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就在美国纽约百老汇的舞台人员于11月10日发动罢工、加多出话剧和音乐剧被迫停演的同时,作为第五届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特邀剧目,11月13日18日百老汇音乐剧《42街》在北京北展剧场上演,而且票价适中,主办方东方百老汇美方合作公司总裁倪德伦甚至说:“在我看来,美国百老汇与北京之间的距离并不远,只有80元。”
《42街》是百老汇黄金时代的音乐剧,1980年7月在肯尼迪歌剧院预演,同年8月25日在冬季花园剧院首演,至今创造了共上演3486场的辉煌成绩,曾两获托尼奖最佳音乐剧殊荣。42街是一家剧院的地址,《42街》的故事改编自布拉德弗德・罗皮斯的小说。
该剧的音乐是最受美国青少年喜爱的爵士乐,舞蹈是美国最为普及和常见的踢踏舞,所有的感动,无论是剧情还是舞蹈画面,都来自最普通的情节,因此,《42街》一经在百老汇出现便长演不衰。也可以说,上世纪80年代百老汇第一部取得超级成就的音乐剧就是《42街》,它堪称经典!在百老汇演出排行榜上,《42街》位居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第二名,仅次于《合唱班》。《42街》的服装道具繁多豪华,精美的服装共计54750套。由于该剧讲述了一部音乐剧诞生过程中的故事,所以它又成为普及音乐剧知识的好读本。娱乐轻松的踢踏舞是该剧的欣赏重点,它代表着美国音乐剧的杰出成就。
实际上,《42街》是1933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一部歌舞片的翻版,这部经典歌舞片由著名的歌舞片导演巴斯比・巴克雷执导。上世纪20年代末,歌舞片这种新兴的电影类型开始走下坡路,眼看歌舞片就要成为电影史上最短命的片种。这时,华纳公司另辟蹊径,聘请了原联合公司的导演兼编舞巴斯比・巴克雷。巴克雷的编舞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歌舞片的风貌,使歌舞片起死回生,他本人也逐渐在好莱坞成名。影片大红大紫,其成功远不仅限于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以及多首插曲流行,更重要的是该片反映了现代百老汇剧场后台的艰难生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带有娱乐行业“自体反思”性质的影片,同时强化了“后台歌舞片”这种类型。这种影片在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以后较为流行,它的公式就是幻想的胜利,这也是美国梦的一种典型表现。
1980年的音乐剧《42街》与1933年经典的好莱坞后台歌舞片不仅片名一致,而且故事内容如出一辙,但是由于著名编导高尔・契姆皮恩的精心打造,音乐剧在编舞上更值得称道。不幸的是,这位年仅60岁的编导在该剧首演那天在百老汇去世。
2001年复排的《42街》于当年5月2日在福特中心首演。在同年壮观的托尼奖颁奖晚会现场,《42街》最新版复排剧闪亮登场,53名踢踏舞者为600名现场嘉宾带来了一阵舞蹈狂潮,最终在当晚幸运地荣获了最佳复排音乐剧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两项托尼奖。此外,它还获得了戏剧课桌奖的最佳复排音乐剧奖、阿斯泰尔奖最佳男女舞者奖以及两项评论界奖的最佳复排音乐剧奖和最佳女主角奖。
为保证本次北展剧场上演的《42街》能够原汁原味,全套演出班子及演出装置、道具都从美国运到北京:50多名演员,多达3500余套华丽服饰,20道大型制景。剧中演员的换装频率和速度相当惊人。女主角从头到脚更换服装18次、鞋9次,尽管如此,她还是演出中服装最少的五个演员之一。演员们每次换装必须控制在1分钟内,最快的时候要求10秒就换一身装。舞美方面,平均5至6分钟就变换一次背景。整个演出就如同一次百老汇之旅,带给观众丰富的视听享受。
值得一提的还有,剧中充斥的幽默和包袱让中国观众现场体验了一把来自美国百老汇的“捧逗”方式,观众还会在演员的表演中听出一点北京味儿。
可以说,《42街》来京演出又掀起了一阵音乐剧的热浪,主办方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们看了一圈以后,发现百老汇的音乐剧没有传说中的高深难懂,很多剧目都是娱乐性的……乡下女孩经过竞争成为百老汇音乐剧的主角,这是对于年轻人有着普遍意义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在选秀成风的中国也有着现实意义。”
卸下了“神话”的外衣,《42街》来得更为亲切直接。我们坐在台下,沉浸在欢快的踢踏舞和跃动的爵士乐中,舞台绚烂,故事简单,这就是百老汇华丽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