应用在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方面。过去的经济责任审计在评判企业经营者任期经营业绩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而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可以为综合评判经营者的任期经营业绩提供基础,从而有利于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因此,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是企业负责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财务监督工作中应用综合绩效评价手段,主要是根据企业经审计的财务决算报表实施年度绩效评价,以进一步检验企业的经营成果,诊断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揭示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三、财务监管手段与综合绩效评价的结合

为了推动企业“规范、科学、稳健、高效”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完善了出资人监管工作体系,有财务预算、财务快报、财务决算、财务审计、绩效评价、业绩考核等等。但在这个内在联系非常密切的过程中,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去贯穿整个过程,使之无法相互衔接、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发挥更好的作用。如何完善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财务预算、财务动态监测、财务决算)的财务管理体系,目前来看,凭借绩效评价所独有的特点,采用绩效评价无疑是最好的手段。

对财务预算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从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客观、公正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反馈意见,以便企业进行调整和控制。同时,计算绩效改进度,若大于1说明企业财务预算基本合理;若小于1说明企业预算过于保守,从而进一步验证预算的科学性。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需要下定决心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计标准值与之配套,从目前预测能力看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解决观念的问题。

在财务动态监测中引入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季度报表进行评价,将得出的结果与财务预算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如果结果相近则说明企业运行较为正常;如果结果偏离较大则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一方面警示企业采取相应措施;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预算调整的依据。

对财务决算进行绩效评价除前述的作用外,还可以综合评判企业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更为主要的是可为业绩考核提供有力的保障。业绩考核是出资人对经营者所下达的最低完成指标,但在过程中往往出现企业根据业绩考核目标倒挤财务预算的现象,使财务预算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业绩考核目标进行报表粉饰,使财务决算失真。利用绩效评价评判企业经营成果,有利于企业从主观上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绩效评价工具凭借其特点,其应用范围将更为广阔,不仅在财务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发展规划、人事任免、投资评审等领域以及企业集团内部运用综合绩效评价手段实施子公司监管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逐步去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孟建民.中国企业绩效评价.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2.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9

论文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风险是市场的灵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性,企业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各种风险,其中有些风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偶然性等特点。因此,对于企业来讲,要完全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有的风险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另一方面来讲,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赢利能力与其抗风险能力是成正比的,没有对于风险的准确认识和把握,从而实现对于风险的主动防范和控制,就难以保障企业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因此,为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全面分析形成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的能力,防患于未然,将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与并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主体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其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必然受到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策因素、市场因素、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等。

首先,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离不***家的宏观调控行为的支持。而国家宏观调控相关***策,如国家信贷、银行利率等,尤其是产业、行业***策导向的变化等都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重大的改变,对企业的运营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往往是负面影响,使企业经营遭遇风险,影响其正常运作[1]。

其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急剧变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具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替代性产品或服务的出现导致产品销售受阻,影响企业的存货流动率,大大提高了企业存货变现的风险;对正处于衰退时期的产品或服务企业自身必须积极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否则将失去消费者,无法保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采购市场价格变化剧烈将会对于企业原材料的采取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于出现因库存不足而停工待料或影响销售的状况。

第三,各种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如地震、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都极有可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损失。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地区或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波动都或多或少地对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龙源期刊。如2008全球金融海啸中我国许多企业面临倒闭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二)内部因素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绝大部分源于企业内部,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除了更种不可抗力所导致的风险外,一般都可以通过良好的风险预警和机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采取积极的调整措施。因此,对于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内部因素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具体来讲,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内部经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风险意识。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风险的认识还明显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凭借个人个人的主观判断和经验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主观随意性大,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缺乏全面清晰的把握,风险管理往往是呈间断性的特点,难以保障企业对市场的变化作及时积极的应对[2]。另外,风险管理意识的不足,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缺乏和不健全,根本谈不到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日常化和专业化,导致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于追求眼前利益的较低层次上。即使成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也难以真正地履行其应有的***、有效的风险管理职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二是,根据我国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决策失误成了导致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的关键性因素。究其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目标的短视化,只顾眼前利益,无视企业资源条件的限制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决策程序规范化有待强化,决策行为个人色彩浓重,等。

三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及健全是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水平的前提。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状况不容乐观,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来看,当前部分企业管理层仍未正确认识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两者未能实现有机结合。

四是,我国企业,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必须会危及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如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忽视人力资源要素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造成企业人才的短缺和不足,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员支持。另外,受财务管理水平的限制也使得财务风险成为企业经营风险种类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资本结构不合理、应收账款管理不及时等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风险。

二.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风险与机会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类的风险,经营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核心决策层的风险意识则是企业有效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前提。只有经营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认识到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将风险防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整个过程,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预测、识别、判断、控制和处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保障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3]。另外,培育和深化富有特色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既能够有效的整合企业各类资源,为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良好的企业氛围,更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

对于企业来讲,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测的,企业一定程度上对来自于外部风险是难以实现对其的全面控制。但另一方面,并不等同于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有所作为。为有效应对各类外部风险,可以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密切关注、深入分析,把握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对于外部环境及时做出适时的灵活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强化企业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将可能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水平。企业要时刻关注***策法律法规的变化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尤其是国家宏观调控***策方面产业***策、财******策、税收***策等,对***策的变化对企业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及时做好预算;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及市场的变化,对市场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强化企业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注重产销的有机衔接,及时调整策略;另外对于企业目标群体的变化要给予全面关注和把握。

(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重点在于对于经营风险的事前预测与防范,将风险遏制在其产生之初。因此,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和详细的克服预案,积极做好准备应对措施以将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通过相应的诊断工具对于经营风险的各种征兆进行分析、判断,一旦发现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就及时发出警告。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时刻关注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根据相应的指标,尤其是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准确评估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危害,适时地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龙源期刊。其次,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配合的企业风险防范制度作为支持,实现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及科学化。具体来讲,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资金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人负责的良好生产经营秩序,尤其要注意制度规定的可操作性,加强制度落实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企业内控的加强是保障企业经营合法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从企业发展具体实践来看,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健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之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完善内控业务流程、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落实企业内控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将内控理念融入企业的日常经常管理过程中[4]。另外,企业财务内控作为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经营风险防范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五)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首先,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为核心的资料,不论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强化最终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支持,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流失、人员的频繁流动等将直接对于企业经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需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与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断地强化员工与企业两者间的合作互利共赢关系。培养起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为推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有效的防止企业的人才危机。

其次,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通过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整体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具体来讲,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置于事关企业稳定发展的位置,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分析、预测功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充实的数据支持[5]。同时在负债比例的控制上,在格外注意,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和优化调整,避免因财务负担过重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造成财务风险的产生。

第三,在做出相应的决策前,需加强市场调查,对于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分析进行全面分析,对于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做全盘考虑,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盲目或非理性的决策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

另外,诚信经营,塑造企业良好的商品信誉和品牌形象,也是企业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诚信为本,培育和强化企业的诚信经营理念,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的美誉度。

参考文献:

1.邢春萍.浅析如何发挥财务作用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14-15.

2.姜艳艳.基于财******策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规避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19,11,21-23.

3.张炳莲.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09,30,12-13.

4.宾爱琪.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学术论坛,2009,10,34-35.

5.丰国金.建立内控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内江科技,2009,9,29-30.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管理层激励;国有资本收益;业绩考核

目前,国有企业资本经营收益收缴工作正在进行,各地方***府纷纷制定相关规定、出台有关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的办法。在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工作中,国有企业分红比例的确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分红比例确定以后,如何在分红比例既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分红金额,则完全依赖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分配基数的扩大,因此,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正是文本研究的出发点。鉴于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有别于一般上市公司的特殊作用,本文在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以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作为切入点,分析管理层激励与国有资本收益实现及收益管理的内在联系,进而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对策。

一、样本选择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国有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5年3年的面板数据。

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本文以1999年12月31日前上市发行A股的公司为原始样本,按以下原则进行样本筛选:(1)剔除金融类企业;(2)剔除2006年年报披露前退市的上市公司;(3)剔除个别未披露2005年年报的上市公司;(4)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从剩余样本中剔除2000年到2005年6年中被sT、P,r以及’sT的T类公司,并进一步剔除6年T类公司的交集,即只要有一年被sT、PI’或者’sT则将其剔除,最终剩余公司数为641家,以此组成清洁样本;(5)为保证研究中资本经营收益的国有属性,在清洁样本的基础上选取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467家上市公司作为最终的研究样本。样本数据均来自网上各公司披露的年报。信息来源:巨潮资讯网、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金融界等网站。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定义

PanelA:因变量

文中的因变量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考虑到资本成本是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的基础,为了更准确地衡量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本文引入资本成本概念。理解资本成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是最根本的层次是要了解资本成本的实质乃是机会成本;第二个层次是要了解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要求报酬率的高低,即站在企业理财的角度,资本成本是企业投资行为所必须达到的最低程度的报酬率水平。…不同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各不相同,债权人要求的报酬率在税前优先得到补偿。因此,真正不同的是股东要求的报酬率,而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说是股东要求报酬率的最好解释。

PanelB:自变量

文中的自变量为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变量。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准则仅要求披露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各项奖金、福利、补贴、住房津贴及其他津贴等),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的报酬总额、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按公司的实际情况划分的年度报酬数额区间以及各区间的人数,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披露情况得到总经理的年度报酬。具体而言,如果总经理年度报酬有具体数值时,直接采用,如果用闭区间表示,则取中位值;如果没有单独披露或者上不封顶,则适用“经理中总经理报酬最高”的原则,根据披露的前三名高管的报酬总额和年度报酬数额区间加以测算。为保证变量的正态性,我们对总经理报酬取对数进行运算。高管层持股比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在分析中为了更清楚地分析高管层所持有股份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关系,将高管层持有的股份分为流通的高管层股份和未流通的高管层股份,将二者分开分析。

Panelc:控制变量

除了上述自变量以外,影响国有资本营收益的因素还有很多。债务可能通过财务杠杆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公司总资产由于规模效应的影响可能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存在潜在影响。同时,不同行业控制权结构不同,在同一水平线上对不同行业进行评价缺乏客观性。行业主要是根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由于国有上市公司集中于制造业,本文在制造业的门类和大类之间增设了辅类别,把行业总体分为20个类。

另外,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在经济增长上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增长不均衡格局,由于资源条件、市场结构、投资环境等多方面发展的差别,各省市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根据公司所处地区把样本分为东、中、西三个大的区域。

(二)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利用SPSS13.0对因变量与自变量进行拟合,并采用尺度回归这一更为完善的分析方法,根据标准参数检验(F检验)来确定分析结果的显著性。

根据本文变量设计,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管理层薪酬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无相关关系。

林伯特和拉克尔(1993)在《公司业绩及首席执行官报酬》一书中认为:对一个大型公司,由于规模效应,可以预期报酬同业绩之间的关系不大;其次,使管理人员承担过低的风险下限是很困难的,至少对大公司是这样,因为当管理人员的报酬同业绩高度相关时,公司价值即使是轻微的降低都将可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导致风险过分规避。因此,如果风险上限被限制了,这意味着报酬同业绩联系不大;最后,是机制(如经理市场,接管市场)而非激励契约将经理同股东的利益结合起来,而这些将减少报酬和公司价值变动高度相关的需要。

假设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正相关。

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源于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则意味着股东和经营者目标的不一致,由此产生了委托成本。为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减小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成本,而股票期权、股票所有权等方式是公司经常采取的方式,把管理层的福利和股东财富连接在一起,以协调各种私人和社会成本,从而促使管理层采取适当的行动。当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时,由于高级管理层经营目标是不断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他们持有企业的股票越多,他们的利益与公司总体利益的一致性越高,因此,他们会视企业为利益共同体,不断努力促使利润增加,提高资本经营收益,最终提高管理层自身福利。

假设三:资产负债率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正相关。

举债相对其他融资方式,其资金成本是比较低的,更有利于企业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同时,负债融资会给经营者造成一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逼迫经营者努力工作,缓解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冲突,有利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提高。

假设四:规模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正相关。

规模越大,其集约化程度愈高,越能充分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越有利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提高。

表3和表4的回归结果基本相同。管理层薪酬的回归系数均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公司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与高管层薪酬显著正相关。假设一不成立。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柬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而十六大报告也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表述确立了劳动和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些规定无疑将会增加企业管理者薪酬与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之间的联系。

同时,公司管理层固定待遇水平的高低,不但体现了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对该岗位任职人员素质(特别是对其专业化人力资本秉赋)的严格要求,而且也直接对应了公司的形象。另一方面,对于那些难以被监管的管理层行为来说,较高的固定薪金待遇有利于“养廉”,它在提高“人败德行为”机会成本的同时,有利于增强管理层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这一做法也有利于使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企业普通员工的工资分离开来,杜绝企业管理人员与工人联合侵蚀企业出资者权益的动机,并且管理人员往往会选择尽可能降低工资成本、各种物化成本及费用来讨好股东。

高管层持有的流通股比例的回归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高管层持有的未流通股比例的回归系数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高管层持股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二成立。高管层持有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公司利益与高管层利益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利益趋同效应,因此,公司高管层更有积极性去经营,以提高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为途径,更好的实现剩余索取权,获取更多的剩余收益。但高管层持有的流通股比例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影响较之其持有的未流通股比例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影响要明显。这可能与高管层持有的未流通股比例过低有一定关系。

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均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即负债率水平越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越低,说明资产负债率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显著负相关,假设三不成立。这一结论与国内许多学者所做的实证分析结果相符。高负债成为企业巨大的负担,使企业陷入了举新债还旧债的尴尬境地中。这些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其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所选择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低,造成公司所借入的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高额的财务费用就成了企业一项很大的经济负担,企业负担加重,流动资金不足,再借款,致使企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并且,虽然我国的股份制银行已经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大部分企业都是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这样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银企关系,即“兄弟关系”,使企业较少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

规模的回归系数也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规模越大的企业资本经营收益越高。证明假设四成立。规模大的企业更倾向于且有条件进行多角化经营和纵向一体化。多角化经营未必能提高企业的总体获利水平,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均衡不同时期的利润水平,给企业带来更为稳定的收益。纵向一体化,可以通过交易内部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从而有助于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增加市场占有率。此外,规模较大还便于内部资金的有效调度。这些均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行业的回归系数均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受行业影响显著。由于行业的发展程度不同,成长周期不同,资本运营状况不同,等等,这些因素均可能使同样的公司内部治理产生不同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地区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三、稳健性测试

考虑到截面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失偏颇,因此,本文加大样本量,充分发挥样本越大越接近于总体且论证有力的特点,采用三年的混合数据对以上统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

从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测试方程的拟合优度、F值均说明方程的整体拟合较好,且所建立的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方程具有严格的统计意义。

检验结果表明,各结论均进一步证明了分年度尺度回归所得出的结论。

四、基本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管理层激励相关变量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之间关系的尺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管理层薪酬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显著正相关,管理层薪酬高低直接影响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2管理层持股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正相关,其所持有流通股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影响较之其所持有的未流通股的影响要明显。

3规模可能由于规模效应的影响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企业资产负债率则可能由于财务费用造成企业负担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显著负相关。

4行业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有显著影响,地区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影响不明显。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拟提出以下建议:

1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国有企业经营收益管理观念

要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国有企业经营收益管理观念。我国国有企业对于国有资本使用而不需要上缴收益的观念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计划经济时期的统收统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把企业推向市场的同时,也放弃了所有者应该获得的资本回报权。时至今日,在种种条件初步具备之后,这种格局即将被打破,首先要过的也是观念这一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部门利益、企业利益都不能够打破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出资人具有收益权。应使国有企业认识到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合法合规合理,过去不上缴有过去的历史因素,现在上缴是形势所需也是市场经济原则要求。

2建立新型国有企业委托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点多面广,不可能所有企业都由***府亲自去经营,这样做不仅效果不好,分散精力,也容易导致腐败。总结新加坡、德国、法国等国家国有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重要一点就是几乎完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严格分开,这种对国有企业和民间企业一视同仁、让它们平等竞争的做法很值得学习。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国有企业管理中控制而不干涉的管理理念,建立新型的国有企业委托关系,减少***府管理层次,让企业以市场主体的形式在市场中运行,提高国有企业运行效率。同时使***府有精力做好“规制”,***府应逐渐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尽量少直接经营企业。

3建立国有企业管理层业绩考核制度,合理确定管理层薪酬

将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结合,将考评与奖惩结合,这是在制定国有企业管理层业绩考评时应遵循的准则之一。同时,在选择考评指标时应尽量全面。既包括定量指标也应包括定性指标,既立足企业绩效也应面对社会贡献。但无论是短期激励还是长期激励,如果缺乏科学、高效的市场评价机制作为基础,那么激励机制的落实是没有保障的。对国有企业而言,让市场去评价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好坏要比企业依靠报表数据体系的评价要客观、合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并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激励效果。

同时,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的制定主要依据管理层素质及所任职工作岗位等“过去”事实因素而确定,包括工资、年薪、岗位津贴等。管理层从这些薪酬方式中获得的收入通常是固定数量的,而且一般由聘任者与应聘管理者在事前就以协议的方式直接决定。固定收入被认为是管理层“收入集”中的无风险部分,它一般与企业经营好坏无关,并且在整个聘用期限内其收入数量固定不变,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对管理层人员既有人力资本价值的认可。但是这类激励机制(如年薪制)缺乏灵活性,其激励数量的多少不能随管理层当期行为表现及企业实际的经营绩效的变化而调整,而且实行年薪制使管理者的利益***于企业出资人利益之外,从而可能使管理层不再关心企业的盈利。另一方面,在个人利益封顶的年薪制或数量基本不变的工资制情况下,管理层如果感到自身利益或价值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则他们将可能会为了谋取私利而采取一些“腐败行为”。因此,应逐步引入股票期权、高额退休金等长期激励方式,构建多元化的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这不仅有助于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长期绩效联系起来,还有助于优化国有企业公司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4适度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

公司管理层在任期中的全部劳动一般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客观地通过企业经营绩效反映出来,通常要在比一个会计年度更长的时间后才能逐步得到体现。这需要依据企业“未来”表现及发展潜力等因素才能决定管理层利益实现的具体数量及管理层当前劳动回报的激励工具,使用最为频繁的长期激励手段如股票期权、管理层持股等。管理层对本公司一特定数量股份的持有,使得管理层成为股东,有利于管理层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以激发管理层通过提升企业长期价值来增加自己的财富。而我国管理层虽然持有一定数量的股份,但其持股比较低。同时,由于高管层持股制度一开始就是一种定位不明的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该制度的实施效果。因此,必须重新定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制度,采用各种实现形式,诸如股票购买、股票奖励、管理层收购等,将其作为公司长期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并约束管理人员为公司和股东的长期利益而努力。

5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管理决策功能

在现代公司制度发展中,顺应股东大会职权弱化、董事会职权强化的趋势,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立法的现实选择。因此,应该根据《公司法》对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权力配置原则的界定,规范公司权力行为,严格职责范围,依法行使职权。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强调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与执行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而由传统体制沿袭下来的干部任命制强调的则是级别,即谁领导谁的直线等级关系。现在看来,尽早取消企业的行***级别划分和对经理人员相应的行***任命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6优化国有企业投资结构,合理使用财务杠杆

国有企业应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充分利用借入资金,在投资市场上盈利,使企业的负债能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为公司获得节税效益,减少货币价值的损失,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使企业的自有资金获得更高的资金利润率。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是导致企业亏损以致被ST的原因之一,财务杠杆可以帮企业达到盈利的目的,但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息负担,所以国有企业必须谨慎使用财务杠杆。

要投资必须要有资金,融资方式改革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又一重要内容。***府的各类资金来源,包括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资金、借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府的贷款等,可根据资金来源以及项目性质和调控需要,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投入。针对不同的资金类型、资金渠道和资金运用方式,确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府投资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大力推进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7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10篇

学习

内部管理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团队内部管理论文,内部管理问题毕业论文。关键词:服务营销;内部营销;内部营销系统1.引言21世纪的到来,伴随着服务产业和服务理念的新高潮,作为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部营销受到更多的重

学习

办公室文员述职报告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文员述职报告,内容包括办公室文员述职报告5分钟演讲,办公室职员述职报告5篇可选。一、坚持进取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做到“实干”与“干实”的统一。办公室作为一个单位的综合协调部门,在其工作过程中,坚持以民为本,是我们需

学习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大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电脑、投影仪以及电子屏设备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多媒体已经深入到小学语文的每一次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教师必

学习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现场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企业现场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课论文3000字。(3)企业管理人才在总体上不足。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讲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如果某一企业拥有先进的管理人才,就可以通过有效、科学的管理来提高管理

学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语文古诗词课题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论文选题。一、当前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所存在问题1教师认识上有偏差。对课内诗词,教师不重视,很少评析,更别说引导学生鉴赏了;而学生也是为应付考试,

学习

管理职能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职能论文10篇,内容包括管理职能论文,管理五大职能论文总结。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公共管理对传统公共行***的冲击传统公共行***实质上就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官僚制”***府的职能,它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强调公

学习

语文教学研究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教学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语文教学研究方面论文选题。教学思想的变化是改革教学的先导。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加之后来“”十年的***,语文学科的性质被抹煞,致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

学习

五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五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论文范文,五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案例。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尽可能是英语。眼睛看到的主要指的是硬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场所、生活场所

学习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有效教学论文,小学古诗教学论文范文。但是,小学生初接触诗词,理解有些难度,我们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增强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下面本人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点体会

学习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安全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企业如何做好安全管理论文,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2.管理不当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本质原因是管理失误。安全隐患的产生是事物的不安全与企业管理的失误共同造成的,除客观的不安全

学习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六年级语文小论文大全,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论文或经验论文。一、学习任务的多元化当小学生进入六年级之后,许多教师都会在“时间少,任务重”的紧迫感的驱使下,恨不得将所有的语文知识一股脑地倒给

学习

变革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变革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现代管理专题论文范本,现代管理论文1000字。传统的档案观念,案卷是基本单元。案卷是构成全宗的基本单位,案卷特征揭示了卷内文件某一共性。它是由卷内若干文件、卷内文件目录和备考表组成,以卷(或盒、

学习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参考题目,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二、培养识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识字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特征的话题

学习

办公室交流材料

阅读(76)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交流材料,内容包括办公室经验交流材料标题,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交流材料。一、精办会、严办文,提高为“三会”服务质量。办会办文是办公室的基本职责。人大及其***会履行职权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召开人大会议、***会议、主

学习

内部管理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团队内部管理论文,内部管理问题毕业论文。关键词:服务营销;内部营销;内部营销系统1.引言21世纪的到来,伴随着服务产业和服务理念的新高潮,作为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部营销受到更多的重

学习

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大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电脑、投影仪以及电子屏设备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多媒体已经深入到小学语文的每一次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教师必

学习

企业现场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现场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企业现场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课论文3000字。(3)企业管理人才在总体上不足。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讲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如果某一企业拥有先进的管理人才,就可以通过有效、科学的管理来提高管理

学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语文古诗词课题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论文选题。一、当前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所存在问题1教师认识上有偏差。对课内诗词,教师不重视,很少评析,更别说引导学生鉴赏了;而学生也是为应付考试,

学习

管理职能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职能论文10篇,内容包括管理职能论文,管理五大职能论文总结。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公共管理对传统公共行***的冲击传统公共行***实质上就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官僚制”***府的职能,它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强调公

学习

语文教学研究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教学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语文教学研究方面论文选题。教学思想的变化是改革教学的先导。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加之后来“”十年的***,语文学科的性质被抹煞,致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

学习

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1)

在分管年级组管理中,本人充分依靠全体教师,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狠抓年级组建设,组内班风、学风积极规范、健康向上。近3年,有6个班级荣获*市、江阴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1位教师获江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组内被评为

学习

专业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管理专业论文题目,如何写管理专业论文范文。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