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木板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颇具特色的一个艺术门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精湛的技巧。是服务于年节文化的产物,年画的发展离不开版画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见证着古老中华民族灿烂的民间文化历程。采用木板印刷的方式,以绘、刻兼备的样式,成为中国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也是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民俗、宗教等方面的资料。
关键词:木板年画;发展;类别
中***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47-01
一、年画的历史
(一)萌芽期――秦、汉、唐
年画起源的确切年代尚需进一步研究考证,但装饰年节绘画的萌芽不晚于先秦、两汉时期,它是随着人们庆贺新年的活动出现的,在古代庆贺新年活动中充满了驱邪纳福的内容。
(二)发展期――宋、辽、金
年画的发展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受到社会生活和物质生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由唐以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纸张进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刻板印刷技术也开始在民间广泛的适用,为绘画的大量印刷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人们也将新春年节时除旧迎新的思想进一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正意义上的年画便应运而生。
(三)成熟期――元、明、清
明代是古典年画、书籍刻印技巧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插***也成为小说中的重要部分。明代虽有大量书籍、版画传世,但年画流传至今的不多。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年画的特殊用途,即:每年一贴、次年更新。从极少量遗留作品来看,明清时期年画的繁荣更重要的是在题材、内容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为了适应风俗和百姓装饰要求,加之画师们也是众多底层劳动人民,他们对社会生活有着深层的了解,以多种体裁和艺术手法,反映群众感情。这一时期,反映现实的风俗画,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的年画都有很大发展。
(四)民国年画与新年画
晚清时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随着现代印刷技术和月份牌画的流行,更是对木板年画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鲁迅先生曾感叹我国古代木刻年画:“近来已被凌替,作者寥寥,刻工低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民国时期出现了反应和讴歌辛亥***的“时事年画”,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也曾创作了大量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反侵略战争色彩的年画宣传品,被称为“***年画”。
二、年画的制作及类别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木刻年画的题材可分为两种:一是神怪,起源于秦汉门神画,二是喜庆欢乐的场面,它传达出大众的美好愿望。
制作木版年画的技艺,多为世代相传,工艺考究。年画艺人可谓匠心独具,对各年龄层次的人所居住房间适合贴什么年画都有考虑。比如一类年画,是专用来布置新房的,习称“喜画”。喜画多围绕早生贵子、家庭和睦等内容来创作,字意吉祥。这些画有的可单独张贴,有的颇有讲究,要成双成对,如“麒麟送子”***,以迎合“好事成双”心理。其张贴的方位,一般选在窗旁、炕头墙壁等。
从刻版上来说,年画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发挥出木刻刀韵的效果。在着色上,以大红大绿为主,色彩强烈,风格独特。年画主题突出,结构严谨,线条粗犷,人物形象举止体态传神。其题材多为气氛热烈,符合劳动人民祈求人寿年丰、大吉大利的心理。它采取象征、比拟、双关等手法,表达出民间艺术特有的浪漫色彩。如:画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枝上,则取名“喜上眉(梅)梢”等等,都是通过画面上的事物来象征寓意吉祥的内涵。
三、年画的产地与价值
年画的产地,分成两大中心:北方是在天津杨柳青年画和山东潍坊的寒亭;南方是四川的绵竹年画以及苏州桃花坞和广东的佛山。产量和制作,都各有明朗的风格,而且市场的范围也很大。这因为,年画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就是民间所创造、所喜爱的美术作品。由于现代印刷技术的冲击,民间木版和手绘年画在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了,这种承载民族文化与情感的传统民间艺术,不知不觉中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年画却因为它是历史的缩影,有着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雕版工艺所表达的美感以及民俗民风的完美体现,反而凸显其市场收藏投资价值。
结语:年画在数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在题材内容上广为拓展,在刻绘手段以及色彩上有很多创新。使其脱离了传统中国美术的范畴,成为一枝独秀。同时,它也与其他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艺术形式一起,为繁荣我国农村数以亿计的大众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自立.中国传统木板年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张天星.版画艺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木板年画的历史与简介