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金融论文10篇

西部金融论文篇1

一、开发西部的战略原则

1、重点开发与综合统筹相结合。对于开发西部的战略安排,目前专家学者见仁见智,但一般都主张将重点放在江河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方面。应该说,这些主张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是开发西部必须重点考虑的。但持这些观点的学者也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分析问题,缺乏统筹性。笔者认为,开发西部应进行系统规划。

首先,在时间安排上应分阶段进行。自80年代初开始,在特区理论和“梯级理论”两个重要理论的支持下,我们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开发了东部。由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及较长时期的繁荣,东部地区的经济从开发到成熟只用了二十年时间。相比而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严酷,因而开发所需时间可能不会短于东部地区,也就是说不会短于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对于这二十年时间的安排,我们考虑至少应该用大约五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交通、通讯、生态以及环保等建设;接着再用大约五年左右的时间进行资源开发,主要是资源本身的开发,同时做好生态与环保工作;然后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发展西部地区的加工工业,这种加工工业必须以西部的资源为依托,以提高产业关联度为基础。当然,这三个阶段开发的内容虽然各有重点,但也不能截然分开。

其次,西部开发必须走综合规划、综合开发之路。在中央提出开发西部的战略构想后,西部各省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列出了诸多开发项目。但冷静观察就会发现,在热情的背后却缺乏一个开发的整体构想和综合规划。而这正是目前西部开发中最需要的。之所以如此考虑,理由在于,一是考虑到该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人们的意识中,西部地区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原材料,开发西部就是将这些能源、原材料开发出来,源源不断地输向中东部地区。如果按这种认识和思路开发西部,一旦将来西部地区的资源枯竭,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无法估计的困难。前苏联巴库石油城的盛衰过程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二是考虑到战略大循环因素。从战略循环讲,将来东部地区应该、也必定率先溶入国际大循环,即走两头在外的路(这一迹象已现端倪),至少部分依赖于外部,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则更容易走一头在外之路。这样,西部地区就不能只作为中东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而开发,必须从长远着想,做好开发前的综合发展规划,走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2、区域开发与整体带动相结合。对于开发西部的主张,许多人认为不过是开发完东部后的又一区域开发战略,其最大的受益者是西部诸省区,所以,他们对西部开发不报什么热情。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纵观二十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周期,第一个周期的复苏期开始于1982年,第二个周期的复苏期开始于1991年,每个周期大约10年左右时间。如果纯粹从时间轮回过程分析这种周期,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大约十年左右时间为一个周期。按这种时间周期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在经过90年代末的几年衰退后,应该在2001—2003年出现一个新的复苏,开始一个新的周期。进一步讲,以往两个复苏,都与当时国家宏观经济战略中的两次大规模开发有直接关系。众所周知,80年代初我国实施了以开发深圳为龙头的特区开发计划,这是整个80年代经济增长的基础;90年代初国家又实施了海南开发(后来搁浅)与上海浦东开发计划,这次开发(尤其是上海开发)成了整个90年代全国经济繁荣的基点。因此,在宏观经济增长中除了常规增长的部分外,国家实施地区开发则是宏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初始推动力。

不过,前两次开发说到底还只是一种“点”式开发,形成的也不过是一种增长点。与此不同,西部开发涉及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以及***等省(区),形成了一条面对中东部地区的弧线或称为弓型线,该线极易辐射成面,从而成为面的开发。同时西部开发在难度、辐射面、投资量、纵深度等方面都远非东部开发所能比,国家在过去20年中一直未走这步棋,其原因也正在于此。所以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在时间上和力度上均会大于以往两次。从这个意义上讲,西部开发不但是西部地区的事,更是全国的事。退而言之,根据“短边理论”,尽管短边所占比重小,但它会影响整体达到最高水平。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广,人口虽然相对较少,但贫困人口占比高,如果现在不开发西部地区,使西部地区经济有一个迅速发展并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赶上东部地区,那么要在21世纪实现全国宏观战略目标,不但可能性不大,而且还会因为地区差异过大而导致整个西部地区的不稳定,以致使全国稳定的***治环境遭到破坏,全国的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干扰,甚至完全破坏。从这层意义上说,西部开发也不仅是西部地区自身的事,而且是全国的事。

3、***府干预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纵观国内外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开发史,其形式和措施各有不同。美国开发西部时,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策。投资者在西部每开垦一英亩土地,***府只收取1.25美元的象征性费用,然后承认开垦者对土地的所有权。在这种开发模式下,开发缺乏规划性和整体性,投资者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土地进行了掠夺式开发,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时期,我国主要从***事战略利益出发,也对西部地区进行了开发。但这种开发是在中央计划经济模式下进行的,在开发中,一方面是中央加大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则由中央号召各地无偿提供人财物。中央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应该说是符合投资规划要求的;而各地在西部所进行的所谓投资,却是靠行***命令进行的,甚至违背了投资者的意愿。因而,尽管这一时期的投资对我国西部地区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也不能说这是一种成功的运作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投资运作方式必然走向失败。另一方面,在这次开发中,中央***府采取了“钳入式”投资模式,所形成的项目缺乏与当地经济的产业联系,形成了“飞地”经济,导致广大的西部地区长期难以统一的“二元经济结构”。

西部金融论文篇2

一、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策研究综述

目前人们对西部大开放金融***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的作用程度认识;货币***策和信贷***策的倾斜问题;西部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直接融资***策以及外资***策等方面。

(一)金融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的作用程度认识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推动。问题是金融究竟能起多大作用?人们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金融支持处于主导性地位

马润平等人认为,“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须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系统。在该体系中,金融支持处于主导性地位。”他们的理由是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可以拓宽西部开发资金供给的渠道,可以优化资金投向和经济结构调整等等。

2、金融支持不起主导作用

戴小平认为,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主导作用这种提法是过分夸大金融作用,也忽视了金融的特性。在他看来,金融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确实能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原因是在西部大开发前期,由于投融资项目的长期性、非盈利性,商业性金融和外资大举投资内在动力不足,应以财***投资和***策性金融为主导;而在中后期西部投资环境改善后,商业性金融和外资才会发挥其资金融通的主导作用。除外,支持这种观点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兰州市中心支行有关课题组的一份研究报告。他们认为在肯定金融业支持西部开发作用的同时不能夸大了金融业的作用,原因是金融作用的发挥要与金融领域内外环境紧密相关,不对西部金融环境进行改革,金融将难以真正发挥对西部开发的支持作用。

(二)货币***策和信贷***策的倾斜问题

在分析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落后的根本原因时,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央货币***策的统一性和西部地区差异性的矛盾所造成的。为了发展西部,不少人认为必须根据西部地区实际,实施特殊的金融***策,为此提出了货币***策和信贷***策的倾斜战略。如马润平等人认为:要推行有差别的货币***策,途径有:①实行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策;②扩大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等。马洪波认为实行向西部倾斜的信贷***策其措施有;①降低西部存款准备金率;②东西部差别贷款利率;③提高西部地区商业银行分支行的贷存款比例等。和秀星等人认为,有效的倾斜性金融***策是一种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所不能替代的无形资源,它是金融杠杆撬动西部大开发的“支点”。他们提出的措施有:①按大区实行差别准备金***策;②适当提高西部利率浮动水平;③适当提高西部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等;④提高呆帐准备金比例等。

在这股要求实施倾斜的货币信贷***策的强大呼声中,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戴小平的观点认为:货币***策的倾斜受到很大限制,在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有着不同的货币***策,那将给中央银行监管带来很大困难。在他看来,货币***策因为主要是调控总需求,即使倾斜后对于结构调节的作用也不大。作者认为他所理解的货币***策的倾斜,应是体现在实施具体的优惠利率和约束性管制的节制等两个方面。

(三)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

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到底是多还是少?人们看法不尽相同。张锖认为,“金融组织体系残缺不全,尤其是区域性商业银行缺位,是限制西部地区外部融资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她的根据是西部金融机构的网点密度与资产总量远落后于东部,提出的对策是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的设立标准等。人行兰州市中心支行有关课题组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谈到要对“机构准入***策进行创新,降低西部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可见,不少人的观点是认为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少了,为此提出通过降低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设立的标准等措施来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金融组织体系。

而戴小平则认为,在构建金融组织体系之前,应明白西部需要怎样的金融机构。西部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是基本建立了,这时候过多增设网点,无异于自相残杀,引起恶性竞争,当务之急是增强西部现有金融机构的服务职能。他还认为没有必要专门设立西部开发银行,原因是三大全国性的***策性银行可以履行这一职责。

(四)直接融资***策

发展西部金融,通过金融机构融资,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目前西部普遍存在着金融市场不完善的问题,表现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展的滞后。但许多人提出的直接融资***策中关注更多的是西部资本市场怎么发展。和秀星等人认为“应放宽直接融资的***策限制,促进西部资本市场的发展。”人行重庆营业部一个课题组关于西部大开发中金融***策的建议之一是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张方等人对于直接融资***策的建议有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市场的培育完善;二是设立西部开发基金。他们提出的措施有对西部企业上市给予倾斜和优先;在西部建立第二层次的证交所;在西部发行区域性债券等。

戴小平却是从一个比较广阔的视角来谈直接融资***策。他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两个内容:一是在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不应忽视货币市场的发展。理由是资本市场主要是解决长期资本的融通问题,货币市场主要是解决短期资金的融通。两种市场对西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在发展资本市场时,应找准切入点,股票上市只是手段,而不能成为目的,更不能为上市而刻意破坏规则;在重视股票市场的同时注意发展债券和投资基金的市场。此外,吴跃云等人在论及货币***策融入西部大开发的难点时,谈到的一点是西部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他们主要是从西部货币市场的不完善来说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部地区发展货币市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五)对外资(FDI)的***策

西部大开发必须采取各种***策,以多元化方式提供多种渠道吸引外资参与开发建设,其中灵活的金融***策对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在西部设点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外资***策的建议方面,人行重庆营业部课题组认为:实行外资银行国民待遇,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西部设立分支机构。马洪波认为:要加大西部利用外资力度,必须从基于规制的***策来吸引外资,那些对外资金融机构带有歧视性的***策法规和不合理的行为必须及时清除。张锖对外资***策提出如下看法:在间接利用外资方面,可考虑在西部地区率先放宽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首先是人民币经营种类的放开);逐步推行所谓“同步设点”***策,即要求已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金融机构,今后如要在东部增设分支机构时,必须相应的在西部设立分支机构等。

简言之,人们关于外资***策的看法可以归纳为两点:其一是为了吸引境外金融机构在西部设点,必须实行国民待遇原则,以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外部环境;其二是可以通过西部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策来吸引外资。

二、制定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策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从有关西部大开发中金融***策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当前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进程。总结分析各方的观点,笔者得到的启示是,在制定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策时应注意处理好如下几对关系,这些关系理顺了,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现实可行的金融***策。

(一)增长与稳定关系

金融业遵循的最高原则之一是稳健经营,因此货币***策的目标是在稳定币值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在促进西部大开发的金融***策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鼓励金融投;资西部大开发与维护金融业稳健经营原则之间的关系。当前有的金融***策主张很有创新力度,但如果执行起来,其结果可能仅仅是在鼓励金融机构的冒险精神,与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的稳健经营基本职责相违背。如适当降低西部企业贷款条件、降低西部设立金融机构的条件等。金融业一旦置于稳健经营原则于不顾,大肆投资放贷,金融泡沫也就为期不远,到时不仅造成巨大金融风险,还影响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所以制定金融***策时,必须正确处理好西部发展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二)***策创新与维护关系

西部情况的差异性和西部大开发的紧迫性需要金融***策的创新思维,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我们在强调金融***策创新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金融创新本质上属于一种市场行为,而不仅仅是由***府***策就可以推动的结果。金融创新是在经济、技术、市场需求等外部环境都比较发达的情况下产生的,我们在对金融***策进行创新时,应遵循金融创新的这种特性。***府行为不是万能的,***府失败论是客观事实。所以在研究金融***策时,正确处理好***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府的金融***策不应过多地于预金融活动主体的自主经营活动,而主要以市场取向为主。有人提出的“同步设点”等措施实质上是强调·以***策的硬性规定(行***干预)来“迫使”外资金融机构来西部设点,***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该***策可行性值得怀疑。②在对金融***策进行创新时,应该是在总结、吸收已有的***策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的创新,不应前后矛盾。如有人主张的降低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措施,“如果硬要实行,则会否定商业银行一级法人体制改革成果,回到原有的以各地分行各自为***的混乱局面。”③相关金融***策的创新应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如倾斜性的金融***策旨在消除东西部存在的***策不公平现象,具有合理性,但应注意的是,在消除旧有的不公平的同时不应该又造成一种新的不公平产生。这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公共***策的属性之一,因为实现公平是公共***策要寻求的目标之一。有的金融***策主张在消除已有的不公平同时无意中造成新的不公平,并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这是在进行金融***策创新时应加以避免的,如,降低西部法定准备金率等。

(三)国家金融***策的统一性与地区性差异的关系

当前西部地区的金融落后是由国家金融***策的统一性和西部地区差异性的矛盾所造成的。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金融***策属于“一刀切”做法,这种做法忽视西部经济金融落后的实际以及对统一性***策给西部经济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入主张实行倾斜性的区域金融***策。该***策强调了地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其一系列***策主张的本质是通过***策手段在抑制本地区资源和要素的不断流动的同时吸引外来资金的投资。笔者认为,区域性金融***策的提出同样没有很好地处理国家金融***策的统一性与地区性差异关系。因为该***策的实质是借助于人为力量将地区市场与全国统一的市场割裂开来,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潮流面前显得不是很合适宜。况且,这种区域性金融***策的存在也会给中央银行的监管带来困难。“原则上,为了区域发展目标,货币***策可以区域化,但由于货币系统的高度一体化,这样做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因此,货币***策是较少用于区域目的的。”所以,该***策的现实性让人怀疑。人们在研究金融***策时需要从系统论观点出发,同时考虑金融***策的一般要求(统一性)与地区现实存在问题,协调好金融***策的统一性与地区性差异之间的关系,以便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金融***策。

(四)放松管制与加强监管的关系

针对当前西部地区经济金融滞后的状况,许多人提出的金融***策之一就是放松对西部金融机构相关标准的要求,希望以此帮助西部地区金融业尽快发展起来。如,降低西部地区的法定准备金率、适当降低再贷款条件、降低设立金融机构的条件等措施。人们可能对倾斜性的西部金融***策实施效果寄予了过高的希望。实际上,西部地区经济金融的问题,不仅仅是资金短缺的问题,金融外部环境的不完善则是更深层次的方面。西部地区还属欠发达地区,本地区在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造成地区经济效益普遍较低,投资环境不佳,可投资的有前景的项目不多,银行贷款回收、资产治理和风险问题因而也变得突出。这种状况下如果再降低有关标准,而不同时强调进行有效的金融监管,那么可能的结果是一些并不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一哄而上,为了生存势必恶性竞争,导致的后果将是严重的。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就认为:“在西部开发中,应始终强调投资质量和防范金融风险。”所以,金融当局不可能对西部金融机构一放了事,与此同时强化金融监管也是十分必要的。从***策科学的角度讲,一项***策的周期包含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等环节,其中监控环节对于及时矫正***策偏差、保证***策的有效执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金融监管措施是一项金融***策的重要环节,在强调对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适当放松管制的同时,强化金融当局对其相关金融***策进行监控是其职责所在。总之,放松管制必须与强化监管紧密结合在一起。

西部金融论文篇3

***中央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各界人士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般地,***府和学术界对于欠发达地区通常是基于财***的视角分析,较少从金融角度出发。然而非常清楚的是,只有社会能够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保持一个相当规模的投资比例时,才能在长时间内维持适当确实强劲的收入增长率。

陕西属欠发达地区,与东部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进程相比,陕西还有一段较大距离。陕西具有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之便,又是西北地区金融中心,已经培育了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结合的金融市场体系。陕西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排头兵。因此,本文以陕西为对象从金融角度分析经济增长便不难理解。

二、实证分析陕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1.选取指标和数据。为了计量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确定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首先,信贷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就这个功能而言,金融机构的贷款最为重要。从理论上讲,金融机构的供给量越大,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越快。因此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指标。其次,实际利用外资对于经济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利用外资可以弥补资金缺口,增加资本存量,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外,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靠财***支持。因而这里把财***收入也列为一个指标。对于经济增长,本文以人均GDP来全面衡量经济增长。

本文的数据均来自《陕西省统计年鉴》各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中不显示原始数据。

2.模型选择。因为目前尚无统一的评价金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为了度量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本文选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为:

3.参数估计与统计检验。这里用1990-2009年数据利用spss软件,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2)进行参数估计。回归结果如上表:

(1)由上表可以看出样本决定系数R??2和调整后的R??2均接近1,表明方程拟合情况很好。表中F统计值较大,表明总体金融指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2)各解释变量也达到了T检验要求的临界值,可以认为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说明D、FC、G对人均GDP均影响显著。DW统计值接近于2,表明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3)由残差***可以得到散点在零基准线上下无规律波动,表明不存在异方差性(散点***省略)。

由以上分析,上述回归结果便是要建立的模型:

即回归结果显示,金融指标D、FC、G与人均GDP之间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这表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省的金融发展在逐渐完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面影响。这与标准金融发展理论的结论一致。

陕西省金融机构贷款额的系数为0.444,说明金融机构贷款对于陕西省经济增长有一定推动作用。从数据看陕西省金融机构贷款额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在近几年贷款需求更加旺盛,理论上一般认为,金融机构贷款额越大,越有利于经济增长。

如果外资利用得当,发挥到陕西省优势产业和项目中,必定会促进陕西经济快速发展。而模型中陕西实际利用外资贡献率(0.141)比较小,说明陕西在利用外资进行重点项目建设方面不够理想。财***收入贡献率为0.363,说明陕西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财***支持。

三、结论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陕西省各类金融机构立足实际,以发展为主线,贯彻落实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方针***策和措施,加大信贷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促进陕西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1990年至2009年间,陕西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共增加8024.24亿元,贷款投向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

西部金融论文篇4

文章来源自文秘站

【摘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是趋于发散还是趋于收敛,各学者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在吸纳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两种方法对中国1978年至2008年31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到结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趋势呈现U型趋势,且总差异主要来自于三大地区内差异,但进入21世纪后三大区域间差异有所上升。

【关键词】区域金融;金融相关比率;泰尔指数

经济金融化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显着特征,金融发展构成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方面之一。而中国这样的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体系,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长期存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的区域金融同样表现出较大的地区间差异,但究竟这种差异是怎么样变化的呢?是趋于收敛还是趋于发散?

一、衡量指标和衡量方法的选择

(一)衡量指标

本文沿用大部分学者的选择,选用着名经济学家戈徳史密斯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作为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包括重复计算部分)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金融资产集中在银行,而存款和贷款又占据着银行的大部分资产,故直接用银行存贷款代替戈氏指标中的金融资产总额来近似计算金融发展状况。用S代表金融机构存款额,L代表金融机构贷款额,GDP代表各地生产总值,FIR代表金融相关比率,则有修正后的金融相关比率为:FIR=(S+L)/GDP

(二)研究空间及数据来源

本文在分析时沿用国内外大部分学者的方法,采用行***区域划分法,结合地理位置、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8个省级行***区;西部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广西和内蒙古共12个省市。1978-1998年我国各地区GDP、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其统计年度较长,口径一致,故较高;1998年后的数据来自各年的《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地《经济运行报告》等。

(三)衡量方法

(1)变异系数

金融发展差异的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绝对差异不仅受物价水平的影响,而且与地区发展基数联系密切,衡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方面远没有相对差异更好,因此,本文选用的第一个衡量方法就是变异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A代表变异系数,为变量的标准离差,N为地区数,代表第m个区域的研究指标,m=1,2,3,…,n,代表的平均值。

(2)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因其可分解的良好特性,被广泛用于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中,如果把整个中国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把省级行***区看作基本地域单元,那么就能更加准确地衡量我国金融发展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的程度,并能测量区域金融发展总差异中,东、中、西各自的内部差异的贡献度。故本文在变异系数的基础上另外选取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差异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m代表区域层次,m=1,2,3.在本文中为我国的东、中、西三大地区;n代表省际层次,指北京、上海、山东等31个省市自治区;表示第m个区域第n个省的GDP,G为所有省份的GDP之和.即;表示第m

个区域内第n个省份的存贷款之和,S表示我国所有省份的存贷款之和。

泰尔指数表示的总差异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若用代表区域内差异,代表区域间内差异,则总差异即为:

从***1可以看出金融相关比率的总体差距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自1978-1991年金融相关比例的省际差距出现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到1991年下降到最低点,随后这种差距出现高速上升,到2000年出现小幅的下降,接着再次上升,到2008年以金融相关比率衡量的金融地区差距远高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

(二)以泰尔指数衡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从***2可以看出以金融相关比例衡量的区域金融地区发展差异整体上以1991年为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特别是在1980年区域金融大幅下降,之后的十年间区域金融发展差距处于相对稳定状态,1991年之后区域金融差异在波动中迅速上升,2003年基本上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发生小幅回落,金融发展的区域间不平衡现象已非常明显。区域内差异与总差异几乎重合,波动趋势也呈现一致,而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很小。

从***3可以看出以金融相关比例计算的东中西区域内差异相差不大,东部区域内差异稍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差异在2002年之前大于西部地区,从2003年开始西部差异超过中部差异,呈上升趋势。从单个地区的区域金融发展看,东部地区省际间发展差距较大,在1978年至1992年,差距在波动中下降,1991年后迅速攀升,总体趋势也基本呈现略扁的U型趋势。中部地区1978-1981年出现极度的不平衡,去掉这两个特殊年份,1981年至1998年的几年间在波动中小幅上升,但之后出现大幅下降,在2002年中部金融发展区域内差距开始小于西部差异,其总体趋势大体呈现在平稳中下降,西部地区各省份间差异较小,且差异的总体趋势在20世纪呈现水平状,进入21世纪后略微呈上升趋势。

三、结论

通过对金融相关比率的相关系数和泰尔指数的统计分析得到,区域金融发展趋势呈现如下特征:

(1)1978—2008年中国的区域金融发展以1991年为界大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态势,1991年以前区域差距逐渐下降,1991年后差距开始逐渐上升。

(2)对区域金融发展的总差异进行分解后可以看出,总差异主要来与各地区区域内的差异,区域间差距占比较小,且趋于内差异也呈现U型趋势,但最近几年区域间差异出现小幅上升。

参考文献

张***洲.中国区域金融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张杰.中国金融发展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金雪***,田霖.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态势:1978-2003年[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8):24-30.

作者简介:

齐梅英(1981—),女,山东日照人,山东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策。

西部金融论文篇5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泰尔指数及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云南省金融资源的分布及演变的规律性,从分析结果看,云南省区域金融总体发展差异大,内部组成极不平衡。从空间分布特征看,昆明、玉溪、版纳、德宏四个地区金融资源相对富裕,而昭通、普洱、临沧、文山等地区金融资源较匮乏,***府***策的重点在进一步推动地区金融发展的同时应寻求在适度差异中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金融资源 分布差异 云南省

问题的提出

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在学界早已成为共识,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资金流引导食物流运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货币和金融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地域性与金融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有重要的关联性。但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看,有关区域经济差异的著述甚丰,而对引起区域经济差异的深层次问题―区域金融差异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学界关于区域金融的研究文献主要有:张***洲(1995)把区域金融放在金融发展理论的中观层面,认为区域金融发展理论是宏观金融理论与微观金融理论的衔接;周立(2004)揭示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王修华(2007)运用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机构信贷比率等分析指标,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周立(2002)、赵振全(2004)等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收敛性进行规范计量分析。

综合其研究成果,一方面,有关区域金融问题的研究文献逐渐丰富,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区域金融学理论,另一方面,是基于从全国角度进行的整体研究,较少考虑地区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更没有深入探讨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之间的内在联系,明显不符合我国的现实经济状况。本文从云南具体实际出发,从地理空间范围来认识金融活动的区域化运行的特点,进而揭示区域金融发展演变的规律性。

云南省金融资源分布及演变过程

(一)研究的空间单元和数据样本

根据云南省***府的关于构建滇中经济圈的发展规划,把云南省16个地州(市)划分为滇中、滇西北、滇西南三个大地带,其中昭通与曲靖原为滇东北地区,但因曲靖已并入滇中地区计算,若将昭通单独作为一个***区域进行定量计算,势必拉大区域间金融差异,使数据缺乏可比性和科学性,故把昭通地区并入滇西北计算,各区域的详细划分如表1所示。

在时序段上,本文选择了1990-2007年连续时间序列,采用的基本分析指标是各县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因为云南省吸收的外来资金很少,故自有资金成为经济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云南金融年鉴》。

(二)分析方法选择

研究区域金融差异的定量化指标包括绝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差异指标,绝对差异指标为均数、离差、标准差等,相对差异指标为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最大与最小系数、泰尔指数等等。本文采用泰尔系数,泰尔指数的优点在于:能分解为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其次能充分考虑到人口权重、收入权重的影响。本文以人口比重进行加权。

对泰尔T指数进行分解,将云南省金融资源的总体差异分解为滇中、滇西北、滇西南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和地带内各地州之间的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为地带数,j表示区域内的地(市)单元个数,yi为第i地带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全省所占比重,pi为第i地带的人口所占的份额。yij表示第i地带第j市的储蓄存款余额占第i地带的比重,pij表示第i地带第j市的人口所占比重。BT为区域间差异,WT为区域内部差异。泰尔指数T越大,就表示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泰尔指数T越小,就表示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越小。

(三)云南省区域金融差异演变特征

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区域金融总体差异,利用公式(2)、(3)计算得到滇中、滇西北、滇西南三大地带间的金融差异和地带内各地州之间金融差异如下表,可定量描述1990-2007年云南省区域金融差异的产生和变化过程。

根据表2绘制曲线***1,可进行分析与讨论。

结果显示,云南省1990-2007年间区域金融总体差异较大,且呈小幅上升趋势。总体差异分解为滇中、滇西北、滇西南三大地带间差异及地带内各自差异。地带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达到近50%,中部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近40%,二者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达到85%,构成总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说明云南省总体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源于三大地带间及滇中地区内部金融发展不平衡。滇西北、滇西南内部差异较小,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在10%以内,对总体差异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滇西北、滇西南内部的金融发展较滇中地区均衡得多。

云南省金融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泰尔指数及分解结果,云南省区域金融不平衡发展呈一定的规律性,为进一步研究金融活动的地域分异特征,本文采用区位熵指标来衡量,所谓熵,就是比率的比率。它的计算公式为:

Qi = Si /Pi

Qi表示区域内某地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全省的比重与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省的比重。Qi的值越大,说明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为对区域内金融发展的相对差异进行比较,按区位熵对地区金融进行分类:以Q表示云南省金融区位熵的平均值,经计算Q为1,当Qi >Q为金融资源较富裕地区,当0.6

结论

本文应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结果,探讨云南省金融资源地区分布特征及演变的规律性。从分析结果知,云南省金融资源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昆明、玉溪、版纳、德宏四个地区金融资源相对富裕,而昭通、普洱、临沧、文山等地区金融资源较匮乏,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货币资金是经济体系运行的血液,经济发展的地域性与金融活动的区域化运行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从目前云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看,昆明、玉溪、版纳、德宏发展较快的地区,昭通、普洱、临沧、文山等地区是云南发展经济水平最低,速度最慢的地区。发展资金的匮乏使落后地区陷入纳克斯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陷阱,因此,差距应该受到重视,任凭差距长时间的存在或扩大必然会影响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府***策的重点在进一步推动地区金融发展的同时应寻求在适度差异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洲.中国区域金融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0)[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王修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比较[J].经济地理,2007,(2)

4.周立,胡鞍钢.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1978-1999[J].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5.赵振全,薛丰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8)

6.丁四保,王荣成等编.区域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孙丽萍(1975-),女,汉族,云南宣威人,曲靖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区域金融。

童彦(1983-),女,汉族,四川重庆人,硕士,曲靖师范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自然地理、GIS。

西部金融论文篇6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线性回归

一、研究背景

从理论上来说,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推动区域金融的发展,同时,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以往的很多研究已表明,区域各项基础条件的差异导致区域间金融发展的程度存在差异,也导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如:金学***[1]等通过比较浙江、山西、河南的金融发展情况,得出区域金融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包括地理因素、自组织及金融人格等。李敬、冉光和等[2]的研究也证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性存在的重要原因是地域因素的差异。由于地理因素的存在,使得区域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存在差异性。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存在区域差异的情况下,只有从地域层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本文以湖南湘西州作为研究对象,对2001-2011年间湘西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以期为该地域金融***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有Schumpeter[3](1912),其研究指出,金融机构通过向新兴的企业提供信贷来推动经济发展。Patrick(1966)[4]的研究最早指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分别有“需求拉动”和“供给引导”两类。而Goldsmith(1969)[5]是第一位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学者,其研究结论为:在大多数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的专家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二者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取得较大的成果。如,Marco Pagano(1993)、Zeira(1999)通过构建模型探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Levine(1997)、Katherine A.Samolyk(1990,1994)等利用多个地区的多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都证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

21世纪以来,一部分学者对我国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史永东等(1999)[6]运用我国1978-1999年的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研究期内,我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周好文等(2004)[7]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了我国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另一部分学者基于区域层面的数据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冉光和等(2006)[8]以我国东、西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数据为样本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都存在因果关系,而在西部地区二者只存在长期因果关系。戴锋(2009)[9]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进行研究,得到三个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都只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而宋媛媛(2011)[10]的研究则表明,甘肃省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综上,在已有的研究中,国内的学者一部分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另一部分学者将部分省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湘西州是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发展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策效应等都与湖南省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使研究结论更为符合现实情况、更为准确,本文将缩小研究区域范围,单独将湖南省湘西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11年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到湘西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三、湘西州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现状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湘西州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湘西州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金融业逐步壮大。鉴于湘西州金融业发展的现实状况①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以2001-2011年银行业的有关数据作为金融发展的数据。详见下表:

其中:D表示存款总额,C表示贷款总额。FIR即为存贷款总额之和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但就中国而言,存款并没有全部直接转化为投资,银行间存在存款转移的现象。若以FIR来衡量湘西州金融发展水平可能会造成金融发展水平很高的假象。因此,本文将借鉴彭耿[11](2012)的方法,用贷款总额与GDP的比值来反映湘西州金融发展水平。结果如下:

***1表明,10年间,湘西州的金融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策逐步规范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银行业贷款额度增长缓慢,逐步回归到合理的水平,而GDP的增速较快。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选取

本文主要对湘西州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因此假设劳动力、***策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1、采用上文的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F)作为金融发展数据;选用GDP(Y)作为经济增长数据。

2、数据来源主要有: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2011)、湖南省统计年鉴(2001-2011)、湘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2011)。

本文使用的样本取自2001-2011年的湘西州年度数据,为了使各数据趋势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因此,对变量数据取自然对数,为:LNY、LNF。

(二)单位根检验

为防止伪回归现象,必须在协整分析前对时间序列的单位根平稳性进行检验。常用的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有DF检验和ADF检验。本文运用计量分析软件分别对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进行ADF检验,并使用AIC原则来确定滞后性。结果见下表:

检验的结果显示,两个变量的水平值都是平稳的,因此,可直接进行协整检验。

(三)协整检验

通过单位根检验,得知LNY、LNF平稳,具备了协整检验的条件。下面将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下:

如表3所示,似然比的值0.117,在假设至少有一个协整关系的条件下,同时小于5%和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即接受原假设:两个变量间至少有一个协整关系,可以对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运用AIC原则确定变量的之后阶数为2,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

五、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在湘西州,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也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换言之,在研究期内,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经济增长也促进了金融的发展。

2、根据回归模型,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金融发展数值变动1个单位,湘西州GDP将同向变动0.444个单位。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影响,但就目前来看,影响不是很明显。

3、湘西州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可忽视金融的作用。随着证券、保险行业的逐步发展壮大,金融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将越加突出。因此,***府可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金融业扶持***策,为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雪***,田霖.金融地理学:外国地理学科新动态EJ].经济地理,2004,24(6):721―725.

[2] 李敬,冉光和,万广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hapley值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7(5):42-54.

[3] SCHUMPETER J 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1.

[4] Patrick,Hugh 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66,(2,January):174-189

[5] GOLD***ITH R 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CT,1969.

[6] 王东.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4-6.

[7] 周好文,钟永红.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分析[J].金融研究,2004,(6):24-28.

[8] 冉光和,李敬,熊德平等.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2):102-110.

[9] 戴锋.江苏省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10] 安媛媛.甘肃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11] 彭耿,刘芳.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变系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2,(5):1023-108

西部金融论文篇7

关键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定量分析;问题对策

本文为***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5JD790135)《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国际上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以Goldsmith的金融结构论与Mckinnon的金融压抑论为代表,其基本思路是,金融变量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重要渠道是投资资源的有效使用及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完成途径是通过较高水平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

我国学者揭示储蓄、投资、金融制度、金融结构、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一国内部不存在区域发展差异的现实为假设,忽略了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张***洲(1995)等将中国金融发展的研究深入到地区层次,得出金融发展差距是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张满银 (2002)等进行了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单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多因素变量之间关系的综合研究尚处于空白。

二、定量研究

1、理论基础。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经济系统中各增长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投资、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通过投资规模大小和投资效率高低影响经济增长。经济活动中,金融的发展使得储蓄、投资、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以及高效率的投资成为了可能,获取信息与从事交易的费用促成了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诞生,金融体系则便利于储蓄流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公司控制及产品交换,最终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这两条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

2、现实依据。为了证实投资规模大小和投资效率高低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以西部地区GDP作为被解释变量Y;以储蓄、储蓄与投资的转化、投资率及投资效率作为解释变量X,由于分地区金融统计资料的缺乏,西部地区的储蓄用城乡居民储蓄代替、金融资产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代替,投资用全社会、国有及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代替、投资效率用资本形成额和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代替。

3、参数估计。通过对西部地区1978~2006年的GDP、城乡居民储蓄、金融机构存贷款、非国有及国有固定资产投资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应用OLS原理,计算参数,并进行相关度及置信度的测量,建立方程:

GDP=285.71-0.93X1+0.33X20.36X3

+4.38X4(1)

(1.33)(-2.8)(2.93)(-2.79)(7.85)

F=2400.29R=0.9987

注:X1:储蓄;X2:金融机构存贷款;X3: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X4:国有资产投资额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1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被解释变量GDP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均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987),西部地区被解释变量GDP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通过F检验,F=2400.29>Fd=4.2)。

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各个解释变量对其GDP的影响显著(均通过t检验,t的绝对值>td=2.1),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其中,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促使其GDP增加4.37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每增加1亿元,促使其GDP增加0.33亿元。

抑制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居民储蓄。其中,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促使GDP减少0.3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每增加1亿元,促使GDP减少0.92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国或区域的经济增长带来收入的增加,储蓄的提高,从而推动金融发展,金融发展进一步带动储蓄水平的提高,实现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进而提高了投资、扩大了生产,再次将金融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高层次的金融发展又进一步地提高了经济效率,最终推动新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这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不断地将金融和经济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而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是阻碍其资源积累,从而阻碍其金融发展的最主要原因。经济的低效发展,所创造的收入就少,市场购买力不足,对投资的引诱低,资本缺乏,投资减少,生产萎缩,生产率下降,收入减少,储蓄减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降低,对金融的需求减少,从而抑制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滞后,资源积累规模和途径减少,投资下降,生产率下降,经济低效发展,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非良性循环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1978~2006年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年均GDP的3倍、非国有商业银行的4.7倍、外资银行的31倍、金融机构存款的4.02倍、股票融资的18倍、年均投资产出率的1.06倍、年均资本边际收益率的1.35倍、年均投资效果系数的1.11倍、所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74倍、利润总额的5.5倍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4.76倍,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低效的经济增长与滞后的金融发展。

1、高度垄断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和低效发展资源积累的经济机制是导致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滞后的经济因素。由于西部地区通过国有银行高度垄断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府主导资源配置绝对权利的经济制度,由于低效的经济发展所形成的储蓄规模小,以及由此引起对金融需求少的经济条件,导致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金融抑制。

2、国有金融垄断资源配置机制是导致西部地区经济低效发展的金融因素。由于国有金融垄断资源配置机制引起的资本市场规模较小、结构单一、非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严重滞后、外资银行稀少、金融机构体系缺位,无论是以金融机构为资金中介的间接金融市场,还是以金融机构为服务中介的直接金融市场,都缺乏在市场内在运行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市场价格等信号的变动,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进行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所以不能实现储蓄资源的充分动员和储蓄的形成和储蓄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使储蓄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影响资本形成和投资水平的提高,促使投资效益下降,导致西部地区低效的经济发展。

3、低效的经济增长和滞后的金融发展是导致西部地区投资效率较低的制度因素。由于***府借助国有银行以非市场经济方式主导投资,加上产权制度和金融体系的缺陷,国内储蓄很难通过市场机制转化为有效投资,国有企业享有***府的优惠和扶持***策,国有银行将90%左右的银行信贷资金配给仅占5%的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而将不到3%的银行信贷资金配给占95%的效率较高的非国有企业。***府主导投资机制推动国有金融垄断并支持国有经济发展的结果,导致西部地区较低的投资效率。

四、对策措施

1、加大中央***府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一方面通过加大中央***府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公益项目的投资,来改变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以便增强西部地区以外非***府投资主体的投资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或加大中央***府对一些大中型企业、项目的参股规模,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以便实现西部地区以外非***府投资主体的后续投资,从而带动西部地区高效率的经济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金融发展,形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2、打破西部地区国有银行垄断资源配置的格局。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的金融机构,创新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供***策性和商业性的金融服务,是提高西部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

西部金融论文篇8

[关键词] 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区位熵;经济发展;灰色关联;结论及建议

[中***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A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levance Bewteen Financial Industry Clust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GUN Chunyan

Abstract: There are few stud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Shanxi. In this connection, the study uses a position entropy method to measure the cluster degree of financial industry and finds out that the degree has promoted from non-specialization to primary specialization. The study also uses a gray correl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evance between the gather of financial busines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t concludes that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cluster degree is specialized or no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rowth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the economy is prominent. Whe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Shanxi has a primary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t facilitates the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rovince. A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hanxi's economy depends on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e province should improve internal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learn from regions with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so as to fuel the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with further aggregation of financial businesses.

Key words: Shanxi province, gather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position entropy, economic growth, grey correlation,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的金融产业得以迅速的发展,尤其以上海、北京等为代表的经济圈集聚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形成了地区性的金融集聚区,而且金融集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也吸引了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主要表现在研究区域的差异性,差异性体现在三方面:以全国为研究区域、以经济圈为研究区域、以单独城市或省份为研究区域[1]。

其中针对以单独城市或省份为研究区域,很多学者以上海、北京、重庆、苏州、山东省、辽宁省等省份或城市为例分析了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些单独城市或省份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发达省份或城市,对金融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山西省则很少研究,针对这个现象,论文通过区位熵法测算了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山西省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程度。

二、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度测算

(一)金融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选择

金融产业集聚度是个量化的概念,而目前常用的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有很多,例如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赫芬达尔指数、就业集中度、区位熵(LQ,Location Quotient)等。在此,考虑到数据的完备性,论文借鉴区位熵法来测算金融产业集聚度。即通过山西省金融产业就业比例与全国金融产业就业比例的比值来测算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LQ■=■ (1)

其中,s表示山西省,j表示金融产业;

e■表示山西省金融产业的就业人数,e■表示山西省全部产业就业人数,

e■/e■表示山西省金融产业就业比例;

E■表示全国金融产业就业人数,E表示全国全部产业总就业人数,

E■/E表示全国金融产业就业比例。

该指标主要是为了测算某地区某产业的的专业化水平,衡量的标准是测算的数值是否大于1,如果测算的数值大于1,则该地区的金融产业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集聚度高。

(二)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度测算

论文选取了1997-2012年全国和山西省的就业人数样本数据,数据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金融产业集聚度测算数据如表1和***1:

表1 山西省1997-2012年金融产业集聚度表

资料来源:将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样本数据依据公式(1)计算而得

***1 山西省1997-2012年金融产业集聚度***

从1997年至2012年的整体趋势来讲,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是由低集聚度发展到高集聚度。其中,最明显的转折点是2005年,在2005年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第一次超过1,这说明1997-2004年,山西省的金融产业发展未达到专业化程度;2005-2012年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数值虽然超过1,但是最高值才达到1.09,说明金融产业的发展初具专业化规模。

同时,论文研究的是金融产业集聚与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关系,衡量山西省经济发展程度,论文选用了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将1997年至2012年山西省的国民生产总值用***表示,如***2。***2显示从1997-2012年山西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呈直线上升趋势,但对比***1和***2发现,从1997-2012年金融产业集聚度虽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如国民生产总值,造出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山西自身的情况有关,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主要以能源、冶金为主,而金融业资源匮乏,造成金融业的辐射力和渗透力不强,发展相对薄弱。

三、金融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测度测算

由于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呈现典型的分布规律,针对这个特点,论文选用灰色关联法分析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因为灰色关联法主要是对事物因素动态发展过程的量化分析,它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间的接近程度[2]。其过程如下:

(1)设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为母数列,设山西省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子数列,金融产业集聚度为Xj(t),t=1,2,…,m,国民生产总值为Xg(t),t=1,2,…,m。

(2)将母数列和子数列无量纲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处理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初值化处理和均值化处理。论文通过均值化处理,得到表2中的新数列Zj(t)和Zg(t),

(3)计算关联系数

依据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

GL(t)=■(2)

(4)计算关联度

r=■■GL(t) (3)

根据经验,ρ=0.5,关联度大于0.6,其关联性显著[3]。

针对1997-2012年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无量纲化的数据,根据公式(2)和(3),求得二者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因为从2005年开始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度具有初级专业化程度,故此论文在测算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时,划分了两个阶段,分别1997-2004年和2005-2012年,测算结果如表3。

表3 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度和经济发展的关联度

当金融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大于0.6,说明这两个因素之间关联性比较显著。从整体上分析,自1997-2012年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均大于0.6,尤其是在1997-2004年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度并未达到专业化程度的情况下,这更加说明金融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将1997-2004年的关联度和2005-2012年的关联度相比较,2005-2012年的关联度比1997-2004年的关联度高0.021,这说明当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度提高超过1,具有初步专业化程度时,金融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及建议

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区位熵算法计算了1997-2012年的金融产业集聚度,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了金融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1)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从不具有专业化程度转化为具有初步专业化程度;(2)无论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是否具有专业化程度,金融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均显著;(3)当山西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度具有初步专业化程度,金融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时间、数据获取等方面的限制,论文未研究影响山西省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因素及这些因素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关系,这将是论文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同时,通过上述研究,山西省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产业的良好发展,针对山西省金融产业发展现状,建议改善山西省内的金融环境,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金融集聚的发展模式,推进山西省金融产业进一步集聚,从而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宏.山西省金融集聚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EB/OL]. http: // doc88. com / p - 2157718020486. html,2014-06-10

[2]刘明菲,孙君***.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关联性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30(6):8-11

[3]关高峰,董千里,白泽平.中部六省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关联性实证研究[J].物流科技,2012,31(9):245-248

[4]吴惠珊,姜鑫.山西省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研究[J].时代金融,2011(8):71-115

西部金融论文篇9

关键词:金融机构 社会融资 银行贷款

中***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62-01

一、江西省社会融资情况分析

2011年,江西省社会融资总量新增1797亿元,其中本外币贷款新增为1492亿元,占全部社会融资新增额的83%,这说明江西省各级***府和企业当前主要还是依靠银行贷款渠道融资,并反映出江西金融市场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导致融资渠道较窄。目前,江西省各级***府和企业仍比较难以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承兑汇票渠道融资,除银行贷款渠道外基本只剩下企业债这一融资渠道。进入2012年以来,江西企业的债券融资量有较大幅度上升,今年前两个月江西企业债发行量就达到60亿元,其中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发行了30亿元短融券,较好地满足了省高投的资金需求,因此今年省高投提出将采取股权、票据和债券等多渠道融资的策略,其银行贷款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例可能将有所下降。未来随着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江西企业债券融资的比例有望继续上升,并会逐渐降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

二、江西省金融业重点支持的实体经济领域

1.重点支持省内国家战略建设的重大项目。各金融机构都大力支持江西省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建设,并积极跟进***、鄱湖办的重大项目。农行提出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给予信贷规模倾斜,2011年共向鄱阳湖区域的重大项目投放信贷81亿元;中行2011年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的贷款金额同比增长39.16%,并与江西日报社举办“中银非常关注·聚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二周年”论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蓝***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工行2011年底鄱阳湖区域的贷款余额达611亿元,同时开发多元化融资产品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金需求,参与组建鄱阳湖产业投资基金,并累计投资37亿元。

2.重点向小微企业投放贷款。省内金融机构的信贷当前信贷投放的重点在小微企业方面。农行提出要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当作一项战略性重点工作来抓,采取“四大支撑”措施,在全省设立11家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105.23亿元;工行创新担保方式,简化贷款流程,将“网贷通”作为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手段,实现“随时随地、随借随还”,工行新增贷款总量的逾四成投向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100亿元;中行大力推广“中银信贷工厂”模式,设计了“银商通达”、“银园保”等一系列小企业专属产品,解决小企业担保难、审批慢等问题,2011年中行小企业贷款增长73%,高出贷款平均增速57个百分点。

3.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依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江西金融机构普遍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2012年初,农行江西分行与江西省农业厅在南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农行将向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100亿元人民币的意向性信用额度,助力江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行涉农贷款余额也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并在金融机构中率先创新了新农村建设贷款产品,重点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安置改造、土地综合治理等项目提供金融服务。

三、金融机构竞争情况

今年以来,江西省资金形势紧张,客户资金需求量远大于银行信贷资金供给量,各银行普遍对贷款利率进行上浮。因此总体上省内信贷市场的竞争强度偏低,只在部分优质项目上存在一定竞争。目前江西金融机构竞争特点是:在城建类基础设施等收益率相对较低的项目上,金融机构竞争强度低,如公路项目基本没有出现太多竞争;而在收益率相对较高的项目上,各金融机构的竞争往往就十分激烈。在优质项目上,江西省金融机构的主要竞争手段有以下几类:(1)利率优惠。主要手段包括下浮利率或将原本上浮利率的项目改为基准利率。(2)放宽条件。包括放松抵制押条件或降低担保要求。(3)提供隐形担保。主要是在开展信托等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在合同中提供隐形担保条款。(4)加大营销力度。各金融机构采取上门服务等多种营销手段获取竞争优势。

四、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动向

当前,江西省金融机构在表外业务上的重点是银团贷款业务。各金融机构积极采取银团贷款的方式合作组团开发“两基一支”类大型项目,导致全省银团贷款增速相对较快。今年2月末,银团贷款余额为616.61亿元,较上月增加31.29亿元,增长5.3%,增长速度较全部人民币贷款增速高1.6%。江西省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银团贷款业务的主因在于江西省九江长江大桥、南昌轨道交通线、保障房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巨大,各银行都积极采取银团贷款方式解决规模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召平.中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展望及商业银行的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2(3)

2.吕江林,王庆皓.从成本收益角度论金融危机中***府救市的必要性[J].金融论坛,2011(2)

西部金融论文篇10

应该说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个老问题,多年来决策层也采取了诸多措施,如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村镇银行、发行小企业集合融资票据等,然而多管齐下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旦货币信贷***策趋紧,小企业融资难就会凸显。我们不能寄希望总量***策让位于结构性的问题,必须找准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消除经济运行中的这一顽疾,而不是采取各种中医调养式的方式来治病。本文首先对小企业融资难的若干流行解释提出质疑,然后基于大量调查问卷数据提出中国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是金融结构相对落后,最后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长、中、短期对策。

小企业融资难的现有解释及本文质疑

银行市场结构论

银行市场结构论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流行的观点。他们认为:不同规模的银行对应不同规模的企业,即大银行在处理硬信息(hard information,即可以被第三方验证的信息,如经过会计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方面有明显优势,小银行在处理软信息(soft information,即无法被第三方验证的信息,如接触过程中感受到的人品、诚信等特征)方面有优势;相对应地,大企业能够提供硬信息,而小企业运作不规范,只能靠软信息获得贷款。就当前中国的银行市场结构而言,大银行占主导,自然小企业融资难。

理论的价值在于对实践指导的普适性,就上述理论而言,本文提出两点疑问。第一,为什么同样是主银行制度的日本,小企业融资业务却很发达?如果说第一点疑问仅仅是一个反面现象的例子,那么针对现象背后的理论,即大银行不适合为小企业提供贷款这一命题,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个反例。花旗银行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是全球排名前十位的银行,这样的大银行通过先进的流程设计在小企业信贷市场上稳获收益。

规模歧视论

这一观点并不是基于大小银行在信息处理方面的比较优势理论,而是基于绝对优势的观点。他们认为,无论大小银行,它们都不愿意发放小企业贷款。其原因是:第一,小企业贷款相对大企业贷款交易和监管成本过高,不值得放贷;第二,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更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不确定性程度高,风险也更大。

对于这一论点,我们不仅看到了上文中大银行做小企业贷款的案例,我们也能找到小银行做小企业贷款的案例。包商银行就是国内做小企业信贷的优秀银行,目前该行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在25%到30%,而不良率控制在1%以下。按照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原则,小企业贷款比大企业贷款更有利可***。那么现实中为什么银行却都愿意做大企业贷款呢?

所有制歧视论

所有制歧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种观点认为,那些大型国有企业与小企业(大都是非国有经济)相比存在财***的隐性担保,因此银行对其放贷的风险较小;是另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均掌握在***府手里,在地方***府主导的经济运行中,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对双方当事人缺乏实质性的责任认定,这使得国有银行愿意向国有大企业贷款。

针对第一种观点,银行在放贷过程中难道没有看到地方财***捉襟见肘的现状吗?难道它们没有看到宏观调控高压下土地财***的不可持续性吗?那么它们会不顾这些风险一味地向国有企业贷款吗?针对第二种观点,我们看到四大国有银行目前已全部上市,除在大陆上市外还在海外上市,那么这些银行的经营决策权就完全由***府掌控吗?它们不需要考虑其他股东的利益吗?

针对上述论点,本文提出了一些质疑,尽管某些案例是个别的、局部的现象,有的可能因国别不同在中国并不一定具有解释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疑点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求小企业融资难的真正原因。

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

2010年,通过人民银行系统对全国31个省份的共计1万多家企业(其中小企业占90%)进行了16类问题的标准化提问,并对1000多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进行了6类标准化问题的采样,通过供需两方问题的对比,我们发现了不同于上述理论解释的地方。

小企业融资表现出自己特有的金融生态

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结果,东部地区的金融生态历年都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我们此次大样本调查的结果却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小企业融资生态却好于东部地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信贷数量上看,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信贷余额的比例为33.66%。其中,东部地区这一比例为31.11%,西部为37.18%,中部为44.31%。这就意味着,经济发达地区较之欠发达地区对小企业提供的信贷相对更少。

从信贷期限看,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长期资金得不到满足,我们考察各种期限小企业信贷缺口情况(信贷需求减去信贷供给)。结果显示:东部地区1年期以下信贷过剩比例为38.20%,而中西部地区为26.23%;东部地区1至2年期信贷缺口为15.05%,中西部地区为14.48%;东部地区2年期以上信贷缺口为22.99%,中西部地区仅为12.66%。

从资金成本的情况看,79%的小企业在获得贷款时利率都是上浮的。东部地区89%的小企业面临资金上浮,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分别为76.84%和74.66%。这仅仅是资金上浮的覆盖面情况,从一些省份报告的资金上浮程度看,东部地区也高于中西部地区。这意味着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较之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资金成本负担更重。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判断银行市场结构论几乎不成立。因为东部地区在银行市场的发育程度上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众多的城商行和信用合作组织,而且外资银行(也是小银行)数量也更多。按照银行市场结构论,东部地区的小企业信贷应该好于中西部地区,但事实却完全相反。

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金融结构低级化

上文尽管否定了银行市场结构论,但现实中银行却表现出规模歧视论的倾向。一方面,上述东部小企业金融生态劣于中西部的调查结果与以下事实相对应,即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拥有更多的大企业,历年中国500强企业的评选结果东部都占据70%以上,此外跨国公司中国总部也大都在东部。另一方面,我们对不同类型银行的问卷调查也反映出一致的行为倾向:国有大银行统计的小企业贷款标准大都接近2003年经贸委颁布标准的上限(以建筑业为例,国有大银行的贷款企业的资产都接近4000万元),而这些企业对于小银行来说都是大企业;城商行积极寻求地方国有企业这些大客户,针对它们的利率大都下浮;一些重组后的农信社(如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在城区广泛设点,这是争夺大客户的一个典型表现;外资银行的业务重点首先是服务于本国的跨国公司,其次才是小企业贷款和消费者金融业务。

对于上述调查结果,为什么外资银行在其本国和中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呢?如果我们抛开银行市场结构论,从更广的视角切入,或许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中国与美国的金融体系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资本市场(主要是债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在美国,正是由于债券市场的大发展,那些原本向大银行融资的大企业纷纷转向价格更低廉的债券市场,这对银行体系形成了极大的竞争压力。从理论上讲,大银行相对小银行在处理硬信息方面的优势,在相对资本市场时却成了劣势。在经过资本市场的大发展后,美国银行业的表内业务已收缩为小企业信贷、消费者金融和房地产信贷。在不断开发小企业业务的过程中,它们也不再依靠各类软信息作为对小企业放贷的判断依据,而是开发了基于其他硬信息的放贷技术,如基于固定资产的抵押贷款、基于关注现金流的设备租赁贷款、基于组合池观点的信用评分技术等。此外,针对小企业单笔贷款交易成本高的特点,银行通过银行保函、工资、支票账户等交叉销售方式,创造了更多的利润。按照国际金融公司专家托尼•李斯阁的观点,“一个金额为5万美元的无担保透支(典型的中小企业贷款)为银行带来的收入要比一个金额为30万美元的住房贷款更多”。

因此,关于银行是否适合从事小企业信贷业务,我们从理论分析和国外案例中得出结论:银行不仅可以做小企业信贷业务,而且能够做得很好,关键是要改变小企业融资的生态环境,形成银行从事小企业业务的压力并最终激发出动力。

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恶化趋势

此次调查问卷除了上文涉及的地区比较以及银行行为特征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特有的现象,而这可能预示着小企业融资难在当前背景下还会继续恶化。问卷整理的结果发现:各地区小企业整体的盈利状况良好,盈利良好和盈利正常的比例数达到80%以上,中西部地区的小企业生存状态还要好一些(东部地区受汇率影响较大);此外银行对小企业的评级也较高,80%都在A级以上,中西部地区的评级也更好一些。然而一个不可解释的现象是,既然中西部地区的小企业信用评级较高,盈利状况较好,但中西部地区小企业的不良率却高于东部地区(东部不良率为6.87%、中部为12.25%、西部为7.30%),并且中西部地区小企业与中型企业不良率的差异也高于东部地区(东部两者差异为2.18%、中部为2.93%、西部为2.76%)。

信用评级在小企业放贷中存在两点缺陷:第一,信用评级是基于资产负债表这样的硬信息生成的,而资产负债表仅仅是时点上的快照,小企业受经济波动影响大,其时点信息不如大企业具有稳定性和参照意义;信用评级是银行针对小企业是否违约的事前评判,这一判断是否成立还取决于贷款发放后的各种因素。然而,不良率是一个历史确认值,它所包含的信息经过了整个贷款周期的考验。银行在放贷决策中更愿意参考后者,因为它反映的信息更全面。结合不良率与信用评级结果的悖论以及上文东部比中西部地区面临更大的融资缺口这两个特点,我们可以勾勒出中国小企业融资难的地区***景:在中西部地区,尽管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较高,但由于大企业相对较少,大企业对小企业在融资上的挤出效应较小,相应地表现出较小的融资缺口;而在东部地区,大企业相对集中,其对小企业的融资挤出效应较大,加之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更高的不良率,银行参照这一先验概率做出决策会造成整个小企业信贷市场的萎缩,而市场的萎缩导致小企业信贷反映出的信息愈加失真。因此,与其说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是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事前的市场失灵,倒不如说部分小企业的高不良率使得整个小企业信贷市场成为了“柠檬市场”。

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途径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

上文分析表明,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金融结构低级化,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使得银行对大企业的业务没有有效竞争,这对小企业融资产生了严重的挤出效应。小企业贷款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直接导致小企业信贷信息不能大量积累,而有限的高不良率数据又导致了整个市场成为“柠檬市场”,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源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形成与间接金融竞争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形成银行转变业务模式并向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动力。

具体而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点是公司债券市场,而不是股票市场。由于股票市场的股权融资特性,投资者只能获得剩余索取权,其偿还次序位于最后,这与债权融资有很大差异。而公司债券和银行信贷同属债权类融资,两者有很大的可比性,由于前者没有太多的机构运营成本,且流动性强,较银行信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另外,随着公司债券的发展,各种规模和期限的公司债的收益率曲线得以形成,成为其他利率的参照系,这时银行半管制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也得以顺利展开。

加强征信体系建设,解决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外部的债券市场的强势竞争下,如果银行开始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使得改革陷于夭折之中。因此改革还需辅助其他措施,加强征信体系的建设的目的在于解决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银行在针对小企业放贷决策过程中有可参照的硬信息。

由于征信体系建设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征信体系应该采集正面信息而不是负面信息,当前而言尽快打开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是当务之急,在小企业信贷业务逐渐展开之后,再考虑积累负面信息提高信贷质量;第二,针对小企业的经营规模特点,征信体系不仅应关注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情况,还应关注与商业信用有关的现金流数据;第三,针对小企业公司治理不完善的特点,征信体系还应关注小企业主的信用状况。

完善各类软环境建设,促进银行在小企业金融业务上创新

当前,许多小银行由于自身规模限制大都只能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然而多种制度因素却成为银行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的掣肘。比如许多小企业是村办企业,其土地所有权性质是集体所有,在当前的土地制度下,银行就很难为小企业开展土地抵押贷款;再比如,基于现金流的设备租赁贷款可以很好的解决小企业长期资金缺乏的问题,并且规避资产型贷款因为较差的法律环境产生的执行难的问题,但因为重复收税问题,银行开展这项业务很不合算。因此改善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其他软环境的建设也需加强。

西部金融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西部金融论文10篇

学习

外国金融论文10篇

阅读(392)

本文为您介绍外国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论文外国网址,国际金融论文1200字。第二轮金融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外国投资者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包括允许外资股权参与和对银行部门投资。在危机前,外国投资者个人拥有的韩国公司的股权不能超

学习

金融基础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基础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方面论文大全,金融基础知识小论文。中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中期,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金融系统电子化领导小组,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制定了金融电子化建设规划和远期

学习

金融诚信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诚信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机构诚实守信小论文,金融知识和诚信论文。进入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以后,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对于我们广大的金融会计行为者来讲,诚信就是要求诚恳待人,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义

学习

中国金融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金融论文期刊,金融参考文献100篇。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方面尤为明显。因此,通过一些重要的经济、金融指标来合理的排除一些条件不好或不太好的地区,

学习

公卫医生个人总结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公卫医生个人总结,内容包括公卫医生个人总结,公卫医生个人简历范文。认真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两书一章”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思想***治文件,深刻领会的讲话精神,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积极参加*

学习

金融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选哪些,金融管理论文分析方法。二、金融风险管理起源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其发展时间已经有30多年,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呈现

学习

金融专科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专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专科论文,金融专科毕业论文正文。1.2金融专业毕业实习效果总体来说,东方科技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效果不错,为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一些同学还将毕业实习中的一些知识与其毕

学习

金融英语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英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英语论文1000字,金融英语论文范文参考。3.浅论金融英语文本词汇的英汉理解与翻译——以翻译美联储2005年货币***策报告为例4.金融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5.金融英语翻译中的社交语境功能6.关于强

学习

世界金融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国际金融论文2000字,国际金融文献阅读报告1000字。一般而言,国际贸易风险、国际结算以及国际贸易融资都是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的范畴内。通常,国际贸易的金融服务不但能够促进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而且可

学习

金融研究论文10篇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研究论文题目大全,金融研究年度论文摘要。3.有学者认为,产业资本化正处于空前繁荣的阶段,金融化促使产业资本在一定地域内的聚集,而且还带动了闲置资金从传统落后产业向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分散流

学习

金融工程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工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工程论文1000字,金融工程学士论文题目。一般说来,金融工程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金融工程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数学及通讯工具,在各种现有基本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分解,以

学习

金融科技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科技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科技最新论文题目,金融科技小论文。二、促进广东科技金融结合的对策科技金融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作,它的大力发展依赖于各参与方的主观积极性。随着广东省《关于全面推进金融强省建设若

学习

毕业论文阶段总结

阅读(82)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论文阶段总结,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总结与展望怎么写,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总结怎么写。过程化管理可采取选题阶段、开题阶段、中期检查阶段以及毕业答辩阶段四个步骤来进行,把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分成四阶段,让学生明确各阶段的要

学习

量化金融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量化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量化投资方面论文写作指导,量化金融论文。金融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在理论研究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完全由实物部门决定。主流经济增长理论的各类经济模型对金

学习

外国金融论文10篇

阅读(392)

本文为您介绍外国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论文外国网址,国际金融论文1200字。第二轮金融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外国投资者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包括允许外资股权参与和对银行部门投资。在危机前,外国投资者个人拥有的韩国公司的股权不能超

学习

金融基础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基础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方面论文大全,金融基础知识小论文。中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中期,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金融系统电子化领导小组,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制定了金融电子化建设规划和远期

学习

金融诚信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诚信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机构诚实守信小论文,金融知识和诚信论文。进入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以后,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对于我们广大的金融会计行为者来讲,诚信就是要求诚恳待人,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义

学习

中国金融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金融论文期刊,金融参考文献100篇。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方面尤为明显。因此,通过一些重要的经济、金融指标来合理的排除一些条件不好或不太好的地区,

学习

金融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选哪些,金融管理论文分析方法。二、金融风险管理起源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其发展时间已经有30多年,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呈现

学习

金融专科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专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专科论文,金融专科毕业论文正文。1.2金融专业毕业实习效果总体来说,东方科技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效果不错,为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一些同学还将毕业实习中的一些知识与其毕

学习

金融法律论文10篇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法律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法律论文,金融与法律方面的论文题目。(二)在***府部门层面。建立健全与司法机关的协同应对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和***策宣传。(三)在当事人层面。增强投资者金融交易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被害人法律救济

学习

区域金融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区域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区域金融热点论文选题,区域性金融毕业论文选题。(1)金融机构的自身原因。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大部分金融机构普遍采用规模的膨胀作为追求利益的手段,“重数量,轻质量;重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